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方法目录

1基本要求 (2)

2工作区设计 (2)

3配线子系统 (2)

4干线子系统设计 (7)

5建筑物配线设备BD类型及容量的确定 (9)

1基本要求

1.1了解建筑物的功能,根据业主(用户)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

1.2根据建筑物内所涉及到各智能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接入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及其

他弱电子系统)的传输速率、带宽、接口等要求,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如C级、D级、E级、F级或光缆)。

2工作区设计

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参考表2-1确定,每个工作区的信息点数量配置可参考表2-2;公寓、住宅工作区的服务区域可按房间(书房、起居室、卧室等)划分,每房间可按一个工作区估算,其他各种类型建筑物按用户性质与功能进行工作区面积的确定。

表2-1 工作区面积划分参考表

表2-2 信息点数量配置参考表

3配线子系统

3.1配线子系统设计所需的前期条件

3.1.1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的类型要求;

3.1.2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及位置。

3.2信息点数量的计算

3.2.1根据建筑物的工程平面图,分别计算出各层(区)工作区总面积(其中不包含公共走廊、电梯厅、楼梯间、

卫生间等面积)。

3.2.2根据各层(区)工作区总面积及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计算出各层(区)工作区数量。

式中——第n层(区)工作区的数量(取整数值);

——第n层(区)工作区的总面积;

——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

3.2.3根据已选定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置标准及各层(区)工作区的数量,计算出各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式中——第n层(区)支持语音(电话)的信息点的数量;

——一个工作区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数量

式中——第n层(区)支持语音(电话)的信息点的数量;

——一个工作区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数量

式中 T n——第n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3.2.4根据各层(区)信息点的数量,计算出建筑物内信息点的总数量

式中——建筑物内支持语音(电话)信息点的总数量

N——建筑物的层(区)数。

式中——建筑物内支持数据(计算机)信息点的总数量

N——建筑物的层(区)数。

式中 ——第n层(区)信息点的数量。

3.3配线子系统缆线选择

配线子系统在通常情况下,水平电缆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场合,应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当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配线设备交叉连接的跳线应选用综合布线专用的插接软跳线,电话跳线宜按每根1对或2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数据跳线宜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配置,光纤跳线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纤配置。

3.4配线子系统缆线用量计算

3.4.1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电信间及各信息插座的位置,计算出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总长度,再计算出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总长度及总用量。

1)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平均长度:

式中——第n层(区)水平电缆的平均长度;

——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近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

——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远信息插座水平电缆的长度

——在电信间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2m

2)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式中——第n层(区)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3)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式中——建筑物内水平电缆的总长度。

4)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用量:

式中——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电缆的总用量(取整数值)(箱);

305——每箱电缆的长度(m/箱)。

3.4.2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用量计算。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平均长度

式中——第n层(区)水平光缆的平均长度;

——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近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

——第n层(区)电信间至最远光纤信息插座水平光缆的长度;

——在电信间水平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2)各层(区)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长度

式中——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用量;

——第n层(区)光纤信息插座的数量。

3)建筑物内配线子系统水平光缆的总用量

式中——建筑物内水平光缆的总长度。

3.5楼层配线设备FD类型及容量的确定

3.5.1FD配线设备的类型

1)IDC配线模块

IDC配线模块通常用于支持楼层配线设备FD的语音配线。

IDC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规格一般为100对卡接端子。

采用5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模块在至水平电缆侧可接20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20个信息点)。

采用4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架在至水平电缆侧可接24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24个信息点)。

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模块在建筑物主干电缆侧可接一根100对大对数电缆或2根50对大对数电缆或4根25对大对数电缆。

2)RJ45配线模块

RJ45配线模块通常用于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数据配线和楼层配线设备FD水平侧的语音配线。

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规格为24口,在至水平(或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每个端口可接1根4对对绞电缆(即可支持1个信息点)。

3)光纤连接盘

光纤连接盘每个端口可用于支持数据配线。

光纤连接盘的基本单元规格为6口、12口、24口、24口(双工连接器)等,在至水平光缆侧每2芯可支持一个光纤信息点。

3.5.2FD的IDC配线模块容量确定

F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IDC配线模块用于支持语音连接。

图3 F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至水平侧支持语音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100对)数量

( )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电缆侧支持语音IDC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第n层(区)的电话信息点数量;

24(20)——采用4(5)对卡接模块时,1个规格为100对基本单元的IDC配线架可支持24(20)个电话信息点。

2)至建筑物主干侧支持语音的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100对)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支持语音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1.1中的0.1为备份系数,一般按10%冗余考虑。

3)FD的IDC配线模块总容量(总对数)

()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语音(电话)规格100对IDC配线模块的总容量。

4)FD的IDC配线模块跳线

跳线按每根一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型,跳线根数=根

3.5.3支持语音和数据FD的RJ45配线模块容量(24口模块)的确定F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

4和图5所示。

图4 支持语音F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图5 支持数据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24口RJ45模块)数量1)至水平侧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24口RJ45模块)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侧支持语音和数据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2)至干线侧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支持数据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3)FD的RJ45配线模块总容量

()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语音和数据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总容量。

