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病毒分子生物学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李玉龙

分子生物学李玉龙

2020 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基因表达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

3.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人类对DNA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认识阶段、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阶段、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阶段。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判断、填空与选择考点: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酸。

3.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4.染色体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类。

5.染色质分为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两类。

6.核酸是多核苷酸,核苷酸由含氮碱基、戊糖、磷酸构成。

核苷酸可以分解为核苷和磷酸,核苷可以分解为含氮碱基和戊糖。

7.稳定双螺旋结构的因素: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碱基堆积力、正负电荷的作用。

8.提出双螺旋模型有三个证据:X射线衍射法、DNA碱基等比例规律、DNA分子密度9.B-DNA是大多数DNA在细胞中的构象。

10.B-型螺旋就是Watson和Crick双螺旋√11.DNA每旋转一周,大约10个碱基对。

√12.染色质由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核小体组成。

13.所有mRNA的3’端都有poly(A)结构。

×组蛋白mRNA的3’端无poly(A)结构14.检测DNA变性最简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是紫外吸收光谱变化。

15.Tm主要和DNA均一性、G-C碱基对含量、介质中离子强度有关。

16.DNA复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离子强度和较高的温度。

17.测定复性程度的3种方法:①减色效应②抗S1核酸酶水解DNA的量③羟基磷灰石柱层析。

18.分子杂交的类型与区分:①鉴定 DNA: Southern 印迹法;②鉴定 RNA: Northern 印迹法;③鉴定蛋白质:Western 印迹法。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判断、填空与选择考点:1.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突变单位以及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病毒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病毒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病毒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对病毒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病毒学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病毒是一种小型的微生物,无法在自然界中复制和生存,必须依靠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

因此,病毒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病毒和寄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病毒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复制方式、致病机理和预防、治疗等方面。

其中,病毒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揭示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从而为阻止病毒复制提供策略。

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可以解析病毒感染后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影响,为防治病毒疾病提供基础。

感染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可以探索病毒病的治疗原理,为病毒疾病控制提供方法。

在病毒学的研究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研究探讨了细胞是如何感染、反应和排除病毒的,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研究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中发现可用于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和扩散。

因此,在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时,需要对细胞的生物学过程有较深入的了解。

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分裂、信号转导及分泌、膜转运、微小管和微丝等细胞器和结构。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在此过程中,病毒通过其特定的蛋白质和基因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病毒的生长、转录和复制通常受到宿主细胞DNA或RNA的调控。

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为发展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依据。

疫苗的核心就是利用病毒的特性进行抗体的产生,从而保护免疫受体免于病毒感染。

目前,许多预防性疫苗使用的是合成肽或蛋白模拟病毒抗原,而不是完整的病毒。

许多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而不伤害宿主细胞,是通过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中文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中文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一、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反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但在少数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

二、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

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

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

第十章 DNA、RNA的生物合成

第十章 DNA、RNA的生物合成

400 40 20 109 90 140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聚合核苷酸数/分钟/分子(37℃) 1000 50 15000 主要功能 修复等 修复作用 复制
────────────────────────
表13-2 真核细胞中DNA聚合酶的性质 ───────────────────── DNA聚合酶 性质 -------------------------------------------------------
α
β
γ
δ
ε
───────────────────── 分布 细胞核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核 细胞核 分子量(kd) >250 36-38 160-300 170 256 3’ →5’外切酶活性 无 无 有 有 有 5’ →3’聚合作用 有 有 有 有 有 主要功能 复制 损伤修复 复制 复制 复制,损伤修复
3、DNA的损伤修ranscription)
概念
以RNA为模板,dNTP为原料,反转录酶 催化,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DNA的过程。 反转录酶, 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RDDP)
DNA 转录 RNA RNA(病毒)
2.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同位素15N标记大 肠杆菌DNA,首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的复制的方式-----DNA半保留复制
1958, Messelson and Stahl 实验证实
含15N-DNA的细菌
普通DNA
培养于普 通培养液
第一代 细菌的DNA双链 (蓝线的代表含15N)
作用:防止重新形成双 链和防止单链模板 被核酸酶水解,维持DNA单链状态和完整性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幻灯片PPT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幻灯片PPT

