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共9篇)

合集下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新能源课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装置的制作教学实验报告电气01 王平090410204/22 Monday《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装置的制作》教学实验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影响,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绿色能源种类很多,本实验将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进行实验制作,以了解其设计原理及机制。

二、实验目的:了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发电原理,掌握DSSC基本制作方法和的电池性能测定;理解决定DSSC性能的材料方面的影响因素,实验比较不同燃料、不同光线对电池性能的效果。

三、实验技能:学习研磨制样、材料的选择、万用电表的使用、涂布coating及组装、测试太阳能电池。

四、工作原理:本实验所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装置。

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液组成。

其中正极为涂布有石墨的导电玻璃;负极为涂布有二氧化钛的导电玻璃;二氧化钛为多孔纳米结构,吸附有染料或光敏剂;电解液为含碘化合物,能够产生I2/I-,被填充在正、负极之间。

DSSC太阳能电池是由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完成光能-电能转换的。

当光线照在负极侧,染料吸收光能发生电子跃迁,染料被氧化,电子经二氧化钛半导体传导,流动到负极的导电玻璃片进入外电路;电子到达正极后,电解液中的I2/I-氧化还原作用使得染料被还原到原始状态。

这样构成电子回路,产生电。

五、实验准备:1.材料:A.导电玻璃:具有高透过率、导电率,如ITO、FTOB.正极:导电能力强、有一定催化活性,如炭、铂C.二氧化钛:具有催化能力,高活性、比表面积大、分散均匀D.染料:具有吸光产生电子跃迁的有机材料。

天然光敏剂:价格便宜,性能不优化。

如自然界中的叶绿素、叶红素,水果榨汁等合成染料:价格贵,性能优化。

如N3、N749等图相对太阳光强度(灰线)与叶绿素(黑线)的吸收光谱E.电解液:注:高效率的DSSC需要:a.高比表面积TiO2电极;b.具有适当电位、低禁带的染料;c.高催化能力的正极;d.快速氧化还原能力的电解质;e.宽工作电压的溶剂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玛瑙研钵、药匙、微量吸管、透明导电玻璃、滤纸、镊子、万用电表、胶带、剪刀、直尺、塑胶滴管、玻璃棒、瓷坩埚、高温电炉、坩埚钳、隔热板、玻璃培养皿、2b铅笔、燕尾夹、标准光源箱、白炽灯、乳胶手套、纸巾。

(完整版)关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关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绪论1.1太阳能电池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

传统的能源媒,石油和木材按目前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五十至一百年。

另外,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正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而在人类可以预测的未来时间内,太阳能作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且基本上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因此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

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进行质能转换,向宇宙辐射的总功率约为3*1023kW,投射到地球大气层之前的功率密度约为1135kWm2。

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虽然大气成分和尘埃颗粒的散射以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臭氧,氧气和水蒸气吸收,但到达地表的功率密度仍有很大。

如果太阳辐射维持不变,则太阳半衰期寿命还有7*1012年以上,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赐能源。

我国陆地23以上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大于200 0h,太阳能相当丰富。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制热。

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公园已经可以见到太阳能路灯了,为家庭住宅提供能源的太阳能发电系统(3kW)已经在发达国家作为示范工程而被推广,用太阳能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和游艇也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1.1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当表面蒸发一层透光金属薄膜的半导体薄片被光照射时,在它的另一侧和金属膜之间将产生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电转换器叫太阳能电池,在半导体P—N结上,这种光伏效应更为明显。

因此,太阳能电池都是由半导体P—N结构成的,最简单的太阳能电池由一个大面积的P—N结构成,例如P型半导体表面形成薄的N型层构成一个P—N结,见图 1.1.1。

图1.1.1 P—N结太阳能电池原理示意图太阳辐射光谱的波长是从0.3µm的近紫外线到几微米的红外线,对应的光子能量从4eV~0.3eV左右。

由半导体能带理论可知,只有能量高于半导体带隙宽度(Eg)的光的照射,才能激发半导体中杂质捕获的电子通过带间跃迁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生成自由电子和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向左右极化而产生电势差。

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剂的发展及实验研究

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剂的发展及实验研究

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剂的发展及实验研究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在太阳光线照射下,太阳能电池可以转化为电子能,然后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这样就可以为我们提供电力。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硅基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

不过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染料敏化剂来吸收太阳能光谱范围内的光在光敏电极中产生电子和空穴,然后通过电解液将电子和空穴输送到另一个电极,产生电流。