4)FD的IDC和RJ45配线模块跳线

(1)支持语音跳线

跳线按每根1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一端连接插头采用IDC型,另一端连接插头采用RJ45型,跳线根数=根。

(2)支持数据跳线

跳线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RJ45型,跳线根数=根

3.5.4支持数据FD光纤连接盘容量的确定

FD的光纤连接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见图6所示。

图6 支持数据FD的光纤连接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至水平侧光纤FD的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12口双工连接器)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水平侧支持数据光纤连接盘(双工)的基本单位数量(取整数值)。为第n层(区)的光纤信息点(双工)数量;12为1个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可支持光纤信息点(双工)的数量。

2)至干线侧FD的光纤连接盘基本单元(12口双工连接器)数量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至建筑物主干侧支持数据光缆连接盘(双工)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3)FD的光纤连接盘总容量

()

式中——第n层(区)楼层配线设备FD支持数据光纤连接盘(双工)的总容量。

4)光纤跳线按每根2芯光纤配置,光跳线两端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

4干线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设计应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干线子系统各段缆线长度要求,从BD到FD之间干线子系统缆线长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300m。

4.1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

干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7所示

图7 干线子系统干线光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4.1.1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建筑物主干光缆用量计算

()

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光缆用量

——至第n层(区)FD与BD之间缆线路由距离

——在电信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在设备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至第n层(区)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根数。

4.1.2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

式中为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总长度。

4.2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

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8所示。

图8 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4.2.1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根数计算

第层区或或群或群的数量冗余数量

式中为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4对对绞电缆的根数;冗余数量:当采用SW群(或HUB群)备用1~2根4对对绞电缆作为冗余。未采用SW群(或HUB群)时,每2~4台SW(或HUB)备用一根4对对绞电缆作为冗余。

4.2.2至各层(区)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

()

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数据的4对对绞电缆的用量

——至第n层(区)FD与BD之间缆线路由距离

——在电信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2m

——在设备间光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4.2.3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4对对绞电缆用量计算

式中——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光缆的总长度。

4.3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用量计算

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9所示。

图9 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4.3.1至各层(区)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根数计算

(或 、或 )

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语音的25对(50对、或100对)大对数干线电缆的根数(取整数值)

1.1中的0.1为备份系数,一般按10%冗余考虑。

4.3.2至各层(区)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用量计算

()

式中——至第n层(区)支持语音的25对(50对或100对)大对数电缆的用量

——至第n层(区)FD与BD之间缆线路由距离

——在电信间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0.5~2m

——在设备间电缆预留长度,长度一般为3~5m

4.3.3建筑物内支持语音的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用量计算

式中——建筑物内支持数据的干线子系统25对(或50对或100对)大对数电缆缆的总长度。

5建筑物配线设备BD类型及容量的确定

在小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建筑物配线设备BD通常采用支持铜缆IDC和(或)RJ45两种类型的配线模块用于语音、数据的配线。在某些系统中可不设FD,而将BD和FD合用配线设备,称为BD/FD。但此时,电缆的长度应按≤100m考虑。

在大、中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建筑物配线设备BD通常由支持铜缆的MDF配线设备和支持光缆的ODF配线设备两部分组成。MDF配线设备用于语音的配线,ODF配线设备用于支持数据。MDF宜采用IDC配线模块。

5.1支持语音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大、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均有该项设计)。

支持语音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如接入建筑群主干电缆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图10 支持语音BD的IDC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1.1第n层(区)FD至BD(或BD/FD)支持语音的电缆对数计算

式中——第n层(区)FD至BD(或BD/FD)支持语音电缆的对数;

——第n层(区)支持语音规格25对的大对数干线电缆(以25对大对数电缆为例)的根数。

5.1.2BD(或BD/FD)至各层(区)FD支持语音的电缆对数计算

式中——BD(或BD/FD)至各FD支持语音规格25对的电缆对数之和;

5.1.3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BD(BD/FD)支持语音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计算

式中——至建筑物主干电缆侧BD(或BD/FD)支持语音规格100对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

5.1.4BD(或BD/FD)所支持语音信息点数量计算

式中——BD(或BD/FD)所支持电话信息点数量之和。

5.1.5至程控用户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电缆侧支持语音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计算

式中——至程控用户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电缆侧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5.1.6支持语音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计算

式中——支持语音BD(或BD/FD)的ID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

5.1.7支持语音的BD(或BD/FD)的IDC配线模块容量(总对数)计算

5.2支持数据BD(或BD/FD)的RJ45配线模块

支持数据BD(或BD/F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支持数据BD的RJ45配线模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2.1BD(或BD/FD)所支持FD侧SW/HUB群或SW/HUB的数量

5.2.2至支持SW/HUB群或SW/HUB干线侧BD(或BD/FD)的RJ45配线模块基本单元数量(每单元按24口计算)

(冗余数量)

式中——至支持SW/HUB群或SW/HUB干线电缆侧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5.2.3至网络交换机侧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

式中——网络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电缆侧规格24口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5.2.4BD(或BD/FD)的RJ45配线模块的基本单元数量

5.2.5BD(或BD/FD)的RJ45配线模块总容量的计算

()

