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园林植物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区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环境因素。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对居住区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环境;健康一、引言居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其环境质量和居住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居住区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植物配置设计影响着居住区的整体美观和居民的健康。

二、植物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1. 空气净化功能: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2. 声音吸收效果:绿化植物可以吸收、反射和散射噪音,降低居住区的噪音污染。

3. 净化水源:植物可以吸收水源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提供清洁的水源。

4. 调节气候效果:植物能够调节居住区的气温和湿度,缓解高温天气对居民的影响。

1. 促进健康:研究表明,接近自然环境的植物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缓解疲劳和压力。

2. 改善空气质量: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降低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风险。

3. 提供休闲空间:合理配置的植物景观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居住区的人文氛围。

四、植物配置设计原则1.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保证其成活率和生长繁茂度。

2. 色彩和质感原则:植物的色彩和质感应与居住区整体色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视觉效果。

3. 种类多样性原则:植物配置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层次感和生物多样性。

4. 架构与灵活性原则: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区的功能分区进行设计,构建合理的景观结构,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1. 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适应性,并调查居住区的居民需求和喜好。

2. 空间规划:根据居住区的功能需求,确定绿化空间的位置和大小。

3. 植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好的植物,并根据景观设计原则进行组合。

园林论文:论现代住宅区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论文:论现代住宅区园林植物配置

论现代住宅区园林植物配置传统的住宅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现代的住宅景观设计除了要考虑一般的选择原则外,对植物的应用方式及小区植物的配置与选择也会加以考虑及改进。

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結合园林的其他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色,从而营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完美绿化住宅区。

1 住宅区植物种植一般原则1.1 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而小区绿地是业主的室外客厅,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各种生态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需要再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选择能适应本区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品种。

可优先考虑本地区的乡土树种,保证植物对本区条件的适应性。

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尽可能达到四季都有绿的景观效果。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可采用时花及亮丽乔灌木,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

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花灌木枝叶繁茂,色彩丰富,有鲜艳的花朵和果实,观赏价值较高,又可作为乔木的陪衬,使绿化的层次增加,并且灌木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容易、养护管理粗放、抗逆性强等许多优点。

1.2 配置植物要从整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住宅区是人们的归属地,那么在营造景观效果的时候必须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住户回家的心情。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目前很多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存在着不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植物品种单一、缺乏景观层次感、缺乏季节性变化等。

开展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居住区绿化品质、塑造美好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出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法,为居住区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改善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植物配置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总结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植物配置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评估不同植物配置设计的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居住区园林绿化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植物配置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也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2. 正文2.1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在提升居住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美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绿化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绿化可以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居住区的绿化还可以增加社区的生态价值,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而且,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还能美化居住区的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增加社区的整体价值。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加强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居住环境。

2.2 植物配置设计原则植物配置设计原则是指在居住区园林绿化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合理搭配,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目的。

浅谈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2500字

浅谈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2500字

浅谈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2500字摘要: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词: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方式和手法在园林绿化中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为原则的小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居住区中植物的选择1.以乔木为绿化骨干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

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在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

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1-2的比率。

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

在设计小区绿化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

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选3-4种辅助树种。

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户,在南面窗户外6m不得种植乔木。

2.保健植物的选择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

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

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居住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

居住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

居住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摘要: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在营造美观养眼的园林空间的同时,还具备净化空气及过滤噪音的作用。

本文就居住小区的植物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设计一、小区植物景观分析(1)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①小型铺装广场植物景观设计小型铺装广场是宅旁绿地中小的景观节点,可满足人们闲坐、聊天等需求。

小区入口顺着主路沿侧,有一方型广场,利用密植的淡竹,以银杏为重心,构建植物空间(图1)。

小区南部的宅旁绿地的圆形广场,用四个矮景墙来暗示空间,里侧两处景墙以淡竹作为背景,强调了空间的垂直面,围合空间,遮挡视线,而入口两处景墙则以连翘、海桐、桂花的围植作为背景,更好地限定空间(图2)。

二者都是利用竹类植物构建半私密性的植物空间。

从季相效果来看,圆形广场的植物景观较丰富(表1),春季花开,秋季闻香,冬季赏红果,植物虽不多,但已相对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代表虚心、贞洁、贤德,正是中国历代文人比德的最佳对象。

