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教案: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

人教版生物教案: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

人教版生物教案:研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是指生物通过代谢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

这一过程是维持生命和完成生物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生物学中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现代医学和健康领域,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过程,掌握其原理和机制。

一、生物能量的来源能量是生物活动的基础和动力。

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为两种主要的代谢通路,为生物提供了能量。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自然界中的能量收集过程,能够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生成三磷酸腺苷(ATP),为生物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是代谢产物被氧化、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

在呼吸作用中,有氧呼吸是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它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并放出能量,为生物提供能量。

二、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能量的转换和储存是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最基本特征。

代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反应型和合成型。

在反应型代谢中,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与氧化剂、还原剂发生反应,释放与存储能量。

而在合成型代谢中,生物体内的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新的大分子,整个过程消耗能量。

三、ATP的生成和使用在生物体内,ATP是瞬间提供大量能量的主要分子。

ATP是一种化学能,其中就蕴藏着能量,在生物体内常被用作能量的储存和转移物。

ATP的合成依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ATP的使用则包括光合作用、胞质和线粒体内的酶反应、细胞膜的传递信号等。

四、线粒体的作用线粒体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

它能够将有机物氧化成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同时也是细胞中ATP的主要产生地。

通过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线粒体能够将ATP转化为ADP、Pi等物质,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生物体提供动力。

五、生物体内的能量转移途径ATP的生成和消耗是生物体内能量转移的关键因素。

生物体内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能够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通过ATP在细胞内、细胞间传递。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五章第五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课件共19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五章第五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课件共19张)

小分子物质 (可直接进入血液)
物质的变化
1、新旧物质更新速度很快 血液中的红细胞300万/秒 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10天左右更新一半
2、与环境交换的各种物质数量很大 一生中水为50吨,糖为10吨,蛋白质1.6吨等 总质量是人体的1200倍
3.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获得 = 能量的消耗 + 能量的储存 能量的获得 > 能量的消耗 有机物的积累
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 的化学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 能量,这种变化称为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营养物质 氧气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

各组织

细胞
储存能量 构成自身物质
消化产物
糖类的消化产物: பைடு நூலகம்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产物: 甘油和脂肪酸 水、无机盐、维生素、O2等
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第五节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学习目标:
1.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和基本类型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鸟类
哺乳类 哺乳类
昆虫
植物
人类
植物
爬行类
鱼类
想一想:生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哺乳类
新陈代谢
1、定义: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 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新陈代谢包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问题: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哪些系统参与其中?
小结:
1、新陈代谢 2、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3、相互关系
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物质、储存能量 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物体、释放能量
举例

(学生版作业本A本)励耘新中考科学

(学生版作业本A本)励耘新中考科学

第1课时多种多样的生物1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第5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7第9课时生物的生殖和发育9第11课时健康地生活11第13课时物质的密度13第15课时波(二)15第17课时运动和力(二)17第19课时浮力19第21课时功和功率机械能21第23课时欧姆定律电路计算(一)23第25课时家庭电路25第27课时电功电功率(一)27第29课时内能、核能、能量守恒与转化29 第31课时化合价和化学式31第33课时空气(一)33第35课时水和溶液35第37课时常见的化合物(二)37第39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39第41课时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41第43课时人类生存的地球43第1课时多种多样的生物1.(2014·衡阳)一株水稻结了许多种子,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 )A.应激性B.生长C.繁殖D.新陈代谢2.(2015·聊城)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

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第2题图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细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第3题图3.(2015·通辽)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欲将如图所示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方B.右下方C.左下方D.右上方★4.(2015·乐山)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第4题图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胞膜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5.(2013·深圳)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6.(2013·随州)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40×,则该组合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A.10×B.40×C.50×D.400×7.(2014·济宁)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有真正的细胞核③寄生④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⑤单细胞结构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8.(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第8题图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9.(2013·益阳)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生物的特征生活实例A. 生活需要营养兔吃草、猫吃老鼠B. 能进行呼吸庄稼需要浇水、施肥C. 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排尿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10.(2015·泰州)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他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小明的显微镜需要继续调整的是( )A.反光镜B.转换器C.遮光器D.粗准焦螺旋11.(2015·郴州)小林去南岭植物园参观游玩,他想带一些喜欢的植物种子回去。

第1篇 第7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2) 华东师大版中考科学考点突破讲义(教师版含答案)

第1篇 第7讲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2)  华东师大版中考科学考点突破讲义(教师版含答案)

第7讲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二)考点一知道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a)1.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__左心室__、__左心房__、__右心室__、__右心房__。

左心室连通__主动脉__;左心房连通__肺静脉__;右心室连通__肺动脉__;右心房连通__上、下腔静脉__。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__房室瓣__、心室和动脉之间的__动脉瓣__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管血管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特点__厚__、__弹性大__ __较薄__、__弹性小__非常薄,仅由__一__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__小__ __大__ 最小,一般只允许__红细胞__单行通过血流速度__快__ __慢__ __最慢__血流方向__从心脏到身体各处__ __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__从最小动脉到最小静脉图示人体的三种血管横式图3.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__体循环__和__肺循环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2)体循环:从__左心室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右心房__。