由于其具有相对低的成本和易于制备,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染料敏化剂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其在太阳能电池中起到了吸收太阳光的作用。

目前,染料敏化剂种类也非常多,涵盖了各种化学结构,例如自然染料,卟啉染料和吲哚菁染料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新型染料敏化剂,以期望在太阳能电池中获得更高的转化效率。

这些新型染料敏化剂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还可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其中,卟啉和杂环染料是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方向。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改进传统染料敏化剂。

比如,通过改进染料分子的组装方式和电荷转移过程,成功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此外,针对传统染料敏化剂使用中的问题,如稳定性差、光腐蚀等问题,研究人员也开发了各种措施来克服这些问题。

为了探究这些新型染料敏化剂的性质和敏化机理,许多实验室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各种表征方法得到深入了解,例如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稳态和非稳态光电化学测量方法得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其他性质信息。

综上所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于太阳能电池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仍需提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染料敏感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测试专业班级数学系 11级2班
姓名吴飞跃
学号 10114541
指导教师李艳
日期2011 年12 月8 日
图1.电池工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光电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
吸附在光阳极表面的染料分子吸收光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将电子快速地注入到能级较低的半导体导带中,并通过光阳极流经外电路到达阴极:
失去电子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可迅速氧化电解质溶液(以了场一电解液为例中的电子给体,自身被还原为初始状态:
图2. 电池的IV曲线
超声清洗24h,然后去离子水清洗3h,无水乙醇清洗。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

该技术主要是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在其中,染料敏化剂替代了传统的硅基材料,使得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着许多的优点,如制备成本低,力求对环境无污染,工业应用场景广泛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特征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配备一系列的器材和试剂。

首先,我们需要一块透明导电玻璃,上面会涂上一层导电膜。

这种导电膜通常是二氧化钛薄膜,其表面会涂覆上一层染料。

而在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染料、电子传输剂、电解液、吸收剂等。

整个制备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透明导电玻璃的清洗:将玻璃浸泡在氢氟酸水溶液中,清洗干净玻璃表面杂质和脏污。

2. 准备导电膜:制备导电膜的方法有溅射、旋涂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溅射法。

通过在玻璃表面上喷镀一层钛金属,再利用等离子体刻蚀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造出导电膜。

3. 涂覆染料:将染料与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解液混合,然后用刮涂法等方法将染料涂覆在导电膜表面上。

涂覆完染料之后,还需要在表面上另外涂覆一层电子传输剂以增强导电性。

4. 组装电池:将导电膜、电子传输剂和另一个透明玻璃压在一起,并将所需的电解液注入电池中。

组装完成后,电池轻轻震动,以使染料分散均匀。

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项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的工作,涉及的器材和试剂也比较多,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十分严谨。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优质的电池。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特征和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单位面积功率高: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最高仅为25%左右,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则可以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它可以从更少的太阳能中获得更高的电力。

2. 制备成本低:和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材料、制备、操作等方面成本都较低。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研究太阳能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能源供应和移动设备等领域。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重要类型,其高效率的研究与提升一直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存在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种基于半导体薄膜、光敏化剂和电解质溶液的太阳能电池。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染料吸收太阳光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将电子注入半导体导带,从而形成电流。

然而,目前DSSC的能量转换效率仍然相对较低,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首先,染料吸收太阳光的效率有限。

常见的染料敏化电池使用有机染料作为光敏化剂,但其吸收光谱范围较窄,限制了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使用无机钙钛矿材料作为光敏化剂,具有宽波长吸收和高光转换效率的特点,为提升DSSC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电子传输和收集效率也是限制DSSC效率的因素之一。

传统DSSC中的电子传输路径包括染料、半导体等多个界面,电子传输路径长度较长,容易发生电子散射和损失。

因此,改进电子传输和收集路径,如优化电解质的组成和结构、引入电子传输助剂等,是提高DSSC效率的关键。

第三,电解质对DSSC效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电解质在DSSC中起到电子传输和离子传输的作用,对光电转换效率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有机溶剂基电解质由于高挥发性和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使用无机电解质材料,如钙钛矿材料和聚合物电解质,提高DSSC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面临以上挑战的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试图提高DSSC的效率。

首先,改进光敏化剂和染料的设计。

通过调整光敏化剂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提高其吸收光谱范围和光电转换效率。

例如,引入新型染料分子或设计出有机-无机杂化染料,可以有效提高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

