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7-09-12 14:27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7年9月12日2006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增长22.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0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
分研究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04.5亿元,增长16.4%;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2342.8亿元,增长24.3%。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5.2%、16.8%和78%。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1.1%、18.9%和9.2%。
分产业部门[1]看,七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
医药制造业为1.76%,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38%,橡胶制造业为1.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9%。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陕西9个省(市),共支出2154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71.7%。
199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199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4-04 08:35 199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199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央财政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企业技术开发特别是新产品开发投入增长较快,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次超过0.8%。
一、科技经费筹集1999年全国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1460.6亿元,比上年增加170.9亿元,同口径增长12.5%。
按总人口计算的全国人均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116元,比上年增加12.7元。
1999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543.9亿元,比上年增加105.3亿元,实际增长26.8%,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1%。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拨款均增长较快,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1%。
表1. 1999年财政科技拨款情况财政科技拨款额(亿元)实际增长%占拨款总额的比重%合计543.926.8 —其中:科学事业费168.113.2 30.9科技三项费272.846.9 50.2科研基建费52.914.4 9.7其中:中央355.625.5 65.4地方188.329.3 34.6二、科技经费使用1999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84.9亿元,比上年增加156.5亿元,同口径增长13%。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支出654.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6.6%;研究与开发机构支出496.9亿元,增长9.4%;高等学校支出85.1亿元,增长16.3%。
各执行部门支出占全部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0.9%、38.7%和6.6%。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增长较快,全年技术开发经费支出567.2亿元,比上年增加88.6亿元,增长18.5%。
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支出304.6亿元,比上年增加59.4亿元,增长24.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07.04.30•【文号】科协发计字[2007]19号•【施行日期】2007.04.30•【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统计正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科协发计字[2007]19号)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根据2006年度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调查结果,中国科协编写了《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现印发给你们,供参阅。
附件: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二〇〇七年四月三十日附件中国科协2006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4月30日)2006年,各级科协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职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技术、开展国际及对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科技服务和科技传媒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机构稳定,从业人员增长,各级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截止2006年底,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实有机构共计7005个,比上年增加69个。
四级科协实有机构3136个,与上年相同。
两级学会实有机构3869个,比上年增加69个。
其中,全国学会167个,与上年相等;省级学会3702个,增加69个。
四级科协和两级学会从业人员共计47950人,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四级科协从业人员34770人,增长2.8%,省级科协和县级科协增幅相对较大,分别增长3%和4.2%;两级学会从业人员13180人,增长10.1%,全国学会增长12.6%,省级学会增长9.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年年报

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宗旨是: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五年的实施,“十五”攻关计划在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科技、地方科技、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积极进展。
为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十五”攻关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集中攻克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并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十五”攻关计划的重点任务, 一是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切入点,攻克一批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水平,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加强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加快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加强应用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开发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纺织品后整理等技术及装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及成套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国产化水平;三是以金融信息化为重点,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四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为重点,攻克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区域生态整治技术开发与示范,加强大型油气田、紧缺战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技术研究,建立减灾防灾技术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突破口,攻克中医药产业的关键技术,确保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六是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加强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7-02-28 09:20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
图1 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图2 2002-2006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肉类总产量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4.6%。
其中,猪、牛、羊肉分图3 2002-2006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完成54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中部地区完图5 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六、对外经济图6 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
实际使用图8 2002-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职业教育招生741万人,在校生1809万人,毕业生476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515万人,毕业生727万人。
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6-09-14 10:16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6年9月14日2005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速加快。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情况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2450亿元,比上年增加483.7亿元,增长24.6%,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34%。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18万元,比上年增加0.9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433.5亿元,增长8.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885.3亿元,增长30.1%。
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5.4%、17.7%和76.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支出为1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支出513.1亿元,增长18.9%;高等学校支出242.3亿元,增长20.6%。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8.3%、20.9%和9.9%。
企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分产业部门看,六大行业①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
专用设备制造业达到1.6%,医药制造业达到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达到1.4%,通用设备制造业达到1.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1.2%。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辽宁,7个省市共支出1587.2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64.8%。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6.05.25•【文号】国科办厅字[2006]30号•【施行日期】2006.05.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厅字〔2006〕30号)机关各厅、司、局,直属机关党委,各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的开局年。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全国科技工作厅局长会议精神,落实有关工作部署,《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部务会讨论通过,现将印发给你们。
机关各厅、司、局,直属机关党委,各直属事业单位要根据2006年第18次部务会要求,按照《方案》,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尽快制定有关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有可操作性,要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间,在重大问题上应实行问责制,责任到人,节点控制。
办公厅负责对《方案》实施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并将各单位的《方案》执行情况形成报告,年底向党组报告,同时把《方案》执行情况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的依据。
附件: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科学技术部办公厅二OO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附件:科技部2006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2006年是“十一五”科技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
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我部工作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重大部署,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继续全面推进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全面部署“十一五”科技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近十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简要分析

近十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简要分析闫琛【摘要】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本文就近十年(2003~2012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总投入情况,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经费方面的支出情况,中央和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进行了总量、占比、增长率等方面的分析.R&D经费呈现快速增长、侧重试验发展、地方财政投入加大等特点.【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4(013)010【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科技经费投入;R&D经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作者】闫琛【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基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分析是由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的权威统计数据。
对上一年度的统计数据的发布一般在次年的下半年9月到12月之间。
统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情况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R&D经费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分行业、分地区的R&D经费支出情况等。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统计年度内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表1)。
一、近十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投入分析2003年,R&D经费总支出为1539.6亿元;2012年,R&D经费总支出为10298.4亿元,是2003年总支出的6.7倍,十年年均增长率为20.9%(图1)。
R&D经费总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由2003年的1.31%增长到2012年的1.98%;除2004年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图2),GDP占比的十年年均增长率为4.2%。
目前,我国R&D经费总投入按照汇率计算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科技投入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保持R&D经费总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R&D经费在GDP中的占比的年均增长率较小,R&D经费总投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十年的GDP的快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7-09-12 14:27
200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2007年9月12日
2006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增长22.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0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
分研究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04.5亿元,增长16.4%;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2342.8亿元,增长24.3%。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5.2%、16.8%和78%。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1.1%、18.9%和9.2%。
分产业部门[1]看,七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
医药制造业为1.76%,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38%,橡胶制造业为1.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9%。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陕西9个省(市),共支出2154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71.7%。
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辽宁和浙江7个省(市)。
二、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2006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为1688.5亿元,比上年增加353.6亿元,增长26.5%;科技拨款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10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0.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6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2%,比上年略有提高。
2006年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附表1.2006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附表2.2006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1]产业部门仅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
[2]本公报中财政科研基建费为根据全社会科研基建费支出和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政府资金所占份额测算的数据。
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产业部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指产业部门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其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财政科技拨款指统计年度内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直接用于科技活动的款项,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及其他科研事业费。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