式中——BD(或BD/FD)规格24口的RJ45配线模块总容量。

5.3支持数据的BD光纤配线设备

支持数据的BD光纤配线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支持数据的BD光纤配线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3.1BD至各层(区)FD光缆芯数计算

式中——BD至各层(区)FD光缆的总芯数

——BD至第n层(区)楼层FD光缆的芯数。

5.3.2至各层(区)FD侧BD光纤配线架的基本单元数量

BD光纤配线设备用于支持数据配线,其基本单元规格为12口(双工连接器)。

式中——至各层(区)FD侧BD光纤配线设备的基本单元数量(取整数值)

5.3.3至网络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光缆侧BD的光缆芯数计算

网络交换机光端口数每端口为芯光纤所需的光纤数或建筑群主干光缆的总芯数式中——BD至网络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光缆的总芯数。

5.3.4至网络交换机或建筑群主干光缆侧BD光纤配线设备的基本单元数量

5.3.5BD光纤配线设备的总容量

()

式中——BD光纤配线设备的基本单元数量

——BD光纤配线设备的总容量。

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分析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物理意义 从风洞试验获取屋面风荷载气动力信息,到得到结构的风振响应整个过程来看,计算过程中涉及到风洞试验和随机振动分析等复杂过程,不易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掌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简便的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等效静力风荷载理论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脉动风的 动力效应以其等效的静力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将复杂的动力分析问题转化为易于被设计人员所接受的静力分析问题。等效静力风荷载是联系风工程研究和结构设计的纽带[3] ,是结构抗风设计理论的 核心内容,近年来一直是结构风工程师研究的热点之一。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物理意义可以用单自由度体系的简谐振动来说明 [45, 108] 。 k c P(t) x(t) 图1.3 气动力作用下的单自由度体系 对如图1.3的单自由度体系,在气动力 P t 作用下的振动方程为: mx cx kx P t (1.4.1) 考虑粘滞阻尼系统,则振动方程可简化为: 2 00 2 22P t x f x f x m (1.4.2) 式中 12 f k m 为该系统的自振频率, 2c km 为振动系统的临界阻尼比。 假设气动力为频率为 f 的简谐荷载,即 20i ft P t F e ,那么其稳态响应为: 202 00 1 2i ft F k x t e f f i f f (1.4.3) 进一步化简有: 2 i ft x t Ae (1.4.4) 其中 02 2 2 1 2F k A f f f f , 2 2arctan 1 f f f f , A 为振幅, 为气动力和 位移响应之间的相位角。 现在假设该系统在某静力 F 作用下产生幅值为A 的静力响应,那么该静力应该为:

计算方法上机作业

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上课班级:

说明: 本次上机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是Matlab 语言,编译环境为MATLAB 7.11.0,运行平台为Windows 7。 1. 对以下和式计算: ∑ ∞ ? ?? ??+-+-+-+=0681581482184161n n n n S n ,要求: ① 若只需保留11个有效数字,该如何进行计算; ② 若要保留30个有效数字,则又将如何进行计算; (1) 算法思想 1、根据精度要求估计所加的项数,可以使用后验误差估计,通项为: 1421114 16818485861681 n n n a n n n n n ε??= ---<< ?+++++??; 2、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写程序时,从后向前计算; 3、使用Matlab 时,可以使用以下函数控制位数: digits(位数)或vpa(变量,精度为数) (2)算法结构 1. ;0=s ?? ? ??+-+-+-+= 681581482184161n n n n t n ; 2. for 0,1,2,,n i =??? if 10m t -≤ end; 3. for ,1,2,,0n i i i =--??? ;s s t =+

(3)Matlab源程序 clear; %清除工作空间变量 clc; %清除命令窗口命令 m=input('请输入有效数字的位数m='); %输入有效数字的位数 s=0; for n=0:50 t=(1/16^n)*(4/(8*n+1)-2/(8*n+4)-1/(8*n+5)-1/(8*n+6)); if t<=10^(-m) %判断通项与精度的关系break; end end; fprintf('需要将n值加到n=%d\n',n-1); %需要将n值加到的数值 for i=n-1:-1:0 t=(1/16^i)*(4/(8*i+1)-2/(8*i+4)-1/(8*i+5)-1/(8*i+6)); s=s+t; %求和运算 end s=vpa(s,m) %控制s的精度 (4)结果与分析 当保留11位有效数字时,需要将n值加到n=7, s =3.1415926536; 当保留30位有效数字时,需要将n值加到n=22, s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8。 通过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从后往前计算,这种算法很好的保证了计算结果要求保留的准确数字位数的要求。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能与综合布线系统息息相关。计算机和通信技能的飞速成长,网络运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本,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所以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充分思虑所运用的网络技能及网络技能的新趋势,防止硬件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以便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的优点。 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一套开放式的布线系统,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话音装备及各种通信协议,同时,由于PDS充分思虑了通信技能的成长,设计时有足够的技能储备,能充分满足用户长期的需求,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各种装备位置的改动,局域网的改变,不需重新布线,只要在配线间作适当布线调整即可满足需求。结构化综合布线通常划分为六个子系统。 1-1、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及其网络设计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装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以及信息插座所组成。信息点由准则 RJ45插座构成。信息点数目应根据工作区的实际功能及需求确定,并预留适当数目的冗余。比方:对于一个办公区内的每个办公点可配置2~3个信息点,此外应为此办公区配置3~5个专用信息点用于工作组服务器、网络打印机、传真机、视频会议等等。若此办公区为商务运用则信息点的带宽为100M可满足要求;若此办公区为技能开发运用则每个信息点应为交换式100M甚至是光纤信息点。 工作区的终端装备(如:电话机、传真机)可用康宁公司FutureCom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直接与工作区内的每一个信息插座相连接,或用适配器(如ISDN终端装备)、平衡/非平衡转换器执行转换连接到信息插座上。 1-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及其网络设计水平子系统首要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维护子系统,即中间配线架(IDF)间的连接。水平子系统指定的拓扑结构为星形拓扑。水平干线的设计包含水平子系统的传输介质与部件集成。挑选水平子系统的线缆,要根据建筑物内详细信息点的类型、容量、带宽和传输速率来确定。在水平子系统中推选采用的双绞电缆及光纤型号为: 康宁公司FutureCom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FutureLink室内单模或多模光纤。 双绞线水平布线链路中,水平电缆的最大长度为90m。若运用100ΩUTP双绞线作为水平子系统的线缆,可根据信息点类型的不一样采用不一样类型的电缆,比方对于语音信息点和数据信息点可采用FutureCom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甚至运用 FutureLink光缆;对于电磁

