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扩大规模,管控提升效率——钢铁行业整合深度解析

合集下载

钢铁行业并购整合研究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

钢铁行业并购整合研究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

aIld mI:tllods firstly.Then we defmed the M&A and integration,concluded the fiVe
M&A waVes.analyzed the normal progress of M&A,reviewed related theories o士
bet、veen monopolization and competition;finally,the only way totion.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s,significations,constants
Hebei is China’S NO.1 steel producing province.Before the Hebei Iron&Steel Group(HBIS)Was established,there were many huge Iron&Steel producing
factories,such as Tangshan Iron&Steel Group(TSIS),Handan Iron&Steel(HDIS), and Chengde Iron&Steel(CDIS).etc.Other iron and steel producing companies were also in big scale,and controlled some core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we researched the M&A topic of HBIS deeply,through research we find that:firstly,the govern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o make the M&A can be produced in China;secondly,the optimal industry structure is the balance point

中国钢铁企业合并的现状

中国钢铁企业合并的现状

中国钢铁企业合并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1. 政策背景: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过剩产能和降低环境污染。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淘汰粗钢产能1-1.5亿吨,将粗钢产能控制在10亿吨以下。

2. 兼并重组现状:在政策推动下,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

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河钢等,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了产能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地区性钢铁企业也在进行整合,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效益。

3. 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兼并重组的推进,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逐步提高。

根据已有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粗钢产能为10.57亿吨,其中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37%。

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

4. 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钢铁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

例如,河钢集团在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中取得了成功,标志着低碳冶金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商业化运用。

此外,钢铁企业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也在不断加大,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5. 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钢铁企业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合作。

例如,德龙钢铁集团在印尼、沙特等国家布局钢铁项目,以海外项目为支撑,向着年产5000万吨钢铁的目标快步前行。

总之,中国钢铁企业合并的现状表现为政策推动下的兼并重组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链整合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链整合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产业链整合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的整合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钢铁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产业链整合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钢铁行业产业链整合的重要性1、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整合产业链,钢铁企业可以实现上下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价格优惠;与下游用户加强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2、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钢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环节,如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通过整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增强抗风险能力钢铁行业受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产业链整合可以使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通过内部协调和资源调配,降低风险,保持稳定发展。

例如,在市场需求下滑时,整合后的产业链可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

二、钢铁行业产业链整合的现状与问题1、整合程度较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整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企业仅在部分环节进行了整合,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例如,一些钢铁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矿山,但在选矿、炼铁等环节仍依赖外部供应商。

2、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这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难以有效地推动产业链整合。

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钢铁行业产业链整合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产业链整合的需求。

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引导机制。

钢铁企业并购后整合策略研究——以米塔尔钢铁集团为例

钢铁企业并购后整合策略研究——以米塔尔钢铁集团为例

的位 置。 目前 , 中国 已经成为世界 最大
的钢铁 市场— —世 界上最大 的钢 铁生
产国、 大的钢铁消费 国、 最 最大 的钢铁
进 口国、 大 的铁矿 石 进 口国。 最 但是 , 中国钢 铁产 业集 中度 低 , 能大 规模 产
2 0 年 初 国务 院颁布 的 09 钢铁 产 业调整和 振兴规划 一步提 出, 进 国内 排名 前 5 的钢 铁企 业产 能 占全 国产 位 能 的 比例要 达 到 4 %以上 。 一 步发 5 进 挥宝钢 、 鞍本 、 武钢等大 型企 业集 团的
带动作用 , 推动鞍 本集 团、 广东钢铁集 团、 广西钢铁集 团 、 河北钢 铁集 团和 山 东钢 铁集 团完成集 团 内产供 销 、 财 人 物统一 管理的实质性重 组 ;推进鞍 本
与 攀钢 、 北特 钢 , 东 宝钢 与包 钢 、 波 宁
钢 铁等 跨地 区 的重组 , 进天 津钢 管 推
3 0 万t 的大型钢铁企业 。 00 级 为 了解 决 长期 以来 因受体 制 、 机
制和政策滞 后等 因素制约 而导 致的钢 铁企 业 兼并重 组进 展缓慢 问题 , 引导
过 剩 , 品结构 不合 理 , 源 消耗高 , 产 资 在 原材料采购和产 品销售方 面与上下 游的谈判能力弱 。 通过 钢铁 企 业 的兼 并与重 组 , 推 动钢 铁企 业的集 团化 发展 , 提高 产业 集 中度是 解决上 述 问题 的重 要途 径 , 也一 直 是 国 家产 业 政 策 的 鼓 励 和 引 导方 向。0 5 7 发布 的 2 0年 月 钢铁 产业
第一 大 产钢 国之 后 , 粗钢 产量 连年 快 速增 长 , 已经连续 l年保 持 世界第 一 3
内排 名 前 1 位 的钢 铁 企 业 集 团钢 产 0 量 占全 国产 量 的 比例 达到 5 %以上 , 0

