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与AFP症状监测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ual on National Documentation for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AFP相关实验检测的临床意义
o CSF 帮助判断病变由炎症、变性、肿瘤侵润所 致
o 肌酶 帮助判断是否肌肉系统病变所致 o 血生化 是否因低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所致 o 肌电图(EMG) 判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 o 影像学(CT、MRI) 对脑、脊髓检查
了解是否存在脑、脊髓病变致瘫痪
1.可有双峰热 2.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肌麻痹 3.弛缓性、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重症伴呼吸衰竭 5.病程早期CSF中有细胞蛋白分离,恢复期蛋白细胞分离 6.肌电图:神经源性受损 7.粪便 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确诊病例)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o 又称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急性起病,不发热,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 2.主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常伴面N、舌N、迷走N麻痹,重者亦常有呼吸肌麻痹 4.CSF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受损
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
数的53%(690/1292)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脊髓灰质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应对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关键
o AFP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在第一时间 识别、发现
AFP各病种的诊断要点

AFP各病种的诊断要点(一)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1~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肌肉疼痛、嗜睡,继而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血沉增快。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1、病前1-4周有感染病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可有感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3、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有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
(三)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1、病初症状:发病前大多有上感症状,也有的起病时发热即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
2、脊髓受损的症状:①.感觉障碍:病变水下以下呈横断性感觉障碍。
②.运动障碍:常见截瘫,有的病变延及颈髓,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
本病急性期处于“脊髓休克”状态,除肢体瘫痪外,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引不出病理反射。
“脊髓休克”消失后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肌力日渐恢复。
③.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大便秘结、小便潴留,尿失禁。
下肢常有水肿,皮肤大多苍白、干燥。
3、脊髓MRI可见病变部位髓内稍长Tl、长T2信号,脊髓可稍增粗。
4、化验:脑脊液细胞及蛋白多有增加,压力正常,无蛛网膜下腔阻塞现象。
(四)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毒物性多神经病以及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1、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起病。
2、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3、感觉障碍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蚁走感及烧灼感);客观检查可发现手套,袜套样深浅感觉障碍,神经干压痛等。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 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 发的神经炎);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5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6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 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17
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3.1 调查组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 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 的调查小组。
4.3.2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 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 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 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 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 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
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
AFP病例监测[专家学习]
![AFP病例监测[专家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86cb5a59e31433239689374.png)
2、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 等。
3、报告记录:县级CDC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 本(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 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一类特制
(二)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 1、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 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 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2、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 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 例主动搜索工作;
一类特制
AFP病例分类
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 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 类。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 3.脊灰排除病例 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一类特制
病例分类标准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 野病毒确诊病例。
AFP病例监测课件-

脊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AFP
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 90%以上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只有约1%的病例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
监 测 要 求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肢体急性弛缓性 瘫痪)
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区运动神经元后,导致肌
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并留 下瘫痪后遗症
脊灰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AFP
监 测 要 求
麻痹型患者 隐性感染者、无麻痹患者
不易被发现,在疫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症状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疑似脊灰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ICD10编码)
监 测 要 求
脊髓灰质炎(A80)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61.0)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G37.3, G04.2-G04.9)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G62.0-G62.9) 神经根炎(M54.1)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S24.2, S24.3, S34.2, S34.6, S34.8) 单神经炎(G56, G57) 神经丛炎(G54.0-G54.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G72.3)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G72.1, G72.2, G72.9) 急性多发性肌炎(M33.2) 肉毒中毒(A05.1)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G82.0, G82.2, G82.3, G82.5) 短暂性肢体麻痹(R29.8)
201504-05各区县培训-脊髓灰质炎诊断与鉴别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5岁以下多见,故又称为
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
传染源
Poliomyelitis
患者及无症状带毒者为传染源,发病前1周从粪便排毒,病后1-2周排 毒率最高(69-100%)。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热 退后传染性减少。约70%患儿粪便中带有病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 毒3-8周 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饮食,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人是自然界唯一宿 主,直接或间接污染病毒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 成为传播媒介,饮水污染常引起爆发流行 易感性: 人对脊灰普遍易感,主要是隐性感染,麻痹型患者少,感染后产生 持久免疫力
•3
1
脊髓灰质炎概述
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 脊髓灰质炎临床特点 急性弛缓性麻痹鉴别诊断
2
3
4
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监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驰缓性麻痹症状的病 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做 为AFP病例
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 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 当地辖区疾控机构
脊髓灰质炎
季节分布
Poliomyelitis
温带多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 流行高峰,7-9月发病占全年40%-70% 年龄分布
发病以小年龄为主,我国资料提示,2岁以下 73%,3岁以下占88%,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 重症,多见瘫痪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 脊灰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族的肠 道病毒属,根据抗原性不同,脊灰病毒分为Ⅰ 、Ⅱ、Ⅲ型,各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国内外 引起瘫痪型脊灰的多为I型病毒 • 此病毒耐受潮湿和寒冷,低温下(-70℃)活力可 保存达8年之久,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提供依据。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AFP监测方案介绍
第一部分: 监测目的 第二部分: 病例定义与分类 第三部分: 监测内容 第四部分: 各级职责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病例定义
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 符合病例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 病例调查率达到100%
— 旬报完整性 — 主动监测报表完整性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监测的及时性
—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 AFP病例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AFP监测方案介绍
第一部分: 监测目的 第二部分: 病例定义与分类 第三部分: 监测内容 第四部分: 各级职责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 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 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填报单位(章)
200 年 月
报告单 报告单位 报告AFP病 本年度累计
位*编号 名称
例数
AFP病例数
报告状态**
• 报告单位: 县级报表填写所辖区的AFP监测医院; 市级报表填写所辖区的县级疾控机构和本级负
责的监测医院。
** 报告状态: 1-及时报告、2-迟报、3-缺报 AFP病例监测及高危处理
病例调查
afp 病例监测流程

afp 病例监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AFP 病例监测流程是指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监测和管理的一系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