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8课 古代日本学案 北师大版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优质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教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优质教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古代日本”为主题概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的社会状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掌握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过程与方法从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体现“学”与“变”,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解改革开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善于学习他国长处发展自己的明智之举,一个国家应该善于借鉴与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新课导入……xxx卫视《郎眼看财经》节目里的几组数据,它引发了人们对当今中国的“留学热”的热烈讨论。
今天,大量的中国人自费到海外特别是美国留学,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留学流出国,他们学成归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1400多年的中国则相反,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流入国,特别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和学问僧随着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
他们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到中国学到了些什么?对日本有何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群“海龟”是如何出国学习,并推动日本改革的——古代日本。
讲授新课一、大和时代——6世纪前的日本教师幻灯片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回答日本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明确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除了自然情况,6世纪前,日本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第52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

第8课古代日本讲学稿教学目标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对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在逆境和危机中学习他人长处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针对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
2.武士集团:8世纪中期之后,由于土地的发展,班田制的基础日益动摇,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
3.幕府政治,又被称为武家政治,始于1192年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年,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导学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在当今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想知道它们留下的历史足迹吗?……(二)自主探究读一读:阅读下面两则史料,分组讨论相关问题:材料一:凡田,六年以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
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1.你知道这是什么法令规定的?2.说一说: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3.议一议: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你此你有和感想?(三)研讨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改革?2.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是该国向哪国学习而进行的?3.诏书是谁颁布的?时间是何时?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深远的影响?5.通过对该国这次改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四)达标测评1.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A.EgyptB.JapanC.GreeceD.Rome2.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的封建国家B.民主共和制的封建国家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D.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3.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
新编文档-【教学课件】《古代日本》(历史北师大九上)-精品文档

日本幕府政治的演进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
(源赖朝)
(德川家康)
1192年
1867年
Hale Waihona Puke 幕府时代谢谢!幕府的建立
•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 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1192年,源氏集团首领源赖朝被朝廷 命为“征夷大将军” ,并在镰仓设立“ 幕府”,史称“镰仓幕府”。
武士的领袖征夷 大将军的府邸
源赖朝
幕府统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 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 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 统一租税。
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比较
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日本效仿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变成 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在古代通过向中国学习,促使日本社
大化改新的作用有哪些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 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 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 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武士与将军
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
(1)9世纪后半期起,受到重重压迫的农民 组织起来,和地方长官“国司”进行斗争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逐渐走向动荡。 (2)从9世纪中期开始,拥有强大势力的地 方领主开始组织起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私 人武装力量,用以镇压农民的反抗,同时 对抗朝延在地方的长官“国司”。这种以 地方领主为核心组建的武装组织就是所谓 武士集团。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精品推荐】2020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8课 古代日本课件 北师大版

息是( C ) A. 当时的日本叫高丽民族
B.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 当时的日本权力集中于天皇手中 D. 当时的日本大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
10. 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天 皇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D ) 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 把土地收归国有 C. 国家授口分田 D. 农民不必向国家交纳赋税 11. 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D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要求
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
制等。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D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影响
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内容
5. 日本社会的发展从“汉化”到“欧化”,不断模仿
和创新。其开始“汉化”是什么时C候?(
A. 574年
B. 622年 C. 646年
) D. 1192年
度?( B )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8. 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与穆罕默德建立阿拉伯国家,都
是亚洲封建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二者的相同背景是
(A) A. 社会矛盾尖锐
C. 外部势力入侵
B. 人民渴望统一 D. 受唐朝的影响
9. 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
本。几年后,他启程返唐。那么,他带回来的正确信
强化训练
1.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 在对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下列关于大化 改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 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北师大版(2018)历史九年级上第8课古代日本课件(共15张PPT)

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
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
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后孝德天皇继位,改年号为“大化” 。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 性质: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 特点: 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
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
集团,源始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 号,设幕府于镰仓。
源赖朝曾把后白河天皇比喻为“日本最大的大天狗”, 但他认识到皇室仍然是可以利用来号令天下的权威的象 征。同时,皇室已经衰弱,仅靠它来维系国家的统一是 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承认皇权的前提下,另 立政权机构,实行武家统治。从表面上看,源赖朝凡涉 及国家大事,他均禀呈朝廷批准。在实际行动上,则时 时设法控制朝廷,让朝廷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 效仿对象: 唐朝典章制度
材料一
大化改新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郡、里三级,与中央派官治理。
材料二
经济上: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颁给农民, 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 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 改称日本国,意为“日 出之处的国家”。天皇 则被鼓吹为高天原(天 界)的主神——天照大 神的子孙。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第8课 古代日本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一篇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第8课古代日本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D、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把诸王诸臣所占有的土地、山泽岛浦和部曲(注:部民)一律收归国有,‘私地私民’变成‘公地公民’,国家把‘公地’授予‘公民’,‘公民’负担一定的租庸调。
”这一变革出现在( )A、7世纪日本B、8世纪西欧C、17世纪英国D、19世纪俄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奴隶制国家的出现B、大和国统一日本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7世界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大化改新对日本影响深远,这次改革的学习对象是( )A、中国B、欧美C、西亚D、非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7世纪中期,通过大化改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1)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两次改革-------(______)(2)俄国走向近代的转折-------(______)(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______)(4)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______)【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钓鱼岛之争,全球瞩目,世人关注。
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上-第8课-古代日本(共20张PPT)

