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水利工程规划(土石坝)设计报告(三稿)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学生丁思源指导教师郑捷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层次专升本批次 082学号 W150101082020学习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单位华能大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摘要】......................................... - 1 -【关键词】........................................ - 1 -1综合说明........................................ - 3 -1.1序言 ............................................................................................................................ - 3 -1.1.1工程概况 ................................................................................................................ - 3 -1.1.2大坝现状 ................................................................................................................ - 3 -1.2目前地质状况 ............................................................................................................ - 4 -1.2.1坝址区 .................................................................................................................... - 4 -1.2.2溢洪道 .................................................................................................................... - 5 -1.3工程任务和作用 ........................................................................................................ - 5 -1.4除险加固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 ................................................................................ - 5 -2水文............................................ - 6 -2.1流域概况 .................................................................................................................... - 6 -2.1.1地理位置 ................................................................................................................ - 6 -2.1.2流域特征 ................................................................................................................ - 6 -2.1.3气象 ........................................................................................................................ - 6 -2.1.4基本资料 ................................................................................................................ - 6 -2.1.5基本资料综合评价 ................................................................................................ - 7 -2.2历史洪水和暴雨的调查、考证与应用 .................................................................... - 9 -2.3设计暴雨推求 ............................................................................................................ - 9 -2.3.1设计洪水推求 ........................................................................................................ - 9 -2.3.2成果合理性检查 .................................................................................................. - 12 -2.4水库现有泄洪能力复核 .......................................................................................... - 13 -2.4.1 水库正常蓄水位 ................................................................................................. - 13 -2.4.2防洪标准 .............................................................................................................. - 13 -2.4.3调洪演算及结果 .................................................................................................. - 13 -3工程地质....................................... - 21 -3.1区域地质概况 .......................................................................................................... - 21 -3.1.1地形地貌特征 ...................................................................................................... - 21 -3.1.2地层岩性 .............................................................................................................. - 21 -3.1.3地质构造 .............................................................................................................. - 21 -3.1.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 22 -3.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 22 -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2 -3.3.1库区渗漏 .............................................................................................................. - 22 -3.3.2库岸稳定 .............................................................................................................. - 23 -3.3.3水库淤积及浸没 .................................................................................................. - 23 -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5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6天然建筑材料 .......................................................................................................... - 23 -3.7结论 .......................................................................................................................... - 24 -3.7.1区域稳定及地震基本烈度 .................................................................................. - 24 -3.7.2库区 ...................................................................................................................... - 24 -3.7.3坝址区 .................................................................................................................. - 24 -3.7.4天然建筑材料 ...................................................................................................... - 25 -4工程任务和规模.................................. - 25 -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 25 -4.2水库特征水位 .......................................................................................................... - 25 -4.3工程规模 .................................................................................................................. - 25 -4.4工程任务 .................................................................................................................. - 26 -4.5水库运行方式 .......................................................................................................... - 26 -5工程设计....................................... - 26 -5.1设计依据 .................................................................................................................. - 26 -5.