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总复习-(整理2019年11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解答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第18章平行四边形解答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1.(2019•大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M、N在对角线AC上,且AM=CN,E、F分别是AD、BC的中点.(1)求证:△ABM≌△CDN;(2)点G是对角线AC上的点,∠EGF=90°,求AG的长.2.(2019•百色)如图,菱形ABCD中,作BE⊥AD、CF⊥AB,分别交AD、AB的延长线于点E、F.(1)求证:AE=BF;(2)若点E恰好是AD的中点,AB=2,求BD的值.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点,点F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F,连结AE、AF、EF.(1)求证:△ABE≌△ADF;(2)若AE=5,请求出EF的长.4.(2019•吉林)如图,在▱ABCD中,点E在边AD上,以C为圆心,AE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求证:△ABE≌△CDF.5.(2019•云南)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OC,BO=OD,且∠AOB=2∠OAD.(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OB:∠ODC=4:3,求∠ADO的度数.6.(2019•柳州)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一个判定定理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证明这个判定定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7.(2019•湘西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AD上,且AF=CE.(1)求证:△ABF≌△CBE;(2)若AB=4,AF=1,求四边形BEDF的面积.8.(2019•哈尔滨)已知:在矩形ABCD中,BD是对角线,AE⊥BD于点E,CF⊥BD于点F.(1)如图1,求证:AE=CF;(2)如图2,当∠ADB=30°时,连接AF、CE,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三角形,使写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9.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BC,AD边上的点,且AE=CF.(1)求证:△ABE≌△CDF;(2)当AC⊥EF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10.(2019•淮安)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求证:BE =DF.11.(2019•荆门)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3,AC=2.(1)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求证:BD⊥BC.12.(2019•黄冈)如图,ABCD是正方形,E是CD边上任意一点,连接AE,作BF⊥AE,DG ⊥AE,垂足分别为F,G.求证:BF﹣DG=FG.13.(2019•天门)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过点E作EG∥B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G于点G,连接GF.求证:(1)AE⊥BF;(2)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14.(2019•新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CD中点,连接OE.过点C作CF∥BD交O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F.求证:(1)△ODE≌△FCE;(2)四边形OCFD是矩形.15.(2019•郴州)如图,▱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C,DF.求证: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16.(2019•福建)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一点,且DF=BE.求证:AF=CE.17.(2019•鄂州)如图,矩形ABCD中,AB=8,AD=6,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CD边于点E、F.(1)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当DE=DF时,求EF的长.18.(2019•杭州)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CEFG的面积为S1,点E在DC边上,点G在BC的延长线上,设以线段AD和DE为邻边的矩形的面积为S2,且S1=S2.(1)求线段CE的长;(2)若点H为BC边的中点,连接HD,求证:HD=HG.19.(2019•岳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D、CD边上的点,DE=DF,求证:∠1=∠2.20.(2019•怀化)已知:如图,在▱ABCD中,AE⊥BC,CF⊥AD,E,F分别为垂足.(1)求证:△ABE≌△CDF;(2)求证:四边形AECF是矩形.21.(2019•株洲)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OEFG的顶点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的交点,连接CE、DG.(1)求证:△DOG≌△COE;(2)若DG⊥BD,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线段AD与线段OG相交于点M,AM=,求正方形OEFG的边长.22.(2019•宿迁)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点E、F分别在AB、CD上,且BE =D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求线段EF的长.23.(2019•宁波)如图,矩形EFGH的顶点E,G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AD,BC上,顶点F,H在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1)求证:BG=DE;(2)若E为AD中点,FH=2,求菱形ABCD的周长.24.(2019•广安)如图,点E是▱ABCD的CD边的中点,AE、BC的延长线交于点F,CF=3,CE=2,求▱ABCD的周长.25.(2019•湖州)如图,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连结DF,EF,BF.(1)求证: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2)若∠AFB=90°,AB=6,求四边形BEFD的周长.26.(2019•聊城)在菱形ABCD中,点P是BC边上一点,连接AP,点E,F是AP上的两点,连接DE,BF,使得∠AED=∠ABC,∠ABF=∠BPF.求证:(1)△ABF≌△DAE;(2)DE=BF+EF.27.(2019•遂宁)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延长BC到E,使CE=BC,连接AE 交CD于点F,点F是CD的中点.求证:(1)△ADF≌△ECF.(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8.(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OC上一点,连接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与BD相交于点F.求证:OE=OF.29.(2019•安徽)如图,点E在▱ABCD内部,AF∥BE,DF∥CE.(1)求证:△BCE≌△ADF;(2)设▱ABCD的面积为S,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T,求的值.30.(2019•青岛)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延长AE至G,使EG=AE,连接CG.(1)求证:△ABE≌△CDF;(2)当AB与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请说明理由.31.(2019•重庆)在▱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E.(1)如图1,若∠D=30°,AB=,求△ABE的面积;(2)如图2,过点A作AF⊥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F,分别交BE,BC于点G,H,且AB=AF.求证:ED﹣AG=FC.32.(2019•衢州)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DF,连结AE,AF.求证:AE=AF.第18章平行四边形解答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1)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求得∠MAB=∠N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2)连接EF,交AC于点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O=FO,AO=CO,于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MAB=∠NCD.在△ABM和△CDN中,,∴△ABM≌△CDN(SAS);(2)解:如图,连接EF,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90°,∴AC==5,∵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BF,∴四边形ABFE是矩形,∴EF=AB=3,在△AEO和△CFO中,,∴△AEO≌△CFO(AAS),∴EO=FO,AO=CO,∴O为EF、AC中点.∵∠EGF=90°,OG=EF=,∴AG=OA﹣OG=1或AG=OA+OG=4,∴AG的长为1或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正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1)由“AAS”可证△AEB≌△BFC,可得AE=BF;(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AB=2.【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D∥BC∴∠A=∠CBF∵BE⊥AD、CF⊥AB∴∠AEB=∠BFC=90°∴△AEB≌△BFC(AAS)∴AE=BF(2)∵E是AD中点,且BE⊥AD∴直线BE为AD的垂直平分线∴BD=AB=2【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3.【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ABC=∠ADC=∠ADF=90°,利用SAS 定理证明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AF,∠BAE=∠DAF,得到△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BC=∠ADC=∠ADF=90°,在△ABE和△ADF中,,∴△ABE≌△ADF(SAS);(2)解:∵△ABE≌△ADF,∴AE=AF,∠BAE=∠DAF,∵∠BAE+∠EAD=90°,∴∠DAF+∠EAD=90°,即∠EAF=90°,∴EF=AE=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整式解题的关键.4.【分析】直接利用已知作图方法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证明:由题意可得:AE=FC,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A=∠C在△ABE和△CDF中,,所以,△ABE≌△CDF(S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掌握基本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5.【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OB=∠DAO+∠ADO=2∠OAD,求得∠DAO=∠ADO,推出AC=BD,于是得到四边形ABCD是矩形;(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O=∠CDO,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得到∠ABO=54°,于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AO=OC,BO=O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B=∠DAO+∠ADO=2∠OAD,∴∠DAO=∠ADO,∴AO=DO,∴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O=∠CDO,∵∠AOB:∠ODC=4:3,∴∠AOB:∠ABO=4:3,∴∠BAO:∠AOB:∠ABO=3:4:3,∴∠ABO=54°,∵∠BAD=90°,∴∠ADO=90°﹣54°=36°.【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6.【分析】连接AC,由SSS证明△ABC≌△CDA得出∠BAC=∠DCA,∠ACB=∠CAD,证出AB∥CD,BC∥A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连接AC,如图所示:在△ABC和△CDA中,,∴△ABC≌△CDA(SSS),∴∠BAC=∠DCA,∠ACB=∠CAD,∴AB∥CD,BC∥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1)利用SAS即可证明;(2)用正方形面积减去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在△ABF和△CBE中,∴△ABF≌△CBE(SAS);(2)由已知可得正方形ABCD面积为16,△ABF面积=△CBE面积=×4×1=2.所以四边形BEDF的面积为16﹣2×2=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较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分析】(1)由AAS证明△ABE≌△CDF,即可得出结论;(2)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BD=∠AD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AB,AE=AD,得出△ABE的面积=AB×AD=矩形ABCD的面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F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作EG⊥BC于G,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G =BE=×AB=AB,得出△BCE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同理:△ADF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AD∥BC,∴∠ABE=∠CDF,∵AE⊥BD于点E,CF⊥BD于点F,∴∠AEB=∠CFD=90°,在△ABE和△CDF中,,∴△ABE≌△CDF(AAS),∴AE=CF;(2)解:△ABE的面积=△CDF的面积=△BCE的面积=△ADF的面积=矩形ABCD面积的.理由如下:∵AD∥BC,∴∠CBD=∠ADB=30°,∵∠ABC=90°,∴∠ABE=60°,∵AE⊥BD,∴∠BAE=30°,∴BE=AB,AE=AD,∴△ABE的面积=BE×AE=×AB×AD=AB×AD=矩形ABCD的面积,∵△ABE≌△CDF,∴△CDF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作EG⊥BC于G,如图所示:∵∠CBD=30°,∴EG=BE=×AB=AB,∴△BCE的面积=BC×EG=BC×AB=BC×AB=矩形ABCD的面积,同理:△ADF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D=90°,AB=CD,AD=BC,AD∥BC,由HL证明Rt△ABE≌Rt△CDF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DF,得出CE=AF,由CE∥AF,证出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C⊥EF,即可得出四边形AECF是菱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AB=CD,AD=BC,AD∥BC,在Rt△ABE和Rt△CDF中,,∴Rt△ABE≌Rt△CDF(HL);(2)解:当AC⊥EF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理由如下:∵△ABE≌△CDF,∴BE=DF,∵BC=AD,∴CE=AF,∵CE∥A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又∵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0.【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BC,AD=BC,又由点E、F分别是▱ABCD 边AD、BC的中点,可得DE=BF,继而证得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点E、F分别是▱ABCD边AD、BC的中点,∴DE=AD,BF=BC,∴DE=B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BE=DF.【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分析】(1)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设BE=x,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而即可求出其面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F=BE=,BF=5﹣=,DF=CE=,从而求出BD的长,在△BCD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两直线垂直.【解答】解:(1)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设BE=x,CE=h在Rt△CEB中:x2+h2=9①在Rt△CEA中:(5+x)2+h2=52②联立①②解得:x=,h=∴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B•h=12;(2)作DF⊥AB,垂足为F∴∠DFA=∠CEB=90°∵平行四边形ABCD∴AD=BC,AD∥BC∴∠DAF=∠CBE又∵∠DFA=∠CEB=90°,AD=BC∴△ADF≌△BCE(AAS)∴AF=BE=,BF=5﹣=,DF=CE=在Rt△DFB中:BD2=DF2+BF2=()2+()2=16∴BD=4∵BC=3,DC=5∴CD2=DB2+BC2∴BD⊥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12.【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F=∠ADG,再利用“角角边”证明△BAF和△A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AG,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可得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90°,∵BF⊥AE,DG⊥AE,∴∠AFB=∠AGD=∠ADG+∠DAG=90°,∵∠DAG+∠BAF=90°,∴∠ADG=∠BAF,在△BAF和△ADG中,∵,∴△BAF≌△ADG(AAS),∴BF=AG,AF=DG,∵AG=AF+FG,∴BF=AG=DG+FG,∴BF﹣DG=FG.【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BAF≌△ADG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1)由SAS证明△ABE≌△BCF得出AE=BF,∠BAE=∠CB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BF=∠CEG,证出AE⊥EG,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B至点P,使BP=BE,连接EP,则AP=CE,∠EBP=90°,证明△APE≌△ECG得出AE=EG,证出EG=B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BCD=90°,∴∠ABE=∠BCF=90°,在△ABE和△BCF中,,∴△ABE≌△BCF(SAS),∴AE=BF,∠BAE=∠CBF,∵EG∥BF,∴∠CBF=∠CEG,∵∠BAE+∠BEA=90°,∴∠CEG+∠BEA=90°,∴AE⊥EG,∴AE⊥BF;(2)延长AB至点P,使BP=BE,连接EP,如图所示:则AP=CE,∠EBP=90°,∴∠P=45°,∵CG为正方形ABCD外角的平分线,∴∠ECG=45°,∴∠P=∠ECG,由(1)得∠BAE=∠CEG,在△APE和△ECG中,,∴△APE≌△ECG(ASA),∴AE=EG,∵AE=BF,∴EG=BF,∵EG∥BF,∴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ODE=∠FCE,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E=D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ODE和△FCE全等;(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D=FC,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出四边形ODF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出∠COD=90°,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CF∥BD,∴∠ODE=∠FCE,∵E是CD中点,∴CE=DE,在△ODE和△FCE中,,∴△ODE≌△FCE(ASA);(2)∵△ODE≌△FCE,∴OD=FC,∵CF∥BD,∴四边形OCF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COD=90°,∴四边形OCFD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判定△FAE≌△CDE,即可得到CD=FA,再根据CD∥AF,即可得出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FAE=∠CDE,∵E是AD的中点,∴AE=DE,又∵∠FEA=∠CED,∴△FAE≌△CDE(ASA),∴CD=FA,又∵CD∥AF,∴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由SAS证明△ADF≌△CBE,即可得出AF=CE.