【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 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 为国有,即公田、公民。国家按人口授田, 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租庸调制度】:得到班田的农民担负租庸调。 租,即交纳粟、稻等实物地租;庸,即交纳布、 绢等物代替应承担的徭役;调,交纳布、绢等 作为赋役。租庸调之外的成果则归农民自己。
D
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D ) ①中央设二官八省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实行租庸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日本大化改新的核心内容是( D) A 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B 发动宫廷政变解除大贵族势力 C 建立天皇集权制统治 D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具备 的特点是( ) B A 侵略成性 B 善于学习、借鉴 C 忧患意识 D 创新意识
大化改新的日本 中央 二官八省
中国隋唐 三省六部制
政 治 地方 经济
设立国、郡、里
班田收授法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 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日本民族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长处的?对我 们的国家建设又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模仿其他民族的长处, 并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当 坚持对外开放,以包容、接纳的心态,虚心 学习、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并能适时 改革、大胆创新。
第8课 古代日本
自学归纳
• 梳理出古代日本的发展简史。
古代日本
1、3世纪中叶,“大和”国兴起并与5 世纪统一日本。 2、646年,“大化改新”,日本从奴 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9世纪中期,武士集体出现。 4、1192年—1867年,日本进入“幕府 时代”。
《古代日本》教案》精品教案(word版)

答案提示: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结合教材P53第2段的内容,思考:当时是谁掌控着国家的政权?
答案提示:幕府当时与天皇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3.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思考其公布的意义.
提示: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开展,这种开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师总结:正是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积极创新,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开展.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结合教材P53第1段的内容,思考:
〔1〕庄园是如何建立的?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等大量购置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预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乱.
重点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
【难点】
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日本是如何开展起来的?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代日本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大化改新
1.背景:古代日本文明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改革: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宣布实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改革内容
(1)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经济上:仿效隋唐均田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4.影响: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武士与将军
5.背景
(1)经济基础: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
(2)政治基础:农民和地方长官“国司”进行斗争,日本国内政治形势逐渐走向动荡。
6.形成:从9世纪中期开始,地方领主开始组建武士集团。
7.幕府统治
(1)概况:幕府政治,又被称为武家政治。
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其实际权力要远远超过朝廷。
(2)开始: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
(3)发展: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4)结束: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大化改新
1.中国古书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倭”指的是(A)
A.日本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朝鲜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汉化”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这里的“汉化”可以指(D)
A.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B.实行种姓制度
C.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进行大化改新
3.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B)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知识点2 武士与将军
4.1603年,结束分裂,重新建立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的是(C)
A.圣德太子
B.丰臣秀吉
C.德川家康
D.德川庆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第一位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幕府政治始于镰仓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再次出现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什么?有何影响?
改革:大化改新。
影响: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日本历史上幕府政治共经历了哪三个历史时期。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图是9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
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C)
A.凶恶残暴
B.忧患意识
C.善于学习
D.不思进取
2.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D)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日本
3.日本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B)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地方实行郡县制
C.中央设二官八省
D.施行“班田收授法”
4.12—19世纪中期的日本政治被称为幕府政治,主要是因为(A)
A.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实行封建军事专政
B.天皇、将军构成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C.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
5.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征夷大将军
B.天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
C.幕府统治下,地方实行庄园制
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
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使农民负担转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
材料二7世纪初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假如你是7世纪初日本的遣唐使,请对比当时日本与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提出改革建议。
(要求:不少于50个字)
示例:臣是派往大唐的归国使者,与大唐相比,我国十分落后,民困国弱,所以恳请天皇改革朝纲,以强盛国家。
第一,加强天皇的权威,将地方贵族集中到京都居住,另选良臣前往各地任职。
第二,废除部民制,像大唐那样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由他们向国家缴纳赋税。
(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