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1.垮学科2.比较文学评论3.林纾4.意象5.原型6.水平接受7.新批评派8. 双向诠释9.希腊神话10.抒情、动作11.《摩罗诗力说》12.文学理论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14.超媒体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每个6分,共30分)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北卡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学术年会;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2、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研究法,就是以老庄等各家学说来解释佛家的教义,说得更明确一点,格义的方法即是用汉学来解释和比附外来学说,是比较文学中“阐发研究”的最初形态;它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3、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它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的特点;4、圆形的研究——由于作家所受的影响常常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元的,因此深入的影响研究往往不是从一个角度,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梵·第根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圆形的研究”;它是影响研究中较好的方法,它能使人们对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5、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适用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它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以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6、接受理论——又称为接受美学、接受研究、文学的接受与作用论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提出的;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2、期待视野——是指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入为主的见解,即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构成了阅读和理解的个人色彩,产生了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解释;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8、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9、雷雨神话说——是德国神话学派学者库恩等民俗学者建立的;库恩对许多年印度和欧洲神话作了深入的比较,认为印欧神话中的主要部分是把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神化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样就形成了雷雨神话的学说;10、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11、媒介学——是对媒介的研究,所谓媒介,是指在文学交流过程中,起到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它把一个民族的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乃至文学运动介绍和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和影响得以实现;一般把媒介分为个人媒介、团体媒介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三大类;12、形象学——是文学范围内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脱胎于影响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形象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13、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它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14、跨学科研究——又称为“科际整合”,是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一个领域,主要探讨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15、文学思潮——在当今文学理论界,文学思潮是一个意义相当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界定;一般而言,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受一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所推动,在文学上形成的某种思想倾向和潮流;文学思潮能够产生文学流派或促进文学流派的产生;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括号里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萌芽于19世纪①年代①三十②四十③五十④二十2、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①①文化交流②科技交流③学科交流④民族交流3、1827年,在巴黎大学讲课时正式采用“比较文学”名称的是②①歌德②维耶曼③波斯奈特④诺埃尔4、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③①维耶曼②韦勒克③歌德④但丁5、19世纪,比较文学从②研究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①文学理论②文学史③诗歌④文学6、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7、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比较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8、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④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阿Q与堂吉诃德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9、美国学者③认为“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①基亚②韦勒克③雷马克④韦斯坦10、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离不开②①国别文学②民族文学③总体文学④世界文学11、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③①比较文艺学②历史类型学③历史-比较文艺学④比较历史学12、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家是③①狄德罗②但丁③伏尔泰④莎士比亚13、1953年,韦勒克发表④一文,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揭开了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论战①比较文学论②比较的基础③比较文学的危机④比较文学的概念14、①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①1960年②1958年③1955年④1950年15、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②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①心无义②格义③合本 D.直译16、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③①巴尔登斯伯格②卡雷③梵·第根④基亚17、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①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的第二次全会,确立了美国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一统天下①北卡罗莱纳大学②耶鲁大学③哥伦比亚大学④印地安纳大学18、我国着名翻译家②主张直译,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①鸠摩罗什②释道安③慧远④严复19、利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采用阐发法系统分析了红楼梦,认为它是“悲剧中之悲剧”的学者是②①鲁迅②王国维③梁启超④苏曼殊20、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是④①梁启超②王国维③戴望舒④吴宓21、中国元杂剧②对法国18世纪启蒙作家伏尔泰的戏剧作品中国孤儿产生影响①窦娥冤②赵氏孤儿③汉秋宫④梧桐雨22、拉奥孔是就诗与造型艺术进行区分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④①柏拉图②亚里士多德③黑格尔④莱辛23、对我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属于②①平行研究②影响研究③阐发研究④接受研究24、可对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作①①平行研究②影响研究③阐发研究④接受研究25、“暗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①提出的①伊塞尔②海德格尔③布莱西特④曼海姆26、太阳神话说的创立者是③①库恩②雅科布·格林③谬勒④弗雷泽