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王维山居秋暝诗歌鉴赏

王维山居秋暝诗歌鉴赏

王维山居秋暝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山中雨后的清新宁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了皓月当空、青松如盖以及山泉清冽的景象。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刻画出竹林里的喧笑声和荷花丛中的划船声。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明了作者决意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心情。

整首诗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将自然的美与人格的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诗歌鉴赏】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鸣叫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注释、鸣叫涧:鸟儿在山中叫声。

河流名。

2、涧:有水的小峡谷。

3、闲:安静、悠闲,所含人声喧闹的意思。

4、桂花:一种春桂,木犀的通称。

一般在八月开花。

5、空:涌泉、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喧闹,无声,似的空无所有。

6、月出:月亮升起。

7、怒:触怒,破坏。

8、时:时而,偶尔。

9、时鸣:偶尔(时而)鸣叫。

0、山鸟:山中的鸟王维《鸣叫涧》译者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

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了,惊动了山中的鸟。

时而在山涧处发出轻轻的鸣叫声。

王维《鸣叫涧》赏析《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这首诗写下春山之晴。

“静”被诗人猛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就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

人静缘于阴气,所以觉察到桂花的掉落。

动静融合。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表明周围没人世的无可奈何,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

存有此做为前提,微小的桂花从枝上落,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够辨认出这种“落下”,或单凭花掉落到衣襟上所引发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飞堕时所收到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下”所能够影响于人的因素就是很微小的。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该诗以其自然灵秀的描写,流畅平和的节奏,与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唐诗中不可忽视的佼佼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辛夷坞》诗歌鉴赏。

一、诗歌背景《辛夷坞》是王维的山水诗之一,这篇诗的背景是王维和他的朋友们在太原辛夷坞游玩时,感叹景色美妙,遂写下了这篇神韵奇妙的诗词。

王维在创作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风声、翠色、山光等,表现了他对景色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二、诗歌内容《辛夷坞》全诗共十六句,描绘了夏日午后辛夷坞醉人的山水景致,以及诗人对生命的几番感慨。

诗中所描绘的风景中夹杂着人文符号,如:石屏垂红、桃花潭水深千尺、泉声咽危石。

这些描绘,虽然不升腾于破碎太空、奔逐于敞开海洋,但却极尽了它们所能给诗歌带来的各种构建力量。

同时,也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迷惘与感性的回应。

三、诗歌特色1. 山水清新却婉约,诗歌山水清新幽邃,而王维的描写则富有古典大气。

全诗细致而又富有意境,展示了王维诗歌中独特的“情景交融”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少有的“我”字出现《辛夷坞》中,王维少用“我”来描绘自己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更多借助了清新的山水来表达思乡、思亲、思旧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情感交融。

3. 平易近人的语言王维,诗歌中简单的语言却高度呈现了诗人的情感以及所感。

使用富有节奏感的五言与七言进行贯穿字画,增强了文本的流畅度。

4. 中国文化特色在《辛夷坞》这篇入木三分的诗中,王维对自然景致的表达不仅抓住了气象特征,而且在古代中文客体符号和意识形态模式的遗迹里表现出了重要价值。

四、诗歌意义1. 山水态度的表达创作中,王维采用了一种平和、淡雅、自然的山水态度,赞美和感受到自然之美,让人产生了精神上的舒适和愉悦。

2. 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田园的意象中,与自然景物反复沉淀的思考更加让人深刻。

《辛夷坞》诗中,王维则是以自然的视角,瞩目了细节、捕捉瞬间,将片段琢磨成哲理。

王维《出塞作》诗歌鉴赏

王维《出塞作》诗歌鉴赏

王维《出塞作》诗歌鉴赏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其中,他的《出塞作》是其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诗歌鉴赏。

诗歌背景《出塞作》是王维创作于唐元和九年(814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的是一群边塞官兵在把守边境的漫漫长夜中,面对春风吹绿的草原和雁飞鸣叫的蓝天,不禁心生远望故乡的情感。

这时,年迈的边塞老将军呼唤他们回到故土,在祖国和亲人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诗歌分析题目“出塞”即离开边塞,指的是返回中原。

这首诗题目简洁明了,直指主题。

结构该诗共四十四句,由两个对仗的十四韵句和一个平韵句组成。

形式上属于古体诗中的“调寄体”,一般采用韵律相同的词牌来主题化,相当于现代诗中的“题材”。

王维采用的词牌是“从军行”。

这个词牌与本诗主题呼应:出塞、从军,均与边塞有关。

描述诗歌以“若斯长夜”开始,五个字自成一句,独立成章,直接引出了诗歌的主题。

全诗写了兵士在漫长的夜晚里,面对辽阔的原野和蔚蓝的天空,思念故乡,怀念亲人,无非是对山河的热爱、对祖国的挂念和对家的留恋。

而後半部分则是边塞老将的呼唤,点明了归家的方向。

思想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善良的情怀。

全诗笔调质朴,充满了深情:“胡笳十八拍,灯火阑珊处。

已忘归路人,独坐尽西垣。

”构成了一个悲凉的美丽图景。

诗人慨叹岁月如梭,恋恋不舍故土和亲人,把离别的心情与悲秋的景色的呈现极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2.年迈老将鼓舞士气。