以竹造景无疑给小区增添了文化底蕴。

图1 方形广场的植物景观图2 圆形广场的植物景观表1 圆形广场植物种类组成②楼间绿带植物景观设计如图3所示,为两座楼之间的绿带,该地带下层为车库,车库面积相当大,很多楼层之间都有。

如何在车库上更好地种植植物,营造景观,成为小区内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现场堪察了解,该情况类似屋顶花园,车库上面为混凝土层,在上面覆盖土层,为山丘状,土层中心最高也不过1.2 m,降雨后水不能下渗,只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

而绿带边缘只有30 cm高,只能种植草本。

种植集中在中部地带,体现了园林种植的疏密对比。

中心地带表现了植被的群落景观,例如:国槐+香樟—桂花+石楠+海桐—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天堂草+黑麦;广玉兰+栾树—梅花、碧桃—海桐、丝兰—天堂草+黑麦等。

从楼前道路上观看,沿着地形的起伏,种植形式包括紫叶小檗、金叶女贞模纹花带篱植,大灌木石楠球、海桐球丛植,国槐、香樟等上层乔木的丛植,群落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

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

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得很快,居住区用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生态景观住宅"、"绿色住宅"等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具有植物造景的绿地景观系统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

园林植物的绿化质量关系着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周围居民生活的氛围。

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购房时不但要考虑房子的面积、户型和采光等要求,还需要考虑的是该小区的绿化质量。

下面对园林植物设计在居住区的应用进行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现状我国的园林景观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但目前适应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却很少,多数人对景观园林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景观就是花草种植和假山树木设置等。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看到了欧洲的先進技术和创新理念所设计的园林模式,开阔了眼界。

于是现代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很好的认识,逐步将园林风和欧陆风引进至此,但他们却忽略了小区功能性和人性化的空间。

2、东方园林的设计特色东方园林跟西方园林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国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都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在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作品。

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规整式园林",即在高大建筑物的前后设置地毯式的园林,使建筑物显得更高大、雄伟。

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强调的是田园和自然,严格按照风景画来进行构图设计,将建筑作为风景中的点缀,而法国的代表作是"巴比松画派" 。

但中国的传统园林具有前瞻性,将整个大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人融入其中,更好的将人、植物景观和居住建筑物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理念现代园林景物设计的主要特点和理念如下:1. 重视场地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就是尊重场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从整体出发,处理好跟周围环境的关系,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因为工作比较忙错过了初稿的写作,会在终稿前完成论文的,希望老师提供两部参考书籍) 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和环境,“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也从一定意义上涵盖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城市园林和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正成为城市建设者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从上到下包括城市普通居民的关注,“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充分反映了城市发展对建设城市良好环境的重视。

小区植物景观的功能。

目前小区特点分析以城市现代住宅小区为例,建筑布局多为混合式,小区的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

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

加上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日益增多的尘土都困扰着居民植物可以有效的遮蔽灰尘,减小噪音,遮挡各种光线。

还能净化空气。

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植物景观设计就是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植物,再加上一些合适的造型设计。

小区植物观设计内容为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居住区环境景择合适的植物。

小区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台构目、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厦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

其要点如下:1)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

主要进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

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整地、施肥、灌溉、混盘、土壤管理等技术,2)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桂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自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如落叶树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沿阶草等常绿树可选耐性商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1.1人性化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

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

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

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小区园林植物设计探讨
摘要: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在营造美观养眼的园林空间的同时,还具备净化空气及过滤噪音的作用。

本文就居住小区的植物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1)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①小型铺装广场植物景观设计
小型铺装广场是宅旁绿地中小的景观节点,可满足人们闲坐、聊天等需求。

小区入口顺着主路沿侧,有一方型广场,利用密植的淡竹,以银杏为重心,构建植物空间(图1)。

小区南部的宅旁绿地的圆形广场,用四个矮景墙来暗示空间,里侧两处景墙以淡竹作为背景,强调了空间的垂直面,围合空间,遮挡视线,而入口两处景墙则以连翘、海桐、桂花的围植作为背景,更好地限定空间(图2)。