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和标准 .......................................................................... - 26 -5.1.2设计基本资料 ...................................................................................................... - 26 -5.2工程总体布置(现状) .............................................................................................. - 27 -5.3坝顶高程 .................................................................................................................. - 27 -5.3.1基本资料 .............................................................................................................. - 27 -5.3.4结论 ...................................................................................................................... - 28 -5.4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拦河坝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1病害分析 .......................................................................................................... - 28 -5.4.1.2坝体加固设计 .................................................................................................. - 30 -5.4.1.3防渗设计 .......................................................................................................... - 30 -5.4.1.4坝体渗透稳定计算 .......................................................................................... - 31 -5.4.2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 - 31 -5.4.2.1病害分析 .......................................................................................................... - 31 -5.4.2.2溢洪道设计 ...................................................................................................... - 31 -5.4.2.3泄流能力计算 .................................................................................................. - 32 -5.4.3低涵除险加固设计 .............................................................................................. - 32 -5.4.3.1病害分析 .......................................................................................................... - 32 -5.4.3.2除险加固措施 .................................................................................................. - 33 -5.5金属结构 .................................................................................................................. - 33 -6施工组织设计.................................... - 33 -6.1施工条件 .................................................................................................................. - 33 -6.2料场选择与开采 ...................................................................................................... - 33 -6.3主体工程施工 .......................................................................................................... - 34 -6.3.1施工方案 .............................................................................................................. - 34 -6.3.2施工程序 .............................................................................................................. - 34 -6.3.3施工工期 .............................................................................................................. - 34 -6.3.4施工方法 .............................................................................................................. - 34 -6.4施工交通运输 .......................................................................................................... - 35 -6.4.1交通运输 .............................................................................................................. - 35 -6.4.2材料供应 .............................................................................................................. - 36 -6.4.3施工辅助设施 ...................................................................................................... - 36 -6.5施工总布置 .............................................................................................................. - 36 -6.5.1施工布置原则 ...................................................................................................... - 36 -6.5.2施工布置方案 ...................................................................................................... - 36 -6.5.3工程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 .................................................................................. - 36 -6.6施工总进度 .............................................................................................................. - 36 -6.6.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及依据 .................................................................................. - 36 -6.6.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37 -6.6.3施工组织机构 ...................................................................................................... - 37 -7环境保护及库区淹没............................... - 37 -7.1水库淹没处理 .......................................................................................................... - 37 -7.2工程永久占地 .......................................................................................................... - 38 -7.3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 38 -8工程管理....................................... - 39 -8.1管理机构 .................................................................................................................. - 39 -8.2工程运行管理 .......................................................................................................... - 39 -8.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 - 39 -8.4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 ...................................................................................... - 39 -【摘要】总结目前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采用的主要技术,结合云南大理地区的南水库、玉华、海西等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设计情况,阐述大理地区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的主要特点和采取的主要加固措施,为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病险水库加固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粘土斜墙土石坝本科毕业设计

