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东亚文明的凤凰涅盘——儒家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东亚经济的崛起

文 明形态 。 东亚文 明的主要成员国 , 除中 国之外, 朝鲜、 韩国、 E本、 l 越南 以及 东南 亚一些 国家 , 对东亚文明的创建形成 , 都 作 出了重要 贡献。东亚各 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从一开始就将 目光倾 注于 孔子 的儒 家伦理 , 并按照各 国的实 际情况 , 分别 从 不同的方 面 , 接受 、 诠释 、 汲取、 融合儒家思想 , 形成各具 民
点, 治国的最高理想 ( 施仁政 ” 。 。 、 行王道 ” , )儒家强 调。 志士 仁人 , 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 以成仁” 。但 E本儒教 的五个美 l 德却是 : 忠诚 、 礼仪、 勇敢 、 信义 、 节俭。其主要范畴是 。 而 忠” 非。 ”这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 。中国儒 学的。 也是 相对 仁 , 勇” 处于次一层次地位 , 孔子在‘ 论语 - 问> 宪 中说 :仁者必有勇 , 。
、
东 亚 文 明 的 历史 传 承 一
同根 同 潭 . 具 特 色 各
东 亚 文 明是 一 个 表 示 相 互 交 流 、 互 影 响 , 相 由历 史 形 成 的 区域 性 的 文 化 发展 概 念 ,在 地 理 上 以 中 国 本 土 为 中 心 、 文
中 国儒学 仁 、 、 、 、 的美 德 , 仁” 义 礼 智 信 。 是作 为人 格 的最 高
具 有 中 国乃 至 东 亚 特 色 的优 势 的人 文 精 神 。 种人 文 精 神 , 火 重 生 , 时俱 进 , 育 生发 出一 条 底 董 深厚 的文 化 价 这 浴 与 培 值 魅 力链 。 条 价 值 魅 力 链 对 东 亚 农 业 文 明 、 业 文 明和 现 代 文 明 的 形 成发 展 产 生 了 深刻 影 响 。 将 牵 引 东 亚 文 明 这 工 并 走 向 世界 ’ 响 全球 。 , 影
从儒家文化看东亚经济发展

东亚 的腾 飞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的 事 情 。二 战 结 束 后 , 日本 在 这 个 区域 率 先 崛 起 , 之 以 “ 洲 四 小 龙 ” 腾 飞 和 中 国 继 亚 的
大陆 经 济 的高 速 发 展 , 佛 一 股 飓 风 席 卷 了整 个 世 界 。人 仿
们开始探讨东亚作为整体区域在 2 O世 纪 的 后 半 期 为 何 后
维普资讯
第 7 卷 第 2期
20 0 8年 4 月
淮 北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IPROFES I BE S ONAL AND TECHNI CAL C OLLE GE
Vo . . 1 7 No 2
素 。美 国 俄 亥 俄 州威 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伯 格 大 学 宾 ・ 尤 说 : 日本 经 济 在 “
世 界 独 占鳌 头 , 国 、 加 坡 及 其 他 东 亚 国 家 的 欣 欣 向 荣 , 韩 新
来居上 , 于是 研 究 者 开 始 把 这 种 新 生 事 物 叫 做 “ 亚 模 式 ” 东 。
在 地 , 部都 是 深受 儒 家 文 化 影 响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这 就 充 全 分 说 明 , 家 文化 必 定 与 这 些 经 济 奇 迹 的创 造 有 着 某 种 内 儒
在 联 系 , 影 响和 促 进 这些 国家 和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是
、
东 亚 腾 飞 的 文化 因 素
家汤 因 比在 《历 史 研 究 》中 将 人 类 历 史 划 分 为 2 3个 文 化
或 文 明地 区 , 认 为 , 东 社 会 包 括 中 国 、 他 远 日本 、 鲜 , 有 朝 具 同一 类 型 的文 化 , 到 某 种 同样 文 化 的影 响 。 日本 学 者 江 受 上 波 夫 在 其 所 著《八 世 纪 的欧 亚 大 陆 》一 书 中 对 当 时形 成 的 以唐 朝 为 中 心 的 “ 亚 文 化 圈 ” 行 研 究 。他 认 为 , 元 东 进 公 8世 纪 东 亚 诸 国为 了发 展 自 己 , 极 学 习唐 朝 的 制 度 法 律 积 艺 术 学 、 想 技 术 文 学 、 字 等 , 现 出 以唐 为 中心 的共 同 思 文 呈 文 化 圈 。这 一 文 化 圈 的 成 立 , 此 之 后 长 期 决 定 了 东 亚 民 在 族 和 文 化 的状 况 , 这 层 寓 意 来 说 , 在 历 史 上 具 有 划 时 代 从 它 的 意 义 。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本文是从各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社会继承正文: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
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儒学创始人——孔子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
从世界各国的精神道德、国际关系、人际关系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实际情况看,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正如1988年一月,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从精神方面来讲:21世纪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普遍提高,但是如果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不注重精神道德方面的修养,将会出现诸如暴力犯罪、道德沦丧、个人主义、精神空虚等问题而严重危害社会。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则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所说:“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是一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人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
儒家社群主义文化与“东亚经济模式”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6
作者简 介 : 韩毅 , 男, 辽宁沈阳人 , 辽 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研 究方向 : 中外比较经济史。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 目《 文化传统、 约束机制与契约履行》 ( 1 1 B J L 0 1 4 ) 。
VoI . 41 No .1
2 0 1 3 年 1月
J a n . 2 0 1 3
儒家社群主义文化与“ 东亚经济模式”
韩 毅
( 辽 宁大学 历史学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0 3 6)
摘
要: 儒 家社群主 义的基本 思想可以概括 为 : 以“ 仁 爱” 与“ 性善” 为苓质的 个人观 , 以家庭 ( 家族 ) 为中心
儒家社 群 主义 的基 本思 想可 以概括 为 以下几 个方 面 : 第一 。 以“ 仁爱” 与“ 性善 ” 为本 质 的个 人观 。
儒家学说的个人观从哲学层面上回答 了“ 何为人的本质” , 即“ 何者为人” 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 孑 L 孟 认为, 人的本质属性不是他的生物属性 , 而是其社会属性 。这种社会属性集中表现在“ 仁爱” 和“ 性善” 上。
第1 期
韩
毅: 儒家社群主义文化与“ 东亚经济模式”
1 3 9
儒家学说指 的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孑 L 子所创立 的思想体系 。其学派崇 尚“ 礼乐” 和“ 仁义” , 提倡 “ 忠 恕” 和“ 中庸” 之道 , 主张“ 德治” 、 “ 仁政” , 重视伦理关系。西汉以后 ,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皇权至上的统治需 要, 提出“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学说 。 直至清朝末期 , 儒家 学说一直被中国历代君王奉为“ 官学” , 对中国、 东亚 、 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国以后 至现代 , 儒家思想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 甚至曾遭到官方政权的彻底否定和极力铲除 , 但其依然表现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与新儒家思想文化积淀-2019年文档

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与新儒家思想文化积淀一、亚洲四小龙腾飞的经济成就及文化背景对东亚各国的政治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传统文化主要有三种,即中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和新加坡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因而其政治文化中渗透着浓重的儒家伦理。