• 腺病毒分布十分广泛, 从各种胎生哺乳动物、 鸟类和两栖类动物中都已分离到。
• 腺病毒科分两个属: 1、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Mastadenovirus) 2、禽腺病毒属(Ariadenovirus)。
• 腺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关闭宿主细胞某些 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病毒蛋白质,致 使细胞的功能失常。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12.1 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 病毒分子生物学是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 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病毒基因组 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的复制、表达和 调控,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 人类对病毒的研究成果在现代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许 多分子生物学上的重大突破都是以病毒 作为模式或研究材料而进行的。
• 病毒进入活的易感宿主细胞后,借助于 宿主细胞本身提供的原料、能量、酶等, 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 病毒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 正链RNA病毒的基因组除了作为模板复制出 子代RNA之外,还有mRNA的作用。作为翻 译的模板,一般先翻译出单一的大分子肽链, 然后再由蛋白酶降解为不同功能的结构蛋白 等。
12.2 D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 DNA病毒基因组有单链和双链两种结构, 并以线状或环状形式存在,大部分为单 一分子,也有的由数个片段的DNA分子 构成分段的基因组。
• 动物DNA病毒多为双链DNA基因组,腺病毒、 痘病毒、疱疹病毒都是双链线状DNA基因组, 末端有重复序列,经退火能形成环形分子。
• 腺病毒(Aflenovirus)是一种典型的双链DNA病 毒,下面以腺病毒的基因表达调控为例,简 要介绍D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第十节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一、学科性质及研究范围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是一门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微生物等学科融汇发展而派生出来的边缘学科,它试图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分子生物学中的所谓分子,一般系针对生物大分子而言,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

糖蛋白和糖脂也是大分子物质,它们在细胞的构造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对它们的研究也应该看成为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关系密切。

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研究生物分子,尤其是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等的转变和新陈代谢过程,而后者着重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分子间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分子生物学不仅必须逐一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各别结构,还应该从更高层次来研究其组织和相互作用。

各别结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如核酸的碱基顺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测定等,这些知识是本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长期的研究任务。

细胞乃由无数结构各异的生物分子精巧建造而成,这个高度复杂的结构体系,即所谓超分子结构体系,绝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简单加和。

当分子与分子以某种方式结合时,就会表现出原有分子所不曾有的崭新性质和功能。

水和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变成糖,而糖的性质和水及二氧化碳根本不同。

同样,核酸由四种核苷酸,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构成。

核苷酸和氨基酸都是小分子,并不表现出任何生命物质的特征,但是一旦许许多多核苷酸或氨基酸连接成为核酸或蛋白质时,其性质就出现了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飞跃。

就一个细胞来说,细胞核中的DNA 与组蛋白共同构成染色质,染色质又和为数众多的功能复杂的非组蛋白相互作用;在胞质内存在着三大类RNA间的互相作用以及RNA和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生物膜系统将细胞空间分隔成各种功能区域,它们由类脂质(包括糖脂)和蛋白质(包括糖蛋白)共同组成一种嵌镶流动的膜结构,这里涉及到类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多糖链间的组织和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中文)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中文)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DNA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 and renaturation of DNA): 双链DNA(dsDNA)在变性因素(如过酸、过碱、加热、尿素等)影响下,解链成单链DNA(ssDNA)的过程称之为DNA变性。

DNA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但一级结构没有改变,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仍可恢复双螺旋结构。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也称退火。

2.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将不同来源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3.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and hypochromic effect): DNA变性时,双螺旋松解,碱基暴露,OD260值增高称之为增色效应;除去变性因素后,单链DNA依碱基配对规律恢复双螺旋结构,OD260值减小称为减色效应。

4.Tm: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

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1. 中心法则(the central dogma):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为RNA,RNA通过翻译指导合成蛋白质。

DNA还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

1970年发现RNA能逆转录为DNA,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2. 基因和基因表达(gene and gene expression):基因是为生物活性产物编码的DNA功能片段,这些产物主要是蛋白质或各种RNA。

通过转录和翻译,将DNA分子上A,T,C,G四种符号所包含的序列信息,转变为蛋白质分子上20种氨基酸的序列信息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细菌和病毒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而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本文将对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一些介绍,以期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

一、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 细菌细胞壁细菌通常具有一个由多层薄而柔软的多糖组成的细胞壁,这层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多样性极大,如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肽聚糖(“肽聚糖”)和横菌醇酸(“脂肪醇酸”)组成,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则由内层薄而柔软的小分子物质和外层较粘和硬的脂多糖组成。

2. 细菌的基因组和染色体细菌在细胞内通常只有一条环状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其中包含了所有细菌细胞的基因信息。

在不利的条件下,细菌通过裂解自己并释放出裂解产物,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 细菌的等渗调节细菌能够调节自己的水分浓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水分浓度较高时,细菌会积极地摄入水分,以防止细胞膨胀和甚至破裂;而当水分浓度较低时,细菌则会通过分泌特殊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物质来调节其内部水分浓度,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一般由遗传物质和外壳两部分组成。

