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调查报告3篇

合集下载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肥胖肥胖的原因肥胖引起的事件肥胖对事业篇一:肥胖调查报告有关“小胖墩”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营养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新问题,“富贵病”——肥胖就是一例。

网上一篇报道称,现今肥胖已经上升为一种趋势,一种社会现象了。

很多大城市都正为中小学的肥胖焦虑不已。

因为胖已经不仅仅会影响到外貌,更会影响到健康,小学生肥胖已经是社会上迫不及待想解决地问题了。

目前,在我们班中,也有好多个“小胖墩”。

看到这种现状,我们不由想:到底什么是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肥胖儿童?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止肥胖?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去书店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杂志和书籍。

2、通过热线电话向儿科医生进行咨询。

3、请教懂这方面知识的人。

4、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5、对肥胖儿童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三、情况调查和资料整理(一)、查阅资料,咨询儿科专家,了解肥胖的定义与评定标准。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测量肥胖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测量体肥含量。

但由于此方法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当前最常用的还是以体重为指标进行判断。

但体重与身高又密切相关,为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身高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高体重指数BM2=体重(千克)/身高(米)判断肥胖,儿童肥胖的评定可参考下表:(二)、调查肥胖儿童生活习惯,走访有经验人士,了解肥胖的成因。

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资料查询,梳理肥胖成因:1、家长原因:(1)观念的落后,一方面“胖”就是“福”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手中有了钱,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缺衣少食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苦,于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

殊不知,盲目地给孩子吃营养品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病态的发胖。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肥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外貌,更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为进一步了解肥胖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肥胖调查报告。

一、样本信息我们在全国不同地区随机选择了10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510人,女性490人。

受访者的年龄从18岁到60岁不等,其中18-30岁的占38%,31-45岁的占47%,46-60岁的占15%。

样本中肥胖人数为260人,占总样本的26%,另有150人为超重,占总样本的15%。

二、肥胖原因在肥胖的原因方面,60%的人认为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造成的,30%的人认为是基因遗传造成的,10%的人认为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其中,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是最为普遍的肥胖原因,超过90%的肥胖受访者都有这样的习惯。

三、肥胖危害认识在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方面,我们发现,大约有7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影响人体健康,5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40%的受访者知道肥胖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还有部分受访者对肥胖的危害并不了解,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

四、肥胖治疗措施在针对肥胖的治疗措施方面,我们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要采用运动+控制饮食的方式进行治疗,15%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体重,5%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手术来减肥。

其中,20%的人表示尝试过某种减肥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减肥措施。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有效治疗。

对于个人而言,应积极采取运动+控制饮食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肥胖问题。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应该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资源和减肥治疗手段,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减轻肥胖带来的危害。

减肥八大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减肥八大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减肥已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

本报告通过对减肥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减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减肥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减肥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减肥相关研究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1. 减肥人群特征(1)性别比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成年人肥胖人群男性占比高于女性,约为60%。

(2)年龄分布: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40-59岁年龄段,占比约为50%。

(3)地域分布:肥胖问题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为严重,中西部地区相对较轻。

2. 减肥方式及效果(1)运动减肥:根据相关研究,运动减肥效果显著。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肥胖风险。

(2)饮食减肥:合理膳食是减肥的关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日摄入热量应为男性2250千卡,女性1800千卡。

(3)减肥效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我国成年人减肥成功率为30%。

3. 减肥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肥胖具有遗传倾向,父母肥胖者,子女肥胖风险较高。

(2)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3)心理因素:压力、情绪等因素可导致暴饮暴食,进而引发肥胖。

4. 减肥误区及危害(1)误区:许多减肥者追求快速减肥,采取极端的节食、过度运动等方法,导致身体机能受损。

(2)危害:长期节食、过度运动等不良减肥方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肌肉流失、内分泌失调等危害。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1)肥胖问题在我国成年人中普遍存在,且具有遗传倾向。

