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等级的判定
数据中心分级标准为

数据中心分级标准为
数据中心的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A级: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A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数据中心举例:金融行业、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电力调度中心、大型工矿企业、邮电、通信、网上支付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和重要的控制室。
B级: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数据中心应为B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数据中心举例:一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政府办公楼等的数据中心和控制室。
C级:不属于A级或B级的数据中心应为C级。
在中国境内,其他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国内公司应按照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结合自身需求与投资能力确定本单位数据中心的建设等级和技术要求。
数据中心等级

数据中心等级本文档是关于数据中心等级的详细范本。
包括了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等级的分类、每个等级的要求和特点等。
以下是文档正文内容:1·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数据中心等级是用来评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水平的一种标准。
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提供不同级别的设备可用性、容错能力和安全防护措施。
2·数据中心等级的分类数据中心等级根据其可用性和安全性水平,一般分为四个等级:Tier 1、Tier 2、Tier 3和Tier 4·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2·1 Tier 1Tier 1是最基本的数据中心等级,提供基本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单一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无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671%。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28·8小时。
2·2 Tier 2Tier 2提供比Tier 1更高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有备用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部分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749%。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22小时。
2·3 Tier 3Tier 3是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的数据中心等级。
主要特点包括:●多重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982%。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1·6小时。
2·4 Tier 4Tier 4提供最高级别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主要特点包括:●具备冗余的供电路径和冷却路径,具备最高级别的容错能力。
●可用性目标为99·995%。
●每年可停机时间不超过0·4小时。
3·每个等级的要求和特点3·1 Tier 1的要求和特点●提供基本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适用于对设备可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
●通常较低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3·2 Tier 2的要求和特点●提供较高的设备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数据中心 tier标准

数据中心 tier标准
数据中心的tier标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系统,用于衡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水平。
由于数据中心在日常运营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设一个可靠的数据中心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Tier”标准,数据中心可被划分为四个级别:
1. Tier 1: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671%,故障时间为1729.22分钟(即约三天)。
2. Tier 2: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741%,故障时间为136
3.96分钟(即约两天)。
3. Tier 3: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982%,故障时间为95.36分钟(即约1.5小时)。
4. Tier 4:基础设施可用性等级为99.995%,故障时间为26.28分钟(即约25分钟)。
标准要求各级别数据中心均需满足前一级别的所有需求,且新增需求会进一步提高可用性。
在实际环境中,Tier 3和Tier 4对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而言是最为常见的,它们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03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划 分依据
数据中心机房的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级别
根据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要求,划分为不同的 可靠性级别,如A级、B级、C级等。
冗余设计
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机房需配备冗余设备、 系统和网络,以便在设备故障或网络故障时能够快 速恢复服务。
供电保障
为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机房需配备稳定 的供电保障设施,如UPS不间断电源、备用 发电机等。
NIST SP 800-53标准
AC-1
最低级别,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
AC-2
在AC-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物理环 境的最低要求。
AC-3
在AC-2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访问控 制的最低要求。
AC-4
在AC-3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审计和 日志记录的最低要求。
05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与 标准的发展趋势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
绿色能源应用
推广可再生能源供电,减少碳排放。
节能设计
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设计和架构,降低能耗 。
环保材料
使用环保材料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减少环境污染。
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提升
高可用性架构
设计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架构,确保业务 连续性。
容灾能力评估
定期进行容灾能力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 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影响。
数据中心机房的可维护性要求
1 2
维护便利性
为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机房需提 供方便的维护和管理设施,如易于访问的设备 、便于更换的部件等。
预防性维护
为减少设备故障和网络故障,机房需实施预防 性维护措施,如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设备。
3
故障处理能力
数据中心等级的判定

