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泥脱水技术进展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及展望摘要: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市政工程大量兴建和投入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市政污泥,而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市政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直接关系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针对市政污泥脱水的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在技术的不断优化与经验的不断积累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市政污泥脱水技术。
但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更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更好的解决市政污泥的脱水处理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污泥;脱水技术;发展;展望引言: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市政污泥,市政污泥中包含了氮、磷、钾等化学元素,如果处置不当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目前,在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当中,脱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泥中的水含量,提高市政污泥处理的速度,为后续的污泥运输和处理提供便利。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政污泥脱水处理的水平,需要加强对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市政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而提高技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市政污泥处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常规的市政污泥脱水处理技术1.1热干化脱水技术热干化脱水技术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把控等特点。
热干化脱水技术就是通过对污泥进行加热促进水分蒸发,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经过热干化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呈现粉末或颗粒状,性质比较稳定,且在加热过程中也可以杀灭污泥中包含的细菌、微生物等,目前常用的热干化脱水手段主要包括了电能干化、蒸汽干化、太阳能干化等,其中蒸汽干化是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的热干化脱水方法。
但由于在热干化脱水的处理过程中会造成污泥中的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因此热干化脱水的方法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在热干化脱水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大能耗。
1.2水热脱水技术采用水热脱水技术进行市政污泥脱水处理,需要在密闭的压力容器中对污泥进行热水解脱水的处理,通过水热处理的过程,可以溶解和释放污泥中的水分,并将一些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从而减少市政污泥的有毒有害性;同时,通过水热脱水技术还可以将污泥中包含的水分作为水热反应的介质,在处理过程中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等清洁型的能源,打造循环再利用的目的;此外,与热干化脱水技术相比,水热脱水技术的能耗更低,因而更加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进展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进展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排放量日益增加,从而使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量日益增加,妥善处理日益增多的污泥,将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填埋、堆肥和焚烧是污泥处理的常用方法,但污泥的高含水率却限制了这些处理方法的应用。
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污泥含水率以利于后续处理,研发经济有效的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新技术将是目前污泥处理的研究重点。
标签:污泥脱水;技术;进展本文总结了城市污泥处理的现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传统的新兴的污泥脱水技术并提出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复合脱水技术,将是今后污泥脱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污泥脱水的传统技术1.微波脱水技术。
微波是波长在1mm-1m之间,频率在3.0*102-3.0*105MHz,具有穿透性的一种电磁波。
田禹等[8]研究发现,微波辐射适宜的时间,SV较未经微波处理的最多可减少48%;与此同时,微波还可明显改善污泥过滤性能,污泥经微波辐射后,污泥比阻降低75%左右,且经真空抽滤后的滤饼含水率较未经微波处理滤饼含水率也明显下降,由原泥的85%降到71%左右。
目前已有实验发现,污泥经较短微波辐射时间,污泥的絮体结构和EPS的组分都可得到改善,并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污泥脱水性能[9]。
2.电渗析脱水技术。
电渗透污泥脱水是使固体颗粒和液体在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在通过多孔固体滤膜时,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不能通过,而水分子可以通过,从而实现固液相分离。
1995年吉田裕志在电渗透脱水的实验中,采用1Hz以下电极反向的交变电场和低频下的半波整流的间断电场,发现这两种电场都可抑制连续直流电场所引起的电极与物料接触电阻增加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电渗透脱水效率。
3.超声波脱水技术。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污染治理技术,在强化污水污泥处理和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
李丹阳的试验证明:小功率超声波能够改善污泥的膨胀特性,提高污泥沉淀特性和脱水能力[6]。
污泥脱水研究现状与新认识

