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生态

合集下载

环境学导论(何强)第一章 绪论

环境学导论(何强)第一章  绪论


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
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
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
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注: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要素不相同,如阳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
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一切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 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 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 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 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 (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 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
3、应用环境学:环境科学中实践应用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
总结
环境
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 环境问题
THANKS
二、人类的环境
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 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 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 素的总和;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2、环境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2)水污染状况 远未根本解决;(3)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4)工业固体废弃物增加。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1、控制人口; 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第6章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第6章

2 太阳能的间接利用与环境影响
1)生物质能与沼气
(1)生物质能。生物体直接或间接吸收太阳能并不断进行 转化,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就是生物质能。通常 作能源消耗掉的生物质能,包括薪柴、木炭、农副产品 的下脚料或废弃物(如谷壳、甘蔗渣、秸杆)、能源树、 杂草、人畜粪便,以及上述物质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而 制成的醇类、沼气等。
9 未来的能源供应
• 9.1 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 9.2 太阳能的利用 • 9.3 未来的核能 • 9.4 地热能 • 思考题与习题
9.1 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1 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 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同时也要控制个人的 能量消耗,不能无节制地提高生活水平或追 求个人舒适与方便,这样才能使能耗与环境 所能提供的能量相协调。
239 93
23.5min β 2.35d β 90
(2)增殖堆的操作特点与安全问题 (1)燃料堆芯需用不同的冷却剂 (2)轻水堆在水冷却剂发生流失事故时,因缺少慢化剂, 堆便自动停车 (3)生产和处理大量钚-239的操作特别危险 (4)钚的生产是原子弹制造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大约 7~10kg钚即足够制造一颗原子弹
在城市也可以利用有机废物产生沼气。
图9-3是城市制取沼气的流程图。
污水 混 污泥 合 粪便 垃 圾 食物下 脚 其他
预 处 理 设 施
好 氧 消 化
厌 氧 消 化
沼 气
能 量 转 换 装 置
加温装臵 其他耗 能
肥 料
图9-3 城市制取沼气流程图
2)
风能
(1)优点:洁净;取之不尽 (2)缺点:分散、间歇、能量密度不高,风力不均匀 (3)风能利用的环境影响:噪声;风车布置不当时, 也会影响景观,甚至造成鸟类撞击伤亡而破坏生态平 衡。巨型风车会因桨叶强度不够,或受飓风袭击,部 件外抛造成事故等。这些情况均需加以周密考虑。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生态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生态

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有二: 一是农药残留在作物上,使其直接受到污染; 二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间接地污染食物。 例如,DDT会积累在生物体的脂肪中,随着食物 链的营养层次逐渐富集和转移,最终进入人体, 引起慢性中毒,甚至引起癌症。图7—6 表明 滴滴涕在全球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 • DDT 在水中的溶解度0.002ppm • 在脂肪中10万ppm
粮食安全概 念的内涵
国家粮食安全
家庭粮食安全
营养安全
• 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还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1)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差; 2)大量发展中国家需要国际紧急粮食 援助; 3)世界粮食可供应量减少。
• 参照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制定的粮食安全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的粮食安全状态良好。 • 1)国家粮食储备充足,粮食总产量和总共应量可以满 足总需求; • 2)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状况改善; • 3)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必须给予重视。
图7-7说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于1868年偶然从澳洲输入柑桔的害虫(一种名为lceryapuachasi的介壳 虫),繁殖不久后使全州柑桔都受到惨重损失。。
开始引入天敌 虫 口 密 度 禁止使用DDT
柑橘生产破坏线
1870
1890
1910 年份
1930
1950
图7-7 美国柑橘害虫的天敌受DDT伤害使虫害复发的过程
降雨 鸟类 浮游植物 鱼类 浮游动物

蒸发
来自污水和河流
食物链 死亡腐烂
滴滴涕
沉积物中的 积累作用
动物群
图7-6 滴滴涕在全球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和富集过程
4) 农药对除虫害带来的问题
① 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共108页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共108页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环工)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环工)
门票费、餐饮费和住宿费。
缺点: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资源的实际价值; 许多费用并不是为享受而支出; 该方法适用于游客多的地点。
2.替代花费法
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 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的替代品 的市场和价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 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称为替代花费法。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第四节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产品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 4提供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Daliy主编的 1997年 《生态系统服 Costanza等 务:人类社会 人对全球主要 对自然生态系 类型的生态系 统的依赖性》 统服务功能价 一书为标志, 值进行了评估 热潮正在兴起。
国内:侯元兆 等(1995)、 1999,欧阳志 云、2000,张 新时等
6
Module und Variations_E
第四节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一、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Costanza等13位生态学家采用直接或间 接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意愿支付的估计,对全 球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总的估计。
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33×109美 元,是目前全球GDP的1.8倍。
一、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3章 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3章 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3章生态学基础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系统的生命的所有变异,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生态复合体,包括种内的、种间的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必要的和非必要的两部分。

①必要的部分又分为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种。

a.前者包括阳光和营养分,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之用;b.后者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转变者。