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也叫做增强级(A)、标准级(B)、基础级(C)。
其根据数据中心运行中断,对公共秩序或经济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造成严重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为A级;造成秩序混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为B 级;A、B之外为C级。
单从这些来划分,太过广义。
所以需要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A、B、C三级对数据中心运行的要求如下:
A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基础设施故障或单系统维护、检修时,系统可正常运行;
③引入的市电质量应满足相关要求;④设备功率因数因符合相关要求;⑤谐波不得超标;⑥发电机系统能够承受容性负载。
B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不允许因基础设施故障而断电。
C级: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允许断电。
从以上要求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根据这些可以初步定位数据中心的等级,接下来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最终判定数据中心等级。
现实中,可以先从设计图纸里提取数据中心的等级、冗余等情况,然后和现场一一核实比对,再进行测试验证。
202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房)等级评定标准-1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房)等级评定标准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其基础设施的等级评定至关重要。
通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确定,可以在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同时,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评定标准的定义,等级划分,评定要求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评定标准的定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是指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关键参数的评估,评定其对应的等级,旨在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
二、等级划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
其中,TIER I是最低等级,TIER IV是最高等级。
1. TIER I:单路供电和散热,不具备容错功能,可用性为99.671%;2. TIER II:双路供电和散热,具有少量的容错功能,可用性为99.741%;3. TIER III:双路以上的供电和散热,拥有完善的容错功能,具备99.982%的可用性;4. TIER IV:在TIER III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容错性,可用性为99.995%。
三、评定要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评估要求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 设施要求:数据库中心应有独立的场地,具备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应有配套的稳定电力、通风、制冷等系统;2. 总体要求:数据中心应有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包括应急预案、设备监测、维护保养、安全检查等。
四、影响因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空调、UPS、防火等硬件设施;2. 组织架构:包括人员配备、管理体系等;3. 服务水平:包括服务质量、应急预案等。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在进行选址和建造数据中心时,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IT战略将数据中心定位,选择合适等级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等级

数据中心等级数据中心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等级也成为业界评估数据中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等级的定义、标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讨。
数据中心等级是评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一种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国际上出现了多个数据中心等级认证标准。
其中,美国数据中心等级认证标准(Uptime Institute Tier Standard)和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的数据中心标准是较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两种。
Uptime Institute Tier标准是衡量数据中心可用性和抗灾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可用性的不同,Uptime Institute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Tier I、Tier II、Tier III和Tier IV。
Tier I是最低等级,Tier IV是最高等级。
Tier IV的数据中心具备非常高的可用性,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完全容忍并自动恢复,保证业务持续运行。
而Tier I的数据中心则较为脆弱,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并需要人工介入进行修复。
Tier标准主要侧重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TIA-942标准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提出并负责制定和推广的。
该标准主要着眼于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电力系统、冷却系统、网络系统以及管理和运维等方面。
根据可用性和抗灾能力的不同,TIA-942将数据中心分为四个等级:Rated-1、Rated-2、Rated-3和Rated-4。
与Uptime Institute Tier标准不同的是,TIA-942标准在各个等级间并未明确规定各个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是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最佳实践供数据中心建设者参考。
数据中心等级的划分是根据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抗灾能力来评估的。
可用性是指数据中心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的能力,主要与中断时间和容错能力有关。
数据中心等级、规模划分要求

数据中心等级、规模划分要求
数据中心等级划分要求
4A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B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冗余系统配置;C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
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
设计最大用电负荷,数据中心应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
数据中心年均电能利用效率值应小于1.5;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年均电能利用效率值应小于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数据中心分为A、B、C三级,也叫做增强级(A)、标准级(B)、基础级(C)。
其根据数据中心运行中断,对公共秩序或经济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造成严重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为A级;造成秩序混乱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为B 级;A、B之外为C级。
单从这些来划分,太过广义。
所以需要进一步来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A、B、C三级对数据中心运行的要求如下:
A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基础设施故障或单系统维护、检修时,系统可正常运行;
③引入的市电质量应满足相关要求;④设备功率因数因符合相关要求;⑤谐波不得超标;⑥发电机系统能够承受容性负载。
B级:①运行系统有冗余;②不允许因基础设施故障而断电。
C级:设备运行正常时,不允许断电。
从以上要求中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三者之间的不同,根据这些可以初步定位数据中心的等级,接下来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最终判定数据中心等级。
现实中,可以先从设计图纸里提取数据中心的等级、冗余等情况,然后和现场一一核实比对,再进行测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