(2)运动、合理膳食是减肥的有效方法,但需长期坚持。

(3)不良的减肥方式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关于我校中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4.10

关于我校中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4.10

关于我校中学生肥胖问题的调查报告许昌市二中八年级11班李培、王梦凡1.调查背景: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儿童们享受着过于丰富的食物。

快餐、饮料的过多摄入,加上运动的缺乏,造成肥胖人群不断扩大。

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发生。

经常可以在校园里看到一些身形臃肿的胖子在运动场上气喘吁吁,甚至爬个楼梯也很费劲。

在与这些肥胖者的接触中也可以感觉得到,他们的心理受此影响很大,很多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

那么到底有多少中学生处于肥胖状态呢?他们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呢?肥胖到底对人有什么害处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肥胖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本项调查。

2.调查目的:1、统计我校肥胖学生人数,并计算他们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2、找出肥胖形成的原因。

3、了解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响。

4、提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方法3.调查方法:1、查找肥胖的涵义,确定肥胖的标准。

2、进行任务分工。

3、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

4、校园采访。

5、通过老师取得学校体检资料,并将有关数据输入电脑,使用MS Excel 软件进行计算。

6、整理资料。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在一起,在分工合作,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调查资料。

7、分析结果。

8、撰写调查报告。

4.调查结果:4.1 肥胖的标准: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确定一个人是否肥胖:第一种:BMI指数法,为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

计算方法为: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kg/m2)国内以BMI>25为肥胖标准,国外多采用BMI25-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BMI>40为重度肥胖。

第二种:标准体重法。

其计算公式是:男: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一般体重超过10%属正常,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

这种方法也为我国经常使用。

肥胖调查报告文档(一)2024

肥胖调查报告文档(一)2024

肥胖调查报告文档(一)引言概述:肥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就肥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肥胖的定义、全球肥胖率的趋势、肥胖与健康问题的关系、肥胖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正文:一、肥胖的定义1.1 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的定义1.2 BMI指数和腰围的测量1.3 分类和级别的划分二、全球肥胖率的趋势2.1 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趋势2.2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肥胖率差异2.3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肥胖趋势比较三、肥胖与健康问题的关系3.1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3.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3.3 肥胖与癌症的风险增加3.4 肥胖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关联3.5 肥胖与骨骼健康的影响四、肥胖的社会经济影响4.1 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增加4.2 生产力和劳动力的下降4.3 教育资源需求的增加4.4 社会歧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五、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法5.1 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教育5.2 加强政府的干预和监管措施5.3 增加体育锻炼和运动设施5.4 提供心理支持和倡导身体积极形象5.5 多部门合作和跨国合作解决肥胖问题总结: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肥胖问题的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肥胖的定义、全球肥胖率的趋势、肥胖与健康问题的关系、肥胖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解决肥胖问题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解决肥胖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个人和社会的健康状况。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

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报告引言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学生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学生肥胖发病率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该问题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查背景与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肥胖发病率的情况,我们选择了A市的5所中学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分别调查了1000名中学生,包括男女学生各500名。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分析。

调查结果学生肥胖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A市中学生肥胖发病率高达25%,其中男生肥胖发病率为28%,女生肥胖发病率为22%。

这一发现表明,学生肥胖问题呈现出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的趋势。

影响学生肥胖的因素1. 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学生的饮食结构普遍不合理。

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不足。

此外,学生普遍喜欢吃零食和快餐,这些食物通常糖分和脂肪含量较高,导致肥胖问题加剧。

2. 缺乏运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天只进行30分钟的体育锻炼,远低于健康建议的每天60分钟。

大部分学生过多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意愿。

3.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家庭环境也对肥胖问题产生一定影响。

家长缺乏对孩子饮食和锻炼的引导和监督,家中过多储备高热量食物。

解决方案针对学生肥胖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饮食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饮食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并提供健康的食谱。

