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四项

肝功能四项肝功能四项是一种常用的检查肝脏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包括四个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这四个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排毒、合成等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指标的意义和相关临床意义。
1. 谷丙转氨酶(ALT):ALT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
因此,ALT的升高表明肝细胞的损伤。
常见的引起ALT升高的原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正常情况下,男性ALT的参考范围为10-40 U/L,女性为9-32 U/L。
2. 谷草转氨酶(AST):与ALT类似,AST也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ST会释放到血液中。
AST 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肝细胞损伤,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组织(如心肌、肌肉)的损伤。
因此,AST升高并不一定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男性AST的参考范围为8-37 U/L,女性为7-34 U/L。
3. 总胆红素(TBIL):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然后经过胆道排泄。
当肝脏功能不正常时,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引起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包括肝炎、胆道梗阻等。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参考范围为2.5-17.1 umol/L。
4.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是胆红素的一种形式,它是在肝脏中被转化的产物。
直接胆红素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的参考范围为0-6.8 umol/L。
总的来说,肝功能四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健康状况,检测肝脏疾病并指导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四项指标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肝脏疾病,因此,如果检查出现异常结果,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肝功能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人体的肝脏具有合成、排泄和代谢转化功能,狭义的肝功能试验就是指反映上述肝基本功能的试验,是肝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解读肝功能的结果,对临床患者的病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现着重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验的一些内容。
1常用临床肝功能检验项目肝功能试验主要选用反映肝胆损害的各种酶试验,其中以转氨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最为常用。
由于自动化检测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又增加了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
2常用临床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2.1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肝富含这两种酶,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其所释放的转氨酶即足以使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1倍。
在肝内,转氨酶主要含于肝细胞内,胞内/外酶活性为5000:1。
肝细胞变性坏死时,肝内的酶释放入血,引起血清中转氨酶活力升高。
目前,血清转氨酶测定仍被认为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标准试验。
但在判断结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超过正常值10倍的血清转氨酶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休克时肝缺氧和急性右心衰竭时肝淤血。
在急性肝病时,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不成比例;慢性肝病时,转氨酶水平反映了疾病的活动性。
如果转氨酶高于正常值10倍伴球蛋白升高1倍,且持续8周以上,则几乎可以肯定为慢性活动性肝病。
胆系疾病时,转氨酶也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8倍。
少数胆总管结石患者转氨酶可高达正常值10倍以上,但24~48h后即大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
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与酒精耗竭了作为丙氨酸转氨酶的辅酶的吡哆醛有关。
为了提高血清转氨酶测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在病毒性肝炎时,同时测定AST/ALT的比值(正常值1.15左右)则更有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