粘土斜墙土石坝本科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粘土斜墙土石坝1.综合说明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某水库工程是河北省和水利部“八?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是以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大型控制枢纽工程。
青龙河流域水量充沛,控制流域面积63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6亿m3,是滦河流域较大的一条支流。
但由于降雨、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必须修建大型控制工程调节水量,丰富的水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开发利用。
水库按满足秦皇岛市生活、工业用水和滦河中下游农业用水的需要设计,工程规模是:正常蓄水位141 m,调节库容7.09亿m3,水库库容系数0.77,水量利用系数为70%。
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20Mw。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的规定,一期工程为二等工程,大坝为II级建筑物,正常应用洪水为100年一遇,非常运用洪水为1000年一遇。
辅助建筑物按Ⅲ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Ⅳ级设计。
1.2水库枢纽设计基础资料1.2.1地形、地质1地形:见1:2000坝址地形图。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位于高山区,构造剥蚀地形。
青龙河侵蚀能力较强,沿河形成不对称河谷,由于构造运动影响,河流不断下切,形成岸边阶地、陡岸。
流域内地形北高南低,平均高程与500m,最高峰海拔1680m。
河道蜿蜒曲折,河谷宽度400~100m不等,河道比降1/400~1/600。
库区两岸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200米左右,库区左岸非可溶性岩层分布广泛,其中主要由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砂质页岩组成。
透水性较小,也没有发现沟通库内外的大断层。
库区可溶性岩层分布于青龙河右岸,从隔水层分布、熔岩发育情况分析,水库蓄水后向邻近河流渗透的可能性很小。
经过对库区断层的分析,水库向外流域及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很小。
库区外岩层抗风化作用较强,库岸基本上是稳定的。
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青龙河上游,两岸山体较厚。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DOC

ZF水库土石坝枢纽毕业设计学生姓名:朱秀娟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
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大坝的安全性,重点考虑:(1)坝基范围内地质构造是否存在较大范围的夹层和强透水层,地基处理的工程范围和深度。
(21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及工程目的ZF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5.05×108m3。
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4亩。
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
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
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ZFQHQH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
1、上坝址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H河上游。
土石坝课程设计最终稿

土石坝课程设计最终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石坝的定义、结构及功能,掌握土石坝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土石坝的设计原则,了解影响土石坝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学生了解我国土石坝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了解土石坝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石坝的稳定性,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2. 学生具备一定的土石坝设计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土石坝设计图绘制。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土石坝模型的制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提高对水利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通过学习土石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石坝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土石坝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土石坝基本概念:土石坝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功能,重点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利工程概述,第三节 土石坝简介2. 土石坝设计原则:讲解土石坝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利工程设计,第四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3. 影响土石坝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影响土石坝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坝体材料、坝基处理、水文地质条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第一节 影响因素4. 土石坝施工技术:介绍土石坝的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土石坝施工,第一节 施工方法与工艺5. 土石坝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土石坝工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土石坝_粘土心墙毕业设计(论文)

土石坝_粘土心墙毕业设计目录1 基本资料 (4)1.1工程概况 (4)1.2水文气象 (4)1.3地形地质 (4)1.4茅坪溪防护大坝 (5)1.4.1 设计标准 (5)1.4.2 平面布置 (5)1.5其它设计资料 (5)1.1.1 1.5.1 工程特征水位 (5)1.5.2 地震烈度 (5)1.5.3 筑坝材料的技术指标 (5)1.6设计内容与要求 (6)1.6.1 设计目的 (6)1.6.2 设计内容 (7)2 坝址及坝型的选择 (7)2.1坝址的选择 (7)2.2土坝对地基的要求 (8)2.3坝型选择 (8)2.3.1 各种坝型的比较 (8)2.3.2土石坝类型的选择 (9)3 坝工设计 (10)3.1坝顶高程 (10)3.1.1 按正常情况下计算坝顶高程 (11)3.1.2 按非常情况计算坝顶高程 (13)3.1.3 考虑地震影响计算坝顶高程 (13)3.1.4 确定坝顶高程及坝高 (13)3.2坝顶宽度 (13)3.3坝坡 (14)3.5排水体设备 (15)4 渗流计算 (16)4.1设计说明 (16)4.1.1 土石坝渗流分析的任务 (16)4.1.2 渗流分析的工况 (16)4.1.3 渗流分析的方法 (16)4.2渗流计算 (16)4.2.1 基本假定 (16)4.2.2 渗流计算基本公式 (16)4.3渗流计算过程 (18)4.4渗流稳定结果分析 (21)4.4.1 正常蓄水位下渗流稳定分析 (21)4.4.2 校核洪水位下渗流稳定分析 (22)5 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及计算 (22)5.1设计说明 (22)5.1.1 设计任务 (22)5.1.2 计算工况 (22)5.1.3 计算断面 (23)5.1.4 控制标准 (23)5.2稳定计算 (23)5.2.1库水位最不利时的上游坝坡 (23)5.2.2 施工或竣工期的上下游坝坡稳定计算及稳定渗流期的计算 (28)6.土石坝的构造设计 (41)6.1坝顶 (41)6.2护坡与坝坡排水 (41)6.3坝体排水设备 (43)7. 沉降量计算 (44)7.1坝体的沉降量计算 (44)7.2坝基沉降量计算 (45)8.地基处理 (48)8.1坝基清理 (48)8.2坝的防渗处理 (48)8.3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 (48)9.土石坝土料的选择 (49)9.1坝壳的土石料选择要求 (49)9.2防渗体土石料的选择要求 (49)9.3对排水设施和护坡的结构布置 (49)9.4反滤层的结构布置 (50)10. 工程量计算 (50)10.1坝基开挖工程量计算 (50)10.2坝体工程量计算 (50)谢辞 (53)参考文献 (54)1 基本资料1.1工程概况茅坪溪防护工程的缘由:茅坪溪是长江上的小支流,其出口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约1km 的右岸。
斜心墙土石坝毕业设计

前言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
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工程提要E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m/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m/3。
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m/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共2.4 m/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104kw;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7.70km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库容约为 3.85亿m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1.2洪水调节计算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2级建筑物土坝堆石坝的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水电站厂房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
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标准。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得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设Q =,/16803s m (p=1%),2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校Q =2320m 3/s ,(%05.0 p )。
西南地区某水利工程土石坝毕业设计(斜心墙土石坝).