污泥脱水研究现状与新认识污泥脱水研究现状与新认识引言:污水处理是解决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成为一个难题。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占据了巨大的空间,给处理和处置带来了困难。
因此,研究污泥脱水技术成为了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课题。
一、污泥脱水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污泥脱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脱水、化学脱水和热力脱水等方面。
1. 机械脱水机械脱水是一种常见的污泥脱水方法,通过对污泥进行压榨、旋转等操作,实现水分的脱离。
常见的机械脱水设备有压滤机、离心机等。
机械脱水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脱水效果好,但存在能耗高、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
2. 化学脱水化学脱水主要是通过添加药剂,改变污泥中水分与固体的结合形式,以达到脱水的目的。
常见的脱水剂有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
化学脱水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但药剂的选择与投加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热力脱水热力脱水主要是通过加热污泥,蒸发水分,使污泥脱水。
热力脱水的常见方法有热压脱水和热干燥脱水。
热力脱水的优点是能耗低,脱水效果较好,但存在设备投资大,操作复杂的问题。
二、新认识及进展1. 污泥脱水中的微生物作用研究发现,污泥中的微生物在脱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活动,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污泥中的粘结程度,从而促进污泥的脱水。
因此,激活微生物活性,优化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污泥脱水的效果。
2. 新型脱水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脱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污泥处理中。
例如,超声波脱水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打破污泥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使水分更容易脱离污泥。
此外,电化学脱水技术、离子脱水技术等也在污泥处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处理污泥脱水除了解决处理和处置问题外,还需要注重资源化利用。
研究发现,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等进行循环利用。
《2024年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泥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作为污泥处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二、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概述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含水率较高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使其达到固态化、减量化的目的。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率,对于后续的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压滤、真空吸滤、离心脱水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物理脱水技术如超声波辅助脱水、微波辅助脱水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技术通过物理作用力使污泥中的水分脱离,达到深度脱水的目的。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利用化学药剂使污泥中的水分脱离。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聚合物、无机盐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化学调理剂的种类、用量、反应条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提高脱水效果和降低药剂成本。
此外,一些新型的化学脱水技术如电渗析、渗透压差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3.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污泥脱水。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生物反应器法、生物酶法等。
生物法具有环保、节能、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四、典型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1. 机械压滤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作用使污泥中的水分被挤出,达到深度脱水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小等优点,但能耗较高。
2. 化学调理技术:通过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剂使污泥中的水分脱离。
该技术具有脱水效果显著、处理时间短等优点,但需注意药剂的选用和投加量。
3. 生物法应用: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泥脱水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但需注意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条件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五、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将不断涌现,如超声波辅助化学调理技术、纳米材料辅助生物法等。
市政污泥常温脱水新技术

市政污泥常温脱水新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和问题,及污泥含水率高的特性,叙述了污泥中所含水分的类型,污泥处理与处置关键是减少污泥水分、达稳定化为后续处理、利用创造条件,本文具体介绍一种市政污泥常温改性脱水新技术的方法。
1.前言近几十年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市政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菌胶团(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无机颗粒等组成的复杂的非均质体。
