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
武当传统内家修炼之法,简单易学的吐纳之术,效果不比易筋经差

武当传统内家修炼之法,简单易学的吐纳之术,效果不比易筋经差说起传统文化,我们第一时间想到地必然是诗词歌赋、曲艺戏剧、书法国画、民间风俗等等。
但是仔细一想,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武术,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
传统武术中,有很多功法,比如说易筋经、八段锦等等。
尤其是易筋经,经过小说、影视剧等等的演绎,易筋经已经成为一种玄之又玄的“武林秘籍”。
其实真实的易筋经远没有那么神秘!道家有一种内功修炼之法,其他的功效其实不比易筋经差!第一势称之为预备势。
做法很简单,盘膝而坐,舌抵上腭,用鼻子自然呼吸,双手需要在丹田之前,结成“太极印”。
然后便是全身放松,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是要放松,但须做到“松而不软,紧而不僵硬”。
第二势称之为“合抱太极势”。
预备势坐好后,简单调息一阵,便开始正式练习。
首先双手要在胸前大概30厘米的位置,双手手指,一定要似弯非曲,成虚抱状态,双手手指的距离则是在3~5厘米左右!紧接着便是向后拉,扩大两手之间的距离,扩大到十厘米左右就好了!就这样一开一合的练习,并且还要配合呼吸的状态,开时注意要吸气,合掌的时候,便是呼气的过程!第三势称之为“浑元归一气”。
第二式练习5分钟左右后,再开始练习这一式。
这一式要求双手在胸前相距3厘米左右虚抱,经过三个呼吸之后,双手自然下落,在丹田处两掌相叠而置。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静坐用顺腹式呼吸法,练习大概30分钟左右。
第四势称之为“气归丹田”。
这一势需要我们两臂和肩膀同宽,然后手心向上地伸出去。
并且要感觉自己手中拖着很重很热的东西,1分钟之后,再向两侧伸出去,由前平举状成侧平举状。
接着便是用鼻吸气的同时,再将手掌向头顶聚拢,气息要细匀,直到双手下落到丹田处。
然后在用鼻子呼气的同时,要让双手变成侧平举,重复吸气时所做动作。
三次之后两手相叠放在丹田处,这个时候,我们要切记不要呼吸,两只手顺时针揉丹田三圈,逆时针再揉三圈,之后再用鼻子将浊气呼出。
第五势便是“闭息収功”。
这一式需要练习者向下用力,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放在丹田处。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

武当内功(养气、练气法)夫内功者,一曰养气,一曰炼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炼者,锻炼运使之意也。
武当内功尤重修善养,养炼并举。
“气之在人也,周行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导而行之,小可治病,大可延年”,此之谓金丹养生也。
“盖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
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制敌命中,故拳术于养气尤为不可缓也”,是又直指技击之真髓。
武当内功讲究以心为主,以气为用,重意不重形。
其养气功夫纯循道法自然。
以浑圆桩为例:功法要求习练者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缓缓前抬,成抱球状置于丹田处:掌心涵空,虎口撑圆,沉肩坠肘,头正肩正跨正;双腿微曲,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口轻闭颌微收,神光内敛(双眼微闭),顺腹式呼吸,呼吸要深、长、细、匀,意守脐下气海穴处。
此乃守中之法。
《易筋经》云:“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
其所谓积气,实为养气耳。
如是,经百日修炼,大多习者均可腹内结丹。
炼浑圆桩功必须意念诱导,否则对身体有害,称为死桩。
意念诱导,又叫意识引导。
初炼者都要先从手部内视起,先想到手部的麻热胀,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会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现或麻或热或胀的反应。
一旦出现麻、热、胀三种反应中任一感觉即为上功、得气了。
有了功感后不要让它(麻热胀)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觉,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觉引导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脚部为止。
到麻热胀感觉(有一种感应也算)到了脚部时,说明从上到下、从肢体到整体部分产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层,至此,(第一层)功夫已炼成。
接下来就需要意守丹田养它炼它,修习第二层金丹大道。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老一辈武术家们极其看重这丹田的养炼功夫,“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延年益寿才是修炼内功的真正目的。
天地、无极、混元桩!武当内功之精华!纳气入体,浊气自涌泉出!