第一章土石坝工程概况1.1 工程流域概述该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江从东南向西北流向,全长约为122公里,该流域面积2558平方公里,在坝址以上流域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
本流域大多部分为山岭地带,山脉山丘和盆地交错于其间,地形变化多端,流域内支流很多,但多为小的山区流河流,汛期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流速快。
全区农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林木面积约占全区的30%,其种类有松、杉等。
其余为荒山及草皮覆盖,冲积层较厚,土多,两岸有崩塌现象。
本流域内因山脉连绵,纵横交错,交通不便,故居民较少。
1.2工程地质资料1.2.1坝址地质资料该坝址位于该江中游地段的峡谷地带,河床比较平缓,坡降不太大,两岸高山耸立,纵横交错构成高山深谷的地貌特征,汛期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流速快,冲积层较厚,土多,两岸有崩塌现象,适合用土石坝。
1.2.2地震资料本地区地震烈度定为7度,基岩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65。
1.3当地气候特征1.3.1气温情况该地年平均气温约为12.8度,最高气温为30.5度,平均发生在7-8月,最低气温为-5.3度,平均发生在1-2月份。
表1-1 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4.8 8.3 11.2 14.8 16.3 18.0 18.8 18.3 16.0 12.4 8.65.9 12.8表1-5 平均温度日数月份日数平均温度21 2 32 4 5 6 7 8 9 10 11 12℃ 6 1.2 0.3 0 0 0 0 0 0 0 0 3.1℃25.26.830.730 31 30 31 31 30 31 3027.9℃0 0 0 0 0 0 0 0 0 0 0 01.3.2降水量情况该地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213毫米,最小为617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5毫米。
表1-2 各月降雨日数统计表日数月份平均降雨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5mm 2.6 2.2 4.3 4.2 7.0 8.6 11.58.5 9.6 9.5 4.8 4.35~10mm 0.3 0.2 0.2 1.4 2.0 2.4 2.7 2.7 2.6 2.4 0.8 0.1 10~30mm 0.1 0.1 0.7 0.5 2.3 4.6 4.9 3.8 2.2 1.3 0.6 0.1 >30mm 0 0 0 0 0 0 0 0 0 0 0 01.3.3风力和风向通常1-4月风力较大,实测最大风速为19.1 m/s,相当于8级风力,风向为西北偏西。
均质土石坝毕业设计

均质土石坝毕业设计题目均质土坝枢纽建筑物设计学院工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绪论 (2)1基本资料 (2)1.1地形地质 (2)1.1.1 地形 (2)1.1.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1.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3)1.1.4坝址区其他建筑物 (3)1.2水文与水利规划 (3)1.2.1气象 (3)1.1.2水文分析 (4)1.2.3水利计算 (5)1.3建筑材料及筑坝材料技术指示的选定 (7)1.3.1土料 (7)1.3.2砂砾料 (8)1.3.3石料 (8)1.3.4筑坝材料技术指标的选定 (8)1.4工程效益 (9)1.5施工条件 (9)1.5.1施工地区气象与水文条件 (9)1.5.3当地建筑材料:土料 (10)1.5.4施工地区对外条件 (10)1.5.5工作日分析 (10)2枢纽布置 (10)2.1工程等级确定 (10)2.2坝轴线的选择 (10)2.3坝型选择 (11)2.3.1地质条件 (11)2.3.2水文条件 (11)2.3.3筑坝材料 (11)2.3.4坝型比较 (12)2.4枢纽布置 (12)3坝工设计 (13)3.1坝体剖面设计 (13)3.1.1坝顶高程的确定 (13)3.1.2坝顶高程计算 (14)3.3坝顶宽度确定 (18)3.4坝坡选定 (18)3.5马道 (18)3.6坝体排水 (18)4渗流分析 (19)4.1渗流分析的目的 (19)4.2分析内容 (19)4.3渗流分析方法 (19)4.4渗流计算 (21)4.4.1正常蓄水位时的渗流分析 (21)4.4.2设计洪水位时的渗流分析 (21)4.4.3校核洪水位时的渗流分析 (22)4.5渗流分析 (22)5稳定分析 (23)5.1计算工况与安全系数 (23)5.2稳定分析基本原理及方法 (24)5.2.1最危险滑弧圆心范围的确定 (24)5.3稳定分析计算 (25)5.3.1上游为正常蓄水位的下游坝坡稳定计算 (25)5.3.2上游为校核洪水位时下游坝坡稳定分析 (30)5.3.3上游为设计洪水位时上游坝坡稳定计算 (35)5.4稳定综合分析 (40)6坝体细部构造 (40)6.1坝顶 (40)6.2护坡 (40)6.3排水结构 (41)6.4反滤层 (41)6.5坝坡排水 (43)7溢洪道设计 (43)7.1概述 (43)7.2溢洪道的线路和选型 (44)7.3溢洪道引水渠 (44)7.4溢流堰控制段 (45)7.4.1 溢流堰的形式 (45)7.4.2 初步拟定溢流堰孔口净宽 (45)7.5泄槽设计 (47)7.5.1 泄槽的平面布置及纵、横剖面 (47)7.5.2 收缩段、扩散段和弯曲段设计 (51)7.5.3 掺气减蚀 (51)7.5.4 边墙高度确定 (52)7.5.5 泄槽的衬砌 (52)7.6溢洪道消能设计 (53)8坝基处理 (54)8.1地基处理的主要要求 (54)8.2地基的处理 (55)8.3岸坡的处理 (55)参考文献 (55)致谢 (56)均质土石坝枢纽建筑物设计摘要:适当修建大坝可以实现一个流域地区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ZF水库土石坝枢纽毕业设计学生姓名: 朱秀娟学校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指导教师: 王雅伟完成日期:前言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
