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饮食文化
山西的饮食文化

精品课件
平遥牛肉
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香嫩美的口感、 鲜红细密的色泽等特点而负盛名。它外观红润,肉质鲜 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精品课件
莜面栲栳栳
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 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 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 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 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人负责,加以烧开的 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 揉精。接下来在手掌上将小莜面团一揉、 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精卷品课件
包皮面
又称夹心面,做法是:先将 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准 备好,用温水将白面和豆面 分别和好。然后将豆面团揉 成球状,白面团擀成饼状。 最后用饼状的白面把球状的 豆面包住,擀成面条即可。
精品课件
揪片
把和好的面团揪成若干小面团,用拇指和食指将面团 掐薄,揪成指甲盖大小的片。
饸饹
有专门压饸饹的工
具,称为“饸饹床” 。
精品课件
山西面食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 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 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 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 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精品课件Fra bibliotek煮制面食
剪刀面
剪刀面是山西省的汉族面食小吃。因制面工 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 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
精品课件
猫耳朵
将和好的面团擀成约半厘 剔尖
米厚的面片,撒上面扑后, 下锅时一手将盛面的铁板向锅边倾斜,使
晋宋时期山西饮食文化的研究

晋宋时期山西饮食文化的研究晋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山西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山西饮食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融合了汉族传统文化和当地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它弥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本文将探讨晋宋时期山西饮食文化的研究,让读者了解山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一、山西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山西为中国中部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南北三面环山,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山西成为了各个王朝的中央集权之地。
山西的饮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全国的重视和尊重。
在晋宋时期,山西在中国以北的农耕社会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汇之地。
这一时期,山西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特点,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晋宋时期山西饮食文化的特点1.独特的食材山西地处中部,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因此山西人习惯用面食来代替米饭。
另外,山西作为盛产苹果和葡萄的省份,山西的烤肉、烤翅和烤鱼也非常有名。
在晋宋时期,山西人常用面粉、鲜奶油、奶酪等作为主要的食材,多喜欢清淡的口味。
同时,山西的地质条件也使得该地区的羊肉品质最佳,羊肉也成为了山西食品中的标志性产物。
山西的洋芋和开口笑也非常有名。
2.丰富的味道山西的饮食文化不仅富含美味的食品,它还给人留下了成千上万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味道。
山西菜通常做得清淡可口,注重鲜味鲜香,山西面食的烹饪工艺也非常精湛,严格控制火候,面条不但筋道,而且口感细腻。
山西的酸菜鱼也十分有名,四季可食。
3.独具匠心的烹饪技巧山西的烹饪技巧是非常独特的,有许多独具匠心的做法。
例如山西糊塌子,用软面饼片快速搓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煮熟,翻炒,烘成口感酥爽的小块;山西面条用盐水煮热,加调味汁,搅拌均匀,再加上炒制肉末和葱花,这种做法十分独特。
三、晋宋时期的食品文化遗产及对当代的影响晋宋时期的食品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特的山西饮食文化也对当代的饮食习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
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面食文化的形成因素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被赋予并反映了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和人的心理状态。
它结合且融人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教育的、科学的精神财富。