天地、无极、混元桩!武当内功之精华!纳气入体,浊气自涌泉出!文化视野的凸显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击术,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我国武术界自觉地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源流。
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武当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我们这里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
武当功夫以道为法、以桩为本、以气为源。
而桩功的修炼是很重要和关键的。
无桩不是功,无桩脚无根。
站桩能强化人体肾脏之气,肾气强足,精神健旺。
站桩也是我们获得人体气力和能量的最佳修炼法。
拳谚语:“习武不站桩,等于瞎晃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无极桩无极桩,乃武当功夫的基础桩功。
开始习练武当功夫就得从无极桩开始,去除身上的虚力,逐步建立实力,即人们常说的练功去虚得实。
练习者开步同肩宽站立。
两手成混元诀合抱圆撑于丹田处,身体中正安舒,头颈部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沉丹田,两脚掌心含空,双脚五趾抓地,两腿保持直立,呼吸自然,排除身心一切私心杂念。
什么也不想,延长站桩时间。
初学者 10分钟左右,三天后延长至一刻钟,一周后基本可站半小时左右。
二、混元桩混元桩是在熟悉掌握无极桩的基础上的第二步站桩法。
其锻炼的难度和强度明显高于无极桩。
要领同无极桩法,不同的是两膝要微微半蹲,松胯敛臀。
此桩功具有极强的健身、强身、技击性。
三、天地桩站桩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虚空合道。
仙有五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三论元旨》,依“重玄”哲学,分炼神入定的三阶次为“摄心归一”(安定)、“ 灰心忘一”(灭定)、“悟心真一”(泰定)三阶。
最终境界为“ 真”,故有修真之说。
天地桩,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
天地桩练法:双脚与肩同宽开步直立,呼吸自然。
缓缓吸气时,双手臂从身体两侧缓慢侧展,手掌心向下。
呼气时两手臂极力向体外伸展成一条直线后,将气吐尽。
意念中手指尖无线延长。
正气存身,伸筋拔骨。
武当混元内功:炼成先天一粒混元气,打遍天下都无敌

武当混元内功:炼成先天一粒混元气,打遍天下都无敌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华夏先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传统的內功气化修持之法,则被喻为这个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举世无双的精华,它驰骋于神州大地几千年,苍桑几度,经久不衰。
经过千百年来的分宗立派,在宋元时期,形成以少林、武当、华山、千山、雪山、天山、崆峒.昆仑、峨眉九大脉系为主流的武学,修真流脉參合道教理论,化武途于修真,以贤侠剑道之风流传于华夏大地,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传说。
武当派则以其精深的“丹道之学和三十六品神剑”震响武林,因而在武林中盛传“武当第一”之说。
考武当一脉,溯其源则远追太古,开真宗于大帝真武飞剑振举,真锋七脉神功三绝,为我武当四大门八十一大派系之远祖.明有三丰祖师倡“内执丹道,外显金锋”,开内家功夫之玄奥,致使“神剑常鸣于海上,太极秘术则流传于人间,造福大千。
”武当先辈,以精绝的内功留下多少仙迹英风,贍光月影,使人心驰神往。
明清之际门祖铁松子,在反清复明运动失败之后,远走长白,秉武当太乙圣教之宗持,并引入“寒山内功、飞鹰掌法”等佛门內功之精华,创武当太乙门铁松别派,“跳出三界,守吾真元”,遥禅宗风于关外,使浩劫之余的武林内功精华得以保存(包括完整的图谱)。
由于当时“九脉合真,封法三百”的武林盟誓,直到一九八四年,即万轮甲子第一年,才由本门第十三代师尊李兆生(道号真阳)先生向社会公开,武林瑰宝重放异彩。
余师从第十四代师尊刘铁成先生(道号广清),修习有年,现得思师同意,将自己所修所学,请教于诸位方家。
2三昧真参法对于传统的修真之学,古人传下了.“三味真参法”以宣其秘。
三昧者:“以文观意,以形鉴真,以音弘法也。
”以文观意者,传统的功夫,尤其九大流派之正宗的传承必有完整的谱文传世。
以文观意即是通过对功谱进行文字上的理解,加深对功法要领的掌握,深化练功意境,因功谱是古人对功法的高度概括,经反复地实践印证和锤炼所得,包含了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智慧结晶,故“通过反复阅读功谱,使理性接收到的信息与行功良好地结合起来,便可越俗习直入巅顶(摘自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白鹤真人飞鸣图》)。
武当派秘传高级练劲内功——龙虎劲

武当派秘传高级练劲内功——龙虎劲内家龙虎劲系武当派秘传的高级运气练劲内功,此功动静相兼,有软有硬,气劲合一,练之“血气活泼,经通筋健,内壮外强,劲贯周身”。
从武功上讲,“龙劲”通顺以达气,“虎劲”紧促以聚力。
从技击上讲,“龙劲”长而灵,变化多端;“虎劲”威而猛,势不可当。
龙虎二劲有成,则功臻妙境,无往不利.一、龙展虎抱二、双龙出水三、猛虎扑地四、黑虎回头五、游龙戏珠六、游龙戏凤七、青龙摆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八、白虎剪尾对一个练武者来说,首先就必须具备武术修养。
武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练武先练心,即内功修练,修心法。
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排除各种杂念,达到心思纯静,清静无为,无怨无欲的境界。
长期的武术煅炼,除练就坚韧不拔的心志外,还使人气质从量变到质变发生变化,思想境界也随之空阔。
人,私心杂念少了,自然正气上身;无欲则刚,自能英勇无畏。
由是获得中华武术的精神气质。
内功武当内气外发功