工程中风压-风荷载理论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一章风、风速、风压和风荷载 第一节风的基本概念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气流一遇到结构的阻塞,就形成高压气幕。风速愈大,对结构产生的压力也愈大,从而使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和振动。结构物如果抗风设计不当,或者产生过大的变形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地工作,或者使结构产生局部破坏,甚至整体破坏。 风引起对结构作用的风荷载,是各种工程结构的重要设计荷载。风荷载对于高耸结构(如塔、烟囱、桅杆等)、高层房屋、桥梁、起重机、冷却塔、输电线塔、屋盖等高、细、长、大结构,常常起着主要的作用。因而,风力的研究,对工程结构,特别对上述工程结构,是设计计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的是强风,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寒潮风暴、飑风、龙卷风等。 不同的季节和时日,町以有不同的风向,给结构带来不同的影响。每年强度最大的风对结构影响最大,此时的风向常称为主导风向,可从该城市(地区)的风玫瑰图得出。由于风玫瑰图是由气象台得出的,建筑所在地的实际风向可能与此不同,因而在结构风丁程上,除了某些参数需考虑风向外,一般都可假定最大风速出现在各个方向上的概率相同,以较偏于安全地进行结构设计。关于需考虑风向的参数将在下面有关章节中加以说明。 风可以有一定的倾角,相对于水平一般最大可在±10°到—10°内变化。这样,结构上除水平分风力外,还存在上下作用的竖向分风力。竖向分风力对细长的竖向结构,例如烟囱等,一般只引起竖向轴力的变化,对这类工程来讲并不重要,因而只有像大跨度屋盖和桥梁结构,竖向分风力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其值也较水平风力为小,但属于同一数量级。 根据大量风的实测资料可以看出,在风的时程曲线中,瞬时风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长周期部分,其值常在10min以上;另一种是短周期部分,常只有几秒左右。图1—1是风从开始缓慢上升至稳定值后的一个时程曲线示意图。根据上述两种成分,实用上常把风分为平均风(即稳定风)和脉动风(即阵风脉动)来加以分析。平均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把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物理量都看成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量,考虑到风的长周期远远地大于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因而这部分风 虽然其本质是动力的,但其作用与静力作用相近,因此可认为,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脉动风是由于风的不规则性引起的,它的强度是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的。由于它周期较短,因而应按动力来分析,其作用性质完全是动力的。 研究表明,脉动风的影响与结构周期、风压、受风面积等有直接影响,这些参数愈大,影响也愈大,兼之结构上还有平均风作用,因而对于高、细、长、大等柔性结构,风的影响起着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节风力强度表示法 不同的风有不同的特征,但它的强度常用风速来表达。最常用的风速分类有两种,即范围风速和工程风速。 一、范围风速 将风的强度划分为等级,用一般风速范围来表达。常用的有:蒲福风速表;福基达龙卷风风力等级表。 (一)蒲福风速表

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老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0年11月22日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评阅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0 年 11月 15 日至 2010 年 11 月 26 日共2 周 设计内容及要求: 要求用C/C++语言设计一个简易的计算器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等操作。 设计要求及功能如下: 1.阐述设计思想,画出流程图; 2.实现功能: (1)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法运算; (2)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减法运算; (3)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运算; (4)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5)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开平方根运算。 最终设计成果形式为: 1.编写好的程序; 2.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并装订成册。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摘要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该计算器具有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的功能。该计算器采用VC++作为软件开发环境,采用算数表达式处理算法来实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易于用户使用,容易被他们所接受的。 关键词:计算器;VC++;数学表达式

