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讲 精练习题高效作业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秦国国君世系》(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前777年~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39年(前659年~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年~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前337年~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前249年~前247年)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解析:选A。

题干中秦国国君的称号开始为“公”,后来改为“王”,而按照分封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却称王,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2.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下图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

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解析:选B。

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集权体制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玺印图可以看出,燕齐两国的官印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

3.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选A。

据材料“吴国的国君……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吴国、燕国等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西周文化不相符,被排斥在“中国”之外,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吴国等国因采用荆蛮的习俗而被中原各国所排斥,而非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非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中国”概念的明确化,D项错误。

【高效课堂】课时精练:必修2第1章 人口的变化(含详细答案)

【高效课堂】课时精练:必修2第1章 人口的变化(含详细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创新题)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1~3题1. 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 人口总量大B. 人口就业压力大C. 人口严重老龄化D. 劳动力不足2. 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3倍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 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演变的原因,不可能是()A.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 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的提高C. 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D. 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2009〃济南模拟)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4、5题。

4.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A. 甲B. 乙C. 丙D. 丁5. 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A. 出生率上升B. 出生率下降C. 死亡率上升D. 死亡率下降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7. 该城市是()A. 南京B. 深圳C. 西安D. 沈阳(改编题)读图回答8、9题。

1950-2000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8. 在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亚洲B. 大洋洲C. 非洲D. 欧洲9. 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A. 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B.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C.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D.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清晨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六年级上册第2讲 作业

六年级上册第2讲  作业
数学
2019 年
六年级 姓名
第2讲 分数与小数互化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星期
等级 评价
A+级/优秀 A 级/良好 B 级/合格 Ф 级/未达标
熟练掌握且能灵活应用 已掌握方法和技巧但不严谨
基本掌握了方法与技巧 知识有缺陷需改进学习方法

••

••
1、将循环小数 0.7、0.39、4.173、1.037化成分数。
5、算式 1 + 1 + 1 + 1 的计算结果用循环小数表示是多少? 2 357
6、把 4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第 50 位上的数字是几?。 21
2、将分数 1 、 2 、 3 、 4 、 5 、 6 分别化成小数。 777777
3、适当补上循环点,使不等式 5.48>5.48>5.48 成立。
4、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

1.81+0.81-0.81
••
7、有 一 个 学 生 在 计 算 时 不 小 心 把 某 数 乘 以 0.25误 看 为 乘 以 0.25,积 比 原来少 5,某数是多少?
8、 有 八 个 数 ,
是其中的六个,如果按从
••
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四个数是 0.51,那么从大到小排列时,第四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是多少?

高效课堂复习题及答案

高效课堂复习题及答案

51、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在时间划分上是:“271”,在环节划分上是“271”,“六大模块”指: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提升、针对训练、达标测评。

52、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指的是: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53、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的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

54、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5、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好课是指:学生会学。

56、杜郎口模式是:336 兖州一中的模式是: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模式是:271。

57、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调控者。

而不应该成为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

58、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生命之源,课堂的意义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培养人。

59、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

学校的产品是服务。

60、导学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路成图、方向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但也代表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导学案的编写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

61、高效课堂主张三种学习方式:自学、对学、群学。

62、实现高效学习的最有效途径是小组合作学习63、备课要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6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65、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不是某些老师的“秀场”,想卖弄,最好在自己家里,要知道课堂永远应该是孩子们学的天堂。

66、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指的是:教育、教师、学生、教室。

67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学案、“271”高效课堂的指南针是训练案、68”三力”建设即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

69、高效课堂的“三驾马车”是高效学习小组高效行政管理小组高效科研小组70、“两案“并举,铺就高效课堂快车道71、“271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导学案编制,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九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九单元 第2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章丘模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

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解析:选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故A项正确;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不仅指工业化,故B项错误;“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不再受外国的干涉”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 (2020·江苏南通模拟)右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该漫画的寓意是()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选B。

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后面追赶的人物的眉毛是麦穗,代表农业合作化,横幅的字样“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据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B项正确。

3.项目铜原煤棉纱粮食1952年比1949年增长(%) 753.8 105 101 44.8 由上表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逐步恢复B.盲目追求发展速度C.计划经济逐步形成D.农业经济受到制约解析:选A。

结合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可知1949~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故A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农业生产而非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增长44.8%,不能得出农业发展受阻的结论,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2:Unit2 第二课时

课时作业2:Unit2 第二课时

SectionA (2d-3c) Period2 课时作业I.翻译翻译短语1. 在周末2. 去上班3. 吃晚饭4. 在六点半5.有一份有趣的工作________ 6.在电台工作___________7.刷牙___________ 8.迟到__________ 9.有趣的时间_______ 10.然后___________ 11.在大约让7:20 锻炼______________ 12.在夜里__________翻译句型1.你通常什么时候起床?2.我通常6:30起床。

