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四川大学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课程复习资料详解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课程复习资料详解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人:1886年,波斯奈特,创作世界上首部比较文学专著《比较文学》。

·1904年,黄人在《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及《比较文学》一书作出介绍.·早期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译著:A 1931年,傅东华译,法国洛里哀著《比较文学史》;B 戴望舒译,梵·第根著《比较文学论》。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末得以诞生.·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人:1827年,歌德。

·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1877年,匈牙利,《世界比较文学报》。

·德国比较文学的开端:1887年,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法国学派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韦勒克、韦斯坦因、雷马克。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撰写的《比较文学导论》.·《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第一期发表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为“跨异质文化”。

·比较文学的基本功用,在于跨越和沟通。

·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和输入为基本框架,构筑了以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为支柱的影响研究体系;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和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了以类比、综合和跨学科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体系;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体系的五大支柱方法是双向阐发法、异同比较法、模子寻根法、对话法、整合与建构法。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征,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附:标准答案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认同离异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13、文学观念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

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

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川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分析

川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分析

考研倒计时,不到2个月的时间,你开始冲刺了吗?考研进入倒计时后,很多考生瞬间就感觉不淡定了,考生不需要慌张,及时调整心态和复习方法,2个多月也可以实现突破哟!下面小编为各位同学们针对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做一个全面分析,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做个综合评估,同时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一.学校情况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

2017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之一。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

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介绍归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下设6个研究方向:01 比较诗学02 比较文学03 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04 英美文学05 俄国文学06 东方文学与文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

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川大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全国来看排名是名列前茅的,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就业方向的话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试题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试题
1.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出了什么样的论述?你对此的观点有何看法和评价?
2.你是怎样看待“三一律”的?
3.恩格斯对歌德的评论对于我们评论古典作家继承文学遗产有何启示?
4.简论文学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三. 论述题(选作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文艺学专业考生必选第3题。)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一种文学的创造方法,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的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2.结合具体的例证,简论文学风格的形成。
3.试析灵感。
4.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评论综述。
三. 论述题(选作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文艺学专业考生必选第3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艺的审美性特征的?对于当前文艺创作中出现的审美性的失落这一现象,你认为原因何在,应该作何评价?
2.分析《尤利西斯》对《奥德修记》神话模式的运用及其主题的关系。(30分)
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概论试题(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1997年试题
一. 词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形象大于思想; 2.济金根与《济金根》; 3.艺术直觉; 4.游戏说; 5.文学的民族性;
3.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中有一些著名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段落,试举几例并加以分析。
2001年外国文学史试题
一. 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伤主义;2.湖畔派;3.纯诗;4.跨掉的一代;5.黑色幽默;6.复调小说
2.试比较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文学的真实观上的差异。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基本原理-四川大学

绪论小引无所不在的比较“文学如果不是比较的,是什么?”(What Is Literature If Not Comparative? )①的确,无论我们是否知晓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其实文学的比较早已无所不在;无论在普通民众的阅读中,在学生的文学鉴赏中,还是在文学教学中,在文学学术研究中,文学的比较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中西比较诗学》一书开篇就描绘了文学艺术鉴赏中常常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比较意识:朋友,您一定读过不少西方和中国的文艺作品,曾在那绚丽多姿的中西艺术珍品中探幽揽胜吧。

或许,《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之中的艺术魅力,让您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莎士比亚的悲剧令您荡气回肠,痛不欲生!或许,那空灵悠远、宁静淡泊的水墨画,让您物我两忘,心清气爽;屈原的《离骚》,令您一唱三叹,涕泪满襟!还有那宏博壮丽的古希腊史诗,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仪态万千的西方小说,意境深远的唐诗宋词……不过,在探幽揽胜之时,您可曾深思过中西文学艺术那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在蕴含着素淡含蓄的品格,积淀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征,包蕴着空灵悠远的神韵意境的中国诗画面前,您可曾感受到中华艺术的脉搏?在宏大奇伟的古希腊史诗中,在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中,在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中,你是否感受到西方古代艺术中那“日神”的崇高如“酒神”的狂欢?如果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那您就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进一步深思:为什么中国与西方的文学艺术趣味迥异?为什么中国上古没有宏大壮丽的史诗和悲剧?为什么西方没有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为什么中国古代小说被斥为“小道”,而西方小说则被视为文学正宗?为什么西方绘画讲究远近透视,而中国绘画却不求形似而专注于神似?为什么西方古代注重摹仿现实,将文艺视为反映现实的“镜子”,而中国却将文艺视为“抒情言志”和“载道”之工具?为什么西方文艺那么富于创新精神,而中华文艺却较为保守,总是“子云”、“诗曰”?为什么西方文艺热衷于爱情的讴歌,而中华文艺却偏重于道德与气节的赞颂?这诸多的问题,都涉及到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即中华文学艺术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什么?中华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根何在?……①类似的感受,我们许多人都会有。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2002真题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2002真题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试题
2002年比较文学试题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10分)
1.《诗学》
2.《诗艺》
3.《比较文学的危机》
4.《道与逻各斯》
5.《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6.《管锥编》
7.《悲剧的诞生》
8.《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9.《心理学与文学》10。

《抽象与移情》
二:名词解释(20分)
1.比较
2. 文学
3.影响研究
4. 类比研究
三。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与否,并简述自己的理由。

(30分)
1.比较文学应注意研究不同国别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技巧。

2.比较文学应注意研究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3.比较文学应注意研究不同国别文学背后的民族精神。

