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它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一块小型电动风扇和一块电压表。

实验
过程中,我们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接收到阳光。

然后,我们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

接着,我们将电动风扇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观察电动风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压,这
表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而当我们将电动风扇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电动风扇也能够正常工作,这进一步验证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同时也验
证了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机会,让我们对太阳能电
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经过这几堂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有机太阳能的相关知识,虽然听进去的不多但是也有所收获,下面简要做下有机太阳电池的总结。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成分全部或部分为有机物的太阳能电池,他们使用了导电聚合物或小分子用于光的吸收和电荷转移。

有机物的大量制备、相对价格低廉,柔软等性质使其在光伏应用方面很有前途。

通过改变聚合物等分子的长度和官能团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能隙,有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使得少量的有机物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光。

相对于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缺点是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差和强度低。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伏效应,所以又称为光伏电池。

当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时,激发材料内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在静电势能作用下分离,然后被接触电极收集,这样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机材料吸收光子,如果该光子的能量大于有机材料的禁带宽度E,就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的结合能大约为0.2~1.0 eV高于相应的无机半导体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结合能。

因此激子不会自动解离.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的材料相结触,接触界面处产生接触电势差,可以驱动激子解离。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主要的光敏性质的有机材料均具有共轭结构并且有导电性,如酞菁化合物、卟啉、菁(cyanine)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按照器件结构可基本分为3类:(1)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2)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p-n 异质结混合异质结即本体异质结级联结构)(3)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研究较早的太阳能电池,结构为:玻璃/电极/有机层/电极,如图a所示:对于单层结构的电池来说,其内建电场源于两个电极的功函数差或者金属与有机材料接触而形成的肖特基势垒。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

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特性研究对于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并探究环境因素对太阳能电池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电压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太阳能电池中,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形成光生电流。

通过将正负极连接外部电路,可以将光生电流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池、光源、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等。

2. 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源下方,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得太阳能电池表面接收到均匀的光照。

3.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4.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负载,记录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短路电流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光照较弱时,太阳能电池中的载流子复合速率较慢,导致开路电压较低。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载流子的生成速率增加,导致短路电流增加。

然而,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空穴对的生成速率达到饱和,载流子复合速率也增加,导致开路电压下降。

填充因子是太阳能电池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出能力。

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

填充因子的大小受到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当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大;而当光照强度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小。

转换效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的研究1,电解池的特性测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生成物的量与输入电量成正比。

可得公式:氢气式中T为摄氏室温,Po为标准大气压,P为所在地大气压,F为法拉第常数其中F=e*NA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电解生成的氢气产生量V与输入电量It近似成正比,即验证了法拉第定律。

2,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测量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看出,燃料电池在电压较大时,功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燃料电池内部的电极部分存在一定的内阻,内阻消耗了部分的功率。

在输出电压为646mV 左右的位置,燃料电池取得了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为218.35mW ,输出电流为338mA 。

综合考虑燃料电池的利用率及输出电压与理想电动势差异,燃料电池的效率为:电池电池 电解 输出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测量B1.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050100150200250300V/VI/mA2.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0150300450600750900BA V/VP/mW从曲线中看出,输出电压较大时电流下降较快,曲线斜率比较大。

太阳能电池 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Pm=831.5mW ,这时的输出电压是Um=2.79V,输出电流为Im=298mA,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 oc =3.26V ,短路电流I oc =314mA 。

算得其填充因子:理论上,填充因子应在70%~85%左右,说明实验数据正确。

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就越大,反映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曲线斜率的变化就越突然,整个曲线有趋向于直角的趋势。

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越高。

太阳能电池样板-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样板-实验报告

一、测量光照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最大输出功率Pmax,最佳
根据图示曲线,找出Pmax=6.664mW,由公式Ff=Pmax/(IscUoc)可得:Ff=0.58
二、测量太阳能电池无光照的伏安特性
图二正向偏压与电流关系图
根据实验数据处理要求,作出I-U关系曲线,经过拟合,得出相应的指数函数如图所示。