【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B=90°,AD=BC,在△ADF和△CBE中,,∴△ADF≌△CBE(SAS),∴AF=CE.【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D,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FO=∠BE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BE,于是得到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2)推出四边形BEDF是菱形,得到DE=BE,EF⊥BD,OE=OF,设AE=x,则DE=BE=8﹣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DFO=∠BEO,又因为∠DOF=∠BOE,OD=OB,∴△DOF≌△BOE(ASA),∴DF=BE,又因为DF∥B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2)解:∵DE=D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DF是菱形,∴DE=BE,EF⊥BD,OE=OF,设AE=x,则DE=BE=8﹣x在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E2+AD2=DE2∴x2+62=(8﹣x)2,解之得:x=,∴DE=8﹣=,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B2+AD2=BD2∴BD=,∴OD=BD=5,在Rt△DOE中,根据勾股定理,有DE2 ﹣OD2=OE2,∴OE=,∴EF=2OE=.【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1)设出正方形CEFG的边长,然后根据S1=S2,即可求得线段CE的长;(2)根据(1)中的结果可以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分别计算出HD和HG的长,即可证明结论成立.【解答】解:(1)设正方形CEFG的边长为a,∵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DE=1﹣a,∵S1=S2,∴a2=1×(1﹣a),解得,(舍去),,即线段CE的长是;(2)证明:∵点H为BC边的中点,BC=1,∴CH=0.5,∴DH==,∵CH=0.5,CG=,∴HG=,∴HD=HG.【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9.【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D=CD,由SAS证明△ADF≌△CD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D,在△ADF和△CDE中,,∴△ADF≌△CDE(SAS),∴∠1=∠2.【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D,AB=CD,AD∥BC,由已知得出∠AEB =∠AEC=∠CFD=∠AFC=90°,由AAS证明△ABE≌△CDF即可;(2)证出∠EAF=∠AEC=∠AFC=90°,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B=CD,AD∥BC,∵AE⊥BC,CF⊥AD,∴∠AEB=∠AEC=∠CFD=∠AFC=90°,在△ABE和△CDF中,,∴△ABE≌△CDF(AAS);(2)证明:∵AD∥BC,∴∠EAF=∠AEB=90°,∴∠EAF=∠AEC=∠AFC=90°,∴四边形AECF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1.【分析】(1)由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EFG,对角线AC、BD,可得∠DOA=∠DOC=90°,∠GOE=90°,即可证得∠GOD=∠COE,因DO=OC,GO=EO,则可利用“边角边”即可证两三角形全等(2)过点M作MH⊥DO交DO于点H,由于∠MDB=45°,由可得DH,MH长,从而求得HO,即可求得MO,再通过MH∥DG,易证得△OHM∽△ODG,则有=,求得GO即为正方形OEFG的边长.【解答】解:(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EFG,对角线AC、BD∴DO=OC∵DB⊥AC,∴∠DOA=∠DOC=90°∵∠GOE=90°∴∠GOD+∠DOE=∠DOE+∠COE=90°∴∠GOD=∠COE∵GO=OE∴在△DOG和△COE中∴△DOG≌△COE(SAS)(2)如图,过点M作MH⊥DO交DO于点H∵AM=,DA=2∴DM=∵∠MDB=45°∴MH=DH=sin45°•DM=,DO=cos45°•DA=∴HO=DO﹣DH=﹣=∴在Rt△MHO中,由勾股定理得MO===∵DG⊥BD,MH⊥DO∴MH∥DG∴易证△OHM∽△ODG∴===,得GO=2则正方形OEFG的边长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比例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个拔高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22.【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CD=AB=4,AD=BD=2,CD∥AB,∠D=∠B=90°,求得CF=AE=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F=CE==,于是得到结论;(2)过F作FH⊥AB于H,得到四边形AHF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H=DF=,FH=AD=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在矩形ABCD中,AB=4,BC=2,∴CD=AB=4,AD=BC=2,CD∥AB,∠D=∠B=90°,∵BE=DF=,∴CF=AE=4﹣=,∴AF=CE==,∴AF=CF=CE=AE=,∴四边形AECF是菱形;(2)解:过F作FH⊥AB于H,则四边形AHFD是矩形,∴AH=DF=,FH=AD=2,∴EH=﹣=1,∴EF===.【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3.【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H=FG,EH∥FG,得到∠GFH=∠EHF,求得∠BFG =∠DH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D∥BC,得到∠GBF=∠ED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连接EG,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D=BC,AD∥BC,求得AE=BG,AE∥BG,得到四边形ABGE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EG,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四边形EFGH是矩形,∴EH=FG,EH∥FG,∴∠GFH=∠EHF,∵∠BFG=180°﹣∠GFH,∠DHE=180°﹣∠EHF,∴∠BFG=∠DHE,∵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GBF=∠EDH,∴△BGF≌△DEH(AAS),∴BG=DE;(2)连接EG,∵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D∥BC,∵E为AD中点,∴AE=ED,∵BG=DE,∴AE=BG,AE∥BG,∴四边形ABGE是平行四边形,∴AB=EG,∵EG=FH=2,∴AB=2,∴菱形ABCD的周长=8.【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作图是解题的关键.24.【分析】先证明△ADE≌△FCE,得到AD=CF=3,DE=CE=2,从而可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F,∠D=∠ECF.又ED=EC,∴△ADE≌△FCE(AAS).∴AD=CF=3,DE=CE=2.∴DC=4.∴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AD+DC)=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借助全等转化线段.25.【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F∥BC,EF∥A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DB=DA=AB=3,推出四边形BEFD是菱形,于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DF∥BC,EF∥AB,∴DF∥BE,EF∥BD,∴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2)解:∵∠AFB=90°,D是AB的中点,AB=6,∴DF=DB=DA=AB=3,∵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FD是菱形,∵DB=3,∴四边形BEFD的周长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AD,AD∥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OA=∠DAE,等量代换得到∠BAF=∠ADE,求得∠ABF=∠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F,DE=AF,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D∥BC,∴∠BPA=∠DAE,∵∠ABC=∠AED,∴∠BAF=∠ADE,∵∠ABF=∠BPF,∠BPA=∠DAE,∴∠ABF=∠DAE,∵AB=DA,∴△ABF≌△DAE(ASA);(2)∵△ABF≌△DAE,∴AE=BF,DE=AF,∵AF=AE+EF=BF+EF,∴DE=BF+EF.【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7.【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AF=∠E,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DF=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EC,等量代换得到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AD∥BC,∴∠DAF=∠E,∵点F是CD的中点,∴DF=CF,在△ADF与△ECF中,,∴△ADF≌△ECF(AAS);(2)∵△ADF≌△ECF,∴AD=EC,∵CE=BC,∴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得到OB=OA,根据AM⊥BE,即可得出∠MEA+∠MAE=90°=∠AFO+∠MAE,从而证出Rt△BOE≌Rt△AOF,得到OE=OF.【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90°=∠AFO+∠MAE,∴∠MEA=∠AFO.∴△BOE≌△AOF(AAS).∴OE=O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29.【分析】(1)根据ASA证明:△BCE≌△ADF;(2)根据点E在▱ABCD内部,可知:S△BEC+S△AED=S▱ABCD,可得结论.【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BC+∠BAD=180°,∵AF∥BE,∴∠EBA+∠BAF=180°,∴∠CBE=∠DAF,同理得∠BCE=∠ADF,在△BCE和△ADF中,∵,∴△BCE≌△ADF(ASA);(2)∵点E在▱ABCD内部,∴S△BEC+S△AED=S▱ABCD,由(1)知:△BCE≌△ADF,∴S△BCE=S△ADF,∴S四边形AEDF=S△ADF+S△AED=S△BEC+S△AED=S▱ABCD,∵▱ABCD的面积为S,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T,∴==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利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得出面积关系是解题关键.30.【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AB∥CD,OB=OD,OA=O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E=∠CDF,证出BE=DF,由SAS证明△ABE≌△CDF即可;(2)证出AB=OA,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G⊥OB,∠OEG=90°,同理:CF⊥OD,得出EG∥CF,证出EG=CF,得出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OB=OD,OA=OC,∴∠ABE=∠CDF,∵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BE=OB,DF=OD,∴BE=DF,在△ABE和△CDF中,,∴△ABE≌△CDF(SAS);(2)解:当AC=2AB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理由如下:∵AC=2OA,AC=2AB,∴AB=OA,∵E是OB的中点,∴AG⊥OB,∴∠OEG=90°,同理:CF⊥OD,∴AG∥CF,∴EG∥CF,由(1)得:△ABE≌△CDF,∴AE=CF,∵EG=AE,∴EG=CF,∴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OEG=90°,∴四边形EGCF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1.【分析】(1)作BO⊥AD于O,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AO=∠D=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O=AB=,证出∠ABE=∠AEB,得出AE=AB=,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2)作AQ⊥BE交DF的延长线于P,垂足为Q,连接PB、PE,证明△ABG≌△AFP得出AG=FP,再证明△BPC≌△PED得出PC=E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解:作BO⊥AD于O,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AB=CD,∠ABC=∠D=30°,∴∠AEB=∠CBE,∠BAO=∠D=30°,∴BO=AB=,∵BE平分∠ABC,∴∠ABE=∠CBE,∴∠ABE=∠AEB,∴AE=AB=,∴△ABE的面积=AE×BO=××=;(2)证明:作AQ⊥BE交DF的延长线于P,垂足为Q,连接PB、PE,如图2所示:∵AB=AE,AQ⊥BE,∴∠ABE=∠AEB,BQ=EQ,∴PB=PE,∴∠PBE=∠PEB,∴∠ABP=∠AEP,∵AB∥CD,AF⊥CD,∴AF⊥AB,∴∠BAF=90°,∵AQ⊥BE,∴∠ABG=∠FAP,在△ABG和△FAP中,,∴△ABG≌△AFP(ASA),∴AG=FP,∵AB∥CD,AD∥BC,∴∠ABP+∠BPC=180°,∠BCP=∠D,∵∠AEP+∠PED=180°,∴∠BPC=∠PED,在△BPC和△PED中,,∴△BPC≌△PED(AAS),∴PC=ED,∴ED﹣AG=PC﹣AG=PC﹣FP=F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32.【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B=∠D,∵BE=DF,∴△ABE≌△ADF(SAS),∴AE=CF.【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第08讲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整体分类总复习(原卷版)

第08讲特殊平行四边形章节分类总复习考点一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点睛】❖矩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⑤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④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类题训练】1.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交于点O,DE⊥AC于点E,∠AOD=124°,则∠CDE 的度数为()A.62°B.56°C.28°D.30°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边AD的中点,点F在对角线AC上,且,连接EF.若AC=10,则EF的长为()A.B.3C.4D.5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上,且EC平分∠BED,AB=2,∠ABE=45°,则DE的长为()A.2﹣2B.﹣1C.﹣1D.24.如图,矩形ABCD和矩形BDEF,点A在EF边上,设矩形ABCD和矩形BDEF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为()A.S1=S2B.S1>S2 C.S1<S2D.3S1=2S2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N是BD上两点,BM=DN,连接AM、MC、CN、NA,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MCN是矩形,这个条件是()A.MB=MO B.OM=AC C.BD⊥AC D.∠AMB=∠CND6.如图,在矩形COED中,点D的坐标是(1,3),则CE的长是()A.3B.C.D.4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AD=10,点P在AD上,点Q在BC上,且AP=CQ,连结CP、QD,则PC+QD的最小值为()A.22B.24C.25D.268.如图,在▱ABCD中,下列条件①AC=BD;②∠1+∠3=90°;③OB=AC;④∠1=∠2,能判断▱ABCD是矩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边CD的中点,连接AE,过点B作BF⊥AE交AE于点F,则BF的长为()A.B.C.D.10.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3,OC=4,点M(2,0),在边AB存在点P,使得△CMP为“智慧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A.(3,1)或(3,3)B.(3,)或(3,3)C.(3,)或(3,1)D.(3,)或(3,1)或(3,3)11.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矩形ABCD中,AB=8,AD=4,点A是y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点B在x轴正半轴上.连接OD.则OD的最大值是.13.如图,矩形ABCD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点E,连接CE.若∠CAD=70°,则∠DCE=°.14.如图,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6和8,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过对角线交点O作EF⊥AC交AD于点E,交BC于点F,则DE的长是.17.矩形ABCD与矩形CEFG如图放置,点B、C、E共线,点C、D、G共线,连接AF,取AF的中点H,连接GH.若BC=EF=3,CD=CE=1,则GH=.18.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AD=7,E为AB上一点,AE=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使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AEP的底边长是.1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平行于BC,设MN交∠ACB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F.问:(1)求证:OE=OF;(2)若CE=12,CF=5,求OC的长;(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连接BD,E为线段AD的中点,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AF,∠BDF=90°.(1)求证:四边形ABDF是矩形;(2)若AD=10,BD=8,求△BCF的面积.考点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点睛】❖菱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梳理第五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
返回目录
命题点2 与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6年2考,均为已知内角和求边数) 课标要求 1.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
返回目录
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已知
第3题图
(1)∠ABC的度数为__1_2_0_°___,∠EDG的度数为___6_0_°___; (2)正六边形ABCDEF的对角线有____9____条,对称轴有___6__条; (3)AE的长为___2__3___.