钢铁行业的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案例

钢铁行业的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案例

钢铁行业的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钢铁行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成为钢铁行业中常见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探讨钢铁行业中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的意义和效果。

案例一:安赛乐米塔尔与美国国际钢铁集团的合作安赛乐米塔尔回收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回收破碎设备供应商,其业务涵盖金属回收和再生领域。

在与美国国际钢铁集团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开展了一项以回收利用废旧钢铁为主的项目。

安赛乐米塔尔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供应,美国国际钢铁集团负责废旧钢铁的收集和加工。

通过合作,双方有效解决了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中的技术和设备问题,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友好保护。

案例二:宝钢集团与韩国现代钢铁的合并宝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而韩国现代钢铁也是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

两家企业于2018年进行了战略合并,共同组建了一家全球领先的钢铁企业。

合并后的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通过合并,宝钢集团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韩国现代钢铁也获得了更好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案例三:鞍钢集团与日本住金集团的战略合作鞍钢集团是中国著名的钢铁企业,而日本住金集团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金属加工企业。

两家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共同合作。

合作项目主要包括高端合金钢研发和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等。

通过合作,鞍钢集团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住金集团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合作伙伴。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钢铁行业中的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并购与战略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合作可以在技术、研发、市场等方面进行互补,实现资源和技术的优势互补。

最后,通过合作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然而,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并购扩大规模,管控提升效率——钢铁行业整合深度解析

并购扩大规模,管控提升效率——钢铁行业整合深度解析

并购扩大规模,管控提升效率——钢铁行业整合深度解析中国的钢铁业发展至今,已诞生了宝钢、武钢这样的巨型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巨大的钢铁消耗量,行业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集中度不高,资源整合度较低,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国际钢铁巨头纷纷大肆并购,并将触角伸向了中国,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壮大,成为必定选择。

钢铁并购百花齐放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的并购案数不胜数,并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能简洁推断孰优孰劣,但不同尝试对于钢铁业今后的并购大潮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鞍本只求名分。

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后的产能一举突破3000万吨,占X省全省钢铁产量的2/3以上,并超越宝钢成为国内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形成南北两强呼应之势。

根据规划,鞍本并购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双方联合选购、联合销售、统一报表,第二步是职工的分流、安置,第三步实现资产重组。

然而,鞍本的合并却没有预期顺当,双方更多的仍旧是各自为阵,种种迹象表明,这起并购只是为了争夺中国钢铁第一的名分。

事实上鞍本联合体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比如体制差异,鞍钢归国家管,本钢归地方管,难以实现统一;还有就是20万职工的安置问题。

不难看出,企业之间的简洁合并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合并是为了追求数字叠加,而并购则是两家企业实现融合,从而实现战略协同,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济莱强强联合。

X省的钢铁企业一直被排解在国内三大钢铁圈之外,与其等着别人来兼并,不照实施自救,因此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的高层对于联合表现出了很强的愿望,加上政府的大力推进,这也使得这起并购变得颇为顺当。

最终的并购方案是,成立国有控股的X省钢铁集团,统管济钢和莱钢,两大集团的法人地位和股权结构均保持不变。

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分别排名国内第六和第七,这两家企业的重组可谓强强联合,被誉为“中国规模最大钢铁企业的联合”。