其次,优化电子传输和收集路径。

改进电解质组成和结构,引入电子传输助剂等,减小电子传输路径长度和损失,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和电荷收集效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共9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共9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共9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天然染料敏化TiO2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光电性能测试姓名:蓝永琛班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号:20112500041一、实验目的1. 了解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 掌握合成纳米TiO2溶胶的方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池的组装方法。

3. 掌握评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略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设备可控强度调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恒温水浴槽、多功能万用表、电动搅拌器、马弗炉、红外线灯、研钵、三室电解池、铂片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石英比色皿、导电玻璃、镀铂导电玻璃、锡纸、生料带、三口烧瓶(50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虑瓶、容量瓶、烧杯、镊子等。

二、试剂材料钛酸四丁酯、异丙醇、硝酸、无水乙醇、乙二醇、乙腈、碘、碘化钾、TBP、丙酮、石油醚、绿色叶片、红色花瓣、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一、TiO2溶胶制备目前合成纳米TiO2的方法有多种,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

(1)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100(体积比)的硝酸溶液约100mL,将三口烧瓶置于60-70oC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2)在无水环境中,将5mL钛酸丁酯加入含有2mL异丙醇的分液漏斗中,将混合液充分震荡后缓慢滴入(约1滴/秒)上述三口烧瓶中的硝酸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直至获得透明的TiO2溶胶。

二、TiO2电极制备取4片ITO导电玻璃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分别将其插入溶胶中浸泡提拉数次,直至形成均匀液膜。

取出平置、自然晾干,再红外灯下烘干。

最后在450oC下于马弗炉中煅烧30min 得到锐态矿型TiO2修饰电极。

可用XRD粉末衍射仪测定TiO2晶型结构。

三、染料敏化剂的制备和表征(1) 叶绿素的提取采集新鲜绿色幼叶,洗净晾干,去主脉,称取5g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油醚充分研磨,然后转入烧杯,再加入约20mL石油醚,超声提取15min后过滤,弃去滤液。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加重要。

太阳能作为一种广泛可利用的绿色能源,持续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和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以其高效转化太阳能的能力和相对低成本的制备方法,成为太阳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本文将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第一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1.1 光电转换过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其原理与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所不同。

在DSSCs中,染料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子并注入导电的纳米晶体电极中,通过外部电路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

1.2 结构组成DSSCs主要由染料敏化层、电解质层、钝化层、导电玻璃等构成。

染料敏化层是该电池的关键部分,其中的染料分子通过吸收光能,发生电子激发并注入导电材料中,完成光电转换过程。

电解质层通常采用液态电解质,用于传递电子,并在光生电子通过电解质层后,回归到阳极。

钝化层的作用是防止电解质溶液进入阳极,从而提高DSSCs的稳定性。

导电玻璃则作为电池的基底,用于支撑和导电。

第二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2.1 染料的选择和设计染料的种类和性质对DSSCs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对染料结构的改进和设计,提高了其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光稳定性和电荷转移效率。

有机染料和无机染料是常用的两类染料,尤其是针对有机染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2 界面工程DSSCs的性能与界面的电荷传输以及电子传导密切相关。

界面的工程化设计可以改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逆向传输,并减少反应中间体的重新组合。

此外,还可以优化染料敏化层和导电玻璃之间的接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3 导电材料的研究导电材料在DSSCs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影响电荷的传输和集中,以及增强光电流。

研究表明,纳米晶体二氧化钛(TiO2)是最常用的导电材料,同时针对其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可以提高DSSCs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共9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验天然染料敏化TiO2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光电性能测试姓名:蓝永琛班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号:20112500041一、实验目的1. 了解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 掌握合成纳米TiO2溶胶的方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池的组装方法。

3. 掌握评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略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设备可控强度调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器、恒温水浴槽、多功能万用表、电动搅拌器、马弗炉、红外线灯、研钵、三室电解池、铂片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石英比色皿、导电玻璃、镀铂导电玻璃、锡纸、生料带、三口烧瓶(50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虑瓶、容量瓶、烧杯、镊子等。

二、试剂材料钛酸四丁酯、异丙醇、硝酸、无水乙醇、乙二醇、乙腈、碘、碘化钾、TBP、丙酮、石油醚、绿色叶片、红色花瓣、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一、TiO2溶胶制备目前合成纳米TiO2的方法有多种,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