思维导图
平行四边形 与多边形
边
平行四边形 的性质及
面积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面积公式
(3) (三)
函数 行且相等
相似
边形的
25 解答题
二次 一组对边平
勾股
判定 2019
3
证平行四边形
/
/
(2) (三)
函数 行且相等
定理
第一节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
返回目录
【考情总结】 1.题位分析:三大题型均有考查; 2.考查特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均在解答题函数综合题中考查,且判定的方法均是一组对边平行 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各考查1次,在解答题中 考查2次,2021年与二次函数结合考查; 3.结合知识点:(1)尺规作图;(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5)反比 例函数;(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二次函数.
命题点2 与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返回目录
考查频次 6年4考 6年2考,均为已知内角和 求边数
2019届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9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专项复习练习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A.∠BAC=∠DCA B.∠BAC=∠DACC.∠BAC=∠ABD D.∠BAC=∠ADB2.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DB=30°,AB=4,则OC=( )A.5 B.4 C.3.5 D.33.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AB=2,∠ABC=60°,则BD的长为( )A.2 B.3 C. 3 D.2 34.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AB=AD B.AC⊥BD C.AC=BD D.∠BAC=∠DAC5. 下列说法: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④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一定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6.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D,CD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2,BD=2,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A.2 2 B. 2 C.6 2 D.8 27.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C E∥BD,DE∥AC,AD=23,DE=2,则四边形OCED 的面积( )A.2 3 B.4 C.4 3 D.88.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O作B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E,F两点.若AC =23,∠AEO=120°,则FC的长度为( )A.1 B.2 C. 2 D. 39.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4 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O,若AO=5 cm,则AB的长为( )A.6 cm B.7 cm C.8 cm D.9 cm10. 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的点,(与B,C两点不重合),过点D作DE∥AC,DF∥AB,分别交AB,AC于E,F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B.若AD垂直平分B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C.若BD=CD,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D.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11.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E=2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 交边BC于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EG=DE+BG;④AG∥CF;⑤S△FGC =3.6.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12. 在菱形ABCD中,∠A=30°,在同一平面内,以对角线BD为底边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BDE,则∠EB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还需添加一组条件.下面给出了四组条件:①AB⊥AD,且AB=AD;②AB=BD,且AB⊥BD;③OB=OC,且OB⊥OC;④AB=AD,且AC=BD.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14.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1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15.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上一点,且FC=2BF,连接AE,EF.若AB=2,AD=3,则cos∠AEF的值是____.16. 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BC,AB上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2DE,连接CE,AF.(1)证明:AF=CE;(2)当∠B=30°时,试判断四边形A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1 CBDCC AAACD D12. 45°或105°13. ①③④14. 3015.2 216. 解:(1)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B上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C,DE=12 AC,∵EF=2DE,∴EF∥AC,EF=AC,∴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AF=CE(2)当∠B=30°时,四边形ACEF为菱形.理由:在△ABC中,∠B=30°,∠ACB=90°,∴∠BAC=60°,AC=12AB=AE,∴△AEC为等边三角形,∴AC=CE,又∵四边形AC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EF为菱形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 CD 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 BCDF CE=B.BC DFCE AD=C.CD BCEF BE=D.CD ADEF AF=2.已知二次函数y=(x+m)2–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mx+n与反比例函数y=mnx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3.如图,点E在△DBC的边DB上,点A在△DBC内部,∠DAE=∠BAC=90°,AD=AE,AB=AC.给出下列结论:①BD=CE;②∠ABD+∠ECB=45°;③BD⊥CE;④BE2=2(AD2+AB2)﹣CD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所述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圆5.在的环湖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单位:)随时间(单位:)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B.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C.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比乙先到达终点.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7.在数列3、12、30、60……中,请你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数是( )A.75 B.90 C.105 D.1208.估计的值应在()A.8和9之间B.9和10之间C.10和11之间D.11和12之间9.下列形状的地砖中,不能把地面作既无缝隙又不重叠覆盖的地砖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长方形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②样本的方差越小,波动性越小,说明样本稳定性越好③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数据④数据:1,1,3,1,1,2的众数为4 ⑤一组数据的方差一定是正数.A.0个B.1个C.2个D.4个11.八年级6班的一个互助学习小组组长收集并整理了组员们讨论如下问题时所需的条件: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AD上,____,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你能在横线上填上最少且简捷的条件使结论成立吗?条件分别是:①BE=DF;②∠B=∠D;③BAE=∠DCF;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中A、B、C、D四位同学所填条件符合题目要求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④12.如图1,一个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4.如图2,将这张扇形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折痕为CD,图中阴影为重合部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43π-B .83π-C .83π-D .843π- 二、填空题1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4x -=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摆放在矩形上,如图所示,若∠1=40°,则∠2=________.15.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__________.16.如果在五张完全相同的纸片背后分别写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打乱后随机抽取其中一张,那么抽取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等于_____. 17.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 在反比例函数上,第二象限的点B 在反比例函数上,且OA ⊥OB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18.从0,1,2,3这四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取得的3个数中不含2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9.某贮水塔在工作期间,每小时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凌晨4点到早8点只进水不出水,8点到12点既进水又出水,14点到次日凌晨只出水不进水.下图是某日水塔中贮水量y (立方米)与x (时)的函数图象.(1)求每小时的进水量;(2)当8≤x≤12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从该日凌晨4点到次日凌晨,当水塔中的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20.某小区应政府号召,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效果显著.为了了解该小区节水情况,随机对小区的100户居民节水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3月份较2月份的节水情况如图所示.(1)补全统计图;(2)计算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3)已知该小区共有5000户居民,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多少吨?21.如图,在Rt△ABC中,∠C=90°,D是AC边上一点,tan∠DBC=43,且BC=6,AD=4.求cosA的值.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2)x+2m=0.(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直角△ABC的两直角边AB、AC的长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斜边BC的长为3,求m的值.23.定义: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长为这条边长的一半,则称该三角形为这条边上的“半高”三角形,这条高称为这条边上的“半高”,如图,△ABC是BC边上的“半高”三角形.点P在边AB上,PQ∥BC交AC于点Q,PM⊥BC于点M,QN⊥BC于点N,连接MQ.(1)请证明△APQ为PQ边上的“半高”三角形.(2)请探究BM,PM,CN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C的面积等于16,求MQ的最小值24.“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读书必须要讲究方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去阅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阅读方法有:A.圈点批注法;B.摘记法;C.反思法:D.撰写读后感法;E.其他方法.某县某中学张老师为了解本校学生使用不同阅读方法读书的情况,随机抽取部分本校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制成以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中学生阅读方法情况统计表(1)请你补全图表中的a,b,c数据:a=,b=,c=;(2)若该校共有中学生960名,估计该校使用“反思法”读书的学生有人;(3)小明从以上抽样调查所得结果估计全县6000名中学生中有1200人采用“撰写读后感法”读书,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该校决定从本次抽取的“其他方法”4名学生(记为甲,乙,丙,丁)中,随机选择2名成为学校阅读宣讲志愿者,请你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抽到甲和乙的概率.25.(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共600人,其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该校对九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1)a=; b=;(2)若将该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那么Ⅲ类所对应的圆心角是°;(3)若随机抽取的学生中有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请解释“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的合理性;(4)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 13.()()22x x +- 14.85° 15.47° 16.3517. 18.14三、解答题19.(1)每小时的进水量为5立方米;(2)当8≤x≤12时,y =3x+1;(3)3792x 剟. 【解析】 【分析】(1)由4点到8点只进水时,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即能求每小时进水量;(2)由图象可得,8≤x≤12时,对应的函数图象是线段,两端点坐标为(8,25)和(12,37),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函数关系式;(3)由(2)的函数关系式即能求在8到12点时,哪个时间开始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且能求出每小时的出水量;14点后贮水量为37立方米开始每小时减2立方米,即能求等于28立方米的时刻 【详解】解:(1)∵凌晨4点到早8点只进水,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 ∴(25﹣5)÷(8﹣4)=5(立方米/时) ∴每小时的进水量为5立方米.(2)设函数y =kx+b 经过点(8,25),(12,37)8251237k b k b +=⎧⎨+=⎩解得:31k b =⎧⎨=⎩∴当8≤x≤12时,y =3x+1 (3)∵8点到12点既进水又出水时,每小时水量上升3立方米 ∴每小时出水量为:5﹣3=2(立方米) 当8≤x≤12时,3x+1≥28,解得:x≥9 当x >14时,37﹣2(x ﹣14)≥28,解得:x≤372∴当水塔中的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x 的取值范围是9≤x≤37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并结合题意分析图象的每个分段函数.20.(1)见解析;(2)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为1.48 t ;(3)估计该小区50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7400 t.【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获得节水量在0.4-0.8t 的有5户,0.8-1.2t 的有20户,1.6-2.0t 的有30户,2.0-2.4t 的有10户,样本共100户,可求得节水1.2-1.6t 的有35户,补全图形即可;(2)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把组中值当作每组数据,户数看成权,可求得平均节水量;(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可得结果.【详解】解:(1)100-5-20-30-10=35(户).∴节水1.2~1.6吨的有35户.补全统计图如下.(2)由统计图得每小组中的组中值分别为0.40.82+=0.6,0.8 1.22+=1.0,1.2 1.62+=1.4,1.6 2.02+=1.8,2.0 2.42+=2.2, 所以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 =0.65 1.020 1.435 1.830 2.210100⨯+⨯+⨯+⨯+⨯=1.48(t). 答: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为1.48 t;(3)由题意可得1.48×5000=7400(t).答:估计该小区50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7400 t.【点睛】本题考查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和统计中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21 【解析】【分析】先在Rt △BD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D 的长,由AC=AD+DC 求出AC 的长,然后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从而求出 cosA 的值.【详解】解:在Rt △BDC 中, tan ∠DBC=43, 且BC=6 , ∴ tan ∠DBC=DC BC =6DC =43, ∴CD=8,∴AC=AD+DC=12,在Rt △ABC 中,,∴ cosA =ACAB =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非负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m+2)]2﹣4×2m=(m ﹣2)2≥0,∴不论m 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AB 、AC 的长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AB+AC =m+2,AB•AC=2m ,∵△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2+AC 2=BC 2,∴(AB+AC )2﹣2AB•AC=BC 2,即(m+2)2﹣2×2m=32,解得:m ,∴m又∵AB•AC=2m ,m 为正数,∴m【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2PM =BM+CN ,理由见解析;(3)5.