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诊断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肝功能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
比如肝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引起的。
这些疾病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肝功能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升高,说明肝脏炎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白蛋白水平下降、胆红素水平升高,说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需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及意义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指导治疗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指导治疗。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水平较高,医生可能会给予保肝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此外,在脂肪肝患者中,如果肝功能检查显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监测疗效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疗效。
比如在肝炎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转氨酶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经过治疗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通过监测疗效,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肝脏疾病。
通过肝功能检查,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肝脏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脂肪肝倾向,患者可以采取低脂饮食和运动等干预措施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肝炎等疾病,也可以通过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措施来及时发现和治疗。
肝功能检查都检查哪些疾病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表现,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等感染引起。
肝功能检查可文|周敏58|科学之友|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诊断肝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临床指南1、血清蛋白〔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血清总蛋白60-80g/L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简单混合物。
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别。
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帮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看,预后推断的指标。
减低见于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白细胞增多〕,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细胞和核细胞增多〕,肝功能严峻受损、肝坏死、肝硬化〔谷丙转氨酶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取不良综合征,养分不良、贫血〔红细胞,红蛋白稍偏低〕等。
增高见于大量出汗、多发性骨髓瘤、腹泻、巨球蛋白血症、严峻呕吐、中毒等。
血清白蛋白40~55g/L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整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
临时在尿中觉察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
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峻脱水和休克、严峻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降低:(1) 蛋白质丧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峻烧伤和肾脏疾病。
(2)合成障碍,肝脏功能特别。
(3)养分不良或吸取不良。
血清球蛋白20-30g/L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根本存在于全部的动植物体中。
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
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为主〔占血清蛋白9%-18%〕,球蛋白增高可见于: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3、M 蛋白血症:骨髓瘤,淋巴瘤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A/G 比值(白球比)正常值为1.3-2.5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清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定义及常见指标血清肝功能指标是指血液中与肝脏相关的生化指标,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等指标。
这些指标既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也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参考指标。
二、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1. 评估肝脏功能:通过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特别是ALT和AST,可以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估。
正常情况下,肝脏功能正常,这些指标的水平都较低。
而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从而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2. 诊断肝疾病:血清肝功能指标在肝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ALT和AST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而ALP的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有关。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疾病,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3.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肝疾病的患者,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通过监测ALT和AST的水平,可以了解病毒抑制是否有效。
如果这些指标的水平逐渐降低,表明治疗有效;反之,若指标升高,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 判断疾病预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还可以预测肝脏疾病的预后。
例如,在肝硬化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常常下降。
低白蛋白水平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预后可能不良。
5. 作为手术评估指标:在手术前,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如果指标异常,表明肝脏功能受损,手术风险可能增加。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医生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时,ALT释放增加,可以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 谷草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脏、肌肉等组织,肝细胞损伤时,AST也会升高,但AST升高的敏感性比ALT低,常常结合ALT来综合评估肝功能。
2. 肝细胞合成功能指标
- 白蛋白:肝脏是体内主要合成白蛋白的器官,白蛋白的水平
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依
赖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 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总胆红素的升高可
能与肝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3. 胆道与胆汁生成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ALP可增高于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用来评估胆道功能。
- 胆固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并分泌入胆汁,胆固醇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胆道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4. 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指标
- 尿素氮(BUN)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们也能反映肝脏的代谢活性。
- 尿胆原:尿胆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尿中胆原的增加可
能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相关。
以上仅为临床肝功能检测中较常见的指标与意义,实际检测项目及其含义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医生判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多种指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肝胆外科是一门临床外科学科,涉及到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检验结果在肝胆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是两个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ALT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以反映肝功能下降,常见于肝病、营养不良等。
-总胆红素是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排出障碍,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癌等。
-ALP是一种与胆汁分泌有关的酶,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淤积,常见于胆管结石、肝胆肿瘤等。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肝胆外科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在肝炎、胆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中,CRP往往升高。
-WBC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可以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在肝脓肿、胆道感染等疾病中,WBC常常升高。
3.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和出血性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PT和INR是评价凝血系统外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APTT是评价凝血系统内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障碍,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DIC等。
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是多少各项检测指标临床意义有哪些

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是多少各项检测指标临床意义有哪些一、肝功能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就是在急性与慢性乙肝与硬化活动,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改变下,这个时候谷丙转氨酶就会从身体的细胞内溢出转移到血环血液中去,这样我们抽检结果就会偏高,而转氨酶反应的是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身体肝细胞内与身体的心肌细胞内均都有存在的,而心肌细胞的含量是高于肝细胞的,但是当肝脏受到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在临床上可以作为心肌梗塞一囧心肌炎的一个辅助的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1.血清转氨酶
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
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如果肝病患者的胆固醇和胆碱酯酶水平持续大幅度地下降则表明其病情正在恶化。
5.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
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是反映其胆汁淤积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患者发生肝内外胆道梗阻时(如患有肿瘤或结石等),会出现胆汁排泄不畅,这时其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可同时明显升高,且常伴有直接胆红素水平的上升。
虽然儿童和青少年因骨骼发育的缘故也会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情况,但那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将其误认为是肝功能异常导致的。
6.甲胎蛋白
严格地说,甲胎蛋白并不属于肝功能的检测项目,但有时医生也会让肝病患者做此项检查。
医生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甲胎蛋白的轻度升高多提示患者的肝脏有炎症活动或者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比较活跃,这种情况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特别的意义,表明其病情有望缓解;二是甲胎蛋白长期显著地升高常提示患者有可能患有肝癌。
一般认为,当患者的甲胎蛋白超过500钠克/升的时间持续4周以上,或达到200~500钠克/升的时间持续5周以上时,应高度警惕其有患肝癌的可能。
应该注意的是,孕妇有时也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但它是由于其体内的胚胎发育所致,不要把它和肝病混为一谈。
总之,在临床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还有很多,这里介绍的只是常用的几项,其正常值也会因各医院所使用的仪器、试剂以及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评价患者
的肝功能时一定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千万不能以偏概全。
附: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项 目 英文缩写 参考范围
丙氨酸转氨酶 A L T <40I U/L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 S T <40I U/L
总胆红素 T.B i l<17.1μm o l/L
间接胆红素 D.B i l<10.2μm o l/L
直接胆红素 I.B i l<6.8μm o l/L 总蛋白 T 60~80g/L
白蛋白 A 35~50g/L
球蛋白 G 25~30g/L
胆碱酯酶 C H E 5100~13600I U/L 总胆固醇 C H O 3.1~5.7m m o l/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 T<40I U/L
碱性磷酸酶 A L P <90I U/L
甲胎蛋白 A F P <20n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