饮食文化的出现,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会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的面食文化也不例外,悠久历史的积淀使山西面食文化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距今有两万年左右。
这里出土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几种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可以推知,山西境内的粮食加工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了面食文化的先声。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
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
介绍山西特色美食

介绍山西特色美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是一个美食之乡,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食材为人们所熟知。
山西的特色美食不仅口感美味,而且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山西的特色美食有很多种类,其中以面食为主要特色。
山西的面食品种繁多,种类丰富,口味独特。
比如著名的山西刀削面,这种面条纤薄柔软,口感细腻,而且有特有的咬劲,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还有山西拌面、驴肉火烧面等美食,口感鲜美,香味扑鼻,让人胃口大开。
除了面食,山西的烩菜也是一道别具特色的美食。
山西的烩菜口味浓重,调味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山西的烩面筋,这种菜品选用当地的优质面筋,加上适量的调料,经过烹饪后口感鲜嫩,回味无穷。
另外还有山西炖鸡、山西烩鸡蛋等美食,香味扑鼻,引人垂涎。
山西的小吃也是一大特色。
山西的小吃种类繁多,口味多样。
比如山西涮羊肉,这是山西人民最爱的小吃之一,选用上等的羊肉片,加上各种时蔬和调料,一起涮煮,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另外还有山西臊子面、山西灌汤包等美食,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山西的糕点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山西的糕点选料考究,技艺精湛,口感鲜美。
比如山西榆次糕,这是山西的传统糕点,选用优质的小麦粉和糖浆,经过精心制作,口感柔软细腻,香甜可口。
另外还有山西独山子、山西算盘子等糕点,口味独特,让人无法抵挡。
山西的特色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让人胃口大开。
山西的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享受,更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机会去山西旅游,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相信会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文章达到了2000字的要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享有美食传统的省份。
山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绚丽多样的料理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介绍一下山西的特色美食。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山西的面食文化。
山西美食ppt课件

山西面食的食用文化与习俗
文化
山西面食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和民 俗风情。
习俗
在山西,面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也是节日和庆典的重要食品,有 些地区还有特定的面食习俗和仪式。
03
山西特色菜肴
山西特色菜肴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山西菜肴种类繁多,包括面食、炖菜、烧烤、小吃等。
文化
山西菜肴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民俗和生活方式。
习俗
在山西,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如“不食不语”等传统习俗。
04
山西传统小吃
山西传统小吃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山西传统小吃种类繁多,包括刀削面、炸酱面、烩菜、糖火烧、麻花等。
特点
山西传统小吃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烹饪技法多样
山西菜肴的烹饪技法多样,包括炒 、炖、烧、烤、炸等多种方式,每 种技法都能带来不同的口感和风味 。
山西美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悠久
山西菜肴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古代的饮食文化,经过多 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 烹饪技艺和风味。
文化内涵丰富
山西美食与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 惯紧密相连,反映了山西人民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中华饮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面食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刀削面、饸烙面、剔尖面、拉面、焖 面等。
特点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注重面条的形 状和口感,做法多样,口味独特。