其中,遗传物质可以是RNA或DNA,而外壳则常常具有多种蛋白质组成。

病毒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外壳来传递自己的遗传信息,并通过特异的环境条件来调控自己的复制和生产过程。

2. 病毒复制和传染病毒复制和传染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吸附、渗透、释放和复制等不同的步骤。

在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中,病毒通过特异的蛋白质和生物学信号来侵入宿主细胞,并使用宿主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系统来进行自我复制。

而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宿主细胞的损害和死亡,导致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疾病。

3. 病毒的取代效应由于病毒有着高速的变异和选择,所以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会使得宿主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3). 病毒基因组中存在基因重叠现象,即同一片段能
够编码2~3种蛋白质,这种现象类似于线粒体和质 粒DNA, 这样使较小的基因组携带更多的信息。
重叠基因是1977年Sanger在研究ΦX174时发现的,
ΦX174噬菌体是一种单链DNA病毒,它感染大肠杆 菌后共合成11种蛋白质分子,总分子量为250 kDa左 右,相当于6078个核苷酸所容纳的信息量, DNA本 身只有5375个核苷酸,多能编码总分子量为200 kDa 的蛋白质分子
Viruses of higher animals Poxviruses (痘病毒), Herpesviruses(疱疹病毒),
Adenoviruses(腺病毒), Papovaviridae(乳多空病毒科)
Viruses of insects Baculoviruses(杆状病毒), Iridoviruses(虹彩病毒 ) and
第十章 病毒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病毒的侵染机制 病毒与受体的基因互作 病毒的侵染分子调控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类亚显微细胞内寄生物颗粒, 由预先合成的组份装配而成,不能自 主生长或分裂,含有蛋白质、核酸和 脂肪不具备能量代谢或蛋白质合成所 必需的酶系和核糖体,需依赖寄主的 酶系进行复制的有机组合体.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基因重叠: ① 完全重叠;② 部分重叠;③ 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
基重叠:一个基因终止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另一 个基因起始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
重叠的基因尽管其重叠部分的DNA相同,但是由于将
mRNA翻译成蛋白质时的阅读框不一样,因此,产生 的蛋白质分子并不相同。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7). 除了反转录病毒基因组有两个拷贝外,所
有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即每个基因在病 毒颗粒中只出现一次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二、病毒的类型
1) DNA病毒 ds DNA病毒 ss DNA病毒 2) RNA 病毒 ds RNA病毒 (+)ss RNA病毒 (-)ss RNA病毒 3) DNA RNA反转录病毒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ammalian orthoreovirus) 水生呼肠孤病毒A型(Aquareovirus A)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4. ss(+) RNA Virus
基因组多在10kb以下, 以单组分或多组分存在(SARS virus:29kb )包含病毒种类最多, 约占病毒总数的70% 以上,RNA可直接翻译,裸露的RNA具有侵染性,基因 组RNA可作为mRNA, 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可立即翻译产 生蛋白质,组成及结构简单 , 多为杆状或球状粒子 复制因病毒基因组结构不同存在极大的差异,病毒 RNA的末端结构具有特异性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2). 病毒基因组只能由一种核酸组成,或为DNA或为 RNA, DNA病毒的基因组多为双链,RNA病毒 的基因组多为单链; DNA / RNA,ss/ ds,Linear / Circular, Mono-/ Multi (Segmented与Divided) 乳头瘤病毒: 闭环的双链DNA病毒 腺病毒: 线性的双链DNA 脊髓灰质炎病毒和SARS病毒: 单链的RNA病毒 呼肠孤病毒:由10-12条dsRNA构成,包被在同一种 病毒粒子中
有些重叠的基因阅读框相同,只是起始部位不同 SV40DNA基因组中,编码三个外壳蛋白 VP1 VP2
VP3 基因之间有 122 个碱基的重叠,它们有一段共 同的序列(如:t抗原完全在 T 抗原基因里面)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4) . 病毒基因组的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非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φX174
基因组约5.4kb, 环状, 编码10-12种蛋白,其
中三个为重叠基因(B/A K/A+C E/D),有三个启 动子, 结构与E. coli的启动子相似
复制过程中单链DNA形成双 (RF: 超螺旋ds环
状和松弛ds环状), 有“复制叉(θ)”和“滚环 (σ) ”两种过程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病毒RNA的末端结构 5‘末端----原核生物病毒多为焦磷酸或三磷酸核苷残基; 真核生
物病毒多含有7’-甲基化Vpg的鸟嘌呤核苷“帽子”; Vpg(Viral Genome Associated Protein)的小分子蛋白(2.5 20 kDa), 经常存 在于以多肽蛋白为最初翻译产物的基因组RNA中。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5. ss(-) RNA Virus
基因组主要特征: 负链RNA基因组,病毒RNA转录产生正链mRNA
裸露的 RNA不具有侵染性;
基因组分离或否,均具有包膜,粒子中多含有 RdRp(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以病毒粒子携带的RdRp起始转录过程, 产生单顺 反子mRNA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1. dsDNA Virus
多为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SV40、腺病毒、λ 噬菌体和T4 噬菌体等
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但复制的场所及具体过
程有所不同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dsDNAviruses: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2. ssDNAVirus
基因组一般较 3.0-6.0 kb, 多数对于寄主细胞的依赖 , 如细小病毒科、微小噬菌体科(φX174) 、联体(双 )病 毒科、复制在细胞核内进行, 通过合成一条负链为模 板合成正链

