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标题:山水田园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能够欣赏和理解山水田园诗的作品。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准备:1.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2.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山水和田园景色。

3. 学生的作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山水和田园景色,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山水和田园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探究:1. 向学生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与自然景色的关系。

2. 分享一些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实践:1. 分发学生作文纸和笔,让学生选择一幅山水或田园图片,并要求他们以这幅图片为灵感,创作一首简短的山水田园诗。

2. 鼓励学生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情感,引导他们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完成作诗后,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色,用心感受和表达。

拓展:1. 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品,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景区或举办户外写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其表达能力、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注意事项:1. 在引入和探究环节中,要适当使用图文资料和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践环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鼓励,不过分要求其诗歌的完美与成熟。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及特点1.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解释山水田园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涵。

强调山水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分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如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情感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表现形式。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2.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追溯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介绍早期的山水田园诗作。

讨论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

2.2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介绍山水田园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发展趋势。

分析不期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题材与主题3.1 山水田园诗的题材探讨山水田园诗常见的题材,如山水描写、田园生活等。

通过诗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的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2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分析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如归隐思想、自然崇拜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山水田园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手法4.1 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技巧介绍山水田园诗中常用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通过具体诗例,让学生了解文学技巧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运用。

4.2 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手法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引导学生通过诗例感受山水田园诗中的艺术表现力。

第五章: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与实践5.1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介绍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诗人生平、分析诗歌结构等。

强调鉴赏山水田园诗需要关注的意象、情感和审美。

5.2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实践提供一些山水田园诗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实际鉴赏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山水田园诗的欣赏和理解。

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作品6.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山水田园诗领域的地位。

分析王维的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感受其诗中的意境。

6.2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探讨孟浩然在山水田园诗中的贡献和特点。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边塞征戍诗1.留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勇往直前。

到了中、晚唐,国力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2.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主动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斗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斗争、渴望团聚和安静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4、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冲突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冲突;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冲突;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冲突;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二、爱情闺怨诗1.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孤独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逍遥自由生活华蜜生活的憧憬。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5)对美妙爱情的憧憬以及得不到爱情额凄婉。

2.留意怨女诗中的比方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方君臣关系。

详细分为两种:一是干脆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题材部分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题材部分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诗歌鉴赏第一部分题材部分第一讲湖光山色怡心性——诗歌鉴赏·题材·山水田园诗导入部分作客山中,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自然便永远供你受用——徐志摩教学目标:、概括这类诗歌常见的情感内容、体味此类诗歌所描摹画面的共性特征、把握此类诗歌常见的写景技巧教学过程一、概念阐释: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表现内容..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2024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节选)教案概述:一、山水田园诗的概念及起源目标: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掌握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2. 早期山水诗的起源3. 田园诗的兴起与发展4. 山水田园诗的相互交融二、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目标: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点,领会其艺术魅力。

要点:1. 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3. 抒发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4. 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三、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目标:认识并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及其贡献。

要点:1. 陶渊明:田园诗的鼻祖2. 王维: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完美结合3. 孟浩然:继承与发展山水田园诗4. 李白:山水诗的浪漫主义代表四、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目标: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要点:1. 关注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描绘手法2. 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情感寄托3. 体会诗中的意境与哲理4. 分析诗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五、经典山水田园诗篇鉴赏目标:通过对经典诗篇的鉴赏,深化对山水田园诗艺术特点的理解。

要点:1. 选取王维、陶渊明等作家的经典诗篇进行深入解析2. 分析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与情感表达3. 讨论诗篇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影响4. 学生自主鉴赏与分享心得体会教学活动建议: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并比较不同作家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的异同。

六、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繁荣目标: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繁荣背景,掌握其主要成就。

要点:1. 唐代社会文化与山水诗的关系2. 王维、孟浩然等大家在唐代的贡献3.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流派与风格4. 唐代山水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七、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目标:探讨宋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认识其独特性。

要点:1.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新特点2. 苏轼、陆游等诗人的山水田园创作3. 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意义4. 宋代山水田园诗与理学的关联八、明清山水田园诗的演变目标:了解明清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演变过程,领会其时代特征。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xx年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转)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和主题。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2 教学内容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赞美自然,抒发情感,追求理想生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主题。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的描绘技巧2.1 教学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描绘技巧。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分析和欣赏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山水田园诗的描绘技巧:细腻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时空转换等。

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的描绘技巧和写作手法。

鉴赏分析法: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山水田园诗的描绘技巧和表达方式。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山水田园诗写作练习。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作家3.1 教学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作家。

掌握山水田园诗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能够分析和欣赏山水田园诗作家的代表作品。

3.2 教学内容唐代山水田园诗作家:王维、孟浩然等。

宋代山水田园诗作家:苏轼、陆游等。

元代山水田园诗作家:马致远、赵孟頫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水田园诗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案例分析法:欣赏和分析山水田园诗作家的代表作品。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山水田园诗作家的创作特点。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山水田园诗作家研究练习。

第四章:山水田园诗作品的鉴赏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学会鉴赏和评价山水田园诗作品。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题材部分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题材部分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诗歌鉴赏第一部分题材部分第一讲湖光山色怡心性——诗歌鉴赏·题材·山水田园诗导入部分作客山中,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自然便永远供你受用——徐志摩教学目标:、概括这类诗歌常见的情感内容、体味此类诗歌所描摹画面的共性特征、把握此类诗歌常见的写景技巧教学过程一、概念阐释: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表现内容..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古代,有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犹如画卷,美不胜收,意蕴十足,感情真挚。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些美丽的诗歌。

二、复习预习阅读理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知识讲解考点1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2)对官场的厌倦(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考点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易错点1山水田园是的情感把握,一律冠以“闲适”之情,往往忽视了“归隐”之情等。

如: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易错点2分析艺术手法盯住一处,不会串联思考。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1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2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3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在比喻、拟人等单向手法上寻觅,忽视“虚”与“实”、“景”与“情”等双向思维。

易错点3赏析题组织答案时,答案不完整,不知道答题公式:解读+手法+情感。

如: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请赏析诗歌后四句。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缺胳膊少腿。

四、例题精析定势思维法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例题1】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题干】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干】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干】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1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题干】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解析】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所以选A。

【题干】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题干】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1《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2《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

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题3】《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题干】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清澈。

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画面。

【解析】赏析诗句三步骤:第一判断手法;第二结合内容分析;第三分析诗人的情感。

此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镜”字既写出了溪水的清澈,又写出了溪水的平静。

【题干】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

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渔人由衷的喜悦。

【解析】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五、课堂运用【基础】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后因歇假逾期而离职。

1.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法。

【答案】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解析】(1)抓住关键字“一”,暗寓诗人孤独寂寞。

“秋雨”“暮霭”“斜阳”等意象,表明了诗人的凄凉伤怀。

(2)前六句整个坏境凸显一个“静”,只有一个“噪”字传来声响,串联思考,就可以发现是“以动衬静”。

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是乐景,而整体把握,诗人流露的是哀情,串联思考,便会发现,此处使用的手法是“乐景哀情”,或说成“反衬”。

【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荔枝香近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

共剪西窗蜜炬。

【注】1无憀:“无聊”的意思。

2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

3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4唐代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答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

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

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

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

【解析】意象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2.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

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

化用典故: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解析】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拔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