(3)肺循环:血液由__右心室__射出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左心房__。

血液循环示意图【注意】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

动脉血是指含氧量丰富、呈鲜红色的血液,而不是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较少、呈暗红色的血液,而不是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

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因此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考点二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a)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高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低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2.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考点三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a)1.人类的血型和遗传有关,终生不变。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7.能量从哪里来【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7课。

本节课围绕能量从哪里来展开研讨。

探索部分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讨论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引导学生借助“食物链”这一支架,认识太阳能的传递,描述太阳为我们提供能量及其转化转移的过程;二是探究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体验小电动机发电,从而引发对电能来源和转换问题的思考,认识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核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进一步完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概念建构。

拓展部分是组装一辆太阳能驱动的小车并测试,可以在课堂上激趣,课后学生去设计制作。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而且经历了探究制作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可见,学生不仅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基础,而且也学会了基于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

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知道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学生了解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学生知道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换,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思考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学生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分析太阳能的传递和电能的转化,建构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

难点:学生通过亲历小电动机能发电的实践,发现小电动机可以成为发电机,并能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教师:手摇发电机、玩具小电动机(带齿轮)、尼龙线、发光二极管、导线、教学课件等。

小组:手摇发电机、玩具小电动机(带齿轮)、尼龙线、发光二极管、导线、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复习2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复习2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节 血液 和血型 (xuèyè)
本节目标 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yuánlǐ)及过程。
关注自愿无偿献血
2021/12/12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识别血液(xuèyè)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
白细胞
血 液
比较心室 和心房的厚度 (xīnshì)
心室 厚 (xīnshì)
比较左、右心室的厚度 左心室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无特殊结构?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无特殊结构?
瓣膜
思考2021:/12/1瓣2 膜的作用?
防止血液的倒流
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左心室 右心室
左心房 右心房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心室(xīnshì)与动脉相连 心房与静脉相连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
2021/12/12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会 厌 软 骨
2021/12/12
咽(空气和食物(shíwù)的共同通道)

只是(zhǐshì)空气的通道,发声器官
气管((qìgu内ǎn) 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
液,粘连空气中小颗粒, 形成痰液)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1.什么叫肺活量?
指在尽力(jìn lì)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2.肺活量反映了什么?
最大 反映(fǎnyìng)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的

通3.肺气活能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有关.
4.成年人的肺活量大约(dàyuē)是多少?
220251/0120/12----4000毫升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7课时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新人教版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7课时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新人教版

第7课时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点一免疫失调与免疫学的应用1.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病3.免疫缺陷病(1)原因: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源于选择性必修1P79“思考·讨论”:(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3)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图中的A、C阶段分别说明什么问题?提示A阶段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C阶段说明辅助性T 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4)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提示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考向免疫失调的实例分析1.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B.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不会显著增多C.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D.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答案 D解析由于假性过敏反应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所以浆细胞数量不会明显增多,B正确;患者出现了类似过敏反应,所以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C正确;假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不是受到外界过敏原刺激产生的,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1.(2018·大庆)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2017·长沙)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这分别是()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2018·芜湖)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
A.加快血液流动B.减缓血液流动
C.防止血液倒流D.没有太大的作用
4.(2018·济源)下列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其叙述错误的是()
第4题图
A.流速最快的是②
B.管壁最薄的是③
C.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5.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5题图
A.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与a相比,c管壁厚,弹性大
C.a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b是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6.(2018·常德)抽取少量甲、乙、丙、丁四人的血液,分别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混合,观察其血液凝集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
则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是()
A.AB、A、O、B型
B.AB、B、O、A型
C.O、A、AB、B型
D.O、B、AB、A型
第7题图
7.(2018·青岛)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第8题图
★8.(2018·东营)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代谢废物较少的动脉血
第9题图
★9.(2018·德州)如图为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某人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葡萄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1B.2 C.3D.4
第10题图
★10.(2018·湘潭)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

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第11题图
★11.(2017·孝感)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第12题图
★12.(2017·通辽)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A.b内是原尿,y是蛋白质
B.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
C.a内是血液,z葡萄糖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
13.(2018·广安)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与组织细胞间的关系图,图中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序号表示物质。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图
(1)营养物质经A过程进入血液,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物质[____________](填序号)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肺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图中的呼吸系统和____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14.(2018·北京)在人的体循环过程中,各段血管的血流速率与血管总面积如图。

第14题图
(1)体循环过程中,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血液进入____________,流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____________心房。

(2)毛细血管管壁薄,由____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

据图可知,在体循环的各段血管中,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最大,血流速率最____________。

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____________。

(3)人体内具有(2)中所述结构特点的器官有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第15题图
15.(2018·新疆)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____________,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________。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_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____________血。

第16题图
16.(2018·江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

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人体中专门调节心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2)图中B为“氧合器”,相当于人的____________,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3)图中C为“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

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

(4)图中营养补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

人体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5)图中的“流回血液”应该是____________血。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C 6.B7.C8.C
9.D10.D11.C12.D
13.(1)小肠(2)①左心房(3)泌尿
14.(1)主动脉右(2)1慢物质交换(3)肺或小肠等15.(1)毛细血管慢(2)小肠(3)静脉
16.(1)脑干(2)肺(3)呼吸(4)胰岛素(5)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