两家企业的产能相加超过了2000万吨,一跃进入钢铁行业的三甲。

由于两家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导产品,使得联合的互补性很强。

四重整合 实现并购价值——以管理的充分整合推进钢铁企业重组的合力建设

四重整合 实现并购价值——以管理的充分整合推进钢铁企业重组的合力建设

。理 n
四重整合 实现并购价值
— —
以管 理 的充 分整 合推 进 钢铁 企业 重组 的合 力建设
文/ 赵宇剑
再 次吹响中国钢铁企业 的重组冲锋号。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组 力度和重组 步伐
不 断加 大, 钢铁企 业 的发展 趋势 看, 来几 从 未
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兼并重组时代
随着经 济 全球化 , 钢铁 行业作为 我国国民
铁集 团中宝钢 和韶钢 、 广钢 , 山东钢铁集 团中的 济 钢 、 钢等。 莱 更有 甚者, 国内著名 民营钢铁 在 企业 建 龙钢铁 集 团与通钢集 团的重组过 程中,
的钢铁 企业必须重 新识别 企业核心资源和能 力, 并在 此 基础上保留足够的空间 ; 战略 执行过 程中要求并 购 后 的钢铁 企业必须识 别和应对变化 , 及时发现并纠正 规 划与执行 间的偏差 , 才能确保 战略管理 的有效性 。 在 战略 整 合方面 , 与安赛 乐米 塔 尔公 司成
经过 最近两年各企业 的实际运作 以及广东
钢铁 集团、 西钢铁集 团、 北钢铁集 团、 广 河 山东
振兴 规划 》中就明确提 出要促 进钢铁 企业 的重 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力争2 1年前 , 0 1 全
国形 成 宝钢 、 本 、 钢 等几 个 产能 在 5 oY n 鞍 武 o o Y ̄
新 京 唐 和 河北 钢 铁 集 团 为龙 头 、 中西 南 地 区 以武
钢集团为龙头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 区域性框 架下的竞争格局 虽然已经 基本 形成 , 但现状与兼 并重组的本源 目的一 为了扩 大市场份额 、 高钢铁产业集 中度 、 提 提高优势企 业集团的行业控制力, 似乎相去甚远 。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行业兼并重组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行业兼并重组

钢铁行业如何推动行业兼并重组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成为了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1、优化产能结构当前,钢铁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大量低水平、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优质产能,实现产能结构的优化升级。

2、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低。

这导致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兼并重组能够促进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资源整合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等资源。

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钢铁行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兼并重组可以使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端、特种钢材的需求,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二、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面临的挑战1、体制机制障碍我国钢铁企业的产权结构较为复杂,存在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管理体制融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需要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2、债务处置问题部分钢铁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置债务,避免债务风险的扩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人员安置问题兼并重组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精简。

如何妥善安置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是兼并重组工作必须面对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扩大规模,管控提升效率——钢铁行业整合深度解析中国的钢铁业发展至今,已诞生了宝钢、武钢这样的巨型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巨大的钢铁消耗量,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集中度不高,资源整合度较低,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国际钢铁巨头纷纷大肆并购,并将触角伸向了中国,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壮大,成为必然选择。

钢铁并购百花齐放
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的并购案数不胜数,并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判断孰优孰劣,但不同尝试对于钢铁业今后的并购大潮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鞍本只求名分。

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后的产能一举突破3000万吨,占辽宁全省钢铁产量的2/3以上,并超越宝钢成为国内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形成南北两强呼应之势。

按照规划,鞍本并购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双方联合采购、联合销售、统一报表,第二步是职工的分流、安置,第三步实现资产重组。

然而,鞍本的合并却没有预期顺利,双方更多的仍然是各自为阵,种种迹象表明,这起并购只是为了争夺中国钢铁第一的名分。

事实上鞍本联合体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比如体制差异,鞍钢归国家管,本钢归地方管,难以实现统一;还有就是20万职工的安置问题。

不难看出,企业之间的简单合并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合并是为了追求数字叠加,而并购则是两家企业实现融合,从而实现战略
协同,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济莱强强联合。

山东的钢铁企业一直被排除在国内三大钢铁圈之外,与其等着别人来兼并,不如实施自救,因此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的高层对于联合表现出了很强的愿望,加上政府的大力推进,这也使得这起并购变得颇为顺利。

最终的并购方案是,成立国有控股的山东钢铁集团,统管济钢和莱钢,两大集团的法人地位和股权结构均保持不变。

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分别排名国内第六和第七,这两家企业的重组可谓强强联合,被誉为“中国规模最大钢铁企业的联合
”。

两家企业的产能相加超过了2000万吨,一跃进入钢铁行业的三甲。

由于两家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导产品,使得联合的互补性很强。

接下来,新的集团还将在日照建设1000万吨的项目,那么整个集团的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目光直接瞄准钢铁龙头老大的位置。

集团发展走上正轨后,还将陆续对山东的其它钢铁企业进行整合,从而聚合整个山东的钢铁业。

宝钢重在资源互补。

在收购邯钢未有定论之后,宝钢将并购大旗挥舞到了新疆,以30亿元现金将八一钢铁纳入旗下,从而拉开了其国内钢铁布局的序幕。

这是两家实力相差悬殊的企业,八一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管理落后,那么宝钢此次并购出于什么目的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八一钢铁拥有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并且地处欧亚大陆桥区域,在中东地
区的市场开发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另一个原因,是此前印度钢铁巨头米塔尔对八一钢铁的觊觎,宝钢不希望在国内市场增加这么一个强进的竞争对手。