污泥量通常占污水量的0.03%~0.05% (质量),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率虽然不高(45%),但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干污泥大约180万吨,换算成含水率80%污泥为900万吨,预计未来五年内还在不断增加,每年将产生含水率80%污泥为2700万吨。
而且市政污泥具有体积大、不稳定、易腐败、有恶臭的特点,若不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引起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这些数量巨大的市政污泥成为我国每个城市面临的难题。
高效脱出占污泥含量50%以上的水分,成为经济、高效处理市政的关键环节,而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中费用较高,机理最不清的过程之一,国内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泥脱水基本是浓缩加机械脱水,一般含水率只能降到80%左右,本文将介绍一种通过对市政污泥在常温下改性,再采用机械脱水、破碎可使污泥含水率达35%以下的新技术。
2.污泥中的水分市政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是污泥的共性,对于有机性污泥的含水率还与污泥稳定性有关,污泥含水率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含水率80%的污泥因其有大量的水份,从而带来以下问题:①堆放占地面积大;②不便于运输并导致运输成本高;③渗滤液极难处理因而不能直接填埋;④易产生恶臭并孳生蚊蝇等环境污染问题;⑤对后续处理与处置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第一道工序,是所有污泥处理中的重中之重,经过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其体积大大减少、达稳定化,易与开展综合利用。
图1污泥中的水分结构图污泥中的水分大致分为四类(图1):污泥颗粒间的间隙水,约占70%;毛细结合水,约占20%;污泥颗粒的吸附水及内部水,约占10%。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城市污泥是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质的集中处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蕴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如果没有有效地进行处理,城市污泥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因此,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城市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热处理三种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各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处理方法。
其中,压滤、离心等被广泛应用于污泥的浓缩技术。
脱水技术主要有压榨脱水、离心脱水、过滤脱水、自然排水等方法。
污泥干化技术包括烘干、气流干燥、蒸发干燥等方法。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比较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污泥成分较为复杂的城市污泥而言,处理效果有限,经济性和环保性不高。
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菌种来分解和稳定有机物,通常包括好氧、厌氧消化、堆肥等方法。
好氧消化是一种适用于城市污泥处理的生物降解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厌氧消化是一种低空间高效率处理城市污泥的生物降解技术,但是需要进行后处理以解决厌氧消化产生的浸出液等副产物的问题。
生物处理技术有利于污泥的稳定化、可持续利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因此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三、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是指利用高温干化和热解将有机物分解成热能和固体废弃物,通常包括干燥固化、热解、焚烧、气化等方法。
干燥固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热量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使得污泥中的有机质得以更好的稳定化。
热解技术是将污泥通过高温热解分解成油和固体废物,可以达到资源化的目的。
焚烧、气化技术是将污泥高温氧化与还原处理,化解污泥中的有机成分,产生热能和其他有用物质。
热处理技术处理产生的热能还可以利用于污泥的干化及其他用途,使其成为高效的城市污泥处理技术之一。
总体而言,各种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各有利弊,通过综合应用可以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袁增权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袁增权发布时间:2021-09-01T06:53:52.47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袁增权[导读] 本文详细论述了污泥的水份组成、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以及污泥脱水技术。
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增多,但是污水处理后,脱水困难、水分含量又高的泥浆成为人们的棘手问题,因此,污水处理厂已经把泥浆脱水作为的重点研究课题。
本文详细论述了污泥的水份组成、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以及污泥脱水技术。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影响因素;脱水技术现在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
污泥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沉积困难。
如果处理不规范或不恰当,环境会受到严重污染。
为了实现安全、无害、稳定、减量的目标,于是产生了污泥脱水技术。
目前这项技术仍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是成本高、能耗高、脱水困难。
一、污泥水份组成污泥中的水主要包括自由水、内水、地表水(吸附水)、毛细水。
结合强度从时间到队形依次为自由水、内水、地表水、毛细水。
粘合强度越高,分离越困难。
真空过滤、离心脱水、重力浓缩等纯机械脱水方法只能去除部分孔隙水和游离水,若想去除的更彻底,只能用絮凝剂调节,从而分离出污泥。
此外,对于污泥中的自由水,必须通过其他高级技术去除或者转移。
二、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一)胞外聚合物(EPS)胞外聚合物(Eps)主要是聚集在污泥之外的有机大分子。
Eps在活性污泥中占所有有机质的50 ~ 90%。