2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④①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②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③相似的故事情节④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28、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③①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②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③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④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29、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③①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②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③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④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30、下面关于比较诗学的几个定义中哪一个是正确的③①比较诗学就是不同国家诗歌之间的比较②比较诗学就是各个国家诗歌理论的比较③比较诗学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相互影响④比较诗学就是将不同国家的文艺理论拿来相互比较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在题首,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全部打“×”或“√”均记0分√1、对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2、我国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3、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4、法国是比较文学的故乡;√5、法国学者卡雷指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6、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主要有事实联系、亲缘关系和交叉关系;×7、182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8、在“世界文学”的时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各民族文学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9、德国莱辛的汉堡剧评是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欧洲戏剧的一部杰作;√10伏尔泰在论史诗和其他着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11、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12、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前四册问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13、〈茶花女〉在中国属于影响研究的范例;×14、梵·第根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称之为“圆形的研究”;√15、可比性、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16、民族性是平行比较中“异”的基本表现;√17、对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平行研究√40、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接受理论;√18、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9、今天的影响研究,不再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了;√20、神话和民间文学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21、安德鲁·朗1884发表的习俗与神话,创立了人类学派的民俗学理论;×22、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研究;√23、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和利用共同的题材;×24、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与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之间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25、“变文”是佛教传入后给中国文学带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26、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27、“社会整体想象物”是作家在社会整体想象物支配下创造出来的;√28、比较诗学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诗歌理论的比较研究;×29、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30、绘画与文学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文章;四、简答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说明才可得满分1、简述世界文学的含义;参考答案: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通常有三种理解;①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世界文学这一术语,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歌德是希望各民族文学通过世界范围的广泛接触而进入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类文学与文学研究;②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着选评;③第三个含义是把世界文学看作各国文学的总合,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这一含义同比较文学很接近,但仍同比较文学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并不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作研究;2、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答:以下一些事件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建立:①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着比较文学,标志着比较文学时代正式开始;②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③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1865—1900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④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上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3、怎样认识文学中的模仿参考答案:①文学中的模仿是作家根据另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来进行写作,它不象翻译那样完全忠实于原作,但要尽可能保存被模仿对象的特征;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本民族的前辈大师,也可以是外民族的经典作家;②模仿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③模仿与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依存;它是创新的前提,是达到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正是从对他人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中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宝库,创作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伟大艺术品;4、简要说明鲁迅所受的外来的影响;答:鲁迅先生所受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一生创作发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有俄苏的果戈理、契诃夫、迦尔询、安特莱夫、陀斯妥也夫斯基、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东欧的裴多菲、米茨凯维支、显克微克等,北欧的易匍生,西欧的尼采、拜伦、雪莱等,日本的厨川白村、有岛武郎、夏目漱石等;5、荣格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①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等人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一切神话和文学的做法;他认为所谓的神话、仪式实际上是一些远古的意象在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储藏和反映,这些远古的意象就是原型,它们存留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