“要么具有区域优势,要么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宝钢选择重组对象的主要标准。

”宝钢如是说。

宝钢接下来的并购目标也陆续浮出水面,同属华东地区的马钢在产品结构上与宝钢互补,位于广东的韶钢有助于宝钢抢占广东市场的份额,地处西北的宝钢则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可以清晰地看出,宝钢在并购上对于资源互补极为看重。

资源整合跟上
资源整合是钢铁企业实施并购的出发点,也是左右并购效果的决定因素。

在并购成功后,并购双方的资源整合必须及时跟上,力求从量变实现质变。

业务高度重合的困惑。

由于国内钢铁业过于分散,行业龙头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优势,排名前15名的钢铁企业的产量之和只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45%,市场集中度与欧美国家相去甚远。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之路显然从增加产能开始,并购双方在业务上的高度重合不可避免。

高度的相似使得互补性有限,企业之间的整合困难重重,许多并购最终成为数量上的简单相加,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从长远看,国内钢铁行业的并购必将从追求数量到深度整合,从单一的横向联合到纵横联合兼而有之。

集团之间的整合之道。

济钢和莱钢尽管规模相近,但绝非简单的叠加,两家企业将服从新集团的统一部署,调整各自的生产布局,并以日照钢铁基地为核心,逐步将生产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计划到2010年使沿海钢铁产能占到全省的40%以上。

之所以从内陆向沿海转移,是为了降低目前陆路上消耗的巨大运输成本,并且统一的生产基地也将使两家企业能够更好的融合。

另外合并也将大大降低重复建设带来的高昂成本。

管控才是硬道理
集团管控是决定母子公司管理水平的核心因素,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管控水平,才能在并购的全过程应对自如。

战略管控。

战略管控是解决集团企业战略协同的主要解决之道,战略协同遍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对于并购也是如此。

并购不应一味瞄准业务层面,更多地应该具有战略眼光。

以宝钢并购八一钢铁为例,如果只是着眼于产品、市场互补,八一钢铁绝对不是宝钢的最佳选择,但宝钢看的是全局、是长远。

除前面提到的八一钢铁所具备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外,宝钢看到了更多。

由于铁矿石和航运价格上涨,国际钢铁巨头纷纷大举扩张以抢占资源和市场,并消耗成本上的增加,并购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钢铁行业又相对脆弱,低廉的进入成本使得国外巨头很容易长驱直入,从米塔尔参股华菱管线到阿赛洛重组莱钢,这种威胁已经来临,一旦外资大举进入,国内钢铁行业势必岌岌
可危。

宝钢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世界钢铁业的三甲,因而有责任推进国内钢铁业的并购,并购八一钢铁能够引领这股并购浪潮,将国内钢铁业盘活。

同时,今后宝钢将日益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对外国企业、大型企业的并购是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宝钢能够积累丰富的集团管控经验,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有能力与国外巨头一争高下。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组织架构是决定集团管控成效的重要基础,只有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架构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

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并购举措,宝钢着手对集团组织架构进行了大的调整。

由于宝钢股份收购了集团的主业资产以及采购、销售环节,在集团并购新的钢铁子公司后,各子公司的采购、销售难以有效地统一调配,因此重新整合采购、销售势在必行。

另外,宝钢还在集团之下成立了一个贸易子公司,将宝钢股份旗下的宝钢国际的钢材深加工、零部件等业务归入新公司,使集团子公司有了统一归口。

今后宝钢还将成立更多的子公司,进一步理顺集团、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关系。

相比之下,济钢和莱钢的整合远为复杂,两家公司庞大的企业结构使得整合困难重重,日照钢铁基地的建立或许能为新集团的结构重组带来契机,但阿赛洛参股莱钢又为集团统一调整平添了许多变数。

跨地域的挑战。

尽管信息技术使得地理跨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大为降低,但由于运
输成本、地区文化差异、区域市场差异等因素的存在,钢铁企业仍然必须面对跨地域的挑战。

宝钢并购八一钢铁被称为国内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此前武钢与柳钢虽然也是跨地域,但并非收购而只是成立合资公司,因此宝钢没有前车之鉴。

在实施并购之前,宝钢就已经采用输出管理的方式,将成功的管理经验复制到其它企业。

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解决八一钢铁的管理优化,保证其在技术应用、管理模式上与宝钢保持一致。

但要真正使八一钢铁融入宝钢,实现双方更深层次的整合,宝钢还必须在八一钢铁组织架构、采购、渠道的改造上下大力气,实现八一钢铁与集团、其它子公司之间的高度战略协同,地域上的分隔无疑给实现这一目标制造了不小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