山西面食的制作技巧与工艺
制作技巧
选用优质小麦粉,掌握好水和面的比例,注重面条的切制和 烹饪技巧。
工艺
手工制作,需要经过揉、搓、切、拉等工序,讲究面条的形 状和口感。
有位外地朋友来山西旅游,想通过品尝山西特色美食体验山西文化。

有位外地朋友来山西旅游,想通过品尝山西特色美食体验山西文化。
1:山西面食有句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可以说是名扬天下。
山西面食品种多样,面食原料多样,如: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形式多样,如:刀削面、拉面、猫耳朵、面片儿、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简直是一面百样、一面百味。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
2:长治羊汤长治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难怪它能大补元气了,让人闻其香而思其味。
3:定襄蒸肉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肉糜为主,加上土豆、淀粉、植物油、调味品制成。
具有肉香扑鼻,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弊病。
做出来的有肉香却不见肉影的一种特色美食。
此菜冷热均可食用,味道堪称一绝。
4:大同兔头初到大同的朋友,可不要被这道特色美食的外表吓蒙,如拳头大小的兔子头,一锅一锅的出现在大同大街小巷的餐馆之中。
兔头的味道有酱香,有麻辣,滋味那叫一个足,吃着那叫一个过瘾。
5:平遥牛肉”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这是对平遥牛肉的描写,据说慈禧太后吃了以后都赞不绝口,可想而知这平遥牛肉是何等的美味,这是来山西一定要吃的东西哦。
6:忻州瓦酥忻州瓦酥,外表呈瓦片形状,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
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
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
7:山西黄米油糕不同于江米糕那么细腻嫩白,黄米油糕主要以黄米为原材料,然后用熟黄米包红小豆泥茸,油炸而成。
吃时撒少许白糖。
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香可,嚼劲十足,而且可以做各式糕点。
山西的特色美食

山西的特色美食山西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著称,而且也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山西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有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口味。
首先要介绍的是山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民间最常见的面食之一,也是山西特色小吃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刀削面的最大特点是面条的宽度和厚度均匀一致,且面条上有切削痕迹,因此得名刀削面。
制作刀削面需要选用上等面粉,经过和面、成型、切削等工序制成。
烹饪时,将面条放入开水中煮熟,然后放入清汤中,再加入各种辅料和调料,如猪肉末、豆芽菜、天津白菜等,最后撒上香菜和葱花,香气四溢。
刀削面的特色在于其鲜美的汤底和劲道的面条,吸食起来鲜香可口。
其次是著名的山西面食——过油肉。
过油肉是一道传统的山西菜品,以其酥脆可口而闻名。
制作过油肉首先需要选用新鲜的猪肉,切成约3毫米厚的片状。
然后将猪肉片放入锅中煎炸至金黄油亮,再用盐、辣椒粉、花椒粉、精盐调味。
过油肉入口酥脆可口,肉质鲜嫩多汁,炸制的猪肉片外焦里嫩,酥脆爽口,咸香四溢,是山西菜肴中的一道独特佳肴。
另外,山西还有一道驰名中外的美食——山西刀削馅饼。
山西刀削馅饼是山西的传统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味道而远近闻名。
刀削馅饼的制作需要用特制的面粉和肉馅,面粉经过加水和面后分为两块,然后将肉馅包入其中。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将准备好的面块放在专用的刀削机上,用刀一片一片地切下薄而宽的面片,再封住,形成一个个饼子。
最后将饼子放在专用的石炉里烘烤,炉火烤熟后,刀削馅饼就做好了。
它的特点是饼皮酥脆,口感丰富,肉馅鲜美可口,是山西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特色美食外,山西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尝的美食,如十三沟手擀面、太原烩面、醋汤圆子等等。
这些美食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前来品尝。
总之,山西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有着浓厚的山西风味。
山西饮食

课程学习小贴士
山西人的饮食特点
从传统意义上讲,并根据共性比较大的饮食习俗来分析,山西人在饮食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面食为主食,且制作精良。
山西有“面食之乡”的雅称。
山西面食花样繁多,普通面粉可以做出近百种面饭;而且用料广泛,可用多种杂粮制成不同样式的面食。
老舍先生称赞山西面食是:“驼峰熊掌岂敢夸,拨鱼猫耳实且华”。
(2)喜食杂粮,但各地具有不同食俗。
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
(3)醋是必备的调味品,且食用功能在日益扩大。
山西人爱吃
醋则是人所皆知。
山西人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了”。
(4)擅酿能饮,酒文化源远流长。
山西人喜饮白酒,在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有着“无酒不成席”的饮食观念;同时山西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擅酿能饮是山西人饮食习俗的特点之一。