目录 1课题描述 (1) 2问题分析和任务制定 (2) 3详细设计 (3) 3.1头文件设计 (3) 3.2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函数设计 (3) 4 程序调试与测试 (8) 4.1主界面测试 (8) 4.2基本功能的测试 (8) 5结果分析 (12)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校园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智能建筑已成为代表建筑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也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有力保证。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无疑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XX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即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为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物理链接平台,让我们在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更先进的技术需求,满足快速变化节奏的同时,将把学校的远期投资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新一代的结构化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话音、传真、视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

51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设计和仿真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计算器设计与仿真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简易计算器设计与仿真 一、设计实验条件: 地点:自动化系实验室 实验设备:PC机(装有Keil;Protues;Word ;Visio ) 二、设计任务: 本系统选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机。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1)由于设计的计算器要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经综合分析后,最后采用LCD 显示数据和结果。 (2)采用键盘输入方式,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on\c)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 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3)在执行过程中,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 (4)错误提示:当计算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时,会在LCD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如:当输入的数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计算器的表示围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overflow;当除数为0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error。 设计要求:分别对键盘输入检测模块;LCD显示模块;算术运算模块;错误处理及提示模块进行设计,并用Visio画系统方框图,keil与protues仿真 分析其设计结果。 三、设计时间与设计时间安排:

1、设计时间:6月27日~7月8日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课题、收集资料:3天(6月27日~6月29日) 具体设计(含上机实验):6天(6月30日~7月5日)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7月6日~7月7日) 答辩:1天(7月8日) 四、设计说明书的容: 1、前言:(自己写,组员之间不能相同,写完后将红字删除,排版时注意对齐)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单片机来进行的数字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基本四则运算,并在LCD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设计电路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电路,利用MM74C922作为计算器4*4键盘的扫描IC读取键盘上的输入;显示采用字符LCD静态显示;软件方面使用C语言编程,并用PROTUES仿真。 2、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 现实生活中人们熟知的计算器,其功能主要如下:(1)键盘输入;(2)数值显示;(3)加、减、乘、除四则运算;(4)对错误的控制及提示。 针对上述功能,计算器软件程序要完成以下模块的设计:(1)键盘输入检测模块;(2)LCD显示模块;(3)算术运算模块;(4)错误处理及提示模块。 3、主体设计部分: (1)、系统模块图:

计算方法上机作业

计算方法第四次上机报告 2.用欧拉方法解初值 y’=10x(1-y) 0<=x<=1 Y(0)=0 取步长h=0.1,保留5位有效数字,并与准确解相比较 分析:该题目考察欧拉方法解初值问题 程序如下: function Heun(a,b,y0,n) h=(b-a)/n;x=a:h:b; y=y0*ones(1,n+1); for j=2:n+1 yp=y(j-1)+h*f(x(j-1),y(j-1)); yc=y(j-1)+h*f(x(j),yp); y(j)=1/2*(yp+yc); end for k=1:n+1 fprintf('x[%d]=%f\ty[%d]=%f\n',k-1,x(k),k-1,y(k)); end function z=f(xx,yy) z=10*xx*(1-yy); 运行结果: >> Heun(0,1,0,10) x[0]=0.000000 y[0]=0.000000 x[1]=0.100000 y[1]=0.050000 x[2]=0.200000 y[2]=0.183000

x[3]=0.300000 y[3]=0.362740 x[4]=0.400000 y[4]=0.547545 x[5]=0.500000 y[5]=0.705905 x[6]=0.600000 y[6]=0.823543 x[7]=0.700000 y[7]=0.901184 x[8]=0.800000 y[8]=0.947627 x[9]=0.900000 y[9]=0.973290 x[10]=1.000000 y[10]=0.986645 >> 分析: 该结果与准确结果相比比较接近,但是有一定的误差。 6.用四阶龙格—库塔公式解第三题中的初值问题,取步长h=0.2,保留五位有效数字。 题目目的分析: 该题考查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和改进欧拉方法求解精确度问题。 程序: 改进欧拉法: function Heun(a,b,y0,n) h=(b-a)/n;x=a:h:b; y=y0*ones(1,n+1); for j=2:n+1 yp=y(j-1)+h*f(x(j-1),y(j-1)); yc=y(j-1)+h*f(x(j),yp); y(j)=1/2*(yp+yc); end for k=1:n+1 fprintf('x[%d]=%f\ty[%d]=%f\n',k-1,x(k),k-1,y(k)); end

(整理)学生宿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某高校学生宿舍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系统需求 (2)

系统组成 (3) 1.本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3) 2. 工程概况 (3) 3.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4) 4.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4) 5.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7) 设计原则与目标 (9) 1.综合布线有关要求 (9) (1)基本要求 (9) (2)技术要求 (10) 2.布线系统设计、原则、验收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11) (1)设计原则 (11) (2)标准 (13)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 (14) 1.水平子系统 (16) 2.工作区子系统 (18) 3.设备间 (19) 4.材料清单 (20) 设计图 (22) 1.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 (22) 2.一楼水平管线与信息点分布图 (23) 3.二楼水平管线与信息点分布图 (24) 系统需求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全世界正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通信,办公的应用也已经开始普及,