二者都是利用竹类植物构建半私密性的植物空间。

从季相效果来看,圆形广场的植物景观较丰富(表1),春季花开,秋季闻香,冬季赏红果,植物虽不多,但已相对丰富了人们的感官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代表虚心、贞洁、贤德,正是中国历代文人比德的最佳对象。

以竹造景无疑给小区增添了文化底蕴。

图1 方形广场的植物景观
图2 圆形广场的植物景观
表1 圆形广场植物种类组成
②楼间绿带植物景观设计
如图3所示,为两座楼之间的绿带,该地带下层为车库,车库面积相当大,很多楼层之间都有。

如何在车库上更好地种植植物,营造景观,成为小区内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现场堪察了解,该情况类似屋顶花园,车库上面为混凝土层,在上面覆盖土层,为山丘状,土层中心最高也不过1.2 m,降雨后水不能下渗,只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

而绿带边缘只有30 cm高,只能种植草本。

种植集中在中部地带,体现了园林种植的疏密对比。

中心地带表现了植被的群落景观,例如:国槐+香樟—桂花+石楠+海桐—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天堂草+黑麦;广玉兰+栾树—梅花、碧桃—海桐、丝兰—天堂草+黑麦等。

从楼前道路上观看,沿着地形的起伏,种植形式包括紫叶小檗、金叶女贞模纹花带篱植,大灌木石楠球、海桐球丛植,国槐、香樟等上层乔木的丛植,群落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体现了植物景观的立体化。

下层蜿蜒的模纹花带,穿插在自然的植物群落之中,增添了统一感。

只可惜上层乔木略显少些,群落景观物种不够丰富。

图3 楼间绿地
车库地上部分特有的采光井成为小区随处可见的特征。

结合采光井布置景观成为小区不同于其他住区的特色。

小区西部楼间绿带,采用以采光井作为景观元素结合植物种植池开辟成为小型铺装
广场(如图4),从现场看来,效果很好。

种植池边沿设计了座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但池内种植了常绿的大灌木——桂花。

相比之下,应种落叶的观赏乔木为好,达到冬天晒太阳,夏天遮荫的效果。

铺装广场西端采光井被密植淡竹包围起来,丰富了空间层次感。

道路两侧栽植模纹花带金边黄杨、石楠、火棘、南天竹,小乔木紫叶碧桃以及灌木海桐、桂花、紫荆、木槿、大叶黄杨等穿插其中,只有稀疏几颗大乔木如雪松、黄连木等。

图4 采光井作为景观元素
(2)公共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①旱溪及周边植物景观设计
小区公共绿地包括旱溪(图5)和一活动广场,设计旱溪代替溪流是比较有特色的。

某市相对缺水,气候较干,人们经济水平一般,若用水溪,则养护管理将非常麻烦,且费用极高。

而且旱溪周边可不用局限喜水湿的植物,植物选择更加宽泛。

旱溪中有一孤岛,岛上种植两株无花果树,旱溪两边块石间植的植物太少,只是零星种植了灌木蔷薇、迎春、连翘、丝兰、鸢尾。

旱溪两岸周边栽植的植物则相对丰富,大乔木有合欢、楝树,小乔木有樱花、垂丝海棠、柿树、桃树、樱桃树等,色叶观赏灌木紫叶小檗、金边黄杨、丝兰、南天竹、火棘等以模纹花带的形式植于凸地上,海桐点植于其间。

总体感觉旱溪的设计不够精致,虽说考虑了诸多观叶、观果、观花植物,但模纹花带中间栽植了太多的乔灌木,使其无法具有优美的视觉景观形象。

而且由于旱溪卵石散置,植物间植的不多,使得植
物配置略显凌乱,没有生气,给人一种乱石堆砌之感。

图5 旱溪的种植设计平面图
②活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
中心绿地的活动广场(图6)位于旱溪的东边,面积约900 m2。

一颗大银杏孤植于广场的中央,因其高大的体量而成为空间视觉焦点,限定了广场的活动空间,构建了大的开放空间。

广场西面的一处空间是由两层台阶和花灌木群限定的,大灌木桂花、黄杨并没有遮挡视线,只是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因其周围没有设置座椅,而无法提供部分私密性,因此也是一处开放型的植物空间。

