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旅游】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旅游】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现状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2008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1158580百万元,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3730000百万元,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收入4140000百万元。
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2015年的需求比2018年大了三倍多。
2008-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情况2014-2015年我国各区域旅游业总收入统计2014-2015年我国各区域旅游业收入占比变动趋势2015 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 41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和 12%。
具体来看:出境游:2014年出境游人次达 1.28亿人次(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因私出境 1.22 亿人次,增长16%。
中国居民境外旅游消费额达2150 亿美元,同比上涨 53%;国内游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3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10.0%和13.2%;入境游:接待客流 1.34亿人次,增长 4.14%,近三年首次转正;旅游收入预增 1.1%。
2011-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及国内旅游规模情况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
其中,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
2010-2016年H1我国居民旅游人数规模(亿人次)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2010-2015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数走势图(亿人次)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为11.9亿人次,较2014年的11.28亿人次增长5.5%。
2010-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亿人次)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2010-2015年国内居民旅游花费总额走势图(亿元)2016年1-6月,国际旅游收入5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最新精选】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国家旅游局关于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

国家旅游局关于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
公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家旅游局
【发布日期】2016.06.21
【实施日期】2016.06.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旅游局关于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
(2016年6月21日)
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现将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汇总公报如下:
一、填报情况
统计系统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8055家,完成第一季度报表填报的为26585家,占总数的94.76%(详见附件1)。
26个地区填报率超过90%,其中山东、湖北、湖南、海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填报率达到100%。
二、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情况
(一)入境旅游
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236.98万人次、926.67万人天,接待298.32万人次、982.38万人天(详见附件2),同比维持不变、增长4.50%,下降4.92%和
2.31%。
第一季度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地国家或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香港地区、韩国、台湾地区、澳门地区、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见图1)。
图1:第一季度入境旅游外联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地国家或地区
第一季度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地国家或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澳门地区、美国。
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 (4)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 (4)(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 (4)(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 (5)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 (5)(1)人均GDP增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走向休闲度假游阶段 6 (2)我国城乡居民告别生存型消费 (6)二、三游市场,此消彼长 (8)1、入境游 (9)2、出境游 (12)3、国内游 (14)三、传统旅游华丽变身,智慧旅游层层深入 (15)1、传统旅游华丽变身 (16)(1)出行方式转身:自驾游引领旅游交通新业态 (16)(2)住宿习惯转身:酒店复苏,个性化民宿争奇斗艳 (19)(3)景区营收结构逐渐转身:综合服务提升碎片化管理 (20)(4)消费地自我觉醒:力引购物狂潮回国 (21)2、智慧旅游层层深入 (24)(1)旅游信息获取 (26)(2)旅行费用支付日趋成熟 (28)(3)旅游导航 (28)(4)旅游营销 (29)四、“旅游+”催生新旅游综合体 (29)1、旅游+金融 (30)2、旅游+医疗 (30)3、旅游+房产 (30)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2014年中国国际游客到访量为5560万人次,同比下滑10%。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稳步迈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 2.5%和增长 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平台。
2016年度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成绩单

2016年度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成绩单文化产业评论:2016年度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成绩单新鲜出炉,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成绩单呈现形式也迥然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之处,下面是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成绩单呈现的详细情况,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的城市旅游成绩单的情况吧!来源:品橙旅游编辑:李敏近日,各地省直辖市纷纷亮出2016年旅游成绩单,据品橙旅游不完全统计,从成绩单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分列旅游收入前三位,山东、江苏、浙江分列接待旅游人次前三位,云南、贵州、江西旅游收入增幅最大。
下列表格根据各省已经发布的数据,共有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西藏自治区未查询到数据,未列入;港澳台地区,未纳入此次统计;星号*表示新疆和山东为旅游消费数据。
品橙旅游会根据各地数据及时更新表格。
•北京市2016年北京市旅游行业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5020亿元,同比增长9%,旅游总人数2.85亿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购物和餐饮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6%,旅游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9.4%。
北京市共接到各类旅游投诉3062件,较上年同期10900件下降72%,其中非法“一日游”投诉共计1602件,较上年同期7572件相比,投诉量下降79%。
•天津市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9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100亿元,分别增长10%、10.9%。
邮轮旅游快速升温,接待邮轮142艘次、旅客71.5万人次,分别增长47.9%和65.7%。
•河北省2016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67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54.5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5.5%和35.6%,实现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河北省旅游业重点项目投资再创新高。
全年共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补助资金近9亿元。
2016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6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2016年成都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一)人次收入双增长,规模效益创新高2016年,成都旅游经济运行平稳,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实现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双增长,规模效益再创新高。
据统计,全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2亿人次,达2.003亿人次,同比增长4.68%。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98亿人次,同比增长4.52%;接待入境游客27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78%。
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大关,达2502.25亿元,同比增长22.6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25.58亿元,同比增长22.10%;旅游外汇收入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77%。
近5年成都市旅游业4大核心指标发展均呈稳步上升之态,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图1 近5年成都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情况(亿人次)图2 近5年成都市实现旅游总收入情况(亿元)图3 近5年成都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情况(万人次)图4 近5年成都市实现旅游外汇收入情况(亿美元)(二)市场主体积极向好,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市场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87个(见表1)。
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9个,3A 级景区29个,2A级及以下景区17个,1A级景区1个。
与上年相比,新增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7个、2A级及以下景区1个。
其中,纳入收报统计的77个景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92亿元,同比增长24.38%。
其中,门票收入13.34亿元,同比增长3.36%。
表1 近5年成都市A级景区数量变化表(单位:个)2016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13家。
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8家,四星级旅游饭店34家,三星级及以下旅游饭店61家。
全市星级饭店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成效较好。
其中,纳入收报统计的128家住宿设施(含部分非星级饭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84亿元,同比增长2.3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86亿元,同比增长3.34%;主营业务利润29.81亿元,同比增长8.72%。
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
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一、国内旅游——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农村居民12.40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22万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71万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8.2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1009.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76.4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3亿元。
二、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
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9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2%。
其中:外国人2165万人次,增长6.7%;香港同胞2772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481万人次,增长3.1%,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5.0%。
——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
三、出境旅游——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
201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同比增长为4.3%,人数增长趋缓