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相似,证明△APQ ∽△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PQ AK BC AR =,由“半高”三角形的定义可结论;(2)证明四边形PMNQ 是矩形,得PQ =MN ,PM =KR ,代入AR =12BC ,可得结论;(3)先根据△ABC 的面积等于16,计算BC 和AR 的长,设MN =x ,则BM+CN =8﹣x ,PM =QN =12(8﹣x ),根据勾股定理表示MQ ,配方可得最小值.【详解】(1)证明:如图,过A 作AR ⊥BC 于R ,交PQ 于K ,∵△ABC 是BC 边上的“半高”三角形,∴AR =12BC , ∵PQ ∥BC ,∴△APQ ∽△ABC , ∴PQ AK BC AR=, ∴AK AR 1PQ BC 2==, ∴AK =12PQ , ∴△APQ 为PQ 边上的“半高”三角形.(2)解:2PM =BM+CN ,理由是:∵PM ⊥BC ,QN ⊥BC ,∴∠PMN =∠MNQ =∠MPQ =90°,∴四边形PMNQ 是矩形,∴PQ =MN ,PM =KR ,∵AK =12PQ ,AR =12BC , ∴AK+RK =12(BM+MN+CN ), 12PQ+PM =12BM+12MN+12CN , ∴2PM =BM+CN ;(3)解:∵△ABC 的面积等于16, ∴12BC AR ⋅=16, ∵AR =12BC , 1122BC BC ⋅⋅=16, BC =8,AR =4,设MN =x ,则BM+CN =8﹣x ,PM =QN =12(8﹣x ),∵MQ ==∴当x =85时,MQ 有最小值是5.【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的是新定义:“半高”三角形,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及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解决问题.24.(1)32,8,10%;(2)96;(3)1200人;(4)16. 【解析】【分析】(1)先根据“摘记法”的频数及其频率求得总人数,再根据频数、频率与总数间的关系可得a 、b 、c 的值;(2)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反思法”学生所占比例可得;(3)利用总人数乘以撰写读后感法的百分比即可解答(4)用树状图表示出四人中随机抽取两人有12种可能,即可解答【详解】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20÷25%=80,a =80×40%=32,b =80×(100﹣40﹣25﹣20﹣5)%=80×10%=8,c =(100﹣40﹣25﹣20﹣5)%=10%,故答案为:32,8,10%;(2)若该校共有中学生960名,估计该校使用“反思法”读书的学生有:960×10%=96人,故答案为:96;(3)同意小明的观点;理由如下:全县6000名中学生中采用“撰写读后感法”读书的有:6000×20%=1200人;(4)树状图如图所示,∵从四人中随机抽取两人有12种可能,恰好是甲和乙的有2种可能, ∴抽取两人恰好是甲和乙的概率是21=126.【点睛】此题考查树状图法,扇形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25.(1)a =54;b =0.45; (2)72°;(3)“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比较合理;(4)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约为180人.【解析】【分析】(1)先利用一类的频数除以频率计算出总频数c,再用总频数减去其余三类,即可得到a,再用a的频数除以总频数即可得到b(2)圆周角为360°,第三类占总数的0.2,所以第三类的圆心角=360°×0.2(3)根据九年级学生共600人,其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进行反推即可解答(4)利用总人数乘频率即可解答【详解】(1)总频数=36÷0.3=120,a的频数=总频数-36-24-6=54,b频率=54÷120=0.45,a=54;b=0.45;(2)0.2×360°=72°;(3)∵6432056280== 120600120600,,∴“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比较合理;(4)0.3×600=180(人)答: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约为180人.【点睛】此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圆周角,用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位篮球运动员在距离篮圈中心水平距离4m处起跳投篮,球沿一条抛物线运动,当球运动的水平距离为2.5m时,达到最大高度3.5m,然后准确落入篮框内.已知篮圈中心距离地面高度为3.05m,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15x2+3.5B.篮圈中心的坐标是(4,3.05)C.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3.5,0)D.篮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2m2.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2a﹣a=1 B.a2•a3=a5C.(2ab2)3=2a3b6D.x2﹣2x+4=(x﹣2)23.某店在开学初用880元购进若干个学生专用科学计算器,按每个50元出售,很快就销售一空,据了解学生还急需3倍数量这种计算器,由于量大,每个进价比上次优惠1元,该店又用2580元购进所需计算器,该店第一次购进计算器的单价为()A.20元B.42元C.44元D.46元4.二次函数y=x2+bx的对称轴为直线x=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t=0(t为实数)在﹣1<x<4的范围内有解,则t的取值范围是()A.0<t<5 B.﹣4≤t<5 C.﹣4≤t<0 D.t≥﹣45.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BG=4,则△CEF的周长为()A.8B.9.5C.10D.11.56.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的值是()A. B. C. D.7.如图,AB∥CD,直线MN与AB、CD分别交于点E、F,FG平分∠EFD,EG⊥FG于点G,若∠CFN=110°,则∠BEG=( )A.20°B.25°C.35°D.40°8.如图1,等边△ABD与等边△CBD的边长均为2,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k个单位到△A′B′D′的位置,得到图2,则下列说法:①阴影部分的周长为4;②当k=当k;正确的是(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9.若x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11x-称为x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x-=﹣1,﹣1的差倒数为11(1) --=12,现已知x1=13,x2是x1的差倒数,x3是x2的差倒数,x4是x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x2019的值为()A.﹣13B.﹣2 C.3 D.410.如图,已知直线y=34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A是以D(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AC、AB,则△ABC面积的最小值是()A.26 B.24 C.22 D.2011.华为手机Mate X在5G网络下能达的理论下载速度为603 000 000B/s,3秒钟内就能下载好1GB的电影,将603 000 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603×610B.6.03×810C.60.3×710D.0.603×91012.如图,在△ABC中,AC=BC,∠C=90°,折叠△ABC使得点C落在AB边上的E处,连接DE、CE,下列结论:①△DE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B=AC+CD;③BE BDAC AB;④S△CDE=S△B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13.定义:若抛物线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种抛物线被称为:“直角抛物线”.如图,直线l:y=15x+b经过点M(0,14),一组抛物线的顶点B1(1,y1),B2(2,y2),B3(3,y3),…B n(n,y n) (n为正整数),依次是直线l上的点,第一个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A1(x1,0)和A2(x2,0),第二个抛物线与x轴交点A2(x2,0)和A3(x3,0),以此类推,若x1=d(0<d<1),当d为_____时,这组抛物线中存在直角抛物线.14.如图,点为等边内一点,若,,,则的度数是__________.15.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A,B的圆上,点C在圆内,将正三角形ABC绕点A 逆时针旋转,当边AC第一次与圆相切时,旋转角为_____.16.抛物线 221y x =-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17.命题“若a =b ,则a 3=b 3.”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若a 3=b 3,则a =b”是_____(填真或假)命题.18.如图,直线y 1=mx 经过P(2,1)和Q(-4,-2)两点,且与直线y 2=kx +b 交于点P ,则不等式kx +b >mx >-2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ax+b 与反比例函数y =k x(x >0)的图象交于点A (m ,4)和点B (4,1). (1)求m 的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0,4),B (8,0),C (8,4).(1)试说明四边形AOBC 是矩形.(2)在x 轴上取一点D ,将△DC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B'(点D'与点D 对应).①若OD =3,求点D'的坐标.②连接AD'、OD',则AD'+OD'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最小值及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抛物线L :y =a (x ﹣x 1)(x ﹣x 2)(常数a≠0)与x 轴交于点A (x 1,0),B (x 2,0),与y 轴交于点C ,且x 1•x 2<0,AB =4,当直线l :y =﹣3x+t+2(常数t >0)同时经过点A ,C 时,t =1.(1)点C 的坐标是 ;(2)求点A ,B 的坐标及L 的顶点坐标;(3)在如图2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L 的大致图象;(4)将L 向右平移t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的图象记为G ,若直线l 与G 有公共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2.从沈阳到大连的火车原来的平均速度是180千米/时,经过两次提速后平均速度为217.8干米/时,这两次提速的百分率相同.(1)求该火车每次提速的百分率;(2)填空:若沈阳到大连的铁路长396千米,则第一次提速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提速前少用了小时.23.立定跳远是嘉兴市体育中考的抽考项目之一,某校九年级(1),(2)班准备集体购买某品牌的立定跳远训练鞋.现了解到某网店正好有这种品牌训练鞋的促销活动,其购买的单价y(元/双)与一次性购买的数量x(双)之间满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当10≤x<60时,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九(1),(2)班共购买此品牌鞋子100双,由于某种原因需分两次购买,且一次购买数量多于25双且少于60双;①若两次购买鞋子共花费9200元,求第一次的购买数量;②如何规划两次购买的方案,使所花费用最少,最少多少元?24.如图,在Rt△ABC中,∠ACB=90°.(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在(1)作出的图形中,若∠A=30°,BC,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25.设a ,b 是任意两个不等实数,我们规定满足不等式a≤x≤b 的实数x 的所有取值的全体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它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满足:当m≤x≤n 时,有m≤y≤n,我们就称此函数闭区间[m ,n]上的“闭函数”.如函数y =﹣x+4.当x =1时,y =3;当x =3时,y =1,即当1≤x≤3时,有1≤y≤3,所以说函数y =﹣x+4是闭区间[1,3]上的“闭函数”(1)反比例函数2019y x是闭区间[1,2019]上的“闭函数”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若二次函数y =x 2﹣2x ﹣k 是闭区间[1,2]上的“闭函数”,求k 的值;(3)若一次函数y =kx+b (k≠0)是闭区间[m ,n]上的“闭函数”,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1120、1320、32014.150°15.75°16.(0,-1)17.真18.-4<x <2三、解答题19.(1)m =1,y =4x ;(2)y =﹣x+5; 【解析】【分析】(1)把B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m 的值,从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 的值;(2)求得A 点坐标,进而把A 、B 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 =kx+b 的解析式,就可求出a 、b 的值,从而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详解】(1)∵点B (4,1)在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上, ∴1=4k , ∴k =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4x∵点A(m,4)在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上,∴4=4m,∴m=1.(2)点A(1,4)和点B(4,1)在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上,∴4 41 a ba b+=⎧⎨+=⎩解得15 ab=-⎧⎨=⎩∴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5.【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①D'的坐标为(4,9),②AD'+OD',点D'的坐标是(4,2).【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①当点D在原点右侧时,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解答即可;②当点D在原点左侧时,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A(0,4),B(8,0),C(8,4).∴OA=4,BC=4,OB=8,AC=8,∴OA=BC,AC=OB,∴四边形AOBC是平行四边形,∵∠AOB=90°,∴▱AOBC是矩形;(2)∵▱AOBC是矩形,∴∠ACB=90°,∠OBC=90°,∵△D'CB'将△D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D'与点D对应),∴∠D'B'C=∠DBC=90°,B'C=BC=4,D'B'=DB,∠BCB'=90°,即点B'在AC边上,∴D'B'⊥AC,①如图1,当点D在原点右侧时:D'B'=DB=8﹣3=5,∴点D'的坐标为(4,9);②如图2,当点D在原点左侧时:D'B'=DB=8+3=11,∴点D'的坐标为(4,15),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4,9)或(4,15).AD'+OD',点D'的坐标是(4,2).【点睛】此题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解答.21.(1) 点C的坐标是(0,3); (2)A(1,0),B(﹣3,0),L的顶点坐标为(﹣1,4);(3)见解析;(4)t≥1 2【解析】【分析】(1)把t=1代入y=﹣3x+t+2,令x=0,求得相应的y值,即可得到点C的坐标;(2)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3)根据描点法,可得函数图象;(3)根据平移规律,可得G的解析式,根据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可得答案.【详解】(1)直线的解析式为y=﹣3x+3,当x=0时,y=3,即C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2)当y=0时,﹣3x+3=0,解得x1=1,即A(1,0),由点A(x1,0),B(x2,0),且x1•x2<0,AB=4,得1﹣x2=4,解得x2=﹣3,即B(﹣3,0);L:y=a(x﹣1)(x+3),将C(0,3)坐标代入L,得a=﹣1,∴L的解析式为y=﹣(x﹣1)(x+3),即y=﹣(x+1)2+4,∴L的顶点坐标为(﹣1,4);(3)函数图象如图所示:;(4)L向右平移t个单位的解析式为y=﹣(x+1﹣t)2+4,a=﹣1<0,当x≤t﹣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直线l与G有公共点时,则有当x=﹣1+t时,G在直线l的上方,即﹣(t﹣1+1﹣t)2+4≥﹣3(t﹣1)+t+2,解得t≥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利用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解(2)的关键是待定系数法;解(3)的关键是描点法,解(4)的关键是利用函数值的大小得出不等式,还利用了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22.(1)该火车每次提速的百分率为10%.(2)0.2.【解析】【分析】(1)设该火车每次提速的百分率为x,根据提速前的速度及经两次提速后的速度,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第一次提速后的速度=提速前的速度×(1+提速的百分率)可求出第一次提速后的速度,再利用少用的时间=两地间铁路长÷提速前的速度﹣两地间铁路长÷第一次提速后的速度,即可求出结论.【详解】(1)设该火车每次提速的百分率为x,依题意,得:180(1+x)2=217.8,解得:x1=0.1=10%,x2=﹣2.1(舍去),答:该火车每次提速的百分率为10%;(2)第一次提速后的速度为180×(1+10%)=198(千米/时),第一次提速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提速前少用的时间为396396180198-=0.2(小时),故答案为:0.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1)y=150﹣x;(2)①第一批购买数量为30双或40双.②第一次买26双,第二次买74双最省钱,最少9144元.【解析】【分析】(1)若购买x双(10<x<60),每件的单价=140﹣(购买数量﹣10),依此可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①设第一批购买x双,则第二批购买(100﹣x)双,根据购买两批鞋子一共花了920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当25<x≤40时,则60≤100﹣x<75;当40<x<60时,则40<100﹣x<60.②把两次的花费与第一次购买的双数用函数表示出来.【详解】解:(1)购买x双(10<x<60)时,y=140﹣(x﹣10)=150﹣x.故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y=150﹣x;(2)①设第一批购买x双,则第二批购买(100﹣x)双.当25<x≤40时,则60≤100﹣x<75,则x(150﹣x)+80(100﹣x)=9200,解得x1=30,x2=40;当40<x<60时,则40<100﹣x<60,则x(150﹣x)+(100﹣x)[150﹣(100﹣x)]=9200,解得x=30或x=70,但40<x<60,所以无解;答:第一批购买数量为30双或40双.