由于存在菌胶团,Eps可以改变污泥粒子的表面特性,提高亲水性和粘性等,孢外聚合物对污泥脱水性能有显著影响,但细胞外蛋白质含量、孢子外的多糖类含量和Eps总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有没有显著的影响,现在很多学者都没有达成共识。
有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低含量的Eps(可溶性孢子外的高分子)对微尘的反应促进污泥沉淀,提高污泥凝集效果,改善脱水性能,s-fps的最高含量为400 ~ 50mg/L。
国内外污泥脱水现状与进展(DOC)

国内外污泥脱水现状与进展袁惠新,姜毓圣,王俊,李松琳(常州大学,江苏省常州市,邮编 213164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污泥的产量也不断的增多,然而,城市污水污泥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以及有害物质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
污泥的脱水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关键和必要环节,调理并经过脱水的污泥其含水率一般可降至70%~80%,体积减少90%以上[1],为后续的无害化处理打下良好基础,所以选择合适的污泥脱水处理方法和设备,更利于企业和环境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的主要工艺设备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认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根据不同污泥特性、脱水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处理能力、耗药量、人员素质、管理维护、资金以及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选择。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污泥脱水机械脱水污泥脱水设备1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及脱水的必要性1.1城市污泥的基本性质城市污水污泥是一种由无机颗粒、有机残片、细菌菌体、胶体等组成的具有非常复杂性质的非均质体。
根据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的环节,可分为初次沉淀池污泥、剩余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化学污泥。
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一半左右的悬浮物会在初次沉淀池中通过沉淀去除,最终形成初沉池污泥,其主要成分是砂砾和少部分粒径大的有机物颗粒,含水率在95%~97%左右,由于其颗粒的粒径较大,粘度小,因此较容易脱水。
剩余污泥来自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二次沉淀池。
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曝气池中的大量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微生物在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同时也进行繁殖活动,因此,过剩的微生物量是污水处理厂的必然产物。
腐殖污泥是来自于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的污泥;消化污泥是指经过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消化处理后的产生的污泥;化学污泥是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废水时所产生的污泥[2]。
污泥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如图1所示,自由水(间隙水)是游离在大小污泥颗粒之间的水,不与污泥颗粒结合,可通过重力作用去除,自由水在污泥总含水量中约占65%~85%,是污泥脱水的主要分离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污泥脱水技术进展- 污泥处置
【摘要】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无论采取何种处置方式,污泥的脱水干化都是其必要前提。
对现有的污泥脱水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污泥浓缩技术、脱水技术和干化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现有技术手段、达到的干化效果和研究进展。
并指出物理化学调理联合机械脱水是目前主流的脱水技术,而热干化是最为成熟的干化技术。
重点描述了目前工程上应用比较多的工艺技术,以及污泥的脱水干化对于污泥农用、燃料化、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处置方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污泥;浓缩;脱水;深度脱水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水处理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
污泥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污泥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大量有机质,使其具备了制造肥料和作为燃料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污泥中又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和生物难降解物质以及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物质[3]。
因此市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目前使市政污泥达到无害化处理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式。
但是,这几种方法对环境影响较大,且污泥焚烧的投资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宜在我国广泛运用。
水泥窑中污泥焚烧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处置污泥废弃物,减少城市污泥的无序排放;
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利用污泥中有机燃料的热值,减少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一次能源的使用。
1、污泥中水分存在形式
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主要为胶体粒子,有复杂的结构,与水的亲和力很强。
污泥中所含水分有四种存在形态,即空隙水、毛细结合水(简称毛细水)、表面吸附水(简称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简称内部水)。
空隙水是指大小污泥颗粒包围着的自由水分,它并不与固体直接结合,因而很容易分离,利用重力作用,就能将其分离出来。
