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高中语文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

(三)伟大的友谊 1844 年 9 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 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 囊空如洗,衣食无着。1851 年至 1869 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 3 121 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 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简捷”①指直截了当;②简便快捷。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马克思是天才的人民领袖。他发表的演说__简__洁__ (简洁/简捷)而有条理, 逻辑性很强。 ②用这种方法计算此题_简__捷___ (简洁/简捷)易懂,也便于掌握。
3.流传·留传 “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来。 “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那些平白如话,而又表达了群众心声或阐述了深刻思想的诗句,可以世 代__流__传__ (流传/留传)。 ②蹴蔤是一门技艺,也是古代__留__传__ (流传/留传)下来的传统技艺。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 他。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马克 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 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 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 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 请说明理由:___本__句__要__表__达__的_意__思__是__“__犯__了__错__误__不_改__正__”__是__错__误__的__。__而_____ _“__犯__而__不__校__”__的__意__思_则__是__受__到__别__人__的__触__犯_或__无__礼__也__不__计__较__。__不_合__语__境__。________ (2)小王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 ) 请说明理由:“__忍_痛__割__爱__”__,__指__忍__痛__把_自__己__心__爱__的__东__西__交__给_别__人__。__作__为__商______ __品__的__运__动__服_本__不__属__于__己__有__,__因__无_钱__而__不__买__自__己__喜__欢_的__商__品__不__叫__“__忍__痛__割__爱_”__。____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

摒.弃( bìnɡ ) 愤懑.( mèn ) 囿.于( yòu ) 酝.酿.(yùn niànɡ) 钥.匙.( yào shi ) 炯.炯( jiǒnɡ )
栏目链接
二、写对字形
国jí籍 (1)枕jiè 藉
立jí即
(3) jì
既
然
(5)yléíinɡ羸赢弱利 yínɡ 嬴 政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探究一 请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 (1)不久,他的夫人和 9 个月的女儿也随后到达,全家几乎已是一 贫如洗。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
答案:文章一开篇就将一个被.驱.逐.出.境.、无.家.可.归.、.妻.离.子.散.、. 一.贫.如.洗.的.窘.迫.的.马克思推到读者面前。这个人却要用他的伟大思想 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新.生.。特别是“暗影”“始终”“追逼”几乎是一 字千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暗影”,如影随形,“追逼”是拟人 化的说法,“紧紧”说明贫.困.的.浓.重.,给人无限凄.凉.之感。
栏目链接
(2)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别无其他选择,只好在 1845 年底脱离 普鲁士国籍,因为这个国籍给他带来的唯一特权,不过是被“本国” 政府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跟踪迫害罢了。
答案:国籍本是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 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 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结果国籍却成了迫.害.马.克.思.的工 具。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脱离本国国籍是多.么.无.可.奈.何.和.令.人. 心.酸.的事呀!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3)申明/声明 _____申__明__:__是__郑__重__说__明__的__意__思__,__重__在__说__明__,__以__说__服__对__方__。__声__ _明_:__是__公__开__表__示__态__度__或__说__明___真__相__,__用__作__名__词__时__,__指__声__明__的__文__ _告__。__重__在__公__开__宣__布__,__以__让__公__众__知__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 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 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 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 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 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 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 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 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第二次是:几个星期后,对“真正的社 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针对他们的 观点,指出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并不像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在 于人们的利己主义,而应该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中去寻找。任何掩盖阶级对抗 的做法,都必然会把无产阶级引上邪路。
第三次是:对蒲鲁东 主义的斗争,论证了蒲 鲁东哲学观点的反科学 性。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 民的伟大导师,
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 最深的人。
补充资料:马克思的成长经历(部分)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 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 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 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 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 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 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 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 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 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 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2019人教版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word教案