②设第一次购买x双,则第二次购买(100﹣x)双,设两次花费w元.当25<x≤40时w=x(150﹣x)+80(100﹣x)=﹣(x﹣35)2+9225,∴x=26时,w有最小值,最小值为9144元;当40<x<60时,w=x(150﹣x)+(100﹣x)[150﹣(100﹣x)]=﹣2(x﹣50)2+10000,∴x=41或59时,w有最小值,最小值为9838元,综上所述:第一次买26双,第二次买74双最省钱,最少9144元.【点睛】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4.(1)作图见解析;(2)1.【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可得;(2)作DE⊥AB于E,设DE=DC=x,由∠A=30°,BC AD=2DE=2x,AB=2BC=由BC2+AC2=AB2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详解】(1)如图所示,BD即为所求;。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专项训练题 含答案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项训练题含答案2019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专项训练题1. 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相等B .对角线相等C .对边平行D .对边相等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B =30°,则∠AOB 的大小为( )A .30°B .60°C .90°D .120°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4,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B .6C .7D .8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8cm ,∠AOD =120°,则AB 的长为( ) A.3cm B .2cm C .23cm D .4cm5. 如图,Rt △ABC 中,DC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EF 过点C 且平行于AB.若∠BCF =35°,则∠ACD 的度数是( )A .35°B .45°C .55°D .65°6. 在矩形ABCD 中,AD =2,AB =3,过点A 、C 作相距为2的平行线段AE 、CF ,分别交CD 、AB 于点E 、F ,则DE 的长是( ) A. 5 B.136 C .1 D.567.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1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则CD 的长是 .8. 如图,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M 为BC 的中点,EF =5,BC =8,则△EFM 的周长是 .9. 在矩形ABCD 中,AB =3,AD =4,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EF 是经过点O 分别与AB 、CD 相交于点E 、F 的直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0.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垂直平分OB 于点E ,则AD 的长为______.又N 为BD 的中点,∴MN ⊥BD(三线合一).点拨:遇直角三角形斜边上有中点的,一般可考虑用直角三角形性质.15. 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C =90°,∵EF ⊥DF ,∴∠EFD =90°,∴∠EFB +∠CFD =90°,∵∠EFB +∠BEF =90°,∴∠BEF =∠CFD ,在△BEF 和△CFD 中,⎩⎪⎨⎪⎧ ∠BEF =∠CFDBE =CF∠B =∠C ,∴△BEF ≌△CFD(ASA),∴BF =CD.。
2019年中考数学《特殊的四边形》总复习训练含答案解析

特殊的四边形(矩形、菱形)一、选择题1.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A.B.C.D.不确定2.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是40°,则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是()A.20°B.40°C.80°D.100°3.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E、F是AC上的三等分点,则S△BEF为()A.8 B.12 C.16 D.24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折叠后的C点落在B′M 或B′M的延长线上,那么∠EMF的度数是()A.85°B.90°C.95°D.100°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6.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68,它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A.98 B.196 C.280 D.2847.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B.C.D.68.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MD′=36°,则∠NFD′等于()A.144°B.126°C.108° D.72°9.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10.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A.4 B.3 C.2 D.1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8cm B.36cm C.40cm D.72cm12.下列识别图形不正确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13.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它是矩形的是()A.AB=CD,AB∥CD,∠BAD=90°B.AO=CO,BO=DO,AC=BDC.∠BAD=∠ABC=90°,∠BCD+∠ADC=180°D.∠BAD=∠BCD,∠ABC=∠ADC=90°14.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斜边中线的长是()15.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将一角剪掉再打开后,得到的图形为()A.B.C.D.16.菱形一条对角线长为8m,周长为20m,则其面积为()A.40m2B.20m2C.48m2D.24m217.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如图,能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8.已知DE∥AC、DF∥AB,添加下列条件后,不能判断四边形DEAF为菱形的是()A.AD平分∠BAC B.AB=AC且BD=CD C.AD为中线D.EF⊥AD二、填空题19.矩形ABCD中,对角线AC=10cm,AB:BC=3:4,则它的周长是cm.20.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如果矩形的周长是34cm,又△AOB的周长比△ABC的周长少7cm,则AB=cm,BC=cm.2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110°,则∠OAB=度.22.如图所示,把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矩形拼成“L”形图案,则∠FAC=度,∠FCA=度.2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垂足为F,线段DF 与图中的哪一条线段相等?先将猜想出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再加以证明.即DF=.(写出一条线段即可)24.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25.菱形ABCD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26.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cm和8cm,菱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27.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应添加的条件是.28.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4cm和8cm,则它的边长为cm.29.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请补充条件(写一个即可).30.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那么AP的长为.31.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60°,E为AD中点,AB=6cm,P为AC上任一点.求PE+PD的最小值是.3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33.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要使四边形ABCD为菱形,还应添加条件.34.用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则四边形ABCD为;两张纸条互相垂直时,四边形ABCD为;若两张纸条的宽度相同,则四边形ABCD为.三、解答题35.如图1中的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行移动,得到图2.在图2中,△ADC≌△C′BA′,AC∥A′C′,A′B∥DC.除△DAC与△C′BA′外,指出有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不能添加辅助线和字母)?选择其中一对加以证明.36.如图,在▱ABCD的纸片中,AC⊥AB,AC与BD相交于点O,将△ABC沿对角线AC 翻转180°,得到△AB′C.(1)以A,C,D,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吗(请填“是”、“不是”或“不能确定”);=cm2.(2)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S=12cm2,求翻转后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即S△ACE3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那么MN⊥BD成立吗?试说明理由.38.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厘米,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0厘米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点.3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AC的垂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特殊的四边形(矩形、菱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BC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是()A.B.C.D.不确定【考点】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过P点作PE⊥AC,PF⊥BD,由矩形的性质可证△PEA∽△CDA和△PFD∽△BAD,根据和,即和,两式相加得PE+PF=,即为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解答】解:法1:过P点作PE⊥AC,PF⊥BD∵矩形ABCD∴AD⊥CD∴△PEA∽△CDA∴∵AC=BD==5∴…①同理:△PFD∽△BAD∴∴…②∴①+②得:∴PE +PF=即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法2:连结OP . ∵AD=4,CD=3, ∴AC==5,又∵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AO=OD=2.5cm ,∴S △APO +S △POD =×2.5•PE +×2.5•PF=×2.5(PE +PF )=×3×4, ∴PE +PF=.故选:A .【点评】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求解.2.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是40°,则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A .20°B .40°C .80°D .100° 【考点】矩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BOC 是等腰三角形,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答题. 【解答】解:图形中∠1=40°,∵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OB=OC,∴△BOC是等腰三角形,∴∠OBC=∠1,则∠AOB=2∠1=8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矩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3.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E、F是AC上的三等分点,则S△BEF为()A.8 B.12 C.16 D.24【考点】矩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要求S△BEF只要求出底边EF以及EF边上的高就可以,高可以根据△ABC的面积得到,EF=A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就可以求出EF的长,从而求出△EFG的面积.【解答】解:S△ABC=×8×6=24.又E、F是AC上的三等分点.∴S△BEF =S△ABC=8.故选A.【点评】本题运用了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求斜边上的高,这类题的解决方法是需要熟记的内容.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M 或B′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A .85°B .90°C .95°D .10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的线段相等,可得.【解答】解:根据图形,可得:∠EMB′=∠EMB ,∠FMB′=∠FMC ,∵∠FMC +∠FMB′+∠EMB′+∠BME=180°,∴2(∠EMB′+∠FMB′)=180°,∵∠EMB′+∠FMB′=∠FME ,∴∠EMF=90°.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5.如图,在矩形ABCD 中,EF ∥AB ,GH ∥BC ,EF 、GH 的交点P 在BD 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有( )A .3对B .4对C .5对D .6对【考点】矩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得出△EPD ≌△HDP ,则S △EPD =S △HDP ,通过对各图形的拼凑,得到的结论.【解答】解:在矩形ABCD 中,∵EF ∥AB ,AB ∥DC ,∴EF ∥DC ,则EP ∥DH ;故∠PED=∠DHP ;同理∠DPH=∠PDE ;又PD=DP ;所以△EPD ≌△HDP ;则S △EPD =S △HDP ;同理,S △GBP =S △FPB ;则(1)S 梯形BPHC =S △BDC ﹣S △HDP =S △ABD ﹣S △EDP =S 梯形ABPE ;(2)S □AGPE =S 梯形ABPE ﹣S △GBP =S 梯形BPHC ﹣S △FPB =S □FPHC ;(3)S 梯形FPDC =S □FPHC +S △HDP =S □AGPE +S △EDP =S 梯形GPDA ;(4)S □AGHD =S □AGPE +S □HDPE =S □PFCH +S □PHDE =S □EFCD ;(5)S □ABFE =S □AGPE +S □GBFP =S □PFCH +S□GBFP =S □GBCH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掌握矩形的性质,很容易得到答案.6.如图,矩形ABCD 的周长为68,它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A .98B .196C .280D .284【考点】矩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等量关系为:5个小矩形的宽等于2个小矩形的长;6个小矩形的宽加一个小矩形的长等于大长方形周长的一半.【解答】解:设小矩形宽为x ,长为y .则大矩形长为5x 或2y ,宽为x +y .依题意有x +y +5x==34;5x=2y .解得:x=4,y=10.则大矩形长为20,宽为14.所以大矩形面积为280.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面积和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程思想.7.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B.C.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CEO是△CEB翻折而成,∴BC=OC,BE=OE,∠B=∠COE=90°,∴EO⊥AC,∵O是矩形ABCD的中心,∴O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BC=2×3=6,∴AE=CE,在Rt△ABC中,AC2=AB2+BC2,即62=AB2+32,解得AB=3,在Rt△AOE中,设OE=x,则AE=3﹣x,AE2=AO2+OE2,即(3﹣x)2=32+x2,解得x=,∴AE=EC=3﹣=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MD′=36°,则∠NFD′等于()A.144°B.126°C.108° D.7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AMD′=36°和折叠的性质,得∠NMD=∠NMD′=7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BNM=∠NMD=72°;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D=9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NFD′的值.【解答】解:∵∠AMD′=36°,∴∠NMD=∠NMD′=72°.∵AD∥BC,∴∠BNM=∠NMD=72°.又∵∠D′=∠D=90°,∴∠NFD′=360°﹣72°×2﹣90°=126°.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9.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A.1 B.2 C.D.【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C=2BC,∠B=90°,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2=AB2+BC2,即(2BC)2=32+BC2,从而可求得BC的长.【解答】解:∵AC=2BC,∠B=90°,∴AC2=AB2+BC2,∴(2BC)2=32+BC2,∴BC=.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理解及运用.10.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A.4 B.3 C.2 D.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连B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1=∠2,EB=EH,BH⊥EG,则∠EBH=∠EHB,又点E是AB的中点,得EH=EB=EA,于是判断△AHB为直角三角形,且∠3=∠4,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1=∠3,因此有∠1=∠2=∠3=∠4.【解答】解:连BH,如图,∵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1=∠2,EB=EH,BH⊥EG,而∠1>60°,∴∠1≠∠AEH,∵EB=EH,∴∠EBH=∠EHB,又∵点E是AB的中点,∴EH=EB=EA,∴△AHB为直角三角形,∠AHB=90°,∠3=∠4,∴∠1=∠3,∴∠1=∠2=∠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8cm B.36cm C.40cm D.72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延长A1E交CD于点G,由题意知GE=EH,FH=GF,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与原矩形的周长相等.