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浅析越剧中的美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平常的心动 永恒的美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 ) 少芍药 共牡 丹 , 唱 缺
与 我 一 同 把 家还 。
《 台 会 》 全 剧 情 节 的 转 折 点 , 好 的 爱 情 惨 遭 楼 是 美
台 ( ) 兄 若 是 爱 牡 丹 , 唱 梁
我 家有枝好 牡丹 ,
梁兄 要摘 也不难 。
伯
心 九 台
伯
扼 杀 。 两 人 抒 发 了一 往 情 深 、 分 难 舍 的 满 怀 悲 愤 。 英 难
是 有 力 的衬 托 , 使 全 剧 的 悲 剧 精 神 更 加 强 烈 , 并 震
f 。
“ 坟碑 , 坟碑 , 兄 你 红黑 两 字刻 两块 , 的刻着 梁 立 立 梁 黑
山 伯 , 的 刻 着 祝 英 台 , 和 你 生 前 不 能 夫 妻 配 , 就 红 我 我
是 死 也 要 与 你 同 坟 台 。 ” 版 删 去 不 用 , 全 剧 有 损 无 新 对
益 , 在 可惜 。 实
责 任 编 辑 : 小 红 刘
象剧 院 演 出 的 《 山 伯 与 祝 英 台 》 1 5 梁 ( 9 2年 出的 新版 《 山伯 与祝 英 台》2 0 梁 ( 0 7年 )
3 7
连 手 中 道 具 扇 子 也 成 了蝴 蝶 形 象 的 载 体 — — 向往 生 命
自 由 的 象 征 , 大 强 化 了 原 版 “ 白蝴 蝶 玉 扇 坠 ” 结 大 雪 和 尾 双 双 化 蝶 的 意 蕴 意 境 , 唤 人 间 真 情 至 爱 , 使 整 个 呼 并
演 出更 具浓 郁 的 民间色彩 , 抒 情 , 浪漫 , 美丽。 更 更 更
台
伯
伯
( ) 家牡 丹 虽然好 , 唱 你 可 惜 是 路 远 迢 迢 怎 来 攀
描述越剧的句子唯美

描述越剧的句子唯美
越剧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形式,它以细腻的音乐、婉约的舞蹈和深情的表演为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在越剧中,演员们的唱腔婉转动听,犹如一股清泉流过心间,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越剧舞蹈优美动人,舞姿轻盈,给人以美的享受。
越剧的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不断发展和创新,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韵味。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将观众带入到一个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人生的深刻哲理。
越剧的唯美之处,在于它能够用一种婉约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深刻,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无论是唱腔、舞蹈还是表演,都充满了艺术的温度和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总之,越剧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表演艺术,它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
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无穷的灵感和力量,让自己更加充实和美好。
- 1 -。
越剧红楼梦观后感

越剧红楼梦观后感越剧红楼梦是一部以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为基础,融合了越剧音乐和戏曲表演形式的一台演出。
近期有幸观看了越剧红楼梦的演出,通过这次观后感的分享,我想谈谈我的感受和对于这部作品的观点。
首先,越剧红楼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各个角色的形象栩栩如生,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字正腔圆的唱腔,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宝玉、黛玉、贾母等主要角色,演员们不仅在外貌上进行了精心打造,而且在演技上也给予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将角色的情感变化展现得细腻真实,引发观众们对于人物命运和悲剧的思考。
其次,越剧红楼梦演出的舞美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舞台布景和服饰设计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巧妙的灯光设计和舞台技巧的运用,使得整个演出场景犹如一幅动态的画卷,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而演员们身上的华美服饰和精致发型,则进一步突出了角色的独特之处,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宫廷的世界,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再次,越剧红楼梦在传达艺术价值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这部作品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了家庭伦理和价值观念。
通过展现贾家大宅的兴衰和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剧中蕴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够从中品味到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进一步理解和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处理。
最后,越剧红楼梦的演出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越剧作为中国优秀的地方戏曲剧种,通过对传统剧目的演绎和创新,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和思维方式。
越剧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化与当代舞台艺术的结合,呈现了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艺术形态。
它既保留了越剧的传统特色,又运用现代舞台技巧进行了创新,使得观众们能够在欣赏越剧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戏曲艺术的更新。