学校可以鼓励食堂提供更多的蔬菜和粗粮选择,减少高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的供应。

2. 推动体育锻炼学校需要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等,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家庭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

减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3篇)

减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肥胖人群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本报告通过对大量减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以下途径: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监测调查数据;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慢性病监测数据;3. 各大医疗机构、减肥机构等收集的减肥数据;4. 网络公开的减肥调查问卷、论坛等。

三、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肥胖人群的基本情况、体重、体脂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 相关性分析:分析肥胖与年龄、性别、地域、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 交叉分析:分析不同减肥方法、减肥效果、减肥意愿等因素之间的关系;4. 生存分析:分析肥胖人群的减肥成功率、减肥后体重变化等指标。

四、数据分析结果(一)肥胖人群基本情况1. 男性肥胖人群占比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肥胖人群比例逐渐增加;2. 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肥胖人群比例相对较低;3. 肥胖人群以中青年为主,中年肥胖人群比例最高。

(二)肥胖原因分析1. 饮食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2.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3. 遗传因素:部分肥胖人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4. 其他因素:如内分泌疾病、药物等因素。

(三)减肥方法及效果分析1. 饮食减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肥目的;2.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运动量,提高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目的;3. 药物减肥:通过使用减肥药物,调节体内代谢,达到减肥目的;4. 手术减肥:通过外科手术,减少胃容量或改变肠道结构,达到减肥目的。

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减肥和运动减肥是减肥成功率较高的方法,而药物减肥和手术减肥的减肥效果相对较差。

(四)减肥意愿分析1. 肥胖人群普遍存在减肥意愿,但实际行动率较低;2. 影响减肥意愿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地域、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3. 肥胖人群对减肥方法的认知程度与减肥意愿呈正相关。

肥胖调查研究报告

肥胖调查研究报告

肥胖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背景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肥胖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密切相关,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肥胖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肥胖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肥胖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相关因素以及对应的预防策略,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样本选择从不同地区随机抽取1000名参与者,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调查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2.饮食习惯:每日三餐的摄入情况,喜欢吃的食物种类以及是否有节食经历等;3.运动情况:每周的运动时间和强度等;4.心理因素:精神压力、情绪状态等;5.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体脂肪率等。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频数分布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因素与肥胖之间的关联,找出可能的风险因素。

研究结果根据对1000名参与者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肥胖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有40%的人属于肥胖人群,这一比例较高。

相关因素1.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与肥胖之间存在较强关系。

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较多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

此外,节食经历的人群也较容易出现饮食失衡导致的肥胖问题。

2.运动情况: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运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人群的肥胖率较高。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的人更容易导致过度进食从而患上肥胖。

预防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以下预防肥胖的策略:1.增加健康教育:加强对肥胖的健康知识宣传,帮助人们认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合理饮食习惯和均衡饮食。

2.鼓励运动:促进人们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肥胖调查报告3篇*目录.肥胖调查报告.中国网民肥胖与减肥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全文: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一、解惑篇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

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

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

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

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

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

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

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二、原理篇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

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④针灸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肾上腺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动员,消耗多余脂肪而实现减肥效应。

三、方案篇首先,我们为减肥者测量身高、体重、体围等,判断其脂肪含量是怎样状况。

然后,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减肥者的体质,综合考虑选取穴位。

例如,痰湿的肥胖者可以侧重于利尿、发汗,“胃火旺”的肥胖者由于饥饿感强烈,可以侧重于降胃火从而降低食欲,抑制吸收,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通过刺激通便的穴位,也能达到减重效果。

在治疗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针、不同的手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中国网民肥胖与减肥状况调查报告肥胖调查报告(2)“这个夏天,我要享瘦!”这也许是每年的初夏很多年轻女性说得最多的美丽宣言。

