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素:话语者、话语对象、话语主题、话语语言和话语情境。

话语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流派与文学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因素而形成的文学群体。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

文学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对文学史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流派:文学理论流派是指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由于某些共同的观点、方法、理论体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学派。

常见的文学理论流派有新批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文学理论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文学理论研究的不同方向和方法,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方法1、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解读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阐释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强调的方面不同,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技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

形式主义批评的优点是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立性,但也有忽视作品内在内容和社会背景的缺点。

3、历史批评: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价值观等。

历史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但也有忽视作品本身艺术性和独立性的缺点。

4、阐释批评:阐释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理解,认为文学作品是多义的,需要通过阐释来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阐释批评的优点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但也有过于主观和片面的缺点。

5、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性别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压迫,需要通过批评来揭示和反对。

(完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完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发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术语辞典1 .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摹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

这是西方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色姆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7 .劳动说。

这是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8 .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10 .文学三义。

这是说文学一词历来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既包括今天所谓语言的艺术品——文学,也包括今天不称作文学的政治、哲学、历史和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模仿: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由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者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

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

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语象:语象本是符号语义学的一个术语,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文学形象或意象,以避免形象概念所引起的种种混乱。

维姆萨特认为,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于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关,因此用语象更切合文学实际。

本书所说的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结构: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等。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文学的科学,包括三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3.文学批评:又称文学评论,是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研究评论对象的实践科学。

4.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5.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和请感性。

6.文学: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必须通过种种中介才能与基础发生联系的,以感性的形式对社会生活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反映的审美意识形态。

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7.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是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加工提炼、变形想象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效应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态,它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意蕴和规律,包含着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两个方面。

8.生活真实:指的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它是创造的产物,带着作家的主观色彩,因而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只是一种纯客观的存在。

9.文学的语言层面:是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前面,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也可称为言语层。

10.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使用的,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

11.故事:是指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物。

12.情节:是作者讲述的过程,是作品的事情发展变化的结构。

情节的构成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3.细节:是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环境,构成情节的最小组成部分。

14.环境: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心态,并促成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15.意蕴:是说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属于文学文本结构的纵深层面。

16.体裁:指文体明显可变的种类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于审视生活的角度、塑造形象的方式、语言表现的形态、体制篇幅的规模等方面。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研究文学及其主题、风格、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文学概论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2. 文学性(Literariness):指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性。

文学性包含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性、符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活动。

文学批评通过探究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阐释(Exegesis):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阐释的目的是揭示作品中隐藏的主题、象征和意义,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提供深层次的理解。

5.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内部的辩证和矛盾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的结构。

6.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文本间的关系来构建的。

7. 符号(Symbol):指在文学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对象、动作或事物。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如鸽子代表和平;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黑暗象征恐惧。

8. 史诗(Epic):一种叙事诗的形式,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

史诗通常具有庄严、宏大的风格,以叙述长篇故事为特点。

9. 戏剧(Drama):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对话和演员的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和角色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主题。

10. 小说(Novel):一种抒发想象力和叙述技巧的故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11. 诗歌(Poetry):通过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手法组织的文学形式。

诗歌以紧凑、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特定时期或地区的传统上流传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1-7 章复习重点一、名词阐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9、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0、话语: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1、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2、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艺术创造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13、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相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4、文学创作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5、艺术发现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7、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

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18、陌生化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1、理论主体以逻辑思维的方式理性地把握人与世界及其关系的一种精神实践法。

任何理论都是由概念、范畴、命题构成的。

较为完备的理论还能够提供特定的理论和原理及其相关体系。

2、文艺学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也称“文学学” ,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理论形态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体系和观念形态。

3、游戏发生说文学的游戏发生说,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发生理论,其代表理论家有康德、席勒、谷鲁斯等,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对游戏说的具体解释是不同的。

有的从本质的意义上来立论,认为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 ,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有的从生理的意义上来立论,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有的则从心理的意义上来立论,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