(5)城市饮食文化日趋多元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城市人口来源的多元化,在山西,城市人的饮食出现了由传统的饮食习俗向多元的饮食习俗转化趋势。
山西面塑:
山西面食代表之一:拉面
山西人擅酿能饮
1、擅长酿山西风味醋。
2、擅长酿造的汾酒。
3、山西名菜:过油肉
4、山西名点:水晶烧麦
5、山西风味美食:
6、山西拉面技艺表演:
7、山西名点:米面发糕
8、山西名点:油煎馅饼
9、山西名点:油面鮳姥姥
10、山西著名美食:平遥牛肉
11、山西著名美食:羊汤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结课论文——山西饮食文化院系:农学院林学系专业:园林姓名:***班级:园林13-(1)班学号:**********摘要山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在华夏的文明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那说到山西的饮食文化跟它的遥远历史一样,在华夏文明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人一种博大又精深的深邃感觉。
民以食为天,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
晋北地区寒冷,喜食含热量较高的莜面、山药蛋、玉米等,副食佐以萝卜、豆腐及腌菜。
忻州晋中大部分地区则以高粱、玉米为主食,腌制咸菜、酸菜佐餐。
晋南大部分地区喜食饼子、干馍,晋东南人则对小米饭有着浓厚的兴趣。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关键词:饮食习惯、日常饮食、风味小吃一、饮食习惯1、日常饮食习惯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
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
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
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
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
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
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
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
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
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
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
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
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2、礼仪往来饮食惯制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
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
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双十席,上火锅。
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
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
”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
席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
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
酒未喝完绝不吃饭。
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
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面前。
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
饭后以茶相待。
走亲访友,必备自制的白馍等食品,忌带双数。
主人不全留,走时回赠自家食品或土特产品。
红白喜筵,饮食规矩更为讲究。
分普席与主席,娘家姑舅姨表亲戚为上宾,上宾不到不能开饭。
酒壶、酒盅、筷子要先于其他人而摆好。
坐次依右为上,依尊长秩序安置。
旧时方桌安坐三面留下一面不兴坐满。
如婚礼、乔迁、得子、店面开张,庆功、祝寿、团聚、接风等,讲究猜拳行令,豪饮尽醉。
过去,老者们划拳轻缓文雅,如吟如唱、颂词华美朴实。
酒行至高潮,主人依次与每位客人同干一杯,叫“打通关”。
请人吃饭要事先发帖或上门口头邀请,俗叫:“安人”,特殊贵客,要在饭前冉去请接一次。
大部分农家在做完婚嫁喜筵,要分送左邻右舍吃食,以便增进情谊。
3、信仰饮食制供神祭祖,不得供吃剩的食品。
要有专门的供器,多供奉干粮和菜肴、果品,不供汤类。
供神多为单数,祭祖需是双数,一般为四。
平时改善生活吃些可口饭菜时,要先供灶神,过年还要供枣山、米捞饭等,取一年中米面成山之庆的意思。
晋北一带上坟祭祖,食品总以篮子提,要用盘子端;上供不用手提要用筷子夹。
祭酒忌泼,要洒成一圈。
求子、还愿、祈雨、敬土神、向神求药等,均以白馍成双数相供。
二、日常饮食1、蒸制食品山西人的主食一般是以蒸食为主。
玉米面窝头是最普遍的主食,有发面窝头和死面窝头。
过去,贫苦人家吃糠窝窝、草籽窝窝、杂合面窝窝,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已算是中等人家了。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有的要在中间夹裹枣、豆、菜等。
馒头分花卷、刀切馍、和圆馍等,而最有意思的当属霍县一带的各种造型馍馍,佛手、果类等等,诱人食欲大增。
杂粮蒸食的有:荞面窝窝、莜面推窝窝、高粱面鱼鱼、高粱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角角、金银卷(玉米面白面相裹的蒸食)、发糕、包了、蒸饼、稍梅、蒸合捞、块垒(山药块垒、榆钱块垒、莜面小米块垒、槐花、葫萝卜叶子块垒等多种)。
做莜面推窝子(又叫拷老老)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