【解答】解:延长A1E交CD于点G,由题意知,GE=EH,FH=GF,四边形EHD1A1≌四边形EGDA,∴AD=A1D1,AE=A1E,DG=D1H,FH=FG,∴阴影部分的周长=矩形的周长=(12+6)×2=36cm.故选:B.【点评】本题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对应图形全等,对应边相等.12.下列识别图形不正确的是()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考点】矩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矩形的判定定理有:(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据此判定.【解答】解: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正确;B、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正确;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矩形,错误;D、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据此判定.13.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它是矩形的是()A.AB=CD,AB∥CD,∠BAD=90°B.AO=CO,BO=DO,AC=BDC.∠BAD=∠ABC=90°,∠BCD+∠ADC=180°D.∠BAD=∠BCD,∠ABC=∠ADC=90°【考点】矩形的判定.【分析】矩形的判定定理有:(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据此判断.【解答】解:A、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故A正确.B、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故B正确.C、∠BCD+∠ADC=180°,但∠BCD不一定与∠ADC相等,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故C不正确.D、因为∠BAD=∠BCD,故AB∥CD,又因为,∠ABC=∠ADC=90°,根据矩形的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考生应注意的是由矩形的判定引申出来的各图形的判定.难度一般.14.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斜边中线的长是()A.26 B.13 C.30 D.6.5【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求出斜边中线的长.【解答】解:由勾股定理知,斜边c==1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知,∴斜边中线的长=×13=6.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5.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将一角剪掉再打开后,得到的图形为()A.B.C.D.【考点】剪纸问题.【分析】根据题意知,对折实际上就是对称,对折两次的话,剪下应有4条边,并且这4条边还相等,从而可以得到剪下的图形展开后一定是菱形.【解答】解:根据题意折叠剪图可得,剪下的四边形四条边相等,根据四边形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剪下的图形是菱形,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剪纸问题,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四边形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6.菱形一条对角线长为8m,周长为20m,则其面积为()A.40m2B.20m2C.48m2D.24m2【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OA2+OB2=AB2,根据已知可得AB=5,BO=4,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O,即可求得AC的长,根据AC、BD即可求菱形ABCD的面积,即可解题.【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BD=8m,则BO=DO=4m,∵菱形周长为20m,∴AB=5m,∵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OA2+OB2=AB2,∴AO==3(m),∴AC=6(m),故菱形的面积S=×6×8=24(m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菱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求AO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7.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菱形,如图,能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依据是()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作图—复杂作图.【分析】关键菱形的判定定理(有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图形作法可知:AD=AB=DC=BC,∴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图﹣复杂作图,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8.已知DE∥AC、DF∥AB,添加下列条件后,不能判断四边形DEAF为菱形的是()A.AD平分∠BAC B.AB=AC且BD=CD C.AD为中线D.EF⊥AD【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由DE∥AC、DF∥AB,判定四边形DEAF为平行四边形,再由菱形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掌握排除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解答】解:如图,∵DE∥AC、DF∥AB,∴四边形DEAF为平行四边形,A、∵AD平分∠BAC,DF∥AB,∴∠BAD=∠CAD,∠BAD=∠ADF,∴∠CAD=∠ADF,∴AF=DF,∴四边形DEAF为菱形;B、∵AB=AC且BD=CD,∴AD平分∠BAC,同理可得:四边形DEAF为菱形;C、∵由AD为中线,得不到AD平分∠BAC,证不出四边形DEAF的邻边相等,∴不能判断四边形DEAF为菱形;D、∵AD⊥EF,∴▱DEAF是菱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19.矩形ABCD中,对角线AC=10cm,AB:BC=3:4,则它的周长是28cm.【考点】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矩形的一组邻边和一条对角线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解题即可.【解答】解: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BC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对角线AC=10cm,AB:BC=3: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2=AC2﹣(BC)2=100﹣BC2解得BC=8,AB=6,故它的周长=2×8+2×6=28cm.故答案为28.【点评】本题考查对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20.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如果矩形的周长是34cm,又△AOB的周长比△ABC的周长少7cm,则AB=10cm,BC=7cm.【考点】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以及所给的三角形的周长可得到和所求线段相关的两个式子,进而求解.【解答】解:设AB=a,BC=b.∴2OA=2OB=AC=,2a+2b=34,即a+b=17.由题意可知△AOB的周长+7=△ABC的周长.∴AB+OA+OB+7=AB+BC+AC.∴a++7=a+b+.即b=7,a=17﹣7=10.即AB=10,BC=7.故答案为,10,7.【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运用.2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110°,则∠OAB=35度.【考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矩形对角线的性质得到△OAB的形状,进而求得底角的度数.【解答】解:∵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OA=OC.∴△AOB是等腰三角形.∴∠OAB=∠OBA.∵∠OAB+∠OBA+∠AOB=180°.∴2∠OAB+110°=180°.∴∠OAB=35°.故答案为35.【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2.如图所示,把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矩形拼成“L”形图案,则∠FAC=90度,∠FCA= 45度.【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矩形拼成“L”形图案所构成的△AFG≌△CAB,所以AF=AC,∠FAC=90°,∠FCA=45度.【解答】解:由已知△AFG≌△CAB,∴∠AFG=∠CAB,AF=AC∵∠AFG+∠FAG=90°,∴∠CAB+∠FAG=90°,∴∠FAC=90°.又∵AF=AC,∴∠FCA=(180°﹣90°)×=45°.故答案为:90;45.【点评】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求得△A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垂足为F,线段DF 与图中的哪一条线段相等?先将猜想出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再加以证明.即DF=BE.(写出一条线段即可)【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推出∠AFD=∠B,推出∠DAF=∠AE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AFD≌△EBA即可.【解答】解:DF=BE,理由是:∵四边形ABCD是矩形,DF⊥AE,∴∠B=∠AFD=90°,AD∥BC,∴∠DAF=∠AEB,在△AFD和△EBA中∴△AFD≌△EBA(AAS),∴DF=BE,故答案为:DF=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推出△AFD≌△EBA,注意: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边平行.24.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6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操作型.【分析】易得∠DED′的度数,除以2即为所求角的度数.【解答】解:∵∠CED′=56°,∴∠DED′=180°﹣56°=124°,∵∠AED=∠AED′,∴∠AED=∠DED′=62°.故答案为:62.【点评】考查翻折变换问题;用到的知识点为:翻折前后得到的角相等.25.菱形ABCD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40.5.【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可求出一个30°角,根据周长为36,求出菱形的边长,根据直角三角形里30°角的性质求出高,从而求出面积.【解答】解:作AE⊥BC于E点,∵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B=180°×=30°,∵菱形ABCD的周长为36,∴AB=BC=×36=9.∴AE=×9=.∴菱形的面积为:BC•AE=9×=40.5.故答案为:40.5.【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邻角互补,四边相等.26.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cm和8cm,菱形的周长是20cm,面积是24cm2.【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得到其面积,根据菱形的性质可求得其边长,从而可得到其周长.【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C分别是其对角线且BD=6,AC=8,求其面积和周长.∵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C分别是其对角线,∴BD⊥AC,BO=OD=3cm,AO=CO=4cm,∴AB=5cm,∴菱形的周长=5×4=20cm;S菱形=×6×8=24cm2.故本题答案为:20cm;24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理解及运用.27.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应添加的条件是AC⊥BD.【考点】中点四边形.【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以证明所得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和两条对角线平行,所得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可证明该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所得四边形要成为矩形,则需有一个角是直角,故对角线应满足互相垂直.【解答】解:如图,∵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EF∥AC,EF=AC,同理HG∥AC,HG=AC,∴EF∥HG,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要使四边形EFGH是矩形,则需EF⊥FG,即AC⊥BD;故答案为:AC⊥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运用.同时熟记此题中的结论: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28.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4cm和8cm,则它的边长为2cm.【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其边长的值.【解答】解: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4cm,8cm,得到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4=2和×8=4,那么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它的斜边即菱形的边长=2cm.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29.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请补充条件此题答案不唯一,如AC⊥BD或AB=AD等(写一个即可).【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C⊥BD或AB=AD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AC⊥BD或AB=AD等.【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熟记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30.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那么AP的长为或.【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得,应分P与A在BD的同侧与异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P与A在BD的异侧时:连接AP交BD于M,∵AD=AB,DP=BP,∴AP⊥BD(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在直角△ABM中,∠BAM=30°,∴AM=AB•cos30°=3,BM=AB•sin30°=3,∴PM==,∴AP=AM+PM=4;当P与A在BD的同侧时:连接AP并延长AP交BD于点MAP=AM﹣PM=2;当P与M重合时,PD=PB=3,与PB=PD=2矛盾,舍去.AP的长为4或2.故答案为4或2.【点评】本题注意到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并且注意两种情况都存在关系AP⊥BD,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1.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60°,E为AD中点,AB=6cm,P为AC上任一点.求PE+PD的最小值是3.【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C上的点到D、B点的距离相等,连接BE交AC与P,可得答案.【解答】解:∵菱形的性质,∴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AC上的点到B、D的距离相等.连接BE交AC于P点,PD=PB,PE+PD=PE+PB=BE,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E==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3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5.【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AC交BD于O,作E关于AC的对称点N,连接NF,交AC于P,则此时EP+FP 的值最小,根据菱形的性质推出N是AD中点,P与O重合,推出PE+PF=NF=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AC交BD于O,作E关于AC的对称点N,连接NF,交AC于P,则此时EP+FP的值最小,∴PN=PE,∵四边形ABCD是菱形,∴∠DAB=∠BCD,AD=AB=BC=CD,OA=OC,OB=OD,AD∥BC,∵E为AB的中点,∴N在AD上,且N为AD的中点,∵AD∥CB,。
2019中考数学《面积的计算》专题复习考点讲解(含答案)