第一,生产者又称自养者,以绿色植物为主,还有一些能借光合作用营生的菌类。

第二,分解者包括一部分细菌和真菌,能使生物体分解成为无机物质。

第三,转变者也是细菌,其作用是将分解后的无机物转变为可供植物利用的营养分。

②非必要的部分主要是各级消费者,它是靠生产者的有机物质为生的,故又称他养者或异养者。

按其食性,消费者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生物和腐食动植物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消费不能生产,所以是非必要的成分。

(2)生态系统的类型①陆地生态系统。

又可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前者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后者如农田、城市、工矿区等。

②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湖泊、河流、水库。

③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海岸、河口、浅海、大洋、海底等。

2.简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答:(1)生态系统①种群是指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②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③生态系统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彼此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关系密切,而且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目前人类所生活的生物圈内有无数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圈便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平衡①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圣才出品】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4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一、名词解释1.土地处理系统答: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污水或废水中的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

属于常年性污水处理工程,常用于中小城市污水二级污水处理之后代替高级处理。

由污水的沉淀预处理、贮水塘湖、灌溉系统、地下排水系统等组成。

处理方式一般为污水灌溉(通过喷洒或自流将污水排放到土地上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渗滤(将污水排放到粗砂、土壤和砂壤土土地上经渗滤处理并补充地下水)和地表漫流。

2.生态工艺答:生态工艺是指有别于传统工艺的无废料生产工艺。

它运用生态学中物种共生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系统工程优化方法,设计物质多层次利用的生产体系。

生态工艺是对生物圈物质运动的无废料生产过程的功能模拟,即模拟废弃物还原、转化和再生的利用过程,实现资源的充分和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制。

答:进入土地处理系统的污染物质,是依靠土地系统的调节能力进行净化的。

不同的污染物质,在土地系统中的净化机理或过程各有差异,但概括起来,主要是通过下述作用去除污染物的:(1)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与合成等作用;(2)土地中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还原的降解、转化及生物固定化等作用;(3)土壤中有机和无机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络合和沉淀等作用;(4)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5)土壤的机械截留过滤作用;(6)土壤的气体扩散或蒸发作用。

2.如何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答:可通过如下措施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1)编制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又称环境规划,是指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它与地球物理因素、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顺应环境条件,不致使当地的生态平衡遭受重大破坏。

(2)进行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许多环境科学家认为,充分利用生态学原则和系统论的方法,根据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复合体来研究城市,也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工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才能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
1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 ①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 化学、物理、生物相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 法 ②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 ③发展高效、低毒、低残毒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 药 ④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
2)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大气 污染水体 污染土壤
图7-5 是几种农药 在环境中的半衰期。 可以看出,有机氯农 药半衰期较长,同时 具有较高的毒性,有 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 酯类尽管毒性很大, 其半衰期较短。
1 2 3 4
氯丹 DDT 狄氏剂 七氯
2、4、5——T
2、4——D 有机磷农药
5 t1/2
粮食安全概 念的内涵
国家粮食安全
家庭粮食安全
营养安全
• 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还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1)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差; 2)大量发展中国家需要国际紧急粮食 援助; 3)世界粮食可供应量减少。
• 参照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制定的粮食安全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的粮食安全状态良好。 • 1)国家粮食储备充足,粮食总产量和总共应量可以满 足总需求; • 2)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状况改善; • 3)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必须给予重视。
7.3 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
•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通过开垦荒地和施用化
肥与农药这两种途径提高粮食产量。但是
,这些措施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容
忽视的影响。
1 开垦荒地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过度垦荒盲目增加耕地,往往带来严重的生态问 题。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垦荒的潜力到底如何? 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在亚洲,而那里的耕地面积又 所余无几,因此,从整体上看来,世界耕地面积的 扩大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另找其他出路。
2 人类食物的来源
1) 海洋食物
在全世界人类食物所提供的热量中,鱼类只占0.8%,在所提 供的蛋白质中,鱼类也只占4.6%,因此,对整个人类的食物来源 来说,鱼类仅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2) 陆地食物 生态学的观点
植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
100
捕捞量/106t
中国
80
世界(不包括中 国)
60
40
20 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已 孩 侵片 这 经 已 袭, 是 没 经 ;由 一 有 被 导于 名 在了 饿 致粮 欧 另表 死 人食 洲 外情 , 民的 记 一和 身 无缺 者 个眼 后 法乏 在 世泪 是 耕; 非 界, 他 种不 洲 团他 的 ;断 一 聚们 家 躺的 个 。认 人 在干 部 为 , 地旱 落 全因 ;拍 家 为 上疾 摄 人 饥 的病 的 将 饿 小的 相
非洲 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前苏联 欧洲 未耕地 已耕地
大洋州
图7-4 世界各地 区耕地和未耕地的 分布情况
所占比例/%
2 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通过径流、农田排水以及渗滤 淋洗对水体的污染,其次是对土壤、大气和人群健康的 影响。 1)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氮肥的流失导致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年份 图 全球渔业捕捞量(1950-200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7.2 粮食安全
中国有句古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最新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粮食 供应形势严峻,2000年全年粮食缺口为1600 万t,2001年为2700万t,2002年和2003年则 上升为9600万t。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 有38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粮食短缺,其中非洲 地区22个,亚洲地区9个,中美洲和加勒比 海地区5个欧洲地区2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一方面有政治的,一方面也有地理的。 全世界2/3的人口居住在粮食产量不足的地 方。图7-3反映了全球的谷物产量和利用量。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利用微土物
本身或其产物制成的农药。微生物农药具有许多优点:杀虫效 率高,可达80%以上;不产生公害,对人畜无毒,能增强植物 的抗病性并刺激植物生长,生产简便成本低,可利用农副产品 甚至工业废水做原料,也可以土法生产;许多农用抗菌素有内 吸性、药效长,能充分发挥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对害虫不 易产生抗药性。现有微生物农药有细菌、真菌、病毒和抗菌素 等四类,前三类用于杀虫,后一类用于防治病害。 生物防治还包括昆虫农药、动物农药和植物农药等。 物理性防治害虫
1 世界粮食供应
2000 产 1950 量 或 利 1900 用 量 1850 /106t 1800 1750 1700
产量 利用量
1991
1992
1993
年份 图7-3 世界谷物产量和利用量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球平均每天有2万人死于饥饿
• 4)土壤污染