20世纪80年代,亚洲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经过文化性格的重塑后,韩国形成以准军事管理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新加坡形成以奋力拼搏求生存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精华,港台形成以竞争务实求发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亚洲四小龙地域面积不大、人口稠密、经济底子较薄,自然资源也并不丰富,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使他们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是什么?而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如果说经济增长与其背后的文化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话,那么和西方“新教资本主义”相对应,有人把“东亚经济模式”称之为东方“儒家资本主义”,也不无道理。
国际学术界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作了大量研究。
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第一派认为是东亚独特的文化模式造就了其经济奇迹;第二派认为是东亚抓住并利用好国际机遇,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第三派是制度学派,以宏观调控功能来解释东亚的经济起飞。
目前虽然学术界对促进“亚洲四小龙”腾飞的原因仍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有一个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儒家文化是“亚洲四小龙”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崛起的精神支柱。
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等海外新儒家学派,他们也都强调中华文化价值观对于东亚现代化发展的精神指向。
“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除了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之外,无不伴随着儒家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
新儒家价值观是结合当地实际,借助于西方现代经营管理而发展的。
新儒家价值观吸取了旧儒家价值观中的勤劳、节约和重教育等优良传统,衍生出更具有生命力的因素,即把节约的钱用于投资;教育方面强调人文、技艺;勤奋牟利;管理上除了家长式管理外,还兼有现代的经理式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
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
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
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
“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
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
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
“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
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
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儒家思想在东亚国家中的传播

儒家思想在东亚国家中的传播随着中国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东亚文化和哲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东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哲学思想、传承发展等方面介绍儒家思想在东亚国家中的传播。
一、历史渊源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其始祖为孔子。
孔子所建立的儒家学派以“仁爱之道”、“礼制之治”、“中庸之道”、“笃行致远”为主要思想内容,与道家、墨家、名家等其他学派形成鲜明的对比。
儒家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在内的一系列经典著作,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在哲学思想上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的内在精神可以与宇宙之中的精神相通,有着无法衡量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儒家还把个人的命运归结为道德上的取得和失去,对于诸如生死、疾病等客观存在的问题相对漠视。
此外,儒家思想更是强调“仁爱之道”,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以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为重,而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行动。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力。
三、传承发展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还广泛传播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
在韩国,儒家传统与佛教文化一并成为了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重视儒教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性,韩国政府将韩国儒教大学改名为成均馆大学,成均馆学院建立了一个儒学研究中心,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日本,儒家思想受到了日本文化格局的深刻影响,在日本建国之初,大量中国学者被招入日本,将儒家思想的精髓植入日本的文化血脉中。
受此影响,日本形成了一种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责任综合在一起的道德观念,使得日本的社会生活更注重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总之,儒家思想在东亚国家中的传播离不开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学者的努力和探索。
这种思想体系充满人文关怀、尊重人格和推崇传统文化的特点,正是东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儒家的哪些思想对现代有借鉴意义?儒家思想又被人们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
儒学最初只是指的司仪,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思想体系,并且将尊卑等级的“仁”作为该体系的核心。
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他们看待、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归纳起来,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肯定人的现实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在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之前,对人的现实价值持完全肯定态度的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
在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中,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得到了充分肯定,儒学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中心。
中国古代的“天命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上天安排的结果,体现了上天意志。
这种说法虽然与宗教的“上帝创世论”相似,但是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儒家思想中的“天”主要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虽然也有神的含意和成分,但不是主要的。