并不断反复出现,于是形成了世世代代文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按照荣格的观点,原型是许多不同民族共有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遗留物,它们展示了人类集体生活的经历以及潜在的内心世界;②荣格还提出若干原型;如:创世、造人、洪水、人神婚配、人兽婚配、英雄探险、寻找父亲、死亡和再生、聪明的傻瓜、魔鬼、替罪羊、女诱惑者,等等;荣格的原型理论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用这些原型来解释神话和文学比把丰富繁杂的神话世界仅仅纳入一种模式要合理得多,因而被后来的许多民俗学家接受;6、简述平行回现论的内容;参考答案:①平行回现论又译为个别阶段论,它由俄国比较文学的先驱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后经日尔蒙斯基等人发展;②这一理论主要说明文学类同现象产生的原因,其要点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里,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这样的重合与类似是自成系统的,不必考虑作品的起源、地域、年代以及影响,只要注意文学发展中个别阶段的类似就可以了;③根据这种理论,国际文学现象产生的类同,部分原因来自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部分原因则来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致性和规律性;④“平行回现论”是对平行相似的客观文学现象的概括,它反过来又为平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五、论述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阐述才可得满分;1、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种;命运悲剧是指生存环境给人造成的悲剧,古希腊悲剧大多属于此类,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是指人的个性因素给自身造成的悲剧,以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为代表;社会悲剧是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造成的悲剧,如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群鬼,萧伯纳芭芭拉少校、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等;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窦娥冤到雷雨等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进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如窦娥、赵五娘、李香君、程婴、秦香莲等,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因为在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如易卜生的斯多克芒、娜拉;奥尼尔的扬克、琼斯、伊本;阿瑟·密勒的洛曼等;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和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则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现代悲剧虽是话剧,但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折”相当于西方戏剧中的“场”,一些折独立性强,可以抽出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2、试析比较文学的特征参考答案: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特点;①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性体系;其开放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它不受时间、空间及作家作品地位高低及价值大小的限制,同民族文学相比,它有着更大的自由;在空间上,不受国家、民族的局限,比如,德国文学可以和英国文学比较,也可以和法国文学比较;在时间上,它比民族文学包含更大的时间跨度,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一般多是在同一时代和时代相近的作家间进行的,比较文学则可以把时代相距较远的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而且特别重视往往被民族文学所排斥的当代作家;第二,它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宽泛的内容;传统文学研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作家和作品这两极上,比较文学则通过影响和接受的研究引入了读者大众和客观世界这另外的两极,这使得传统研究中的作家作品两极变成了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样一个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而且比较文学对每一极都同样重视;在研究的方法上,比较文学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它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哲学反思、图表统计、社会调查、文本细读、传记互证等诸法,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性,不仅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新方法会被立即得到衡量和考评,就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方法也会很快引起重视;②宏观性即宏观角度;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的范围中跳出来,从国际的高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即便是微小的领域例如某一意象、技巧等也能给予宏观的比较剖析;在跨学科研究中,它能从文学内抽身出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视文学和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3、联系实例辨析主题与母题的区别答案要点:①主题与母题是主题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可以混用,但是也有区别;一般说来,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如“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之类;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题性单位;一连串母题的结合就构成了作品内容的框架,从中可以抽象出主题;也就是主题包括了母题;主题可以从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②我们通过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来看主题和母题的区别;这个故事有着若干情节段落: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醒来、蛇咬农夫、农夫死去;但这些情节可以做一个最简化的归纳,即:一个农夫被蛇咬的故事,那么,这里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它只是对情节的概括,而不包含情感因素和价值判断;但由这个母题可以抽绎出不同的主题,如,“怜惜恶人应受恶报”,或“即使恶人遭难也不应对他怜惜”,或“恶人的本性并不因受到怜惜而改变”;③由此可见,母题受到故事情节的制约,它没有随意性,任何人只要遵循简约化原则,就可归纳出同样的母题;但主题则因视角、语境的不同而具有广泛的阐释余地,不同民族文学中对同样的母题甚至可以阐发出完全相反的主题;如“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的母题,拜伦笔下的唐璜风流倜傥,借助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作者把一个个故事描写得轻松动人,歌颂的是人性的解放,讽刺的是恶浊的社会;而中国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虽然也风流,但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士绅阶层生活的奢糜与罪恶,作者在这一母题上抽绎的主题是“戒淫”;。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什么是比较文学?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有何不同?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意义何在?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是什么?每一种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例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分别指的是什么?其理论来源是什么?比较文学的研究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对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有何作用?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语言和学科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加深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风格、语言、文化元素等方面,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文化比较、平行对比、历史比较等。