• 5)危害人群健康

3 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 业的增产、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 起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 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 公害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农药,农药的发展方 向如何,都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2 现有农药的合理使用 ①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做到能预测预报,对 症下药。并防止造成大面积作物的严重污 染事件。
②是混合和交替地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 止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的天敌。 ③农药的使用效果除了它本身的药效外, 与所用的药械关系也很大。



3 加强生物防治并推广无公害的农药 利用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的——种行之有 效的方法。 寻找能分解长效性农药的土壤微生物,使大部分落在土壤内的 农药很快被分解;这对免除环境污染极为有利。


环境学导论
7.5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1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减少水、旱灾害 森林具有蓄水保土的功能,破坏森林,就可能导致水旱灾害,使 作物减产. 5万亩森林=100万m3储量的水库。 2 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初级净产量 如果光能利用率从1%增加到2%,则世界食物产量就会成倍增加。
图7-7说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于1868年偶然从澳洲输入柑桔的害虫(一种名为lceryapuachasi的介壳 虫),繁殖不久后使全州柑桔都受到惨重损失。。
开始引入天敌 虫 口 密 度 禁止使用DDT
柑橘生产破坏线
1870
1890
1910 年份
1930
1950
图7-7 美国柑橘害虫的天敌受DDT伤害使虫害复发的过程
2)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在湖泊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海洋和海湾 受到氮、磷等有机污染,导致富营养化现象,已成为赤 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 3)大气污染
• 化肥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氮肥挥发氨气与释放 NOx,硝化和反硝化释放NO2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 且在光化学反应中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 造成土壤污染的化肥主要是磷肥,磷肥中除含 营养元素磷、钾、钙、锰、锌和硼外,同时也含有害 物质砷、镉、铬和氟,其中尤以重金属镉的含量高, 毒性大。 氮肥超量投入,会造成硝酸盐在农产品内的积 累。硝酸盐污染已成为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
半衰期/a 图7-5 几种农药在环境中的半衰期
• 3)农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 农药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脂肪和肝脏中 积累,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 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对神经的影响; • ②致癌作用; • ③对肝脏的影; • ④诱发突变; • ⑤慢性中毒 •
• • • •
降雨 鸟类 浮游植物 鱼类 浮游动物

蒸发
来自污水和河流
食物链 死亡腐烂
滴滴涕
沉积物中的 积累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物群
图7-6 滴滴涕在全球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和富集过程
4) 农药对除虫害带来的问题
① 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
环境学导论
农药除了污染环境,危及入体健康外,在防治病虫害的固有功能方面也不是完善无缺的。它带 来了两点十分不利的副作用:
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有二: 一是农药残留在作物上,使其直接受到污染; 二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间接地污染食物。 例如,DDT会积累在生物体的脂肪中,随着食物 链的营养层次逐渐富集和转移,最终进入人体, 引起慢性中毒,甚至引起癌症。图7—6 表明 滴滴涕在全球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 • DDT 在水中的溶解度0.002ppm • 在脂肪中10万ppm
饥饿同样存在于我们国家
我国仍有3000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2 粮食安全
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主要品种粮食的产销、供求、丰歉动 态平衡关系的总和,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 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即应从三个方面实现粮食安全:有充足高质量的粮食供应; 家庭和个人可以得到这些粮食;人们可以借助洁净水、充 足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来利用其营养。
• 1 热量和食物量
•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世界 人民,每天每人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热量做过估计 ,取平均值: • 人类平均每天需要的热量:1.0×107J/(人· d) • 男性:1.3× 107J/(人· d) • 女性:9.2×106J/(人· d) • 人类平均每天需要的蛋白质:38.7g/(人· ) d • 男性: 0.57g/(kg体重· ) d • 女性: 0.51g/(kg体重· ) d
• (1)粮食产量连年减产,国家储备存粮和农民手中存 粮减少, • (2)加上消费需求过量扩大,我国粮食将从结构性短 缺转为战略性短缺。 • 因此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