Maize streak, MSV玉米条斑病毒 Beet curi top,BCTV甜菜曲顶病毒 Bean golden mosaic, BGMV菜豆金黄花叶病毒 Banana bursh top,BaBTV香蕉束顶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5) . 病毒基因组中功能相关的基因往往集中在一个或
几个特定的部位, 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 它们 可被一起转录成为含有多个mRNA的分子,称为多顺 反子(polycistronie) mRNA
ΦX174:基因组中的D-E-J-F-G-H基因转录在同一
mRNA中,然后再翻译成各种蛋白质,其中J F G及 H都是编码外壳蛋白的,D蛋白与病毒的装配有关,E 蛋白负责细菌的裂解,它们在功能上也是相关的
常小的一份不被翻译,不同于真核细胞DNA的冗余现 象
ΦX174:不翻译的部份只占217/5375,占4% H基因和A基因之间67个碱基,包括RNA聚合酶结合
位点,转录的终止信号及核糖体结合位点等基因表达 的控制区
G4 DNA中不翻译的部份占282/5577
乳头瘤病毒基因组DNA中不翻译的部份占1.0/8.0 Kb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6)RNA、DNA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有些真核病毒的内含子或其中的一部分,对某一个
பைடு நூலகம்基因来说是内含子,而对另一个基因却是外显子 有些病毒的基因组RNA是节段性的,由不连续的几 条链组成 。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8条ssRNA分子构成,每条RNA
分子都可编码蛋白质 ; 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含10条dsRNA,每条RNA分子 都编码1~2种蛋白质。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植物呼肠孤病毒(Plant reovirus)为水稻黑条矮
缩病毒(斐济病毒属(Fijivirus)—RBSDV)和玉米 粗缩病毒(MRDV)。
White clover latent,WCMV白三叶草潜隐病毒 Sugarcane fiji,SFV甘蔗菲济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弹状病毒 (Rhabdovirus) 既可感染动物,又可感染植物。如水泡性口膜炎病 坏死黄化病毒。基 ,线形, 11-15 kb,通常为负意 5个以上基 因,每个基因都有独立的转录起始序列和终止序列。转录终止序列末端 PolyA加尾信号(TAATAAAA), 3’末端的Leader区与5’末端的Trailer区互补程 度较高, “锅柄”状结构 LT() 与 区域的互补 负意链序列 ’ RV 3 UGCGAAUUGUUGUUUUGGUCUCUUCUUUUU ’ 5 ACGCUUAACAAAUAAACAACAAAAAUGAGA ’ LNYV 3 AAUGCCUGUUAUUAUCUUCUUUUUUUAGUUCA 5’ ACGGACGAUAAUAAAAUCAAAAAGUCCAAU
第一节
病毒的类型及其侵染相关基因
3. dsRNA Virus
以呼肠孤病毒(Reoviruses)为代表,球形粒子,双生 衣壳;基因组16-30kbp,分为10-12个节段,长度不 等(呼肠孤病毒10-12个片段; 囊状噬菌体 3个片段) 多为单顺反子,5’ 3’末端序列保守 正链RNA 5’端为 “帽子”结构, 3’末端为polyA尾序 病毒颗粒核心含有RNA聚合酶,在酸化作用下病毒部 分脱壳, 形成亚颗粒(Particle Subviral ) 在亚颗粒中,以负链为模板产生单顺反子RNA (mRNA), 并表达各种蛋白;在侵染过程后期方以正 意链(mRNA)为模板合成负链,并形成双 ---以全保留 方式在寄主细胞质中进行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