比较文学与一般文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它不仅文学作品本身,还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独特性使得比较文学能够更全面地探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表现在其涉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社会科学(如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如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这种跨学科性质的意义在于能够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更好地理解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影响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包括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路径等。

平行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学生答案:D2.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学生答案:B3.在刘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

A、表现论B、技巧论C、实用论D、审美论学生答案:C4.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学生答案:C5.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学生答案:D6.侯方域是()的主人公。

A、《牡丹亭》B、《梧桐雨》C、《桃花扇》D、《西厢记》学生答案:C7.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学生答案:C8.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学生答案:D9.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学生答案:C10.“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

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

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它表现在首先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点。

其次,“互补”是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

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

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3、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第一、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第二、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很有价值;第三、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评论和当代文学;第四、比较文学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的,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着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第五、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的论述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运用”。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1)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危机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沟通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民,通过对话使他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至互相欣赏。

比较文学就是促使人们进行沟通的方法。

(2)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着高科技杀人武器和无处不在的恐怖活动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之恢复丰富和美,实在是当务之急。

比较文学注重在多元之化中欣赏不同的文化之美,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多种多样的欣赏的快乐。

(3)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了解自己。

比较文学提供了一种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文学自我的可能,当我们发现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特殊诠释,或西方发现我们对于西方文学的不同理解,往往都会形成一种启发和惊喜。

(4)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为已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2、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法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十分丰富,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企图将复杂的现象勉强纳入一个“法国学派”或“影响研究”来概括,都是不科学的。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

他曾做了“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讲座。

后来,戴克斯特的同学倍兹撰写了《比较文学书目集》,并且在《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诸研究》中特别强调文学与美学、历史学、心理学诸方面的关系,开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领域。

戴克斯特逝世后,巴登斯贝格接任了里昂比较文学讲座的职位。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他创办了《比较文学评论》以及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使巴黎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

他特别反对仅仅对两个不同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他总是用充分的实际材料来支持他的结论。

其主要著作有:《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等。

此后,法国不少大学相继开设了正式的比较文学讲座。

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和成果都作了系统论述。

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法国学派的观点,但服以欧洲为中心来讨论比较文学的性质和任务,有很大的局限性。

1968年,热纳著《总体文学和比较文学》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排斥文学理论和美学问题。

后来,一些法国学者意识到比较文学应该重视欧洲以外文化传统的文学,如艾伯格、基亚等。

综上所述,法国比较文学是发展与复杂的,不能简单化。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2)一、填空题1. 素材指的是原始材料,它往往是触发作家思考的实际生活现象、人物、传闻、轶事。

当作家采用这一原始材料,经剪裁,并将它写入作品时,它就成了题材。

2.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4. 象征是以外在的、可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它所强调的不是直接的、具体的物象,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意义。

5. 原型一般是指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

6.通过原型批评,比较文学的主题研究进一步与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结合在一起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7.不同文化体系的读者显然有不同的“接受屏幕”,这种不同,反应着他们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结构,这正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8.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我们说一个作家受到另一个外国作家的影响,首先是指一些外来的东西被证明曾在这位作家身上或他的作品中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在他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里和他自己的个人发展中过去是找不到的,也不会产生的;同时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移植过程,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

9.我国三次大规模的文学冲突,一次发生在魏晋时期印度佛教大规模传入之时;一次发生在五四时期,西方民主、科学思潮引进前后;一次发生在马克思主义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的20世纪20年代后。

10.“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11.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的模式是X作家和Y作家,或X作家在Y国。

12.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他者原则”和“互动原则”。

三、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和利用共同的题材。

(V )因为有些题材往往在许多国都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2.文学间的互相影响就是指文学活动中模仿、同源、借用、流行。

(X )模仿、同源、借用、流行都和影响有关,但都不完全等同于影响3.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接受和影响的模式只有X作家和Y作家以及X作家在Y国两种。

(X )X作家和Y作家以及X作家在Y国两种模式是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但接受和影响的模式远不止这两种,是十分繁复的、三、简答。

1、举例说明外国文学和西方思潮在中国传统题材和主题流变中的表现。

五四时期,外国思想、外国文学大量渗入中国,传统的主题和题材由于引进了新的观念,新的文学形式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如昭君的故事传统主题有写红颜薄命的,有写爱情与政治矛盾的,有写恶人恶报的等等,而真正使其发生根本改变的是五四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的《王昭君》。

这个剧本里,首先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同时还有对个人价值和对于人性的承认。

这些观念无不代表着大量从西方引进的民主自由思想。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在于: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眼界日益开阔,交往日益频繁,世界文化正在趋向综合,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理论只适用于地球一隅,而要求它能解释全球各种不同体系的文学现象。

一种文学理论,如果它是普遍的,不仅要能解释西方文学现象,而且要能解释东方文学现象。

可能性在于:首先,文学创作是统一的,因为人类有着共同的体验形式,如欢乐与悲伤,希望与绝望,离别与聚会等,也有共同的生命形式,如个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等。

尽管内容千变万化,但这些共同形式却反复。

其次,文学经验是统一的,任何文学都得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存在的价值、文学存在的特殊形式以及诗人的感受方式、诗意等等,所以从全球角度探索文学共同特点与规律才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