3.他们什么时候穿好衣服?4.他们总是7:20穿好衣服.5. Rick什么时候吃早饭?6. 他7点吃早饭。

7. Scott什么时候去上班?8. 他总是12点去上班9. 他从不迟到II、根据汉语完成英语句子。

Ⅲ.用单词适当形式填空IV、连词成句goes, he ,work ,to ,at ,o’clock, ten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et, dressed, do , they, time,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exercise, your, do,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o, get, you, on, up, school, time, days,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I.翻译翻译短语1. on the weekend2. go to work3. eat dinner4. at half past six 5.have an interesting job 6.work at a radio station7.brush teeth 8.be late 9.funny time 10.and then11.exercise at about seven twenty 12.at night翻译句型1.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2.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3.When do they get dressed ?4.They always get dressed at seven twenty.5 .What time does Rick eat breakfast ?6 . He eat breakfast at seven .7.What time does Scott go to work ?8. He always goes to work at twelve .9 He is never late.II、根据汉语完成英语句子。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四单元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

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 3 633 392贯 5 676 606 640文南方 4 114 751贯10 893 968 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 467文A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

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

”材料说明,宋朝() 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

“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

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

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

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929年至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解析:选C。

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盲目性生产进行控制,故B 项错误;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2.下表反映出()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B.各国展开了激励的贸易战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选B。

观察表格可知,贸易金额逐渐下降,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扩大出口,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导致各国之间展开了贸易战,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A项错误;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是由于各国之间的贸易战,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下世界贸易的下降,没有体现其深远影响,D项错误。

3.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解析:选C。

材料中讲到以改善普通大众生活为出发点的罗斯福新政带动了各个阶层的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拉动了大众消费,活跃了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

4.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属于缓解经济危机的措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经济危机下,政府面对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的问题实行干预,调整工业生产的措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干预所产生的局面,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无关,故D项错误。

5.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

罗斯福提出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

这说明罗斯福()A.主张创新自由制度以活跃经济B.意在鼓励民众摆脱贫穷C.强调政府应承担社会保障责任D.唤醒人们自信推进改革解析:选C。

题干没有述及创新自由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没有涉及摆脱贫穷的问题,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主张政府应该承担民众的社会保障责任,故C项正确;题干述及的是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而不是民众的自信,故D项错误。

6.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解析:选A。

材料“创立资源保护队”“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表明这一措施一方面是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正处于大危机期间,实行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故A项正确。

7.(2020·山东济南高三期末)从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 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

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

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解析:选A。

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明打破了自由放任政策,故选A项,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根除,排除C项;材料主旨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

8.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解析:选C。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1929~1933年,该指标数急剧增加,之后五年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工农业萧条,由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故C项正确。

9.“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

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解析:选A。

材料中免于匮乏的自由,是指要保证人们的生活供给,要给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人提供补助,罗斯福新政中通过法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故A项正确。

10.(2020·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

这一理论() 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解析:选A。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著作,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故选A项;“混合经济”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之后,排除B项;对西方福利制度的完善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11.(2020·北京顺义区二模)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

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

这表明() A.政府实行专制B.三权分立失效C.总统权力扩大D.国民经济崩溃解析:选C。

在经济危机下总统的权力扩大,与材料中“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相符,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应用,并非专制,排除A项;材料“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联邦最高法院”表明仍然是三权分立,排除B项;“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不等于经济崩溃,排除D项。

12.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解析:选C。

1932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际贸易的正常与否,故B项错误;美国希望通过互惠贸易来开拓国际市场,故C项正确;1932~1939年国际局势是走向战争的,不是缓和,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凯恩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看,政府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市场自动调节,不可能做到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

因此,凯恩斯大声疾呼要实行政府干预经济,并且凯恩斯在为政府设计干预经济的政策时,着眼点放在社会总需求方面。

为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后,很快风靡于西方各国经济学界,成为居主流地位的一大经济学流派。

——摘编自王东京《凯恩斯“革命”与他的充分就业理论》材料二罗斯福考虑到要维护失业者的尊严和身心健康,政府准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

1933年3月31日,成立“国内资源保护队”(CCC,亦叫民间资源保护队)。

受雇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预防土壤侵蚀、修筑森林道路、植树、造林、美化公园之类的工作。

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2美元(亦说25美元)寄回其家中。

四个月内共招募了第一批的25万人,在大约1 500个营地劳动,遍及各州。

“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

——摘编自《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理论很快风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就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第二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提取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状况、人民的生活、社会秩序及思想情绪等方面归纳。

答案:(1)主张:政府要动用力量干预经济;要以充分就业拉动社会需求;要以政府的需求带动社会总需求。

(任答两点即可)原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处于困境;旧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将扩大就业与提高社会消费相结合。

影响: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加深;扩大了社会救济群体;提高了青年人的自信心;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任答两点即可)14.(2020·湖南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