内功武当内气外发功缺失武当内功武当内气外发功简你“武当内功”。
既是通过运内气、发外气治病的功夫,又是研究掌握气功推拿的主要功夫,还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还原功夫,本功源于龙门秘宗内功,其功法如下:一、一元两仪预备式:站并步档,立正,两脚跟相靠,脚尖分开,两手在身两側拄下按撑,掌心朝下,指端朝前(下列各式,两手动作与此同图1)。
1、守中如一:两手屈肘抬至上朐前,掌心朝上,中指相接,呼吸3 次,两肘运气作轻微振颤发放外气,两目平视,意守脐中(图2)。
2、旋转乾坤:两手旋腕、屈肘,掌心均朝下,推至两腰肋处,近如撑腰状,两臂稍内旋转,掌往下按,腋下形成两圆,呼吸3次,两上肢极轻微的振颤,使之发放外气,意守脊中(图3)。
3、一元合掌:俩手绕圈直肘在头上方高举,两掌相对,距约3寸,两脚跟同时提起,呼吸3 次,两上肢轻微振颤。
发放外气,意守内劳宫(图4)。
4、两仪平胸:两手向左右两侧绕圈而下,复收于上胸,两掌曲腕内收,虎口朝上,平胸分成环抱两球,两脚随势放平,脚尖微抬起,呼吸3次,两臂运功发放外气,使之振顱,意守膻中(图5)。
二、天地人和预各式:并步档。
1、朝天显路:两手从上往下,直肘按至上胸腹下,再由下往上直肘高举过头,两掌端朝天,掌心相对,距约尺二,呼吸3次,两褪靠劲和两上肢轻微振顫运发外气,掌中有感,意守中指尖(图2—1)。
2、按地有门:两复从上往下,直肘按至近地面半尺,两中指相接,掌心均朝下,两腿随势全蹲,两膝端外分,两目平视,呼吸3次,两脚,两肩背、肘、掌运气振顺,掌心得气,意守百会(图2一2)。
3、平人多寿:两手旋腕、屈肘,掌心朝上,由下徐徐上抬平脐.虎口朝外,距约3寸,胸微挺,腹含蓄,呼呼吸、吸吸呼各3次,两上肢运发外气,掌心有感,意守涌泉(图2一3)。
4、气和生才:两手酌情向前后撑开,右掌在腹前,左掌在腰后,掌心相对,呼吸3次,上半身极轻微颤振运功,掌中自感发气,意守脐丹田(图2一4)。
三、三才通神预备式:马步档、弓步档。
武当内家拳术身法要诀

武当内家拳术身法要诀武当派功法多以内练为主,与少林派有所不同。
而武当派无论习练太极拳或是其它任何功法,其身法要诀均一以贯之,为总的原则。
武当任何门派练功都离不开这些原则。
其口诀如下: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
裹裆护肫需下势,含胸拔背若自然。
尾闾正中先求对,气沉丹田固下盘。
虚实亦宜分清楚,腾挪闪战箭离弦。
注解:提顶:头颈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挈全身,谓之提顶。
吊裆:两股用力,臀部前送,小腹有上翻之势,谓之吊裆。
松肩: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意中加一静字,谓之松肩。
沉肘:以意运气,行于两肘,手腕要能灵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谓之沉肘。
裹裆: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谓之裹裆。
护肫: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谓之护肫。
含胸:心以上为胸,胸不可以挺,要往下放松,两肩微向前合,此为含胸。
能含胸才能以心行气。
拔背:背部两肩之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腾挪: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谓之腾挪。
闪战:身、手、腰、腿,相顺相随,一气呵成,向外发出,劲如放箭,迅若雷霆,一往无敌,谓之闪战。
尾闾正中: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背骨根向前托起丹田,谓之尾闾正中。
气沉丹田:能做到尾闾正中,含胸、护肫、松肩、吊裆,就能以意行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非完全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腾挪者,即胸与虚脚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则便成偏沉。
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如虚实不分,便成双重。
总解:提顶吊裆心中悬:意思是以百会穴为至高点,整个人体好象悬吊在这个至高点上,同时下颌部要自然内收,此为提顶。
吊裆就是练功者的尾骨端向前轻轻将会阴部有托起的意念,这种意念似有一根无形的细线,悬吊在胸骨剑突下意想中的心脏部位。
意念中的心脏就悬在这个体表部位,称为心中悬。
松肩沉肘气丹田:练功者的双肩自然向下放松,不用丝毫气力为松肩。
武当派第一套内功

