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示,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及《x市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种类、发生区位、严重隐患点影响因素、多发时段调查和预测情况,结合今年我区气象状况预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种类预测

预测我区今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分布

根据x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我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类型,有10处地质灾害隐患区。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气象因素、人为活动及历史上地质灾害隐患区、阶段划分如下:

1.x矿区地面塌陷区。

2.x桥一带的泥石流。

3.x沟、x沟、x沟、x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4.x沟崩塌、泥石流。

5.x矿区崩塌、泥石流。

6.黄河塌岸。

三、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预测

1.降雨因素。持续性降雨,大暴雨是诱发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分析,每次降雨50毫米以上时,在具备成灾地质环境条件的阶段,即可诱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矿山企业形成的废渣、废石在洪水沟道中乱堆乱放是造成矿区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从而导致地面塌陷、裂缝极易造成矿井透水;不按设计开采造成的边坡角过陡,极易形成滑坡、崩塌。

3.地震因素。地震也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因素。

四、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预测

1.我区汛期大约在6?9月份,强降雨时段是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期。

2.黄河塌岸时段一般发生在汛期过后的退水期。根据调查分析,我区黄河塌岸主要x在9?11月份期间。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防治地质灾害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具体负责人,形成有组织有规划的群测群防的防灾体系;认真落实隐患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计划和预算;广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人武部、公安分局、国土资源分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民政局、水务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交通运输和口岸管理局、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工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教育体育局、电信局、x区供电局、红果子供电局、气象局、x局、林业局、各乡镇乡、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x 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分局,xx 任办公室主任。

(二)地质灾害的监测

地质灾害的监测,由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各村、社区或矿区负责组织实施。每次监测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重点监测区要将监测结果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和国土资源厅。

1.滑坡的监测:主要测坡体裂缝的位移。其方法是:在沿主裂缝延伸方向分两端和中部各设一组监测点,监测点两个一组,分设在裂缝的两侧,采用简易固定标尺(如打入木桩或贴纸法等),定期测量两个标尺间的距离,以观测裂缝的发展(包括裂缝的宽度,垂直变化和长度的延伸),以第一次测得数据为基数,以后定期观测。一般季节每月监测一次,汛期每5天监测一次,遇降雨每天至少监测三次。

2.黄河塌岸的监测:主要监测黄河塌岸的规模,即塌岸的长度和宽度,监测的时间及水位高程,逐步掌握塌岸发生时间及其与河水水

位间的关系,了解塌岸的规律以指导防治。监测方法是:在每个塌岸河段,顺河流方向于塌岸一测,分别设不少于3组的监测线(点),每组监测点垂直河道,间隔50米设立一标点(水泥柱),定期监测河岸与监测距离。监测时间一般季节2个月监测一次,主汛期每15天监测一次,9?11月每2天监测一次。

3.矿区地面塌陷的监测:主要监测地面的裂缝、沉陷。监测方法是:在每个沉陷坑设立监测点,安排专人对监测点不定期监测。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滑坡的预防。对于滑坡灾害应以避让为主,根据监测资料预测滑坡的发展和危险程度。对公路沿线滑坡、崩塌隐患点应在雨季前进行排查,对查出的隐患点可采取排除危岩体或进行加固,消除对车辆通行的隐患。当滑坡不可避免时,及时采取避让措施,将危险区危及的人员和财产及时搬迁撤离。

2.矿区地面塌陷的防治。x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区,为了防止降雨引发的洪水进入塌陷区,可以在塌陷区外围修造截水坝、防水沟堤,以防止洪水对矿井的侵袭,造成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

3.泥石流的防治。对泥石流灾害,主要采取及时避让措施。除日常对易形成泥石流的堆积物进行固定及河道疏导外,在汛期尤其是暴雨或强降雨天气应加强值班管理,确保预警及时,人员、财产避让及时。

(四)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措施

1.区直有关单位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完善领导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减灾预案和应急措施。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警、疏散和应急措施,由各危险点辖区组织落实,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有关单位,辖区街道办事处和各乡、镇、村,矿区落实到矿山企业。

2.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认真落实群测群防措施。汛期来临前,迅速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发至防灾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乡镇、村、矿区均要指定专人值班,危险点要有至少2名险情巡视人员。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并将险区内的居民、财产及时撤离。

3.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在地质灾害危险点设置明显标志,积极做好本行政区内地灾害防治的协调指导工作,加大巡回检查力度。坚持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重点检查灾害监测情况、灾害隐患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新出现的灾害危险点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书面向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x国土资源厅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