空隙水一般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70%。
毛细结合水是指在污泥颗粒接触面上由毛细压力结合,或充满于污泥与污泥颗粒之间或充满于污泥本身裂隙中的水分。
毛细水约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20%。
由于毛细水和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较强,需借助较高的机械作用力和能量才能去除这部分水分。
表面吸附水是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吸附在污泥表面上的水分。
这部分水比毛细水更难脱除,需要在污泥中加入能起絮凝作用的电解质,使污泥颗粒呈不稳定状态而粘附在一起,最后沉降下来。
内部结合水是指包含在污泥中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水分。
这种内部结合水与固体成分结合得很紧密,要去除这部分水分,必须破坏细胞膜,使细胞液渗出,由内部结合水变为外部液体。
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总共约占污泥总含水量的10%。
2、污泥脱水技术
针对污泥的不同脱水要求,国内外发展了不同的污泥脱水技术。
概括起来,主要分为物理脱水(污泥浓缩、机械脱水等)和化学脱水
(污泥调理)两大类。
2.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去除的主要是污泥的空隙水,由于污泥水分中空隙水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污泥浓缩是减少污泥体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目前污泥浓缩最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等。
污泥经过浓缩后,含固率提高到5%~10%,为污泥的进一步脱水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2 污泥机械脱水
机械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力差为推动力,通过强制污泥水分经过过滤介质形成滤液,并使固体颗粒截留在介质上形成滤饼的方式来实现污泥脱水的过程。
常用方法主要有压滤脱水法,真空吸滤脱水法和离心脱水法。
机械脱水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污泥的含固率,主要将污泥颗粒间的毛细水和部分表面吸附水分离出来,这部分水占污泥总含水量的10%~25%。
最新设计了一种机械加压污泥脱水机,采用液压缸加压的方式驱动过滤组件对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其污泥脱水工艺流程见图2。
其脱水过滤单元利用钢架结构进行支撑,钢架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可以根据污泥的处理量进行模块化的拼装,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和产量可调能力。
使用该设备可将污泥的含水率从90%降到50%以下。
研制了用于污泥脱水的柔韧管压榨机。
该柔韧管压榨机采用了独特的过滤组件结构,排渣系统,施压系统和压紧力发生机构。
用该柔韧管压榨机实际处理含水率80%的泥饼,可以把含水率降至60%以下,并且将污泥的处置成本降低了43%。
设计一种电
动压滤脱水机并实际应用于污泥脱水,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可将污泥含水率降低25%,其污泥脱水费用仅为其他污泥脱水方法的十分之一。
机械脱水后,污泥的体积可以减小至原有的1/10以下,含固率提高至20%左右,从而有利于污泥的后续处理。
2.3 污泥调理
经过浓缩和消化,污泥中的固体物主要由亲水性带负电的胶体颗粒组成,污泥水与污泥固体颗粒的结合力很强,比阻值较大,脱水性能较差。
为了改善污泥脱水的性能,提高机械脱水的效果,需要通过调理来改变污泥的理化性质,减少胶体颗粒与水的亲和力,为固液分离创造条件。
污泥调理方法主要有物理调理法、化学调理法和微生物调理法三大类。
三种方法在实际中都有应用,但以化学调理法为主,原因是化学调理方法操作简单,投资成本较低,调理效果较稳定,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法。
化学调理药剂又包括无机调理剂和有机调理剂。
2.3.1 无机调理剂
污泥调理无机药剂主要使用铁盐、铝盐、石灰和粉煤灰。
硫酸铝是世界上水和废水处理中使用最早、最多的药剂。
自19 世纪末美国首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以来,一直就被广泛采用。
无机高分子药剂产业始于日本,于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它比原有传统药剂效能更高而价格相应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
研究粗细两种粉煤灰对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污泥,污泥比阻大幅度降低,使用粗粉煤灰对污泥脱水后泥饼含水率降至40%。
在
单独投加粉煤灰20g/mL 污泥时,泥饼含水率最低,为50.8%。
用干化的明矾污泥做为调理剂调理污泥发现,当干化污泥投加量为20g/100mL湿污泥,搅拌时间为80s 时,脱水效果最好,污泥比阻降到0.3×1011m/kg。
其中,起主要调理作用的是硫酸铝。
无机药剂用于污泥脱水可以把含水率降到较低的水平,并且能加强絮体的结构。
但是无机药剂存在着投加量大、成本高、对设备有腐蚀等缺点,而且会显著降低污泥的热值,不利于污泥焚烧。
同时无机调理剂对过滤速度的提高不如有机调理剂。
结束语
城市污泥的脱水干化是污泥农用、填埋、燃料化和焚烧等处置方式的前提。
由于污泥特殊的胶体结构,污泥的脱水干化变得异常困难。
污泥的干化一般需要经过污泥浓缩、污泥脱水和污泥干化三个过程。
污泥浓缩仅能去除污泥中的部分自由水和间隙水,应用领域有限。
污泥脱水是污泥干化的重要一步,污泥脱水普遍存在脱水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根据污泥性质选择合适的脱水设备、如何优化脱水机械设备、如何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如何选择适当的物理调理方法达到高效地脱水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污泥干化主要以热干化为主,其他新兴干化技术也得到了部分应用,污泥干化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改进106环境工程。
参考文献:
[1]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9.
[2]董立文,张鹤清,汪诚文等.造纸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效果.
[3]陈聪.机械加压污泥脱水机的研究[D].2013.
[4]张民良.用于活性污泥脱水的柔韧管压榨机的研制[J].中国给水排水,2013,22(17)
[5]田禹,王宁.冻结熔融法对大豆类食品污水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14,22(2):10-12.
[6]源亮君,汤兵,薛嘉韵.生化污泥调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0(2):26-28.
[7]吴朝阳,陈荷娟,芮延年等.高压脉冲放电裂解带式压榨活性污泥高干度脱水机制[J].环境工程,2013,25(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