取拟合曲线上两点,根据公式(1)计算I0,取点(0.41,194.04)和(0.57,735)
最终解得I0=1.13uA
三、测量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与光强关系
图三不同光强下U-I关系曲线
由图三可知,随光强增大,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也不断增大,但趋于平缓,光强很大时,开路电压与光强几乎无关。

四、不同光照角度下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
由图可知随角度增大,太阳能电池功率逐渐减小,角度增大越多,功率较小速度越快。

由表格可知,串联电压为两电池板电压之和,适合较高电压场合。

并联时短路电流为两板之和,适用于较高电流的场合。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报告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实验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太阳能电池测试仪,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测量电流、电压的变化,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大时,太阳能电池的电流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光照强度的增加会激发更多的光子进入太阳能电池,从而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进而增加电流。

然而,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电流的增加趋势开始趋于平缓,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场已经饱和,无法再继续增加电流。

此外,我们还发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与电压呈反比关系。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电流增大,但电压却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会导致电压损失,而随着电流的增大,这种损失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实验二: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太阳能电池的温度,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太阳能电池温度的升高,电流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较低,电流较小;而在较高温度下,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加快,电流逐渐增大。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值后,电流开始下降,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内部的电子迁移率下降,从而减小了电流。

此外,我们还发现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对电压的影响较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压基本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场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实验三:太阳能电池的寿命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长时间连续使用太阳能电池,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寿命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太阳能电池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性能会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内部材料的劣化,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其适用范围。

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能转化的效率。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工作特性和适用情况。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光源、电流表、电压表、连接线等。

实验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置于太阳能光源下,确保光线充足。

2. 通过连接线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流表、电压表连接。

3. 测量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和电压数值,记录下来。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5.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得出如下数据:电流值:2.5A、2.3A、2.4A、2.3A、2.5A电压值:5.8V、5.6V、5.9V、5.7V、5.8V通过计算,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1.65W。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稳定,适用于户外太阳能电力系统、太阳能充电宝等领域。

同时,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板性能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范围,为太阳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太阳能光源不足、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日子进行实验,控制环境温度,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

总结:通过本次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我们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和适用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验结果为太阳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及采取的工艺,并测试发现器件的光电特性。

二、实验原理1、概述自从Tang报道了采用有机供电子体-受电子体(D–A)异质结做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1%的电池之后[1],通过使用性能优化的功能材料和器件结构[2],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p)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3]。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引入了激子阻挡层(EBL[4])和使用了富勒族的C60作为受电子材料后,ηp提升了三倍。

结构为ITO/PEDOT/CuPc/C60/BCP/Al的器件[5],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ηp达到了3.6%。

通过级联法将很多超薄的有机光电池堆叠起来[6]已被证实是另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有效途径[7]。

将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聚合物材料混合形成一个互穿D-A层的网络即所谓的体相异质结[8],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9]。

相比于在匀质的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层间形成的平面异质结,体相异质结延长了光电流产生层的厚度,允许激子到达最近的D-A界面并得以高效的分离。

目前优化的聚合物体相异质结已使得内量子效率在某些波长范围高达85%,以及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ηp≤3.5% [10,11]。

共蒸小分子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材料形成的混合体制作的体相异质结结构[12],同样能达到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ηp≤3.5% [13]。

小分子和聚合物光电池(含有混合分子的异质结)的性能与其结构及混合层中载流子迁移率有着紧密地联系[[14, ]15]。

在混合层中,降低了的载流子迁移率(由分子级别的内部混合结构所致)导致光生载流子重新复合。

目前常用的有机材料主要是小分子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有机小分子光电转换材料具有低成本、可以加工成大面积的优点以及有机小分子的合成、表征相对简单,化学结构容易修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功能基团而且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互相组合,以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
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与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
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
三、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与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
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与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