武当派第一套内功,图中武当臂力和内息为主加,臂力加成近身攻击外功暴击,内息加成内力上限,可见武当为近身高攻击高暴击续航能力高的纯单体DPS职业,1阶内功为本次测试九阴真经必修武学,点满为止,附加两仪剑法威力百分比,直接影响技能套路伤害。
武当套路为两仪剑法,技能加成双剑(看到这单剑控莫慌,因为区域测试中某些原因暂停了武当二套武学的产出,第二套为太极剑法,单剑控福音)两仪剑法分为气招,架招,实招,虚招,怒气实招共六式: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做门派任务获取BUFF技能开启默认为纯阳真气,每次使用两仪剑法套路招式命中目标后则产生一个持续30秒每层增加X伤害的buff,该buff可叠加五次,对敌释展技能阴阳交错切换为纯阴真气时给予自身回复生命值且对敌造成同数值伤害(附加值受套路等级及阳buff层数影响);转换纯阴真气后为自身形成一个持续30秒每层吸收伤害X点,可叠加五层的buff,对敌释放造成每层昏迷1秒效果,唯一神技。
套路建议:内功心法20层以后主力提升技能。
套路伤害技能:连刺对方三剑造成对应伤害受武器加成,两秒的回气时间为套路最短,武当主输出技能,每剑可激发纯阳或纯阴效果。
套路建议:前期必点,PVE中主力输出技能;PVP中该招式对敌产生僵直效果太低,被实招中高僵直技能克制(具体设定见最终3近战对比文)实招:极破虚空(共五层)套路伤害技能:向对方连刺两剑造成对应伤害受武器加成,附带镇退效果,可破部分实招,PVP主力招式,每剑可激发纯阳或纯阴效果。
套路建议:前期必点,附带的镇退效果追敌时必备,附带纯阳真气伤害可观,回气时间过长。
架招:剑生太极(共五层)套路招架技能:招架的同时减少敌方臂力,招架成功额外提升纯阳或纯阴真气一层。
套路建议:招架成功暂时减少对方臂力值,根据目前基本属性臂力加权为约3臂力=1点实际伤害,不建议提升。
套路破架招技能:挑开对方招架状态,造成对应伤害并造成对方减速。
套路建议:此技能表面伤害数字较低,但如对方处于招架状态则造成加倍伤害,建议在具备实招等级不低的情况下提升招式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
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
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
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
静坐家修养之。
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
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
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1.jpg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
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
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
(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
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
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
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
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
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
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
②有热
胀感,愈胀愈充实。
③热气滚动感。
④热气鼓荡感。
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
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
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
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
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
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
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步直立,松静站好(图3)。
2.jpg
②正功: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从体两侧向上平举,上举时手心向下(图4)。
转腕,手心向前,呈弧形向胸前合拢。
中指相接,其余指头放松伸直,手心转向胸,目光注视中指相接处(图5)。
两掌拉开,手势不变,两中指相距15厘米左右(图6)。
接着连续均匀缓慢地使两手打开又靠拢,中指拉开又碰上。
3.jpg
③收势:两手合掌松静站立(图7),半分钟后,两手分开侧平举,手心向上,缓缓向上环抱,至头顶时垂腕手心向下,十指相对,沿身前中
线慢慢下压至腹前(图8)。
如此连做三次,目光平视远方收功。
初练者一般开合二十次左右,气就在小周天运行一遍,优者开合八次左右运行一遍。
从未练过气功者练习此功时,可能出现命门发胀,或头顶加压重物,或胸发闷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练习,会很快消失。
出现胸闷时,可捣中指靠指尖一节横纹处,意想涌泉,会纠正的更快些。
至于出现身体摇晃两手似有吸力,指泛虚光,这些都是气机开动表现,应顺其自然,不必担忧。
2、大周天功
①预备式:同小周天功。
如做完小周天功接做此功,则可不做预备式。
②正功:两脚分开,松静站立。
两手抬起,手心向上,高与脐平(图9)。
肘自然靠在两腰旁,注意不要露出后腰。
缓慢进行深呼吸,吸气时想涌泉穴,呼气时想劳宫穴。
初练者深呼吸九次左右,气就可走一遍大周天,佳者四五次即可。
③收势:同小周天功。
习练此功者会感到涌泉象吸进什么东西似的,内劳宫发胀,身体摇晃,这些为正常现象,不必管它。
如感原有的疾病仿佛重了一些,这是气功练习中的负反馈现象,千万不要管它,继续练习就会好的。
三、运使功
通过上述功法练习,脉通气行,再运劲使力,具备更高能功夫,既能发气治病,又可硬功技击。
各门练法不同,其理则一,习者可参考别派功法,如“红砂手”、“易筋经”等。
限于篇幅,此仅将本派混元八式名称列如下:
飞龙吸水环球守宫二郎追踪猛虎出洞熊豹拖食三指碾金双肩夹石双掌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