(1)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100(体积比)的硝酸溶液约100mL,将三口烧瓶置于60-70oC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2)在无水环境中,将5mL钛酸丁酯加入含有2mL异丙醇的分液漏斗中,将混合液充分震荡后缓慢滴入(约1滴/秒)上述三口烧瓶中的硝酸溶液中,并不断搅拌,直至获得透明的TiO2溶胶。

二、TiO2电极制备取4片ITO导电玻璃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分别将其插入溶胶中浸泡提拉数次,直至形成均匀液膜。

取出平置、自然晾干,再红外灯下烘干。

最后在450oC下于马弗炉中煅烧30min 得到锐态矿型TiO2修饰电极。

可用XRD粉末衍射仪测定TiO2晶型结构。

三、染料敏化剂的制备和表征(1) 叶绿素的提取采集新鲜绿色幼叶,洗净晾干,去主脉,称取5g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油醚充分研磨,然后转入烧杯,再加入约20mL石油醚,超声提取15min后过滤,弃去滤液。

将滤渣自然风干后转入研钵中,再以同样的方法用20mL丙酮提取,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得到取出了叶黄素的叶绿素丙酮溶液,作为敏化染料待用。

(2) 花色素的提取称取5g黄花的花瓣,洗净晾干,放入研钵捣碎,加入95%乙醇溶液淹没浸泡5min后转入烧杯,继续加入约20mL乙醇,超声波提取20min后过滤,得到花红素的乙醇溶液,作为敏化染料待用。

(3) 染料敏化剂的UV-Vis吸收光谱测定以有机溶剂(丙酮或乙醇)做空白,测定叶绿素和花红素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由此确定染料敏化剂的电子吸收波长范围。

四、染料敏化电极制备(1)敏化电极制备o经过煅烧后的4片TiO2电极冷却到80 C左右,分别浸入上述两类染料溶液中,浸泡2~3 h后取出,清洗、晾干,即获得经过染料敏化的4个TiO2电极。

然后采用锡薄膜在未覆盖TiO2膜的导电玻璃上引出导电极,并用生料带外封。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染料敏化剂的UV-Vis吸收曲线图3 A. 不同波长下染料敏化剂的UV-Vis吸收曲线B. 截取放大部分UV-Vis吸收曲线图A中可以现实出现两个股底,出现在428nm到434nm一段和在640nm到680nm一段。

在图B放大428nm到434nm一段可以看到在431nm吸收最低,为4.7%。

(2)记录波长及对应的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图4 A. 不同波长对应的开路电压(OCV)B. 不同波长对应的短路电流图A看出随着波长的增大,开路电压大体呈降低趋势;在660到700nm区间出现明显波峰,开路电压升高。

图B的短路电流中,可以看出和染料敏化剂的UV-Vis吸收曲线成负相关。

同样的,在428nm到434nm一段可以看到在431nm短路电流最高。

可见图5.图5不同波长对应的短路电流和UV-Vis吸收曲线七、提问与思考1、影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个人总结有以下7种因素:①膜的制备一般沉积到导电玻璃上的TiO2薄膜厚约10μm,TiO2粒子粒径约20nm。

薄膜厚度过小太阳光能量吸收不完全光电转化效率不高厚度过大深层的染料敏化剂没有光照激发不能产生电子膜也容易发生脱落。

TiO2粒子尺寸过小,导带中的电子可能会发生隧道效应而降低光电转化效率尺寸过大比表面积降低,吸附的染料分子减少,也会降低光电转化效率。

②膜的表面修饰电极中的反应都是在表面上进行的,电极的表面修饰可有效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

ShumingYang等[5]用Sr2+离子对二氧化钛表面进行修饰,也可减小电荷复合,使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27%。

③膜的耦合Gr?tzel型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与电解液界面上没有过渡层,因此反向电子转移(即进入半导体导带的电子与敏化剂氧化态间的电荷复合)是限制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膜的参杂或复合单一纳米膜的光电性能不是很理想,而适当掺杂或复合可以增强其光电性能。

⑤染料的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的匹配为了获得最大光电转化效率,染料吸收光谱应尽可能与太阳光谱相匹配[15-16]。

从理论上讲,全光谱吸收的黑色染料应有理想的光电转化效果。

HuangChunhui和Gr?tzel等都合成了一些比N3具有更宽吸收范围的黑色染料,将Gr?tzel型太阳能电池进行优化,其光电转化效率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⑥染料的设计合成在Gr?tzel型太阳能电池中,目前发现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电转化效率方面是最好的。