而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中国古代“天命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不是要求人们为“天”献身和殉道,或者去追求“天国世界”,而是借助“天”来证明在现实世界行为的合理性和按照天的意志(即客观规律)办事,以达到天为人服务的目的。
第二、主张顺应和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不同的文化流派中,对人类本性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差别巨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人类的本性给予了肯定和承认,提出应该对人的欲望予以合理的满足,而不是采取诅咒式的态度。
如对人类“性”的理解,儒家认为“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们的这种本能的欲望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
第三、“仁者爱人”,充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基本权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的基本会归纳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East Asianeconomies;Confucian culture;positivefact概述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欧亚大陆太平洋的边缘和半边缘地带,包括亚洲东部的大陆、半岛与海岛。在广义上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即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诸国),狭义上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四国。而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它是以儒家思想或儒家伦理为其文化基石的,这一区域在文化传统上与儒家保持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东亚文明是一个表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由历史形成的区域性的文化发展概念,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文化上以中华文化为轴心、通过多方面的交流沟通,使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扩散到周边东亚各国,形成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中国文化圈”或“东亚文明秩序”。
东亚文明又是一种由东亚诸国共同参与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东亚文明的主要成员国,除中国之外,朝鲜、韩国、日本、越南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东亚文明的创建形成,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一开始就将目光倾注于孔子的儒家伦理,并按照各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接受、诠释、汲取、融合儒家思想,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多民族儒学文化。
三、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 作者:
———————————————————————————————— 日期:
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东亚文明是由东亚诸国共同参与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儒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乃至东亚特色的优势的人文精神。文化力是经济的重要因素,这种人文精神,浴火重生,与时俱进,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这条价值魅力链是东亚崛起的精神支柱,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毕竟在文化模式上和观念体系上仍存在弊端,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
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一度被认为影响了东方国家向市场经济的靠近,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被看成是过时的应该抛弃的思想体系。建立在西方文化价值观上的市场经济确实对儒家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历史的进程开始用事实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开始崛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至8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现了经济腾飞,继日本之后,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都按市场经济的模式开始实现了现代化。其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仅其发展速度世界上前所未有,远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水平,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而这一奇迹发生的所在地,全部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这就充分说明,儒家文化必定与这些经济奇迹的创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是影响和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汉城举行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表演节目的演员们身穿的服装让熟悉中国的人一下就想起中国古代的道教服装;在日本的街道上,你可以不经意的就看到夹带有中国汉字的日本文字。就是这些以生活习惯或汉字代表的文化使这几个国家深深的连在了一起,并且也使人想起了以中国为主要文化渊源的东亚。“文化东亚”,指“以中国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发展起来的,具有内在的文化共同性和文化共识,有着相当强的文化内聚力的文化和合体”。
二、东亚经济腾飞的文化因素——儒家文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成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完成的,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西方学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层文化的背景。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里提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以外,在其内部还深藏着一层文化的背景,并把其文化的背景解说成新教伦理,由此来说明文化具有能引起经济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东亚经济;儒家文化;积极因素;负面影响
Abstract:EastAsian civilizationwas createdby theEastAsian countries which participatedin theuniqueformof civilization. Confucian culturein thecourseof history haveaccumulatedtoforma uniqueadvantagein ChinaandEastAsiasuchas the human spirit,Culturalpowerisanimportantfactor in theeconomy,which the humanspirit,from the ashes withthetimes, nurturingof Health issueda strong culturalheritagevaluechain charm,thecharm ofthis valuechain isthespiritualpillar oftheriseof EastAsia,economic development inEast Asia playedan activerole, butitis after allinthe culturalpatternsand belief systems, thereare still drawbacks,itsnegativeimpactsareunavoid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