使用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它们不但能够传送传统的文本、图形等数字信息,也能传递包括视频、音频在内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传统的办公模式正在逐步向无纸化方向发展,把一些传统的业务移植到网络上来做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学生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也因此变得尤为重要。要满足学生们在宿舍内连接互联网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系统组成 本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从功能上来看,本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包括工程概况、网络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标准、总体设计、子系统设计、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 工程概况 我所居住的5栋学生宿舍楼共六层,90个房间,其中,宿管一间,电房一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按一人一个信息插座及一间宿舍一个语音点的要求配置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风荷载计算

第二部分 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0k z s z W w βμμ=??? 其中k W 为垂直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为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取 1.00z β= z μ为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1.30s μ= 0w 为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 该多层办公楼建筑物属于C 类,位于密集建筑群的攀枝花市区。 (2)确定各系数数值 因结构高度19.830H m m =<,高宽比19.8 1.375 1.514.4 H B ==<,应采用风振 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该建筑物结构平面为矩形, 1.30s μ=,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查表得0.8s μ=(迎风面)0.5s μ=-(背风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确定,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处的z μ值,再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所求各楼层高度的z μ值。 风荷载计算 (3)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z q 。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KN mm =,取②轴横 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由0k z s z W w βμμ=???得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7.20.4 2.88z z s z z s z q βμμβμμ=?=,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i H ,查得z μ代入上式,可

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 z 见表。其中1()q z 为迎风面,2()q z 背风面。 风正压力计算: 7. 1() 2.88 2.88 1.00 1.300.790.8 2.37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1() 2.88 2.88 1.00 1.300.770.8 2.306/z s z q z KN m βμμ==????= 5.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4.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3.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2.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1. 1() 2.88 2.880.00 1.300.740.8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风负压力计算: 7. 2() 2.88 2.88 1.00 1.300.790.5 1.48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2() 2.88 2.88 1.00 1.300.770.5 1.441/z s z q z KN m βμμ==????= 5.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4.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3.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2.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1. 2() 2.88 2.880.00 1.300.740.5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4)将分布风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 第六层:即屋面处的集中荷载6F 要考虑女儿墙的影响 6 2.306 2.216 3.3 2.370 2.306 1.441 1.385 3.3 1.441 1.480 0.5[( ) 2.306]10.5[() 1.441]19.92222222 F KN ++++=+?+?++?+?= 第五层的集中荷载5F 的计算过程 5 2.21 6 2.216 2.306 2.216 1.441 1.385 1.385 1.385 0.5[ ] 3.30.5[(] 3.312.002222F KN ++++=+?+++?= 4 2.216 2.216 2.16 2.216 1.38 5 1.385 1.385 1.385 0.5[] 3.30.5[(] 3.311.882222F KN ++++=+?+++?= 3 2.216 2.216 2.16 2.216 1.385 1.385 1.385 1.385 0.5[] 3.30.5[(] 3.311.882222 F KN ++++=+?+++?= 第二层,要考虑层高的不同: 2 3.3 4.252.216 1.385( )13.5922 F KN =+?+=

简单计算器设计

计算机程序训练任务书简单计算器设计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07050103 学号:0705010318 姓名:郭炯

目录 一.训练目的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三.设计思路 四.该程序功能分析 五.系统用到的数据类型及函数六.基本算法 七.程序流程图及屏幕运行截图八.参考文献 九.设计心得 十.源程序代码

计算机程序训练设计报告 一.训练目的: 计算机程序设计训练是学习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上机实验。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用C语言作为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windows计算器,根据课程设计1周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当大小的设计课题,根据题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最后上机调试通过,并进行验收,交上机报告和程序的原代码。 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计算器 具体内容在功能上功能尽量模拟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计算器,系统界面 不做强制要求。 三.设计思路 大体框架是用两个while语句来实现相应的计算,用goto 语句来实现多次进入while语句进行相应的计算,第一个while语句用于新的两个数来进行计算,第二个while语句是用上一次储存的计算结果来与另外的数进行相应的运算。 每个while语句嵌套switch语句来实现加减乘除以及三角函数等运算。 每种运算都是调用自定义的函数来实现相应运算的。 四.该程序功能分析: 该程序主要功能是计算简单运算,以及简单的三角函数的计算,优点是一次运算结束后会提醒是否将运算的结果储存下来,如果储存则与另外的数继续进行下一次运算,如果不储存,则会执行新的运算,如果不计算了即可跳出界面。同时计算开方。 五.系统用到的数据类型及其函数: 1.整型变量num 用于判断需要进行什么运算。 整型变量l 用于决定进入哪个while循环语句。 实型变量a,b,x,t a,b,x用于放置需要计算的数,t用于放置每次运算的结果。