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土石坝按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按其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碾压式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均质坝:坝体断面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
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大坝的安全性,重点考虑:(1)坝基范围内地质构造是否存在较大范围的夹层和强透水层,地基处理的工程范围和深度。
(2)黄土处理问题。
当黄土的重度大于m3时,黄土的湿陷度较小可不进行处理;但如果黄土的重度小于m3时,黄土的湿陷性和压缩性较大,需要清除。
本次设计内容:1、坝轴线选择;2、坝型选择;3、枢纽布置;4、挡水建筑物设计:包括土坝断面设计、平面布置、渗流计算、稳定计算、细部构造设计、基础处理等;5、泄水建筑物设计:溢洪道、导流洞设计,以水利计算为主;6、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
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及工程目的ZF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108 m3。
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4亩。
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电站,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108kwh。
水库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
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本次我们的任务是设计挡水坝枢纽工程。
第二节基本资料一、地形和地质图ZF坝址区地形图见附图5,ZF土坝坝线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图6。
二、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库区附近分水岭高程均在820m 以上,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800m 左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间夹砾岩、粉沙岩和砂质页岩。
新鲜基岩透水性不大。
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水库蓄水条件良好。
QH河为山区性河流,两岸居民及耕地分散,除库水位以下有一定淹没外,浸没问题不大,库区也未发现重要矿产。
三、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QH河在ZF水库坝址区呈一弯曲很大的S形。
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
坝段右岸为侵蚀型河岸,岸坡较陡,基岩出漏。
上下坝线有300多米长的低平山梁(单薄分水岭),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岸坡较缓,有大片土层覆盖。
右岸单薄分水岭是QH河环绕坝段左岸山体相对侧向侵蚀的结果。
坝址区基岩以紫红色、紫灰色细砂为主,间夹砾岩、粉沙岩和少数砂质页岩。
地层岩相变化剧烈,第四系除灰度不大的砂层、卵石层外,主要是黄土类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相对稳定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迹象。
坝址区左岸有一大塌滑体,体积约45×104 m3, 对工程布置有一定影响。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
1、上坝址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H河上游。
河床宽约300米,砂卵石)表层具有中偏强湿陷性。
覆盖层平均厚度5m ,渗透系数1×10-2 cm/s。
一级阶地(Q4)具中偏湿陷性。
左岸730 m高程以上为三级阶地(Q2基岩未发现大范围的夹层,基岩的透水性不大。
河床中段及近右岸地段,沿04-114各钻孔连线方向,在岩面下21-47m深度范围内,有一强透水带,ω=~30L/(s·m·m),下限最深至基岩下约80米。
基岩透水性从上游向下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岸台地黄土与基岩交界处的砾岩(最大厚度6米)透水性强,渗透系数k=10m/d 。
左岸单薄分水岭岩层仍属于中强透水性。
平均ω=0.48L/(s·m·m)应考虑排水,增加岩体稳定。
2、下坝址下坝址位于上坝址同一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倾向QH河下游,河床宽约120米,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右岸731米高程下为基岩,以上为三级阶地。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左岸基岩有一条宽200-250米呈北东方向的强透水带,右岸单薄分水岭的透水性亦很大,左、右岸岩石中等透水带下限均可达岩面下80米左右。