4、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不仅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而且是具体的社会人。

6、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以特定的观念方法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和某种范围内,对文学活动现象的特质、构成、运作及其规律进行概括、阐述的一门人文学科;其归属与文艺学。

与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较,文学理论所探讨与阐明的是与特定的文学活动现象有关的概念、命题、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7、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它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在20 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

8、巫术发生说在这种艺术发生说看来,原始艺术活动都包含着巫术,艺术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也正是巫术的思维法则推动着艺术的生成。

9、话语在一般意义上,话语指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主体所言说或写出的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表义具有相对完整性的语段。

从文学的意义上言之,话语指的是,在特定的文学文本语境中,主题以语言为构成材料、以审美的方式所构成的完整的具有特定艺术意蕴的语段。

10、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简答:1、简述文艺学学科的三个分支及其相互关系:p2-32、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3、简述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4、表现说与摹仿说的区别在哪里?5、艺术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表现的区别。

6、简述文学四要素的辩证关系。

7、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8、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9、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0、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2、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3、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4、文学话语的典范形态?1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6、简述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7、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8、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19、什么是直觉和灵感?二者有何区别?20、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简答题1、谈谈你对艺术反映论的理解(1)、反映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的思维的机制与方式。

建立在人的实践存在的基础上,是人的思维和外在对象之间关系的产物。

(2)、在反映与艺术形态的关系中,反映作为人脑的机能与思维的机制,是意识形态得以生成的基础与前提。

(3)、艺术反映论涉及到三大质素:一是文体创作的主体;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实;三是文学作品。

(4)、艺术反映论与社会形态论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但二者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于艺术反映论是社会形态论的前提基础,社会形态论只有基于艺术反映论才能得到相应的理解,艺术反映论是社会形态论的逻辑指向与归属。

2、艺术生产有哪些含义?(1)、艺术生产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分界的人类精神生产的一种特定方式;(2)、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活动过程;(3)、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指的是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2)、人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作家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但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至于读者,他作为文学结束的主体,也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与世界之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就作品来说,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简述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机制(1)“审美”的“意识”形态:a、从本质论意义上审美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与、特性;b、审美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c、从形态论意义上,是否存在一种特殊形态,起可以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自己补)。

(2)“审美意识”的“形态”(自己补)、:(3)、整一性的审美意识形态:a、从策略论上,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b、本质论本体论上,审美意识形态是。

c、从形态论上,。

d、功能论上,是。

否带来对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误读。

(这条不全,自己补。

)5、谈谈你对质素与效应相结合的相应关系理解(1)、质素是指构成了事物本身而又归约于其本质的特定要素,关系理解;效应指的是作用、效果、反应与反响。

我们可以把文学文本的效应分为五个相应层面:艺术审美效应、人学效应、意识形态效应、现实社会效应、历史文化效应。

(2)、所谓质素分析,也就是对规定的事物本质的一系列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机制作出特定分析;所谓效应分析,指的是主体对特定事物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效果、反应、反响所作出的一种分析。

(3)、所谓质素与效应相结合的方法,是具体性质素分析与响应性效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简称,其特质是由质素分析与效应分析的互动整合机制所规定的。

6、谈谈你对艺术生产论的理解(1)、与其他文学理论相比较,艺术生产论更重视经济与利益资本方面;(2)、艺术生产论的功能在于:a、揭示近现代以来,资本与技术对整体性艺术活动的作用,b、超越作者中心论、现代性文论、揭示了文学的商品性、大众性、消费性、技术性。

(3)、局限性:忽视文学生产,即使是后现代语说中的文学生产所必然具有的主体性、创造性、价值型、审美性。

7、怎样理解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够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8、文学概论有哪三种含义?我们界定文学概念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文学概念的三种基本含义是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2)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指的是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文学的狭义的审美含义指的是文学是具有情感性、虚构性、想象性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等);在当下,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