计算方法上机实习题大作业(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1 舍入误差及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上机编程,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及上机操作指令; (2)通过上机计算,了解舍入误差所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 二、实验内容 1、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计算10000 21n n -=∑,分析其误差的变化 2、已知连分数() 1 01223//(.../)n n a f b b a b a a b =+ +++,利用下面的算法计算f : 1 1 ,i n n i i i a d b d b d ++==+ (1,2,...,0 i n n =-- 0f d = 写一程序,读入011,,,...,,,...,,n n n b b b a a 计算并打印f 3、给出一个有效的算法和一个无效的算法计算积分 1 041 n n x y dx x =+? (0,1,...,1 n = 4、设2 2 11N N j S j == -∑ ,已知其精确值为1311221N N ?? -- ?+??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N S 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N S 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10001000030000,,,S S S 并指出有效位数 三、实验步骤、程序设计、实验结果及分析 1、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计算10000 2 1n n -=∑,分析其误差的变化 (1)实验步骤: 分别从1~10000和从10000~1两种顺序进行计算,应包含的头文件有stdio.h 和math.h (2)程序设计: a.顺序计算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sum=0; int n=1; while(1) { sum=sum+(1/pow(n,2)); if(n%1000==0)printf("sun[%d]=%-30f",n,sum); if(n>=10000)break; n++; } printf("sum[%d]=%f\n",n,sum); } b.逆序计算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sum=0; int n=10000; while(1) { sum=sum+(1/pow(n,2)); if(n%1000==0) printf("sum[%d]=%-30f",n,sum); if(n<=1)break; n--; } printf("sum[%d]=%f\n",n,sum); } (3)实验结果及分析: 程序运行结果: a.顺序计算

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XXXX校园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目录 1 概述 (4) 2 系统组成 (4) 3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5) 3.1 系统设计目标 (5) 3.2 系统设计原则 (6) 4 客户需求分析及设计假定 (6) 4.1 客户需求 (6) 4.2 设计假定 7 5 系统设备推荐 (8) 6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8) 7 系统详细设计 (9) 7.1 传输介质选择 (9) 7.2 工作区子系统 (9) 7.3 水平(配线)子系统 (10) 7.4 管理子系统 (11) 7.5 设备间子系统 (12) 7.6 (垂直)干线子系统 (12) 7.7 建筑群子系统 (12) 8 系统工作环境要求 (13) 8.1 机房建筑要求 (13) 8.2 机房工作环境要求 (13) 9 系统屏蔽与接地 (15) 9.1 屏蔽效应 15 9.2 接地的类型 (16) 9.3 配线柜(架)接地要求 (17) 9.4 接地导线要求 (17)

10 系统施工 (18) 10.1 概述 (18) 10.2 管道预埋 (18) 10.3 桥架安装 (18) 10.4 布线要求 (18) 10.5 信息点安装 (19) 11 系统测试 (19) 11.1 铜缆测试 (19) 11.2 光缆测试 (19) 12 系统验收 (20) 12.1 系统验收依据和遵循的标准 (20) 12.2 系统验收主要项目和指标 (20) 12.3 系统验收方法 (21) 13 货物清单和货物价格 (23)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校的教学管理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如何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网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学习、教师备课、教学管理以及从外界获取信息,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创造了环境,同时对学校的日常工作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宜信息时代的要求。 为了建设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是基础。它为信息资源的传递提供了物质通道。因此寻求一种更合理、更优化、弹性强、稳定性和扩展性好的布线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不但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迎接未来对配线系统的挑战。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现代通讯领域高科技的结晶,它为用户提供了最合理的布线方式,并依靠其高品质的材料,一改传统布线面貌,为现代化的大厦能够真正成为智慧型的楼宇奠定了线路基础。它将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广播系统、基带图像传输和处理系统、楼宇监控自动化系统等等,综合集成在一组布线系统内,以开放的体系,灵活的模块化结构,以及遵循国际工业标准的设计原则,支持众多厂家的系统及网络,从而达到信息的高度共享,以增强自动化管理的程序,也以最好的性能价格比来满足现代通信发展的需要和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需要。 2 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GCS)集成了建筑物内所有弱电布线,包括:自动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并对这些系统实施统一管理。当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时,计算机系统、用户交换机系统以及局域网络系统的配线,是使用一套由公共配件所组成的配线系统综合在一起。综合布线系统可兼容各个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其开放的结构可以作为各种不同工业标准的基准,不再需要为不同的设备准备不同的配线零件以及复杂的线路标志与管理线路图表。GCS使得配线系统将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灵活性,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在最小的干扰下,进行工作地点上的终端设备的重新安排与规划。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 k =β gz μ z μ s1 w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5.6m; β 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 gz =K(1+2μ f )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 f 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 gz =0.92×(1+2μ f ) 其中:μ f =0.387×(Z/10)-0.12 B类场地:β gz =0.89×(1+2μ f ) 其中:μ f =0.5(Z/10)-0.16 C类场地:β gz =0.85×(1+2μ f ) 其中:μ f =0.734(Z/10)-0.22 D类场地:β gz =0.80×(1+2μ f ) 其中:μ f =1.2248(Z/10)-0.3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 gz =0.89×(1+2×(0.5(Z/10)-0.16))=1.7189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 z =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 z =(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 z =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 z =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1.000×(Z/10)0.32=1.1529 μ s1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 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 s1 :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按JGJ102-2003第5.3.2条文说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檐口附近、边角部位较大。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的有关资料,在上述区域风吸力系数可取-1.8,其余墙面可考虑-1.0,由于围护结构有开启的可能,所以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设计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设计要求 1.设计4*4的键盘,其中10个数字键0~9,其余6个为“+”“-”“*”“/”“=”和“C” 2.设计2位LED接口电路 3.实现1位数的简单运算 二、硬件系统设计 1、LED接口电路 简易计算器需要2位8段码LED显示电路。用8031单片机经8255A扩展2位8段码LED显示器,用8255A的A口作为段码(字形代码)数据口,PB0和PB1作为位控制端口。在位控制口加集电极开路的反相高压驱动器74LS06以提供驱动LED显示器所需的足够大的电流,然后接至各数码显示器的共阴极端。同理,在段码数据口集电极开路的正相高压驱动器74LS07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然后接到数码显示器的各段。逻辑电路结构如下:

2、键盘接口电路 简易计算器需要4*4的行列式键盘。用8031单片机经8255A扩展4*4行列式键盘,8255A的B口和C口用于扩展键盘接口,B口高4位作为输出口,C口低4位作为输入口。逻辑电路结构如下: 3、计算器逻辑电路图 将LED接口电路和键盘接口电路结合到一起就是简易计算器的逻辑电路图,如下: 三、软件设计 1、LED显示程序设计 LED显示器由七段发光二极管组成,排列成8字形状,因此也成为七段LED显示器,器排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为了显示数字或符号,要为LED显示器提供代码,即字形代码。七段发光二极管,再加上一个小数点位,共计8段,因此提供的字形代码的长度正好是一个字节。简易计算器用到的数字0~9的共阴极字形代码如下表: 0~9七段数码管共阴级字形代码 2位LED显示的程序框图如下: 2、读键输入程序设计 为了实现键盘的数据输入功能和命令处理功能,每个键都有其处理子程序,为此每个键都对应一个码——键码。为了得到被按键的键码,现使用行扫描法识别按键。其程序框图如下: 3、主程序设计 (1)数值送显示缓冲程序设计 简易计算器所显示的数值最大位两位。要显示数值,先判断数值正负,如果是负值,则符号位显示“-”,然后将数值除以10,余数送显最最低位,判断商是否为0,若为0则返回,若不为0,则将商除以10,将余数送显高位。程序框图如下: (2)运算主程序设计

(完整版)数值计算方法上机实习题答案

1. 设?+=1 05dx x x I n n , (1) 由递推公式n I I n n 1 51+-=-,从0I 的几个近似值出发,计算20I ; 解:易得:0I =ln6-ln5=0.1823, 程序为: I=0.182; for n=1:20 I=(-5)*I+1/n; end I 输出结果为:20I = -3.0666e+010 (2) 粗糙估计20I ,用n I I n n 51 5111+- =--,计算0I ; 因为 0095.05 6 0079.01020 201 020 ≈<<≈??dx x I dx x 所以取0087.0)0095.00079.0(2 1 20=+= I 程序为:I=0.0087; for n=1:20 I=(-1/5)*I+1/(5*n); end I 0I = 0.0083 (3)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重点分析原因)。 首先分析两种递推式的误差;设第一递推式中开始时的误差为000I I E '-=,递推过程的舍入误差不计。并记n n n I I E '-=,则有01)5(5E E E n n n -==-=-Λ。因为=20E 20020)5(I E >>-,所此递推式不可靠。而在第二种递推式中n n E E E )5 1(5110-==-=Λ,误差在缩小, 所以此递推式是可靠的。出现以上运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构造递推式过程中,考虑误差是否得到控制, 即算法是否数值稳定。 2. 求方程0210=-+x e x 的近似根,要求4 1105-+?<-k k x x ,并比较计算量。 (1) 在[0,1]上用二分法; 程序:a=0;b=1.0; while abs(b-a)>5*1e-4 c=(b+a)/2;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2]

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设计方案(校园综合布线结构分析及详细情况)

三楼 316 德育教研室313 311 金融教研 (5)307 (1) 电路教研303(4)301 (4) 218 216 214 212 210 语音室语音教研 室 204 202 二楼 220 219 217 215 213 211 数理室203 201 110 107 106 102 基础部辅导 员办公室 101 一楼 108 105 104 103 二号教学楼: 一,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需求分析 一号教学楼:

一号教学楼属于教学区兼教室办公区,属于校园式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该楼长约80米,宽约20米,共6层,有工作区79个,其中26个工作区各需要4个信息点,2个各需要8个信息点,其他51个工作区各需要2信息点。信息种类有数据,语音,图像,消防等系统。一号教学楼采用光缆(6芯室千兆OM3多模光纤),其余数据部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语音采用三类大对数线缆,干线布线采用天花板吊顶式和高架桥式,网络机房以及信息点需求多的地方采用地板嵌入式。配线架采用6类24口配线架。1U高度水平线槽。汇聚交换机采用神州数码5120,接入层交换机采用神舟数码3610, 二号教学楼: 二号教学楼属于教学区兼教室办公区,属于校园式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该楼共5层,楼长50米,楼宽12米。有工作区25个,其中5个工作区各需要4个信息点,其他20个工作区各需要2个信息点。信息种类有数据,语音,图像,消防等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二号教学楼采用光缆(6芯室外千兆OM3多模光纤),其余数据部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语音采用三类大对数线缆。干线布线采用天花板吊顶式和高架桥式,网络机房以及信息点需求多的地方采用地板嵌入式。配线架采用6类24口配线架。1U高度水平管理线槽。汇聚交换机采用神州数码5120,接入层交换机采用神舟数码3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