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ppt课件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27
从《湖心亭看雪》看传统文化传承
文学传承
通过学习《湖心亭看雪》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美学传承
《湖心亭看雪》所体现出的意境美、语言美等美学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 赏这些美学特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4/3/27
28
THANK YOU
感谢聆听
2024/3/27
29
26
当代社会中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生态意识
通过学习《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 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 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和内涵,引导他们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构建 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02
01
03
2024/3/27
用法举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 情,意为“还”。 “余拏一小舟”中的“拏”展现了作者独自前往湖心亭 的情境。
14
修辞手法运用分析
2024/3/27
白描手法
文章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 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
细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写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致刻 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到 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等。
2024/3/27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的情景,为下文同饮分别埋下伏笔。
9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湖心亭看雪》教学课件(共84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同赏雪景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 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 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 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 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 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 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南屏晚钟
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 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 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 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 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 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 尤其是在天气交响混合,共振齐鸣,悠悠扬,经 久不息。
翻译课文
及下船,舟 . 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等到(回来 时)下了船,船 夫嘟囔道:“不 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 的人呢!”
一词多义
一小舟( 一 )
一 是
是日更定(
这)
上下一白( 全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17篇湖心亭看雪(共27张PPT)

俱: 皆,都 绝: 无,消失 是: 指示代词,此 一: 全 惟: 只,只有 而已: 罢了 强: 尽力,竭力 及: 等到……时候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拓展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一)《湖心亭看雪》全文。 (二)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 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 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②翼惊飞。渐近,喷沫,冰 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③,无敢后先。再近,则 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④,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 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 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 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 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起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 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西湖中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 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 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西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 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PPT课文电子课件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课文赏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张岱为我们描绘的清淡 雅致的西湖雪景,了解了他出神入化,浑然天 成白描手法;也体会了他的高雅脱俗、卓然独 立的情怀。读罢我们掩卷沉思,不得不为如此 形神兼备的小品文而唏嘘感叹。但有一点也不 容忽视,就是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情绪,还是 应该持批判态度。
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壹 课前导读
主
贰 字词学习
目
录
叁 课文赏析
肆 阅读比较
第 课前导读
一
简洁大气
节
课前导读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作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
者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
简
崇祯(c
字词学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第 课文赏析
三
简洁大气
节
课文赏析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看雪的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舟子、小童)
事件: 看雪、遇知音。
课文赏析
谁来译一译红色字词的意思
[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绝,消失
[更定]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 致。)
课文赏析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课件

见余大惊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非常 大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
4.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三、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 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 请你找出来
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怪异了?
提示发言:
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 奇怪:您为什么——?
“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
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 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 高,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 雪景的句子?
背景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位国都, 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隐姓埋名, 遁迹山林,潜心著书,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 故国的痴心,然世人能有几个能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湖 痴行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心 痴景 一痕、一点、
【代表作】 散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qiǎng) (nán nán)
幽静 深远、洁白广阔的雪地里 你看到怎样的张岱?
清冷孤寂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
背景一: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 (1632年),崇祯17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 治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年)张岱反 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 写《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2021部编版八下第13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下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中华书局2008年版)。
张岱(1597-1689),字宗子。
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l628-l644)。
③【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④【拏】撑(船)。
⑤【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溢,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长规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⑧【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⑨【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⑩【客此】客居此地。
⑪【舟子】船夫。
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复习课程

2、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3、惟长堤一痕: 只有。
4、上下一白: 全
5、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6、而已:
罢了。
7、客此:
客居,作动词用。
8、及下船: 等到
9、喃喃: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这里可看作自言自语
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
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 词
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更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时计时单位) (还)
客此(动词,客居) 余住西湖 (我)
及下船 (等到)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1、是日更定: 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
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时算起。
.水,上下一白。湖 . 上影子,惟长堤一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 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痕,湖心亭一点,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
与余舟一芥,舟中 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课文
到亭上,有两人 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及下船,舟. 子喃
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 船,船夫嘟囔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 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 伏地鸣叫;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 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公开课获奖课件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2页
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更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第1页
湖心亭看雪 (张岱 )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 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快乐地 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人,于是到承天 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和他 一起在院里散步。月光照在院里,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纵横交错,本来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哪一夜 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乏像我俩这样 清闲人罢了。
想想看:为何身在清朝却用明朝年号?
第5页
. 翻译课文 .
这一天初更后来,我撑着一 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
是日更定矣,余
. .. .
火炉,独自前去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 . 上影子,惟长堤一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 晰)影子,只有(淡淡)一 道长堤痕迹,一点湖心亭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湖心亭一点,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
与余舟一芥,舟中 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课文
到亭上,有两人 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问. 其姓
氏,是金陵人, 客此。
到了亭子上,有两个人已铺 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 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
. 沸。(他们)看见我,非常
高兴地说:“在湖中想不到 还会有这样的人呢!”拉着 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 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 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翻译课文
及下船,舟. 子喃
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 船,船夫嘟囔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 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 伏地鸣叫;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 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 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 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 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和 他一起在院里散步。月光照在院里,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 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6、而已:
罢了。
7、客此:
客居,作动词用。
8、及下船: 等到
9、喃喃: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这里可看作自言自语
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
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 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 雪,湖中行人、飞 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更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想看:为什么身在清朝却用明朝年号?
. 翻译课文 .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 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
是日更定矣,余
. .. .
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 . 上影子,惟长堤一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 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古时计时单位) (还)
客此(动词,客居) 余住西湖 (我)
及下船 (等到)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1、是日更定: 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
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时算起。
2、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3、惟长堤一痕: 只有。
4、上下一白: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