四.试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的关系。

(40分)。

比较文学概论-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概论-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
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 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教学团队
第二讲 比较文学的历史
主讲人:曹顺庆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本讲纲要
第一节:比较文学诞生的背景 第二节: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 第三节:比较文学的称谓 第四节: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第五节:思考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第一节 比较文学诞生的背景
欧洲的文化与文学传统密切相关
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自身内在的发展现律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第一节 比较文学诞生的背景
欧洲的文化与文学传统:
世界文学时 代即将来临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第一节 比较文学诞生的背景
社会发展的影响:
1892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 办了比较文学讲座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第二节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出现:
1895年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 义的起源》 1895年贝获《海涅在法国》,并于 189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 学主潮》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第二节 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问世: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持 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 论专著《比较文学》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 《世界比较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 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
比较文学“名”与“实”相符吗?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3、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手稿研究阶段 (二)宏观文学史建构阶段 (三)多元文化对话阶段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பைடு நூலகம்
(一)手稿研究阶段 在法国学派开始倡导与从事影响研究的时候 ,人们注重某种文学现象之国外渊源的追溯 性研究,作家手稿成为被关注的重要对象之 一。 手稿的保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因 为从对手稿的考证上就可以发现某一作家最 初之创作形态,以及作家所作多次修改所表 现的意义,找到作家思想与情感发展轨迹, 和来自于外国的渊源。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三)文本性 在渊源学研究中,作为终点的文学现象无非 是作家与作品、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和文学思 潮,然而不论是文学运动的渊源研究,还是文 学思潮的渊源研究,对于作为具体作品的文本 之审美分析与价值判断,都是不能忽略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因此,从文学作品里看出国外某种文学思潮 与文学流派产生的影响,也是渊源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之一。如果没有对具体文本的审美 阅读与审美发现,只是对历史材料的统计与 分析,并不能理解外来文学对本国文学发生 影响的根本问题 在渊源学研究历史上,实证性、溯源性与文 本性往往是有机统一的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笔述渊源 是指可以从作家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文献里 查找资料而得到说明,以“自述”与“他述 ”文字实录作为渊源存在的证据。 (二)口传渊源 是指国外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通过口耳 相传的方式,让本国作家以艺术事实的方式 表现出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一)实证性 (二)溯源性 (三)文本性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一)实证性 一个作家及其作品中的某种思想与艺术现象 来自于何处,如果是来自于外国作家与作品 以及文学思潮的影响,在下结论之前要有具 体史料进行论证。 如果能够从作为接受者的作家之日记、笔记 、回忆录,以及作家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 序”与“跋”中,发现他与国外作家与作品 关系的蛛丝马迹,对于论证就特别有力;作 家本人对所读作品做出评价,不论是肯定的 还是否定的,都特别有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二)宏观文学史建构阶段 出于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一些学者 开始注重对某种宏观文学现象如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与文学运动产生的国外渊源之研究 ,发现欧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文学现象往往 具有国际背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西欧各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得到大大加强,宏 观性文学现象涉及到多个国家与多个民族;浪 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 的文学之间发生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 独探讨某一国家的文学史基本不可能,因此, 在文学史研究领域探讨国与国相互之间的文学 渊源关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成渊源学研究。 流传学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研究;渊源学正好 与此相反。在渊源学研究中,往往是在起点 不明确的前提下来展开的。渊源学的研究目 的是以具体历史材料说明某一种文学现象国 外来源,还原两者之间发生历史事实的真实 状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二、渊源学研究三大特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二)溯源性 研究者对于作为终点的作家作品相当了解, 文学文本作为作家独立审美创造的结晶,许 多优势与特点从其本国文学传统中与自己的 发展中无法得到解释,只有从外国方向追根 溯源才能找到其最终来源。 渊源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是把某种外来文学 传统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而,就某种文学 现象的国外渊源进行探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
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 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教学团队
第五讲 渊源学与媒介学
主讲人:梁昭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本讲纲要
第一节:渊源学
第二节:媒介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第一节 渊源学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印象渊源 是指某一位作家到国外旅游或旅居、留学与 游学所获得的种种印象,以文字方式保存在 作品里的现象。 (四)直线渊源 所谓的直线渊源就是孤立渊源,作为终点接 受者的作家是个体,而作为起点传播者的作 家也是个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五)曲线渊源 是指接受者与传递者之间存在诸多中间环节 ,要寻找作家与作品的外来渊源,必须反复 追寻与探讨。 (六)集体渊源 所谓集体渊源,是指作为接受者的作家所接 受的国外文学影响具有多源性,其文学成就 的取得与来自不同方向的传递者都有关系。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三)多元文化对话阶段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发达的资讯与便捷的 交通对于人类的精神生产与消费中发挥越来 越大的作用,文化与文学交流成为国家与 国家之间对话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国与国之 间文学渊源研究方面,多元文化对话成为最 基本的方式。 不仅西方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对话更加充 分,东方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对话,也实 现各个层面的深度理解。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
五、渊源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渊源学的定义 渊源学(Crenology)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 属于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的域外 来源问题。 渊源学关注与流传学研究对象处于相反方向 的文学现象,某国作家及其作品中出现的某种 现象,在本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无法得到合理 解释,同时在自己创作的发展里也无法得到合 理解释,如果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就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需要注意的是,读过国外作家作品并且发表 评论,并不一定表明对后者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影响,只是表明有这种可能性,也可以说 明作家本人接触过国外作家及其作品。在渊 源学研究中,更重要的是要从作家提供的文 学文本里发现外来痕迹,文学文本作为外来 影响的结果,本身也是重要证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