如今夏季已经悄然过去,您真的“享瘦”了吗?7月9日~8月10日《家庭药师》与39健康网联合推出了“中国人肥胖与减肥调查”,统计数据样本量达91,493份。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运动、节食、中医、手术、偏方等等减肥方式中,16%的人投靠中医,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然而,自行减肥失败或者其他这样那样的原因,人们决定求助于减肥机构时,正规医院中医科室或知名品牌中医减肥机构变成了首选。

结合抽样调查,造成两个数据差异的原因是:人们既信任老祖宗传下来的减肥的法子,又对它充满了不了解和畏惧——针灸适合什么人?会不会很痛?效果如何?有没有副作用?……针对众多网友对中医针灸减肥的疑问,家庭药师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赵仓焕教授。

part1 解惑篇针灸减肥5大误区盘点家庭药师记者:赵仓焕教授您好!减肥这个话题是长盛不衰的,甚至很多朋友称“生命不息,减肥不止”。

对于中医针灸减肥这个源远流长的经典方法,被调查网友既信任,又存在诸多不了解。

根据您的临床经验,目前大家对针灸减肥存在哪些认识误区?赵仓焕教授:的确,现在人们对于针灸减肥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

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

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

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

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

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

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

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part2原理篇针灸减肥≈抑制食欲?家庭药师记者:针灸减肥是通过抑制食欲实现的吗?赵仓焕教授:是的。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

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④针灸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肾上腺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动员,消耗多余脂肪而实现减肥效应。

三部曲,打造你的专属减肥方案家庭药师记者: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那么针灸减肥是否也要求辨证施治,给患者打造专属减肥方案呢?赵仓焕教授:没错,种以上肥胖的情况有很多种,因此在临床上我们一般是通过肥胖检查、体质检查、针灸治疗这样三部曲打造因人而异的减肥方案。

首先,我们为减肥者测量身高、体重、体围等,判断其脂肪含量是怎样状况。

然后,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减肥者的体质,综合考虑选取穴位。

例如,痰湿的肥胖者可以侧重于利尿、发汗,“胃火旺”的肥胖者由于饥饿感强烈,可以侧重于降胃火从而降低食欲,抑制吸收,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通过刺激通便的穴位,也能达到减重效果。

在治疗时,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针、不同的手法。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调查报告全文: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肥胖调查报告(3)报告显示我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一胖毁所有,其中有你的健康今天你称体重了吗?你是中国三亿分之一的胖子吗?近日,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

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12岁男孩肝脏已受损,为什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分泌主任李清楚受访时表示,目前造成超重与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三点:运动过少,营养过剩,遗传因素。

至于儿童,超重原因主要在于摄入食物的增加。

“多数少年儿童的饮食习惯都很不健康。

”李清楚说,“家长一味带孩子吃洋快餐,几乎很少参与体育运动。

”他补充说:“2型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门诊上十几岁的孩子得糖尿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肥胖门诊主任岳新对此持相同意见,他说近年来门诊上来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寒暑假期间。

“昨天还有一名100多公斤的12岁男孩来就诊,因为肥胖肝脏已经受损。

”继续胖下去,会发生什么?“每个月门诊最少有300多名肥胖患者前来就诊,寒暑假期间这个数会更多。

”岳新说,这些肥胖患者基本上都有脾虚、湿热等症状。

如果继续胖下去,到底会发生什么问题?毫无疑问,肥胖第一个考验的是我们的健康,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的患病比率将会大幅提高。

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肥胖中,肚腹部的“肉”最“危险”。

岳新解释,腹型肥胖俗称“啤酒肚”,这类肥胖者患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会很高。

“拿软尺量,肚脐以上一厘米处,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都属于腹型肥胖。

”岳新说,有一部分腹型肥胖与遗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不好、运动量太小造成的。

岳新说:“目前受超重与肥胖困扰的人群,建议去专业的医学机构进行体质测算,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减肥方法。

”“最好的减肥办法就是少吃、多运动”,中西医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是减肥的不二法宝。

中国网民肥胖与减肥状况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