河床地段基岩透水性与中等透水带厚度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
下游发现承压水,二、三级阶地砾石层透水性与上坝线相同,左岸坝脚靠近塌滑体。
四、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
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
下坝线溢洪道堰顶高程750m。
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安全不利。
五、水文与水利规划1、气象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年平均气温8-9℃,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9.1℃(6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4.3℃(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 m/s,水位768.1米时水库吹程5.5km。
2、水文分析(1)洪水洪水由暴雨形成,据统计7-8月发生最大洪峰流量的机会占88%。
而且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00m3/s,最小洪峰流量184 m3/s,相差12倍,流域洪水的特点是风高、历时短、陡涨陡落。
一次洪水持续时间一般3-5天。
(2)年来水量水量的年内分配,汛期7-10月约占全年水量的62%,水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来水量1968×108m3(1963年7月至1964年6月)。
最小年来水量×108m3(1965年7月至1966年6月)。
相差倍。
从历年来水量过程来看约7年一个周期,其中连续枯水段为四年。
(3)年输沙量汛期7-10月的来沙量约占全年输沙量的94%,其中7、8两月约占83%。
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输沙量1240×104t,最小年输沙量173×104t相差7倍。
(4)水文分析成果表QH河水文分析成果表(1)死水位选择。
为尽可能增加自流灌溉面积,并使电站水头适当增加,力求达到电源自给以及为今后水库淤积留有余地,按20年淤积高程考虑,并根据以后使用情况加以计算调整。
(2)调节性能的选定。
灌溉保证率选取P=75%,水库上游来水,首先满足灌区工农业用水,电站则利用余水发电。
按上述原则,并按近期灌溉面积×104亩进行水库调节计算。
年调节和多年调节两个方案的水量利用系数和坝高都相差不大,但是多年调节性能的水库能提供的电量和装机利用小时数都较年调节性能水库提高20%。
故确定本水库为多年调节性能水库。
利用1949年7月至1971年6月共22年插补水文系列,采用“时历法”进行多年调节计算。
(3)兴利水位的确定原则和指标。
根据QH河洪水特性,汛期限制水位在7、8月为760.7m。
7、8月以后可利用一部分防洪库容蓄水兴利,以防洪兼顾兴利为原则,确定9、10月水位为766.1m,汛末可以多蓄水。
但蓄水位按不超过百年设计洪水位考虑,确定汛末兴利水位为767.2m。
电站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本灌区提灌用电的要求。
因此在保证灌区工农业用水的基础上,确定电站的运用原则:灌溉季节多引水发电,非灌溉季节少引水发电,遇丰水年则充分利用弃水多发电,提高年水量的利用系数。
(4)防洪运用原则及设计洪水的确定。
本水库属二级工程。
水库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由于采用的洪水计算数值中未考虑历史特大洪水的影响,故用万年一遇洪水作为非常保坝标准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复核。
工程泄洪建筑物有溢洪道和导流泄洪洞。
溢洪道净宽60米,分设5孔闸门,每孔闸门净宽12米,堰顶高程762米。
通过施工导流、拦洪、泄洪度汛、非常时期放空水库以及在可能情况下有利于排沙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泄洪洞洞径确定为8米,进口底高程703.35米。
调洪运用原则:当入库洪水为20年一遇时,为满足下游河道保滩淤地的要求,水库控制下泄流量为600 m3/s;当入库洪水为百年一遇时,为提高下游河道的电站、桥梁等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水库控制下泄流量为2000 m3/s;当入库洪水为千年一遇时,溢洪道单宽流量以70 m3/(s·m);控制泄流;当入库洪水为万年一遇时,按下述原则操作:即库水位接近校核水位时,若水库水位仍持续上涨,为确保大坝安全,溢洪道敞开泄洪,允许溢洪道局部破坏。
(5)水库排沙和淤沙计算。
ZF水库回水长25km,河道弯曲,河床宽300米左右,河床比降位.2%,是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QH河泥沙年内83%集中在7、8两个月,平均含沙量13.8kg/m3,泥沙多年平均D粒径为0.0155mm,颗粒较细。
虽然本水库有可能利50用异重流排沙,但由于流域的水文特性和下游工农业对水源的要求,决定了本水库只能高水头蓄水运用。
在蓄水过程中,只能用灌溉和发电的剩余水进行排沙。
经计算,多年平均排沙量只能占%,其余大部分的泥沙都淤积在水库中,从而减少了兴利库容。
(6)水库工程特征值见下表水库工程特征值库区及坝址下游石料丰富,有利于修建当地材料坝。
1、土料坝址上、下游均有土料场,储量丰富,平均运距小于1.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