作品中描绘的年迈老将军呼唤他们回到故乡,享受天伦之乐。

这不仅是对士兵们的鼓励,也是对祖国的祝福,促进了前线士兵的士气和士兵的血性。

3.对爱情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爱情表现得最为微妙,但又无疑是最为感人、最为深刻的。

主要体现在“何人唤取秦楼月?/何处围棋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三句中。

作者通过对花朵和月亮的婉转讲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

风格王维《出塞作》的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圆融自然,充满了水墨画般的意境。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5篇_王维代表作鉴赏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经典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使至塞上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相思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山居秋暝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王维《山中送别》诗歌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中送别》诗歌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中送别》诗歌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中送别》诗歌鉴赏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下面是王维《山中送别》诗歌鉴赏,欢迎参考阅读!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题解诗题“山中送别”,顾名思义,写的是诗人于山中送别友人。

一般认为,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期间。

送别诗一般都侧重写送别的过程,如送别时的景色、宴饮,送别时的殷殷话别、依依不舍,等等。

而这首诗另辟蹊径,直接从送别之后写起。

句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诗人在自己隐居的山中送别友人,太阳西落时,他掩上柴门。

诗歌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如此平淡,难道这场送别对诗人来说只是例行公事一般?第二句又一下从白天送走友人,跳跃到傍晚关上柴门。

在这段时间内,诗人做什么、想过什么,诗里都没有说。

诗人的内心,真的那么平静,没有生起一丝波澜?有过离别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依依不舍,但离别后的独处,才更令人黯然神伤。

此时,独自一人的追怀、遥想,反复的体味、咀嚼,都使那份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变得更加浓重,更加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必定是千头万绪的。

可是,诗人只轻轻描写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太阳西落,掩门闭户,这只是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动作,但却已经足以让我们浮想联翩:掩门之前,诗人是不是一直在思念友人?他是怎样打发漫漫白日的?白天终究还是相对热闹的,在继日暮而来的黑夜里,在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之后,诗人又将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原来,诗人所有的不提不说,并不意味着是以平淡或者冷淡对待这场送别。

送别虽罢,离情未罢,思念未罢,反而愈发沉重、绵长,无法排遣。

“日暮掩柴扉”,是因为友人离去,孤寂无聊,再也没有往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那样的闲情逸致,也无心再去欣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中晚景。

王维《少年行(其一)》诗歌鉴赏

王维《少年行(其一)》诗歌鉴赏

王维《少年行其一》诗歌鉴赏王维《少年行(其一)》诗歌鉴赏少年行(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

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和功成无赏的遭遇。

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象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

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

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

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

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

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

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

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之气、挥金如土之都可想见。

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

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

“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

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

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

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

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

晓行巴峡高考诗歌鉴赏

晓行巴峡高考诗歌鉴赏

晓行巴峡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高考诗歌鉴赏:一、主题思想这首诗歌以巴峡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行旅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绘山峦、江流、鸟鸣等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巴峡风土人情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二、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山峦、江流、鸟鸣等,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氛围。

2.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异乡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通过对比旅途中的艰辛和美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3.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山峦、江流、鸟鸣等,表现出巴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高考考点1. 理解诗歌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巴峡景色和风土人情,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艺术手法:考生需要分析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对比手法和意象运用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3. 鉴赏诗歌语言:考生需要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简练、生动形象等,以及这些语言特点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4. 评价诗歌思想:考生需要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评价,包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等。

总之,晓行巴峡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对巴峡景色的描绘和风土人情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高考诗歌鉴赏中,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语言并评价诗歌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一)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 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 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 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 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
鉴赏(六)
•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 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 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
鉴赏(五)
•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 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 是诗人对《楚辞· 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 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 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 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 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 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鉴赏(三)
•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 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 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 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 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 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译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王维诗歌鉴赏
维----人物简介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 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 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 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 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 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 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 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 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 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 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
好的例证。
鉴赏(二)
•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 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 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 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 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 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 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 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 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 穷的乐趣。
鉴赏(四)
•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 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 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 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 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 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 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 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鉴赏(三)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 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 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 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 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 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 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 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鉴赏(四)
•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 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 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 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 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 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 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 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 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 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 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 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 作了有力的铺垫。
诗歌的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 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 用典明志。
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译文 •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 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 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 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 娘住在竹林间,莲叶摇动 了,渔舟回来了。春天的 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 在山中,不回去。
鉴赏(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 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 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鉴赏(二)
•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 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 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 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 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 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 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