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生态(精)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第6章

2 太阳能的间接利用与环境影响
1)生物质能与沼气
(1)生物质能。生物体直接或间接吸收太阳能并不断进行 转化,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就是生物质能。通常 作能源消耗掉的生物质能,包括薪柴、木炭、农副产品 的下脚料或废弃物(如谷壳、甘蔗渣、秸杆)、能源树、 杂草、人畜粪便,以及上述物质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而 制成的醇类、沼气等。
9 未来的能源供应
• 9.1 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 9.2 太阳能的利用 • 9.3 未来的核能 • 9.4 地热能 • 思考题与习题
9.1 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1 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 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同时也要控制个人的 能量消耗,不能无节制地提高生活水平或追 求个人舒适与方便,这样才能使能耗与环境 所能提供的能量相协调。
239 93
23.5min β 2.35d β 90
(2)增殖堆的操作特点与安全问题 (1)燃料堆芯需用不同的冷却剂 (2)轻水堆在水冷却剂发生流失事故时,因缺少慢化剂, 堆便自动停车 (3)生产和处理大量钚-239的操作特别危险 (4)钚的生产是原子弹制造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大约 7~10kg钚即足够制造一颗原子弹
在城市也可以利用有机废物产生沼气。
图9-3是城市制取沼气的流程图。
污水 混 污泥 合 粪便 垃 圾 食物下 脚 其他
预 处 理 设 施
好 氧 消 化
厌 氧 消 化
沼 气
能 量 转 换 装 置
加温装臵 其他耗 能
肥 料
图9-3 城市制取沼气流程图
2)
风能
(1)优点:洁净;取之不尽 (2)缺点:分散、间歇、能量密度不高,风力不均匀 (3)风能利用的环境影响:噪声;风车布置不当时, 也会影响景观,甚至造成鸟类撞击伤亡而破坏生态平 衡。巨型风车会因桨叶强度不够,或受飓风袭击,部 件外抛造成事故等。这些情况均需加以周密考虑。
环境生态学课件PPT(共 63张)

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1马斯河谷2多诺拉3光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二.环境构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出现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 资源的总称。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 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
从狭义上: 来讲是指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等需要而创造的环
境空间,如人工气候室,无尘车间,温室,密封舱,各种建筑,人工园 林等。 从广义上:
2008。 5.尚玉昌 著《生态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6.同济大学 编《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毛文永 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1998-5。 8.周曦 编《生态设计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6。 9.《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8。 其他与生态学相关书目,特别须关注关于生态景观的书目。
三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生物资源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丰 富度的下降,大量物种灭绝或处于濒危境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必然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对于这个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 远远不够。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加剧的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人类活动以生活活动为主,以生理代谢过程
环境生态学绪论ppt课件

2023/12/30
26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 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 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几个著名 的生态学派(四大学派)。
➢ 北欧学派: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 Sernauder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 法瑞学派:代表人为J. Braun-Blanquet. 把植物群落生态 学称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 建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 1953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加拿大克雷 伯斯(Krebs,1972,1978,1985)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Odum, E., 1959,1971)(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logy,1971)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 )
➢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F.E.Clements 和A.G.Transley,以研 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202➢3/12/前30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2被7
现代生态学时期
➢ 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囊 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到整个生物圈。
➢ 景观生态学: 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 (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和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 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 (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知识点归纳总结课后答案

第1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图1-2 自然环境的构成(2)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
图1-3 人工环境的组成2.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①环境要素的定义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且环境要素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因素。
②环境要素的特点表1-1 环境要素的特点(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3.环境的分类通常的分类原则是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
(1)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①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构筑物和与它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②村落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③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业、商业、交通汇集的地方。
(2)地理环境①定义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它是能量的交锋带。
②特点a.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b.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c.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和住行。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环境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第四节
环境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环境学的产生和发展
•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1972年 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 向整体化发展阶段 1972年至今 1972年,认识环境问题 1992年,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节
环境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 兴科学 • 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 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 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 组成的新兴学科 • 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 的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2)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初-20世纪初)——内燃机
SO2、烟尘 石油利用 光化学烟雾 有机物质 产生了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二十世纪50年代前后“八大公害”事件
事件时间 1930年12月 1948年10月 1952年12月 事件名称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 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后果 几千人呼吸道发病,约60人死亡 4天内有6000人患病,17人死亡 5天内4000人死亡并连续发生3次
环境问题的性质:
(1)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它与 人的欲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产生、同时发展 ,呈现孪生关系;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生活、 政治、工业、农业、科技等全部领域中; (3)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新的变化; (4)可控性,即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充 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和技术的 手段,总可以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内。
综合化
社会化
全球化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章节题库 第3章 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3章生态学基础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系统的生命的所有变异,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生态复合体,包括种内的、种间的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必要的和非必要的两部分。
①必要的部分又分为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种。
a.前者包括阳光和营养分,供生产者合成有机物之用;b.后者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转变者。
第一,生产者又称自养者,以绿色植物为主,还有一些能借光合作用营生的菌类。
第二,分解者包括一部分细菌和真菌,能使生物体分解成为无机物质。
第三,转变者也是细菌,其作用是将分解后的无机物转变为可供植物利用的营养分。
②非必要的部分主要是各级消费者,它是靠生产者的有机物质为生的,故又称他养者或异养者。
按其食性,消费者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生物和腐食动植物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消费不能生产,所以是非必要的成分。
(2)生态系统的类型①陆地生态系统。
又可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前者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后者如农田、城市、工矿区等。
②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湖泊、河流、水库。
③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海岸、河口、浅海、大洋、海底等。
2.简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答:(1)生态系统①种群是指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②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③生态系统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彼此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关系密切,而且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目前人类所生活的生物圈内有无数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圈便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平衡①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何强环境学导论课件-大气污染

常温下,有催化剂存在时,硫化氢和二 氧化硫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反应
尘粒中的某些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直 接反应,生成硫酸盐
13.4 大气污染物各论
一、碳的氧化物
大气中碳的氧化物主要是CO和CO2,CO 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O的形成原因:
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的 产物
CO主要来源:
燃料、日益增加的交通 量、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树叶等的燃烧等
16.6 0.24 0.40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光氧化物 4.0 0.05 0.12 4.0 6.0 0.10 0.15 0.16 0.20
环保总局将制定光化学烟雾事件紧急预案
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日前表示,随着我国机动 车的快速发展,今后一些城市发生光化学烟雾污 染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为此,环保总局正组织制 定应对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紧急预案。 目前机动车污染排放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空气污 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城市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事 故的可能性很大。 据透露,北京和南宁曾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 发生过光化学烟雾现象;深圳具有发生光化学烟 雾的地理、气象条件,也不排除发生光化学烟雾 的可能。 2004年7月3日
慢性肺癌加重
0.25
死亡增加,发病率急增
危害:腐蚀破坏钢制物品; 皮革失去强度,建筑材料破坏,塑像毁坏; 损害植物叶片,影响其生长并降低其产量; 刺激人的呼吸系统; SO2还有促癌作用等。(当空气中有微粒物质 共存时其危害可增大3~4倍) (图)
5.颗粒污染物(气溶胶)
指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分散的固态、液态 物质,其直径约为0.002m ---100m。
SO2主要来源:
含硫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含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或酸沉降的主要前体物之一
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