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合集下载

川农15年春《比较文学概论(本科)》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川农15年春《比较文学概论(本科)》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川农15年春《比较文学概论(本科)》在线作业100分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的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A. 心无义B. 格义C. 合本D. 直译正确答案:B2. 1963 年()在他著名的《比较不是理由》中首次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设想。

A. 刘若愚B. 艾田伯C. 叶维廉D. 季羡林正确答案:A3. 19 世纪,比较文学从()研究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文学理论B. 文学史C. 诗歌D. 文学正确答案:A4. ()利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采用阐发法系统分析了《红楼梦》,认为它是“悲剧中之悲剧” 。

A. 鲁迅B. 王国维C. 梁启超D. 苏曼殊正确答案:B5. 安德鲁·朗创立了()的民俗学理论A. 神话学派B. 历史地理学派C. 人类学派D. 结构主义学派正确答案:C6.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A. 太阳神话说B. 月亮神话说C. 宗教神话说D. 雷雨神话说正确答案:D7. 阐发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由()学者首先提出来的A. 美国B. 中国C. 法国D. 前苏联正确答案:B8. ()是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

A. 梁启超B. 王国维C. 戴望舒D. 吴宓正确答案:D9. ()把“精细和准确考证”规定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A. 卡雷B. 梵·第根C. 基亚D. 巴尔登斯伯格正确答案:B10. ()在《论史诗》和其他著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A. 但丁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正确答案:A11. “平行回现论”是由俄国比较文学先驱()提出的A. 马雅可夫斯基B. 维谢洛夫斯基C. 日尔蒙斯基 D. 别林斯基正确答案:B12. ()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A. 狄德罗 B. 卢梭 C. 伏尔泰 D. 莎士比亚正确答案:A13.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 世纪()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

比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

比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

比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比较文学是一门,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

3.早在1872年,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4.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设立。

5.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6.不同文化体系的读者显然有不同的“”,这种不同,反应着他们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结构,这正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7.“启发→→→→”,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8.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与欧洲传统戏剧中追求的“真实感”相对的是其“”。

9.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就是厨川白村的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0关于各门艺术间的差别,西方艺术理论作了很多探索,最著名的是莱辛的《》。

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每题5分,共20分)1.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2.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中难以蕴含共同的主题。

()3.“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4.将作者───作品───读者这一以作品为中介、构成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复杂过程作为一个具有多向关系的总的系统来考察,与只限于考察某一局部或局部关系其实是相同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2.简述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应注意的事项。

3.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美国新批评派强调研究本文(text)的文学性。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学生答案:D2.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学生答案:B3.在刘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

A、表现论B、技巧论C、实用论D、审美论学生答案:C4.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学生答案:C5.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学生答案:D6.侯方域是()的主人公。

A、《牡丹亭》B、《梧桐雨》C、《桃花扇》D、《西厢记》学生答案:C7.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学生答案:C8.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学生答案:D9.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学生答案:C10.“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

[VIP专享]《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VIP专享]《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填(20分)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作业一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1、意象2、翻译3、管锥篇4、文化割据主义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

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1.1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1【单选题】⑼曾经认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气数已尽,后来又在《21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中推翻这一说法。

A、别林斯基B、安德拉德C、斯皮瓦克D、巴斯奈特2【单选题】《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B)。

A、巴斯奈特B、斯皮瓦克C、克莱齐奥D、安德拉德3【判断题】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

(义)4【判断题】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

(J)1.2坚守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影响的关系1【单选题】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⑻的情绪。

A、喜悦B、旷达C、焦虑D、忧伤2【单选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D)。

A、互补B、互证C、互识D、互抗3【判断题】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

(J)4【判断题】文化传统是对“已成之物”不断进行诠释的“将成之物”。

(J)5【判断题】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

(义)1.3新的时空观念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9)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2【单选题】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D)。

A、郑振铎B、鲁迅C、王国维D、黄人3【判断题】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

(*)1.4比较文学和后现代思潮的转型1【单选题】消解中心与权威,强调碎片化和偶然性,是(D)的思想特点。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2【单选题】法国大革命属于(A)启蒙。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3【判断题】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

(义)4【判断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承、传递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比较文学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比较文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比较文学概论作业4 一、名词解释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2、法国学派3、套话4、渊源学5、美国学派6、主题学7、主题(theme)8、阐发研究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 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三、比较文学论述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 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范例: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

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

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

……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2、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说:“西方之知识上、道德上及实业上的势力业已遍及全世界。

东部亚细亚除少数偏僻的区域外,业已无不开放。

即使那极端守旧的地方也已渐渐容纳欧洲的风气……从此民族间的差别将渐被铲除,文化将继续它的进程,而地方的特色将归消灭。

各种特殊的模型,各样特殊的气质必将随文化的进步而终至绝迹。

到处的居民,将不复有特异于其他人类之处;游历家将不复有殊风异俗可以访寻,一切文学上的民族的特质也都将成为历史上的东西了。

……总之,各民族将不复维持他们的传统,而从前一切种姓上的差别必将消灭在一个大混合体之内——这就是今后文学的趋势。

”你赞同这段论述吗,联系具体的事例谈谈你的观点。

3、敏泽在《<管锥编>研究文集?序》中评价钱钟书先生治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善于打破空间上的中、外,时间上的古、今,以及人文学科中各种学科之间人为的藩篱,不繁琐为法,不画地为牢,由于他所积甚勤,所蓄甚厚,囊括中外,纵览古今,发而为文,就使他不仅能够高瞻周览,不以一端之解,而拟万端之变,善于发前人之所未发及已发,启人思智,新人耳目,而且能够纵横交错,左右逢源,有自由而充分地驰骋其想象力的余地,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联系事例谈谈你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4、就中外文学的具体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例子略。

5、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释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句:“啊~我多么希望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

”(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套话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渊源学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7、主题(theme)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 8、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9、媒介学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10、情境情境就是作品中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中蕴含着一定的戏剧性冲突因素和审美规律。

如三角恋爱关系、仇家子女相恋等就是典型的情境。

11、意象研究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

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

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

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