只见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拷老老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高粱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
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人小的四、五个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随着手腕上银镯‘咣啷、咣啷”的磕击声,四五尾摆动的细若香头的小鱼摆尾延伸,听之有声、看之有趣,蒸好浇上汤菜食之,又是绝佳美味。
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
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
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卜掰一块醮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醮窝窝”。
晋北山区老乡用精白的荞面和起,在手掌上握捻成寸许大小的形同海螺样的荞面窝窝,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更是令人食之难忘的风味小吃。
用高粱面、莜面包上萝卜、土豆、韭菜、羊肉等,捏成半月形角角,是农家粗粮细做的饭食。
定襄一带还有在玉米灌浆尚未老熟时,剥下颗粒磨成浆,加调味置玉米皮上,一块块摆入笼中蒸好,食之香嫩可口,是独特的一种地方小吃,俗名叫“玉米尖尖”。
2、煮制食品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深受青睐。
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河捞面、柳叶面、撅片、抿面、切面等。
老百姓的一般饮食,隔三交五要吃顿面食,叫吃“酸咸饭”。
把玉米面、江面加入榆皮面擀成面条,晋北叫“圪瘩子”,长治叫玉米面拨子,放镲板和抿床上抿成条状下火锅中叫“擦擦子”、“抿圪斗”,“抿须须”。
用河捞床压制下锅谓之“喝河捞”。
过去白面少,除大型节日外,只有招待贵客时才吃。
所以,以白面包裹玉米面吃顿“金裹银”面条,便算上乘饭了。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削面选用瓦形钢刀。
只见大师傅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刀舞间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
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的刀削面被誉为“燕钻窝、凤脱巢”。
太原钟楼街饭店的飞刀手孟玉祥师傅,二十秒能削出114刀。
更有甚者,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一位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一块净布,把面顶在头顶卜,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削出的面条片片相挠,依次落入七、八步外的茶壶口中,成为京华奇谈。
山西刀削面具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消化等特点,加之随到随削,简易方便,是深得人们喜爱的食点。
看一次拉面可以说比吃上一顿还痛快。
太原的宋国胜师傅拿三斤面团在案上轻揉数下,而后抖动双臂,左通右转,转眼间面条腾空飞舞、似玉带乘风,一分多钟时间拉伸十二扣,拉出细若银丝的四千零九十二根面条,直惊得人目瞪口呆,拍案叫绝。
拉面拉七扣为大拉面,九扣以上便为龙须面。
在晋南一带民间人们将和好的面条分成一二两的小块,随时拉伸入锅,宽薄软筋,称为小扯面。
把和成半流质的面团盛放在盘子里拍平均匀,一手执一铁筷,一手转动盘子,沿边剔面下锅,浇卤食之,是流行晋中、太原一带的名吃:“转盘剔尖”。
刀拨面是把和好的面压成半公分左右厚度,切成五寸宽大片,叠放四、五层,置锅过条案上,双手执对柄切刀,起刀拨面下锅,啪啪有声,刀闪面飞,甚为壮观。
除这些面条类的汤类食品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拌汤、煮圪瘩。
包馅煮食有饺子、馄饨等。
这些又根据地方不同,或用白面、豆面,或用莜面、红面、玉米面,且又多与各种瓜菜同锅煮食,真是盛一碗饭,稀的、稠的、脆的、绵的什么都有,丰富多样。
农家喜欢吃这类“混锅”饭。
其吃法,一种是葱油调味炝锅,与汤面同吃;一种是面熟后再加易煮菠菜放入椒盐酱醋调味,叫“腾汤面”;再一种就是把面捞入碗中浇卤,称为干搭面;也有将煮出的面再卜油锅加菜、蛋、肉煎炒面食的,叫“炒面”。
小米稀饭、玉米圪糁稠饭、玉米面糊糊、油面茶、红豆南瓜饭、黄豆面、撒子饭、瓜菜稀饭等都是农村极普遍的辅助饭食。
根据地方条件不同,随手制作,既富营养又简便适口。
3、煎烤类食品煎烤类食品统称为饼子,既可作正餐主食,又可作出门干粮。
煎饼,一种为葱花煎饼,稀面加葱花调味碾薄,或调成糊状,置煎锅内摊匀,白面,红面等均可制作。
另一种是将玉米面发酵后成糊状,以勺舀倒到特制的铁鏊上,熟后又折起来,晋北也有用高粱面做的、叫“摊糊儿”或“摊折饼”,把高粱面加榆皮面糊调匀,流在大锅内刷匀,熟后折起切成条加菜拌食,叫“煎锅”,十分好吃。
过去晋北人爱吃玉米面锅贴,做法是:大锅盛水少量,烧热,把发酵好的玉米面拍成圆饼依次沿锅贴满一圈,封锅烧火。
这种饼子贴锅一面焦黄蹦脆。
向外一面绵软香甜。
无论是油香筋口的肉菜馅饼,还是稣软可口的火烧油旋饼,或是外筋用嫩的煎饺子,亦或是焖面、焖饼、焖面鱼,都是大众的日常食品。
三、风味小吃山西因气候、土壤结构、生活条件,和土特产品不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地方风味小吃。
并且一个小吃成为一个地方形象的代指。
现在这些独特的风味小吃,已日渐从家庭餐桌走向集市摊点。
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一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崩脆的“疤饼”前去祝贺。
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食用方便,易于消化,产妇吃后既多产乳汁,又增加食量,滋补身体。
这种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
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晋中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