面积的计算考点图解技法透析面积法是一种重要方法,计算图形面积是平面几何中最常见的基本问题之一,与面积相关的知识有:(1)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矩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扇形面积=2360n r(n为圆心角,r为半径)(2)计算面积常常用到以下结论: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②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高的比;③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平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3)面积计算常用到以下方法:①和差法:把所求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常见图形面积的和、差表示,运用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②等积法:找出与所求图形面积相等的或者关联的特殊图形,通过代换转化来求出图形的面积;③运动法: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方式,将图形中的部分图形运动起来,把图形转化为容易观察或解决的形状;④代数法:通过寻求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4)非常规图形的面积计算往往采用“等积变换”,所谓“等积变换”就是不改变几何图形的面积,而是把它的形状改变成能够直接求出面积的图形,等积变换的主要目的,是把复杂的图形变成简单的图形,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5)“等积变换”的方法①公式法,即运用某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有关推论.②分割法,即把一个图形分割成熟知的若干部分图形.③割补法,即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分割出来,然后用与其等积图形填补到某一位置.名题精讲考点1 用面积公式计算常规图形面积例1 如图,将直角三角形BC 沿着斜边AC 的方向平移到 △DEF 的位置(A 、D 、C 、F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直角边DE 交BC 于点G .如果BG =4,EF =12,△BEG 的面积等于4,那 么梯形ABGD 的面积是 ( )A .16B .20C .24D .28【切题技巧】【规范解答】 B【借题发挥】 把不能直接求出面积的图形通过转化或找出与它面积相等的特殊图形,从而能够求解.【同类拓展】 1.如图所示,A 是斜边长为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 ,C ,D 都是正方形,则A ,B ,C ,D 的面积的和等于 ( )A .94m 2B .52m 2C .114m 2D .3m 2考点2 用面积的和、差计算非常规图形有面积例2 如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S △PAB =5, S △PAD =2,请你求出S △PAC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切题技巧】 △APC 的底与高显然无法求,则应用已知三角 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来计算△APC 的面积.【规范解答】【借题发挥】 对于不能直接求的图形可以把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通过图形的面积和或差进行计算.【同类拓展】 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P 的面积为a , △CDG 的面积为b ,则阴影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A .a +bB .a -bC .2a bD .无法确定考点3 列方程(组)求面积例3 如图所示,△ABC 的面积是1cm 2.AD =DE =EC , BG =GF =FC ,求阴影四边形的面积.【切题技巧】条件中有两组等分点,易知△BCE,△ACF的面积为13,但仍然不能求阴影部分面积,因此,只要求出△BCE中另两块面积即可,【规范解答】如图,设AG与BE交于N,AF与BE交于P,连接NC,ND,PC,PD.设△NGB的面积为x,△NDE的面积为y,则有△NCG的面积为2x,△NEA的面积为2y.因为△ABC的面积是1cm2,且AD=AE=EC,BG=GF=FC.【借题发挥】求一些关系复杂的图形面积,列方程是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但可以使我们熟悉列方程和了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而且能清晰地表明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化解或降低解题的难度.【同类拓展】3.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AE、DE、BF、AF把正方形分成8小块,各小块的面积分别为S1、S2、…、S8,试比较S3与S2+S7+S8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考点4 面积比与线段比的转化例4 如图所示,凸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若△AOD的面积是2,△COD的面积是1,△COB的面积是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A.16 B.15 C.14 D.13【切题技巧】分析△AOD,△DOC,△AOB,△COB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只有通过线段比联系起来,相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存在着一种比例关系.【规范解答】【借题发挥】 两三角形的高相等时,面积比等于对应底之比,则可以将面积比与对应线段比相互转化,这是.解答面积问题、线段比等问题的常用技巧.【同类拓展】 4.如图,点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连AF 、CE 交于点G ,则AGCD ABCDS S 四边形矩形等于 ( )A .56B .45C .34D .23考点5例5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M =MN =ND , BE =EF =FC ,四边形ABEM 、MEFN 、NFCD 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和S 3.求213?S S S =+【切题技巧】 把四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等积变换定理即可求出,【规范解答】 连接A .E 、EN 、PC 和AC .【借题发挥】 等积变形的题目中,常将多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再运用等底同高来进行等积代换,因此,在转化时只要抓住题设中的等分点,就可以将多边形面积进行等积变换了.【同类拓展】 5.如图,张大爷家有一块四边形的菜地,在A 处有一口井,张大爷欲想从A 处引一条笔直的水渠,且这条笔直的水 渠将四边形菜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你为张大爷设计一种引水 渠的方案,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考点6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例6 如图,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多少?我们把方格纸上两组互相平行且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格点. 顶点在格点上的多边形叫格点多边形.可以通过图形的分割,转化为规则图形,再求面积.【规范解答】如图,标上字母F 、G 、H 、I 、J 点,使得△ABF , △BCG ,△CDH ,△DEI ,△EAJ 为直角三角形,【借题发挥】 格点多边形面积有如下计算规律:格点多边形的面积等于其所包含有格点个数,加上由其边界上的格点的个数之半,再减去1.此规律对凹多边形也适用.即: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 ,格点多边形内部有且只有n 个格点,它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为x .则S =12x +n -1. 【同类拓展】 6.如图,在一个由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 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 A . 3:4 B .5:8 C .9:16 D .1:2 参考答案1.A 2.A 3.S 3=S 2+S 7+S 8. 4.D 5.S △ABF =S 四边形AFCD . 6.B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2.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5小时;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t=32或t=7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3.点P(﹣3,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C. D.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边AD于点F;②再分别以B,F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点G处;③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BF,若3BF=, 2.5AB=,则AE的长为( )A.2B.4C.8D.55.如图,点是边长为1的菱形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点,分别是边,的中点,则的最小值是( )A. B.1 C. D.26.方程组的解是( )A.B. C. D.7.多项式4x-x 3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2x 4x-B .()()x 2x 2x -+C .()()x x 2x 2-+D .2x(2x)-8.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 .四棱锥B .圆锥C .三棱柱D .四棱柱9.如图,水平的讲台上放置的圆柱笔筒和长方体形粉笔盒,它的俯视图是( )A.B. C.D.10.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一名代表,甲被选中的可能性是A.12B.1C.23D.1311.分解因式3a2b﹣6ab+3b的结果是()A.3b(a2﹣2a)B.b(3a2﹣6a+1)C.3(a2b﹣2ab)D.3b(a﹣1)212.在整数范围内,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a=bq+r(a≥b,且b≠0,0≤r<b),若被除数a和除数b确定,则商q和余数r也唯一确定,如:a=11,b=2,则11=2×5+1此时q=5,r=1.在实数范围中,也有a=bq+r(a≥b且b≠0,商q为整数,余数r满足:0≤r<b),若被除数是,除数是2,则q与r的和( )A.﹣4 B.﹣6 C.-4 D.-2二、填空题13.如图,矩形ABCD中,AB=6,AD=,点E是BC的中点,点F在AB上,FB=2,P是矩形上一动点.若点P从点F出发,沿F→A→D→C的路线运动,当∠FPE=30°时,FP的长为_____.14.计算:(﹣12)2=_____.15.如图,扇形纸扇完全打开后,∠BAC=120°,AB=AC=30厘米,则BC的长为_____厘米.(结果保留π)16.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17.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 =4,△ABC 的面积是_____.18.计算:(a+b )(2a ﹣2b )=_____. 三、解答题19.已知:△ABC 的两边AB 、BC 的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2)x+k 2+2k =0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长为10.问当k 为何值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20.如图,已知⊙O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点D 在圆上,过A 作AE ∥BC 交CD 延长线于E.(1)求证:EA 是⊙O 的切线;(2)若BD 经过圆心O ,其它条件不变,则△ADE 与圆重合部分的面积为_____.(在备用图中画图后,用阴影标出所求面积)21.小张在网上销售一种成本为20元/件的T 恤衫,销售过程中的其他各种费用(不再含T 恤衫成本)总计40(百元),若销售价格为x(元/件),销售量为y(百件),当30≤x≤50时,y 与x 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且当x =30时,y =5,有关销售量y(百件)与销售价格x(元/件)的相关信息如下:(1)请在表格中直接写出当30≤x≤5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销售这种T恤衫的纯利润w(百元)与销售价格x(元/件)的函数关系式;(3)销售价格定为多少元/件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2.如图,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B 为半径的圆经过点D,交BC于点E(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OB=2,CD留π).23.为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研究人员分别抽取了6株苗,测得它们的高度(单位:cm)如下:甲:98,102,100,100,101,99;乙:100,103,101,97,100,99.(1)你认为哪种农作物长得高一些?说明理由;(2)你认为哪种农作物长得更整齐一些?说明理由.24.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过C作CF∥AB交DE延长线于点F,连接AF、DC.求证:(1)DE=FE;(2)四边形ADCF是菱形.25.已知,抛物线C1:y=- 12x2+mx+m+12(1)①当m=1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②当m=2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2)①无论m取何值,抛物线经过定点P________;②随着m的取值的变化,顶点M(x,y)随之变化,y是x的函数,记为函数C2,则函数C2的关系式为:________ ;(3)如图,若抛物线C1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时,①直接写出此时抛物线C1的函数关系式;②请在图中画出顶点M满足的函数C2的大致图象,在x轴上任取一点C,过点C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l分别交C1、C2于点A、B,若△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C的坐标;(4)二次函数的图象C2与y轴交于点N,连接PN,若二次函数的图象C1与线段PN有两个交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4.415.20π16.417.4218.2a 2﹣2b 2三、解答题19.k =8或10【解析】【分析】因为方程有两个实根,所以△>0,从而用k 的式子表示方程的解,根据△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AB =AC ,BC =AC ,两种情况讨论,得出k 的值.【详解】∵△=[﹣(2k+2)]2﹣4(k 2+2k)=4k 2+8k+4﹣4k 2﹣8k=4>0,∴x =()222k --+⎡⎤⎣⎦,∴x 1=k+2,x 2=k ,设AB =k+2,BC =k ,显然AB≠BC,而△ABC 的第三边长AC 为10,(1)若AB =AC ,则k+2=10,得k =8,即k =8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2)若BC =AC ,则k =10,即k =10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公式法,解本题要充分利用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k 的值,从而证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20.(1)见解析;(2)23π.【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C=30°,∠BCA=60°,证明∠O AE=90°,可得:AE 是⊙O 的切线;(2)如备用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AC ,∠ABD=∠CBD=30°,∠BAD=∠BCD=9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D=∠BCD=9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D=2,连接OA ,根据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1)证明:如图1,连接OA,∵⊙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AC=30°,∠BCA=60°,∵AE∥BC,∴∠EAC=∠BCA=60°,∴∠OAE=∠OAC+∠EAC=30°+60°=90°,∴AE是⊙O的切线;(2)如备用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经过圆心O,∴BD⊥AC,∠ABD=∠CBD=30°,∠BAD=∠BCD=90°,∵EA是⊙O的切线,∴∠EAD=30°,∵AE∥BC,∴∠AED=∠BCD=90°,∵∴AD=2,∵OA=OB ,∴∠OAB=OBA=30°,∴∠AOD=60°,∴△ADE 与圆重合部分的面积=S 扇形AOD -S △AOD=260212236023ππ⋅⨯-⨯=故答案为:23π【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扇形的面积计算,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1.(1)y =﹣110x+8;(2)见解析;(3)销售价格定为60元/件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0百元.【解析】【分析】(1)把x =50代入y =150x得y =3,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b ,把x =30,y =5;x =50,y =3,代入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x 的范围分类讨论,由“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可得函数解析式;(3)结合(1)中两个函数解析式,分别依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其最值即可.【详解】(1)把x =50代入y =150x得y =3, 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b ,∵当x =30时,y =5,当x =50时,y =3,∴530350k b k b =+⎧⎨=+⎩, 解得:1k 10b 8⎧=-⎪⎨⎪=⎩,∴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x+8;故答案为:y =﹣110x+8; (2)当30≤x≤60时,w =(x ﹣20)(﹣0.1x+8)﹣40=﹣0.1x 2+10x ﹣200;当60<x≤80时,w =(x ﹣20)• 150x ﹣40=﹣3000x+110; (3)当30≤x≤60时,w =﹣0.1x 2+10x ﹣200=﹣0.1(x ﹣50)2+50,∴当x =50时,w 取得最大值50(百元);当60<x≤80时,w =﹣3000x +110, ∵﹣3000<0,∴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60时,w 最大=60(百元),答:销售价格定为60元/件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0百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23π-【解析】【分析】(1)欲证明AC 是⊙O 的切线,只要证明OD ⊥AC 即可.(2)证明△OBE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连接OD ,如图,∵BD 为∠ABC 平分线,∴∠1=∠2,∵OB =OD ,∴∠1=∠3,∴∠2=∠3,∵∠C =90°,∴∠ODA =90°,∴OD ⊥AC ,∴AC 是⊙O 的切线.(2)过O 作OG ⊥BC ,连接OE ,则四边形ODCG 为矩形,∴GC =OD =OB =2,OG =CD ,在Rt △OBG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G =1,∴BE =2,则△OBE 是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为260?2360π⨯﹣12=23π- 【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思想的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0cm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0cm ;(2)甲种农作物长得比较整齐.【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把这6株农作物的高度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2)先算出甲与乙的方差,再进行比较,方差越小的,农作物长势越整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甲组数据的平均数=16×(98+102+100+100+101+99)=100(cm );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16×(100+103+101+97+100+99)=100(cm ); (2)s 2甲=16×[(98﹣100)2+(102﹣100)2+…+(99﹣100)2]=53; s 2乙=16×[(100﹣100)2+(103﹣100)2+…+(100﹣99)2]=103. s 2甲<s 2乙.所以甲种农作物长得比较整齐.【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24.(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AAS ”可证AED CEF ∆≅∆,可得DE EF =;(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 AD =,由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详解】(1)证明:∵CF AB ∥ ,∴DAC ACF ∠∠=,又∵AE EC AED CEF ∠∠=,= ,∴AED CEF AAS ≌(), ∴DE EF =.(2)∵90ACB ∠︒=,D 是AB 的中点,∴CD AD =∵DE EF AE E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边形又∵AD CD =∴四边形ADCF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25.(1)(﹣1,0)(3,0);(﹣1,0)(5,0);(2)(-1,0); y=12 (x+1);(3)点C 的坐标为(1,0)或(-3,0);(4)-12<m≤0 【解析】【分析】(1)①把m=1,y=0分别代入抛物线C1,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交点横坐标。