2016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同比增长为4.3%,人数增长趋缓作者:来源:《旅游会展》2017年第01期国家旅游局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稳步增长,出境旅游理性发展,旅游经济继续领先宏观经济增速,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预计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
另外,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外国人入境2814.2万人次,同比增长8.3%;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较上年扩大11.5%。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正迈入理性增长时期,未来5-10年稳定增长基本面不会变化。
出境游市场已经从早期“走走走”,到“买买买”,发展到“慢慢慢”。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出境游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虽然依旧会是常态,但消费选择更理性,游客在海外目的地更加注重目的地的生活体验,也将成为新常态。
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长沙召开入境市场走出低谷1月14日,2017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
会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指出,2016年,全国旅游部门特别是旅游市场部门全体同志,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全力推进“515战略”各项工作落实,积极推动三大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外交和旅游市场工作取得双丰收。
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增速趋稳,入境旅游市场进入持续增长通道,尤其是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走出低谷,扭转了自2007年以来连续9年增长乏力的局面。
出境医疗游超50万人次国内市场发展尚在起步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6年在线医疗旅游报告》显示,2016年通过该平台报名参加海外医疗旅游的人数是上一年的5倍,预计出境医疗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50万人次。
目前,我国还是医疗旅游客源输出国,国内医疗旅游市场尚在起步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5.1%;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
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农村居民12.40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22万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71万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8.2元。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1009.1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76.4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7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
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92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2%。
其中:外国人2165万人次,增长6.7%;香港同胞2772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481万人次,增长3.1%,台湾同胞509万人次,增长5.0%。
——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5727.1万人次,增长23.3%,其中:组织出国游4498.4万人次,增长
39.2%;组织港澳游918.0万人次,下降9.5%;组织台湾游310.8万人次,下降21.9%。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马其顿、亚美尼亚、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
——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
四、旅行社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7939家,比上年末增长1.2%。
——截至年末,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1277.9亿元,比上年下降4.8%;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46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营业税金及附加1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4%。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游客1445.7万人次、6020.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2.1%,下降0.05%;经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游客为1942.9万人次、6714.6万人天,分别比上年下降1.8%,增长2.8%。
——全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过夜游客15604.9万人次、48702.0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1.7%;经旅行社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为17088.6万人次、53147.5万人天,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增长40.3%。
五、星级饭店规模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1685家,其中有9861家完成了2016年财务状况表的填报,并通过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9861家星级饭店财务数据显示:
——全国9861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2.0万间,床位248.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17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027.3亿元;上缴营业税金66.9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4.7%。
——在9861家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800家,四星级饭店2363家,三星级饭店4856家,二星级饭店1771家,一星级饭店71家。
——全国2254家国有星级饭店,201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83.7亿元,上缴营业税13.1亿元。
——全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兴建的379家星级饭店,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46.2亿元;上缴营业税6.3亿元。
六、旅游教育培训情况
——截至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690所,比上年末增加172所,在校生44.04万人,减少1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24所,比上年末增加13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增加0.6万人。
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614所,在校学生为67.2万人。
——全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总量达474.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9万人次,降低0.2%。
旅游业统计公报:对GDP、就业贡献率双超10%
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在2016年已经达到8.1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1%;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旅游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11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贡献率增长,反映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撑性地位逐渐突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占居民消费总比重逐步提升,未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还会更加凸显。
”
国内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国内旅游、入境游还是出境游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
据《统计公报》内容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
15.2%,占旅游业总收入的84%。
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794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6%;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旅游花费727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和5.1%。
2012~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虽然在提升,但同比增速实际上是在逐年下滑的,到2015年达到低点,为12.5%。
不过进入2016年后,这一增速近年来首次触底反弹,国内旅游收入从3.42万亿增长至3.94万亿,同比增长15.19%。
从国内旅游人数来看,2012~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从29.57亿人次达到44.4亿人次。
其中,2013~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增速连续3年回升,并在2014年突破两位数增长。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逐年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观念转变有关;另一方面,长假短缺导致集聚爆发式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新时代下,旅游正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幸福旅游转变。
”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推进全域旅游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
刘思敏告诉记者,未来,旅游方式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从目前来讲,观光旅游依然很旺盛,度假旅游的需求在增长,特种旅游正在爆发。
所谓的全域旅游,就是打破景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景点旅游,爬山、滑雪甚至各种个性化的特种旅游方式会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
去年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还将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八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杨彦锋表示,景点旅游当前依然是国民重要的旅游消费方式,未来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的过程。
“即使是全域旅游,也分为景点景区旅游和非景点景区旅游,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但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从小旅游向大旅游、从低效旅游向高效旅游、从低层次旅游向高层次旅游转变。
全域旅游显然更加契合这样的发展潮流。
”杨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