学识安排:3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
1、音乐欣赏
(1).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
(2).哪位同学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请举手。
(3).你听完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畅所欲言)
(4).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反复唱响的词,一个意义重大的词,一个没有任何国界的词,请大家听完后把他准确地找出来。
那么,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回答4)
3、国际歌创作背景
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international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国际
的意思;“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的音译,也译作英特雄耐纳
尔。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思考:苦难的劳工,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出路在哪里?“巴黎公社”的事业谁来继承?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马克思。
(资料: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武装起义仅仅进行了72天,就因反动投降政府的血腥镇压而告失败,巴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为公社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7.29万余人战死、2.9万余人遭残杀、6.09万余人被投入监狱或流放。
但它却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标志着19世纪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达到新的高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被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许多进步侨民参加了保卫公社的战斗,其中有波兰人、意大利人、比利时人、俄国人等。因此,巴黎公社起义实际上也是一次典型的国际性的革命行动,是世界人民对共产共和的期待和要求,有着广泛的国际意义。)
高中语文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羁������à������(绊) (7) 搅������à������(拌) 湖������à������(畔) 挑������ì������(衅) (8)
������������ã(诘)难 ������������ã(拮)据 ������������ē(秸)秆 ������í(佶)屈聱牙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⑤
剥削(������ō) 剥皮(������ā������) 得心应手(������ì������������) 应届(������ī������������) 干劲(������ì������) 苍劲(������ì������������) 撮合(������������ō) 撮子(������������ǒ)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字形辨认
谨������������â������(慎) (1) ������������ě������(缜)密 ������������ē������(嗔)怪 永 ������ã������������(恒) (3) 盘 ������������á������(桓) ������â������(亘)古 ������ě������(诽)谤 (5) ������ē������(绯)红 ������á������(徘)徊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详细记述了伟大革 命导师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等人在布鲁塞尔的生活和战斗,特 别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思想建设和革命活动,用大段篇幅评 述了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 产生的艰难过程。面对革命理论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 错误观念,马克思用了很大的精力,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论战。 他公而忘私,大义凛然,机智、风趣,在团结和斗争中引领我们向前 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案(系列二)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能力目标:理清马克思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赏析作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评点精当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
2、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安排二教学过程第一一、新课导入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多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求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早期的共产党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人民才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呢?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
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
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
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从中也许我们能获得答案。
二、传主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人教版选修《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word教案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2、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3、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学习难点:把握“评传”注重学术评价,理论色彩浓,材料严谨的特点学习方法:多媒体教学学识安排:3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1、音乐欣赏(1).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2).哪位同学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请举手。
(3).你听完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感受?(畅所欲言)(4).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反复唱响的词,一个意义重大的词,一个没有任何国界的词,请大家听完后把他准确地找出来。
(先回答1、2、3,稍后再回答4)2、《国际歌》赏析《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刻的道理。
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据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跨越草地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刻,红军战士搀连臂膀唱响了《国际歌》,顿刻精神鼓舞,增添了无穷力量,最终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胜利的道路。
我不相信这个镜头是臆造,应当说共产党革命取得成功,确实是《国际歌》给红军战士以无穷的力量。
《国际歌》是穷人的歌,是无产者的歌,是穷人的呐喊,是无产者的倾诉,代表着受压迫心声。
那么,这首歌为什么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呢?(回答4)3、国际歌创作背景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international 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国际的意思;“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的音译,也译作英特雄耐纳尔。
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英特纳雄耐尔”,外文的音译为“共产主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
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
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
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
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进一步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
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赏析作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评点精当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伟大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的崇高精神。
【预习任务】
1.感知教材
①回顾评传的有关知识。
②阅读课文,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
2.识记教材
①识记文学常识:
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它有哪些特点?(P125)
②识记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桎梏着手摒弃梦呓愤懑沉湎模样撰写
一贫如洗归根结蒂刻不容缓饥肠辘辘推波助澜袖手旁观
赫然在目不言而喻迫在眉睫不遗余力娓娓动听恰如其分
3.初步理解教材
节选的这一部分评述了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建设和革命活动。
请总结这段经历。
③革命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需要澄清,马克思用了很大精力与之进行论战。
课文中叙述了几次这样的论战?各有什么样的意义?
④课文用大段篇幅评述评述了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⑤总结学过的几种传记特点。
本文可归入_____
【自主检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桎梏
..着.手摒.弃梦呓.愤懑.沉湎.模.样撰.写
2.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心理咨询”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