因此,人们通过改进,对多吡啶配体进行修饰或者合成多核的具有天线作用的超分子体系,使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与太阳光具有更好的匹配性,从而来提高Gr?tzel型太阳能电池性能。

⑦电解质的制备电解质的组成及溶剂配方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电解质中还原剂必须能迅速地还原染料正离子,而自身还原电位要低于电池电位。

另外,电解质的-氧化还原速率、扩散程度也会影响到光电转化效率。

I3在对电极上得到电子再生-成I离子,该反应越快,光电响应越好。

可利用在导电玻璃上镀上一层铂镜或多孔碳电极作为对电极来催化此反应。

电解质可为液态或固态。

液体电解质的转化效率较高,但易导致敏化染料脱附、密封困难等问题。

2、敏化剂在DSSC电池中的作用有哪些?在DSSC中,染料敏化剂就像光捕获天线,起着收集能量的作用,类似于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在自然界光合作用中起到的作用;染料敏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到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高性能的敏化剂需要具有以下7点作用:(1) 染料分子的电子最低占据轨道(LUMO)的能量应该高于半导体导带边缘的能量,且需有良好的轨道重叠以利于电子的注入;(2) 染料分子需要牢固吸附于半导体的表面,这样染料激发生成的电子可以有效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

能在TiO2表面有效吸附的基团有—COOH、—OH、—SO3H、—PO3H2和水杨酸盐等,其中应用最广泛、吸附性能最好的是羧基和磷酸基;(3) 染料分子应该具有比电解质中的氧化还原电对更正的氧化还原电势,这样染料分子能够很快得到来自还原态的电解质的电子而重生;(4) 染料在长期光照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完成108次循环反应;(5) 染料的氧化态和激发态要有较高的稳定性;(6) 理想的染料在整个太阳光光谱范围内都应该有较强的吸收;(7) 染料分子能溶解于与半导体共存的溶剂,这样有利于在TiO2表面形成非聚集的单分子染料层(聚集的染料分子会导致入射光的损耗和阻碍电子的运输,导致转换率降低。

3、光阳极的哪些性质会影响电池性能?研究表明:纳米晶TiO2膜光阳极的晶型、比表面积、粒子直径、膜厚度、膜表面粗糙度等都是影响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

就染料的吸附而言,比表面积越大,在半导体膜表面吸收的染料越多,越有利于光的吸收。

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孔隙越大,膜越厚,表面积越大,不过颗粒太小会影响染料的有效吸附半导体膜的表面粗糙度影响光在膜面上的吸收和反射率。

光阳极粗糙度增大,可见光在表面被来回反射,增加了孔内染料吸收光的几率。

4、与其他太阳能电池比较,DSSC电池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优势:优点在于它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已成为传统太阳能电池的有力竞争对手。

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5~1/10,寿命能达到20年以上。

制备电池耗能较少,能源回收周期短。

生产过程中无毒无污染。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局限:DSSC使用液态电解质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由于液态电解质存在易挥发、易泄露等缺点影响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

液态电解质易挥发和渗漏,进而导致电池失效,因此,组装电池时电解质的添加一定要适量,防止渗漏.传统DSSC使用导电玻璃作为基底,但由于玻璃存在重量大、易破碎等缺点限制了电池的应用范围,使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商业化一直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1]O’Rgan B.,Gr?tZel M.,Nature,(1991), 353(24)737-739[2] 黄春辉,黄岩谊,李富友. 光电功能超薄膜(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Peter wurfel著, 陈红雨, 匡代彬, 郭长娟译. 太阳能电池-从原理到新概念.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4] 章伟光. 综合化学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YangShuming,HuangYanyi,HuangChunhui, etal. [J]. ChemMater, 2002,14 (4):1500-1504.篇二: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染料敏感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测试专业班级数学系11级2班姓名吴飞跃学号10114541 指导教师李艳日期2011 年12 月8 日篇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能源课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装置的制作教学实验报告电气01 王平090410204/22 Monday《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装置的制作》教学实验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影响,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绿色能源种类很多,本实验将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进行实验制作,以了解其设计原理及机制。

二、实验目的:了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发电原理,掌握DSSC基本制作方法和的电池性能测定;理解决定DSSC性能的材料方面的影响因素,实验比较不同燃料、不同光线对电池性能的效果。

三、实验技能:学习研磨制样、材料的选择、万用电表的使用、涂布coating及组装、测试太阳能电池。

四、工作原理:本实验所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