总结起来,越剧红楼梦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
它通过精彩的演出和精心的制作,将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们。
越剧演讲稿

越剧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越剧。
越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省的嵊州、绍兴一带,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首先,我们来谈谈越剧的历史渊源。
越剧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浙江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和音乐形式。
它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舞、戏曲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越剧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婀娜多姿,被誉为“东方歌剧”。
其次,越剧在表演形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越剧以女性演员为主,她们要求唱、念、做、打全方位的表演,所以越剧也被称为“四技皆备”的戏曲。
越剧的表演注重细腻、婉转,讲究唱腔的抑扬顿挫,舞台动作的婀娜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
越剧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中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魅力。
再者,越剧的剧目题材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历史传说、现代题材等。
越剧《红楼梦》、《牡丹亭》、《雷峰塔》等经典剧目,都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也积极吸收了现代文化元素,使其在不断发展中保持生机。
最后,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越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越剧的表演艺术和文化内涵,正逐渐被世界所了解和认可。
总的来说,越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越剧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瑰宝继续闪耀光芒,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越剧的特点与发展

越剧的特点与发展越剧,是中国戏曲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
源于中国浙江省的绍兴市,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越剧自诞生以来,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探讨越剧的特点与发展。
一、越剧的特点1.优美的旋律和唱腔越剧以腔调婉转动听、正音清朗而著称。
它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婉转,常常被人们形容为“欢快、抑扬顿挫”。
越剧的唱腔有特定的韵律节奏和方言语调,表现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2.精湛的表演技艺越剧是一种注重形体和表演的戏曲剧种,它有着精湛的表演技艺。
在表演中,演员们需要根据剧情和角色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达到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3.追求真实性的表演方式越剧表演时注重真实感和细腻的表演,演员在表演中尽可能地去表现角色的真实情感,使得角色具有更加真实鲜活的人性。
同时,越剧的服化和舞台设计也都力求真实和精致。
4.故事情节感人动人越剧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女性为主角,表现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况味。
它的故事情节生动而感人,常常让人流连忘返,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越剧的发展越剧自诞生以来,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推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剧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1.新生代越剧演员的涌现近年来,不少新生代越剧演员的涌现,为越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些演员身体素质优秀,表演技艺高超,对于越剧的传承和创新都做出了贡献。
2.越剧舞台的现代化改造越剧舞台的现代化改造也为越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代化的舞台设计,让越剧的表演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而越剧舞台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则让越剧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3.新颖的创新元素的运用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需求,越剧还在不断地尝试创新。
演出内容不仅有传统的经典曲目,也多了一些新颖的元素,比如现代音乐的运用、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入等,让观众在欣赏越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变迁对越剧的影响。
4.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剧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还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成功的走红。
越剧的舞台美术之服装(越剧知识整理46)