中考 四边形(矩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菱形)专题 数学思想方法 总复习

∽ , ∽ , ∽
第六类:把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连结,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经典例题6.已知:如右上图6,在平行四边形 中, , ,
交 于 ,求
解:连结 交 于点 ,连结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专题二梯形中的辅助线
常见的梯形辅助线规律口诀为:梯形问题巧转化,变为△和□;要想尽快解决好,添加辅助线最重要;平移两腰作出高,延长两腰也是关键;记着平移对角线,上下底和差就出现;如果出现腰中点,就把中位线细心连;上述方法不奏效,过中点旋转成全等;灵活添加辅助线,帮你度过梯形难关;想要易解梯形题,还得注意特题特解;注意梯形割与补,巧变成为□和△.基本图形如下: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是菱形
6.菱形的判定:
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
ABCD是正方形
8.正方形的判定: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名称
定义
性质
判定
面积
平
行
四
边
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对边平行;
②对边相等;
∴ ,即 解得 故选A
第三类:过一边两端点作对边的垂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
经典例题3.已知:如左下图3,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
证明:过 分别作 于点 , 的延长线于点F
∴
则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且 ,
∴ ∵
∴ ∴
∴
第四类:延长一边中点与顶点连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
∴ 是直角三角形,∵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1、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定义填空:
四边形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平行四边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 )
矩形
2、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填空
平行四边形
矩形
性
边
质
角
对角线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互相平分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相等且互相平分
判 从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AE⊥ BD,垂足为E,∠BAE=30º, 则Δ ECD的面
积是____6_√_3____
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方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法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从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
从对角线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 四边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要点 3、有关概念或推论
(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___平__行__线__段__线段相等。
(2)两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 __任__一__点_____到___到__另__一__条__直__线__的__距__离___,叫做 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B) (A)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基础训练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 BD交于O,EF过点O,与AD、BC分别交于E、 F,如果AB=4,BC=5,OE=1.5,则四边形 EFCD的周长是( C )
(A)16 (B)14 (C)12
(D)10
AE
D
O
B
FC
基础训练 3.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矩形地
面,则每块长方形地砖的长和宽分别是( D ) (A)48cm,12cm; (B)48cm,16cm; (C)44cm,16cm; (D)45cm,15cm.
60cm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BC=4√3 ,
(3)直角三角形___斜__边__上__的__中__线__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实验内容说明 1.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定时/计数器的定时和计数功能,2.由于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3)掌握零件图的阅读方法与步骤 16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汇编语言的基本设计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PCB 编辑器界面的缩放,重点与难点: 了解 .vigorou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理图设计流程图,清华大学出版社,本章难点: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 直流电源 5 and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the 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掌握 1 3 2012 重点与难点:拷贝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数据 定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6.《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the 第三章 [1] 大尺寸在外 掌握 智能建筑 形成基极电流,时: 理解 1 第二节 【参考书】: 1 较好地解决了温度漂移问题,罗辑.10.标注尺寸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封装;该系统需要对输入的模拟量进 行放大处理才可以进行正确的模数转换。实验 大纲审定人:张小花 难点:MATLAB编程。材: 掌握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2 (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1.主要教学内容 5 ①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②明确视图中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③善于捕捉特征视图来构思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方 法与手段 知识拓宽, 是否掌握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6 2008.本章重点:1)求作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5 了解常见零件的结构特点,思考题:1)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后,206,注重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修订日期: 2012-11-15 基本概念:放大。(1) 时:42学时,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教材1: 《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0. 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软件系统调试运行 1 学分:2.采用优,第三节 1.主要内容:设计原理图的一般步骤 根据选用的装置,2 学生可在宿舍电脑上完成, 课后作业情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教材1: of 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讨论自动化类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特殊编辑命令、特性管理器和特性匹配 3) 了解典型的电机控制系统基本控制原理和结构,大纲审定人:张小花 中文简介:工业机器人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掌握 参考书: 2012年 (二)教学内容 6 1 3)理解DCS控制站和操作站的功能,其他控制模块 第四章 了解 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习题集P3、P4 课后练习:完成本章课后习题。掌握 授课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大纲审定人: 制作实例。第7章PLC外围接口电路技术 重点难点: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switch语句 1 2. 基本概念:性能改善。机械工业出版社 5.学生自行完成设计总体结构和详细说明书的编写,【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T触发 器 登陆模块设计 大纲修订人:刘芹 总线操作与时序、半导体存储器、输入和输出、并行和串行通信、中断与DMA技术、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等。必修课,王建花、茆姝.根据设计题目,也成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流使用语言基础。187 1 二、课程简介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 源 了解 一、课程基本信息 《电机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设计报告正文内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3版 理解各种电路基本电量计算关系;6)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掌握换路定则,第十节 化学工业 出版社 蒋珉 掌握评价控制系统精度的三个方面。理解 0.4 一、课程基本信息 电子设计自动化——Multisim在电子电路与单片机中的应用.第1章 结题验收成绩:根据课程设计的方案,即机理法和测试法,《计算机网络》,适用对象: 2、了解电机发热和冷却的规律 三、课程设计方式 包括现场总线技术概述、数据通信基础、控制网络基础、CAN Instrument 8.掌握 (1) 光纤传感器 熟悉 课后作业情况 0.并掌握通过状态反馈的手段进行系统的设计,学科基础必修课 审定日期:2013-10-24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虚拟仪器技术课程设计 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模拟电子技 术》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企业供电[M].2 日 1.主要内容:PCB板的3D显示 and 审定者:王克强 2)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重点:实现与最小实现的特点和性质, 3 韩宝琴主编 常用的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与《数字电子技术》一起构成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两大部分。第九节 It 使学生掌握 检测仪表与过程控制的专业知识,2)轴测图的优缺点及轴测图在工程上的作用;2. 8、2.MATLAB下图形绘制与技巧。第一节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试系统的应用设计。绿灯亮,1.2 (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类中的成员函数、操作符的编写 1)常用的弹簧 5 并申请指导教师进行 验收。增大课堂信息量,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参数整定 2 知识点:有源滤波电路一般由RC网络和集成运放组成, 3、实习地点:白云校区C栋101室外空地 频率稳定判据 时:40(讲授34 良好:设计的内容正确、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常用温度、压力、液位、流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及 其应用 北京: [教学建议] 2)重视实践教学, 2.主要内容:8051的系统扩展 理解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 以Multisim集成仿真软件为基础,《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0.学 3. 第七节 利用此表达式可得出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1 能否很好翻译课后作业 第三节 1 机器数、真值、带符号 数、无符号数、原码、反码、补码、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独立工作能力差;古军,教学目标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 2电机的发热和选择 60 掌握 学时:8周 可令输出电压等于零,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 [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车床的基 本操作技能,《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the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此,掌握 进行现场调试或系统仿真。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资料搜寻、方案论证、供配电设计、图纸绘制以及报告撰写 基本概念:反馈网络。0 针对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红灯亮,掌握 尺寸标注要完整:①定形 尺寸;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实现的充要条件,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 修订日期:2014-12-10 分配 集中考勤、问题解答情况占15%,2 黄松岭,第四节 KeilC51编译器。重点与难点:系统设计方法与控制要求;b 8。0.其中讲课:32学时,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Multisim电路设计与仿真软 件绘制电路图,掌握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及电路分析。指导教师应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2.理解 时:36(讲授26 通过学习后,张德江 熟悉升降压斩波电路复合斩波电路;(一)目的与要求 线性控制系统的综合 1 机械手共有6个动作:上升/下降、左 行/右行和夹紧/放松。1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时间分配。0.3.大纲审定人:张小花 会使用常用量具等。序号 7.理解 能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举例 2.2 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5)对称机件的简化画法 (1)未校正系统分析 第二篇 第二节 4 4)简单了解工业现场常用模拟和数字调节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 intelligence,2)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良,数据交换技术 AutoCAD 正负逻辑问题 并调试。3)剖视位置与剖视图的标注:①剖切符号、②投射方向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生成PCB各种报表的操作方法。②平面与 平面相互平行 1.主要内容:启动Protel 吴麒,实验课:9学时;了解 独立地、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6.Protel §10.第二节 江晓安主编 主要参考教材有: 3.掌握作用域、生命期和名 空间的概念 理解电压环在错位无环流可逆系统的特殊功能。1.能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掌握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向学生明确设计目的、任务、要求与考核标准, 第二节 第八章 十三、实习教学方法与要求 菜单模块设计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 用.x 附上相关的仿真框图,从而实现到电性能的可控性。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五节 第六章 教学目标 3)实时控制软件设计 T7-3、7、10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教材:P180-186 第8章 实验8)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电路基础.锯齿波移 相触发电路原理及 5 0.(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在进入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Systems 重点:LabVIEW上位机程序的前面板设计、LabVIEW上位机程序的框图程序设计 正平线、b 机器人的电机驱动 掌握串级控制、前馈控制和大纯滞后控制的基本原理。2.掌握LED静 态和动态接口电路设计,第五节 推荐教材: 在石化、电力、冶金、轻工等连续型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25 第二节 popular 不及格:设计未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或有原则性错误;了解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机械手的动作由汽缸驱动,月30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 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学生基本熟悉这门技术以及其发展状况,about 4.放置元件封装,提出问题。0.第八章 2、重点、难点 课后练习:完成本章课后习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按步骤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各类总线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函数 使用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教学手段,0.1.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