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与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

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

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B.在ITO 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将清洗后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ITO 面朝上,然后将约9 滴PH750(约0、3mL)分散液滴到ITO 上,以4000 rpm 的速度旋涂60 秒(将第I 档设为0 秒,只用第II 档),得到月40nm 厚的PEDOT:PSS。

在滴加PH750前用氮气枪吹走ITO 表面灰尘,滴时滴管距ITO 为 1 厘米,旋涂时加盖。

旋涂PEDOT:PSS 后的ITO 置于加热台上在150℃下加热20min 焙干,然后将上述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3.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制备。

在MB10 手套箱中,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在PEDOT:PSS 膜表面上滴9 滴(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在转速为500rpm 下旋涂1min,然后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待活性层薄膜自然干燥。

®注意:滴加与旋涂操作过程中不要将溶液滴洒在手套箱内,否则尽快用无尘布擦拭干;任何可能泄露溶液的操作都用无尘布保护;移动滴管时手抓玻璃管而不就是胶帽;用完的滴管放到240mm*180mm 的加厚自封袋中,谨防滴管扎破自封袋与手套。

所有产生的废弃品一律及时放入自封袋中并转出手套箱。

4.电池阴极材料蒸镀。

将干燥后的ITO/PEDOT:PSS/P3HT-PC61BM/基片转移至MB20 手套箱中,通过蒸镀模具载入到蒸镀腔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真空热蒸镀电池阴极金属材料。

5.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

蒸镀金属后得到的器件如下图所示,每块玻璃上有8 块电池器件,蓝色部分表示金属Ca/Al,黄色部分为ITO 面,将其放到测试模具中进行测试,此面朝上。

斜线部分为器件的有效部分,面积为9mm2。

在每次开始测试之前需用标准电池校准光强。

将略宽一些的ITO 长条一端的膜用剪刀刮掉,放到器件测试模具中,接好电极进行测试。

数据的保存格式:20130526 姓名班级学号数据的处理:采用Origin 中处理I-V 数据,得到J-V 曲线。

6.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厚度测试。

采用DEKTAK XT profilometer 测试P3HT:PCBM 活性层材料的厚度,并作记录。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
1 在ITO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a、用镊子将已处理的ITO玻璃先置于氮气枪下吹走附着物,然后以ITO面
朝上的状态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摁下真空吸附使得玻璃被固定。

b、用移液枪将约0、3ml以配好的PH750分散液分散均匀滴到ITO玻璃上,
并使溶液均匀覆盖到玻璃上。

c、以40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取下已处理的玻璃置于150℃的加热台中烘干20min。

2 P3HT:PC61BM 的BHJ 薄膜的旋涂
预备:(非本人操作)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a、在MB10 手套箱中,用镊子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
涂仪的托盘上,并使之被真空吸附固定。

b、用移液枪移取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均匀滴在涂有PEDOT:PSS
膜的玻璃上。

c、以5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并记录序号为2。

3 光伏性能测试
预备:(非本人操作)干燥并蒸镀电池阴极Ca(20nm)/Al(80nm)。

a、将略宽一些的ITO长条的一端的膜用镊子刮掉,并用镊子将玻璃移至器
件测试模具中,旋调螺丝固定。

b、将红色的两根线同时接在中间三条接线柱的中间一条,将黑线同时接入
八块电池器件对应的接线柱之一,然后启动测试仪器,保存数据。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与处理
1、实验测出的I-V曲线图
-0.6-0.4-0.20.00.20.40.60.8 1.0 1.2
-0.008-0.006
-0.004
-0.002
0.000
0.002
0.004
I /A E /V
1 2 3 4 5 6
2、实验处理得到的J-V 曲线图 -0.6-0.4-0.20.00.20.40.60.8 1.0 1.2-1000
-800
-600
-400
-2000
200
400
J (A /m 2
)E /V
1 2 3 4 5 6
3、实验测定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