越剧的舞台美术之服装(越剧知识整理46)一、越剧各个时期服装的样式和特色:越剧在小歌班初期,男角扮书生、公子,借用生活中秀才帽、瓜皮帽、竹布衫、绸长衫;扮士绅,借用生活中彩缎长袍、扎脚裤、黑缎马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木偶神像蟒袍;男班扮女角,把自己顶后的辫子散开,梳发髻,搽"燥粉",穿生活中的竹布裙、衫和"嫁时衣"的彩绸衣、花裙等作演出服装,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一担豆腐皮篾篓里,走农村跑城镇,这就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
租赁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多为绍剧、京剧传统样式。
越剧在20年代至30年代的绍兴文戏时期,受上海京剧衣箱制影响,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开始分开。
主要演员穿"私彩行头",有专管"私彩大衣"的人,负责主要演员的服装穿戴和保管。
这些"私彩行头",由主要演员添置,或由过房娘资助添置,旁人是不能穿用的。
有些没有经济条件添置"私彩行头"的主要演员,则用借债的方法来添备"私彩行头"。
临时有人生病,客串当头牌的演员,则穿"香衣班头"的服装。
"香衣班头"即是专管穿衣、借衣的小老板。
一般姓名不上水牌的角色及担任旗牌和龙套的群众演员,均穿"堂中行头"。
"堂中行头"往往由班主或香衣班头出资租借而来。
专管"私彩行头"的人,称"私彩大";专管"堂中行头"的人,叫"堂中大衣"。
"堂中大衣"中,又分男角堂(专管男角穿衣)、女角堂(专管女角穿衣)。
一些主要演员非常重视自己的"私彩行头"(也叫"私房行头"),往往戏班老板在搭班聘用演员时,也要看演员"私彩行头"的多少,当时的观众也是看人看行头,看行头看人,因此名演员竞相炫耀行头,有的小旦演出一夜连换十多套新服装。
赞美越剧的唯美句子简短

赞美越剧的唯美句子简短
1. 越剧如诗,温婉动人,让人陶醉。
2. 越剧的唱腔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3. 越剧的舞台艺术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4. 越剧的服饰华丽多彩,彰显中华传统之美。
5. 越剧的表演生动传神,让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6. 越剧的情节曲折跌宕,让人欲罢不能。
7. 越剧的人物形象鲜明,让人难以忘怀。
8. 越剧的唱词诗意盎然,让人感受到戏曲的文学之美。
9. 越剧的音乐悠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
10. 越剧的舞美设计精妙绝伦,让人眼前一亮。
11. 越剧的表演风格细腻入微,让人感受到戏曲的细腻之美。
12. 越剧的舞台效果惊艳绝伦,让人为之倾倒。
13. 越剧的艺术魅力无人能挡,让人为之倾心。
14. 越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让人为之赞叹。
15. 越剧的精彩表演令人难忘,让人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珂婉
内容摘要:越剧作为我国戏曲第二大剧种流广泛流行于国内,爱好者众多,曾在二十世纪中期达到鼎盛。
阴柔温婉的女小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这一点出发,试图探寻越剧独特的美与魅力。
关键词:越剧女小生美学戏曲
越剧是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流行于江浙一带,也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
在众多经典云集的中国戏曲剧种中,每一类都有自身孕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特有的传统风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独到之处。
豫剧的酣畅淋漓展现了中原人的大气风范,秦腔的苍劲悠扬展现了西北人的豪爽脾性。
而江南自古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独特的方言和淳朴的民风育了昆曲、越剧、淮剧、沪剧等等南方特有的剧种,在百年来的发展和成长中,这些南方代表剧种之间相互融合、互补其长。
又随之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而曾经一度繁荣鼎盛,至今在全国仍拥有广大爱好者的越剧更是以优美婉转的腔调,含蓄而动情的曲词,通俗易懂的情节,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一.以才子佳人为主要题材的越剧剧本故事
钟爱越剧几年来,对这个独特剧种最强烈的感受,始终是它的温婉唯美。
越剧的著名代表剧目有上百出。
“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不无肤浅地概括了诸多越剧剧目故事主题、情节主线。
从当代越剧的四大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便可看出,越剧剧本故事多是才子佳人题材,而且以悲剧见长。
再没有那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唯美迷蒙了。
越剧的戏词婉约清丽,有道是“越剧如处子,黄梅如村姑”。
越剧戏词不似昆曲略显拟古生涩,也不同于黄梅戏的乡土气息浓厚,她恰似一首淳朴真挚的婉约词,在缠绵曲折的越胡声中向观众娓娓道来。
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演员短短几句唱词就将宝黛初逢的场景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青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
还有《梁祝·十八相送》中祝英台的唱段:“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白蛇传》中白素贞的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愁...”这些都代表了越剧水一样委婉的喝腔,令人听闻仿佛感觉,那声音在江南的乡野市肆间沉浮,在江南的谷场河流上流淌。
让每一个品味过越剧的人情梦缱绻,柔肠百回。
二.越剧之最---阴柔俊美的女小生
越剧的剧本故事和唱词自成一家,但在我看来最能代表越剧特色,能解释越剧迷人魅力的,是其阴柔俊美的女小生。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越剧诞生之初只有男班演员,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女子越剧逐渐兴起形成。
男女角色都由女人扮演的艺术形式,促使越剧在音乐唱腔、表演风格、演出剧目内容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剧种风格的衍变,向典雅优美发展。
这也成就了日后越剧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地位和辉煌。