而对应的东面的两处小空间分别是由孤植树楸树和淡竹构建的半开放型空间,以及楸树和模纹花带围合构建的开放型空间。

总之,中心活动广场是由一处主空间和三处辅空间组成的,空间较丰富。

但就空间类型而言,没有充分利用植物材料,构建类型丰富的人性化空间,可以说是开放有余,私密不足。

活动广场的植物配置比较丰富,植物以花灌木为主包括桂花、南天竹、瓜子黄杨、狭叶十大功劳、云南黄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蜡梅、连翘、枸杞、海桐、石楠、红叶石楠、棣棠等,辅以观赏小乔木枇杷、红枫、樱花;大乔木较少,只有白玉兰、楸树、银杏、香樟。

植物景观呈现良好的季相效果:春季观花(狭叶十大功劳、云南黄馨、连翘、棣棠、樱花、白玉兰),秋季观叶、闻香、观果(桂花、银杏、南天竹、紫叶小檗),冬季观花、观叶、观果、闻香(蜡梅、南天竹、枸杞、石楠)。

此外,还有一年三季常红的观叶植物如红枫、红叶石楠、紫叶小檗和
三季开花的月季,呈现出比较好的植物景观效果,体现出园林植物较高的观赏价值。

图6 公共绿地活动广场平面图
三、建议与措施
(1)提高树种多样性
从树种选择方面来考虑,园林树种的多样性仍需提高,尤其增加季相植物种类,重视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应用。

现有园林绿化植物324种,分属于96科,200属。

其中常绿树71种,落叶树种180种,草本植物73种。

居住区园林植物的种类理应更加丰富多样,而小区中绿化树种约有80种,相比之下,树种种类不够丰富。

此外,应丰富季相植物的种类,营造优美的视觉景观。

小区中虽已选用了栾树、银杏、黄连木、重阳木等彩叶树种,数量不多,没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而且种类也不够多,像火炬树、黄栌、盐肤木等极具观赏价值的秋色叶树种也应提倡使用。

此外,观果类植物不仅仅只是诸如南天竹、石楠、柿树等常见的几种,应提倡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如苹果属、山楂、山茱萸、花楸属、栒子属、荚蒾属、冬青等树种,其红色或黄色的果实也装点着迷人的秋景。

小区草本植物太少,要重视多年生的宿根、球根花卉的应用,应丰富草本植物的种类,而不要就美人蕉、鸢尾、红花酢浆草常见的几种。

(2)完善并拓宽种植设计的设计方法,给人以丰富的感觉体验就视觉景观形象而言,对种植设计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均考虑不
够完善。

没有完全遵从形式美的原则,使得某些植物配置视觉景观效果显得杂乱无章。

应加强对植物造景的艺术表现,创造园林意境美。

可充分利用植物深刻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创造意境。

对植物的观赏主要是通过观赏具体植物花、果、叶来完成,往往不够重视植物的姿态的搭配与协调。

其次是香花植物对人的嗅觉刺激。

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气味、口味、质感、声影、视觉形态等,从各种新颖的角度拓展了植物的新型景观形式,给人带来除视觉以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各种感觉体验。

(3)重视绿化的生态设计
从绿化的生态设计角度来考虑,构建复层植物群落,提倡选用保健树种,加强住区群落大的保健功能。

尽可能地进行立体绿化设计,应加强垂直绿化,增加环境绿量,丰富视野。

而从小区现场调查来看,小区中缺少运用藤本植物配置园林构筑物来进行垂直绿化。

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建筑立体空间,如建筑物墙面、阳台、窗台等来提高绿视率。

提倡屋顶花园的开发与利用,屋顶花园使住户对高楼大厦和园林绿化兼而得之,不但满足住户的心理和使用要求,也是对城市绿化的贡献,同时有利于多层住宅顶层的销售。

(4)构建多样化的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空间类型具体包括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纵深空间、覆盖空间等。

小区主要是以开敞空间、半开敞
空间为主,而纵深空间不够完整,缺少覆盖空间。

空间类型较单一,无法满足住区老人、儿童等多种人群的需要。

居住区中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营造舒适宜人的多样的植物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