在中国数百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有男女合演的,有男人演女角,女人演男角的。
但由女人扮演所有男角和女角的却只有越剧女班,后成为祖国戏曲艺苑中独具一格的剧种。
在当时,女班的诞生改变了当时绍兴文戏的发展方向。
女班的表演
风格完全不同于男班。
唱腔更委婉柔和、悦耳动听,表演风格上比男班更飘逸洒脱,在体现人物感情上更细腻缠绵,贴切感人,有非常强的诱人魅力,使观众更加喜爱。
百年越剧,如一只美丽的蝴蝶,一路的飞舞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美丽的瞬间,在我看来,这其中有很多的瞬间是属于越剧女小生的。
越剧女小生那种独具的俊朗、洒脱和秀美,的确是男小生们无法企及的,这个行当,超越了生活,诗化了人物,把角色的美挥洒到了极致。
中国戏曲“虚拟”、“写意”和“象征”的舞台表演和处理形式,使得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可以不受任何影响。
女小生并非完全模仿男人表演,强求演员和角色合二为一,而是戏曲演员借助于程式化的表演,从一开始就可以控制自己不要和被表现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女小生通过站在男性角色的对面去反观,诠释的不是生活中的男人,而是女人眼中的男人,是通过女人的理解来呈现的理想化、艺术化的男人,是女人演给观众看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男人无关,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
当然,这种成功的演绎还需要演员自身具备一定的外在条件和精神气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接通人物,传递出男性角色的神韵。
中国戏曲舞台不存在西方戏剧美学中的所谓“第四堵墙”,在演出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
因此,越剧女小生艺术魅力的展示离不开观众的参与。
或许男性观众喜爱女小生,是因为女人去扮演了舞台上的男人;而女观众喜爱女小生,是因为舞台上的男人是由女人自己自由塑造的,而女人塑造的正是她理想中的男人,这也是女性对自身的一种欣赏与喜爱。
这种“性别错位”单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观众眼中才更显得诗意、空灵、梦幻和飘逸。
越剧的柔美、婉约、清秀正如江南的山水一样,是先天赋予的灵气,女小生这个行当仿佛“在水一方”的佳人,拥有了多方面,多层次,具有立体感的美。
越剧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在我看来,小生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当属尹派。
今天的越剧界有“十生九尹”的说法,尹派唱腔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圆、润、糯”三个特点,如同深沉隽永的流水,缠绵温柔的春风。
其情致低回婉转,情感深沉中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细致的气韵。
起腔尤其独具特色,脉脉含情,温柔细致,柔中带刚。
一声“娘子”,“姑娘”便令人身心沉醉。
在舞台上,女子扮演的男子一个个温柔多情,儒雅潇洒,对着花旦和观众行礼作揖,倾诉衷肠,眼里流动着说不尽的哀恸与动情,如果是换作男子来演,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地情如人意了。
不论是在宦海沉浮中悟到功名如纸薄,从此寄情书画的风流才子唐伯虎,还是憨厚老实,在爱情中后知后觉的梁山伯,女子的表演都非常成功,传统剧本中才子型的中国书生男子,尤其是江南才子的风格,在以尹派为代表的越剧女小生那里真可谓是淋漓尽致了。
女子越剧这种独特的美,在于这种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
不管是温文而雅的才子,还是落难的公子,落榜的士子,或者悲愤的将领、含冤的贤良,都达到一种或者优美,或者壮美的审美感觉,这些,从越剧《何文秀》、《碧玉簪》、《柳毅传书》、《屈原》等一系列代表戏目中可以体会得到。
甚至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样难以传达的人物,都被越剧女小生们演绎地罕见的成功和到位。
可以说《红楼梦》的所有戏目中,没有哪一个剧种,能像越剧这样适合演绎这样一个题材。
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贾宝玉的形象,唯有女子所扮演的越剧才塑造的出来。
与之相对的,国粹京剧则是中国戏曲男性饰演女性角色的代表。
梅兰芳大师将“男旦”艺术发展到了巅峰。
由张国荣主演的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霸王别姬》很好的将这种艺术美传达给了普通观众。
梅兰芳大师以一介男子之身来扮演女人,不管他程式化的动作再怎么女人,不管他眼神再怎么妩媚传神,他所呈现的人物骨血里却有着阳刚之烈,虞姬拔剑自刎,尤三姐为郎君“玉山倾倒难再扶”,这样的舞台形象都超出了纯粹女人之美。
而越剧女小生演的是男人形象同样也不是用男人的阳刚来演,而是用女人的阴柔来演,不管演员的动作多么男
性化,不管演员穿了多高的靴子多宽的袍子都掩饰不了她眼波中柔情似水的女人味,恰恰是这样,她的人与舞台要塑造的形象形成了一种超出了纯粹男人的极美,这种美,跟京剧男旦的美一样只存在于艺术舞台和童话里,而戏曲则是他们存在的极好的平台和载体。
周总理曾说,在外交活动中他手中有“两台法宝”:茅台酒和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十姐妹”之一的老艺术家,范派创始人范瑞娟老师当年在美国演出后,当观众知道梁山伯竟是个活灵灵的女孩儿时的震惊,绝不压于当年梅兰芳在海外唱《贵妃醉酒》引起的轰动。
一位苏联的艺术家,当场就跪在了其面前,说道:“我真是服了你,服了中国越剧。
”的确,越剧女小生阴柔唯美的声腔与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行云流水般展示的人间极致的美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在今天的戏剧舞台是无可取代和不可多得的。
三.越剧之美如水长流
越剧具有一种温和秀雅的江南城市化世俗抒情艺术的美学特征,在越剧的发展现状下,我想更需要的是产生更多的在社会深度、人生观念和生命意识等方面具有更深刻思想和感染力的剧本和作品。
幸而一直以来都有众多年轻观众欣赏和热爱越剧,戏迷票友群体年轻化也是越剧区别于中国戏曲其他剧种的一个显著特征。
作为一名普通的爱越人和大学生,将中国戏曲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戏曲,欣赏其中之美是我心底的美好愿望;我也会保持自己的这一份坚持,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热爱和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