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 如今,GIS已被普遍认为是⼀个强⼤的、最灵活的决策系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数据库建⽴、实施分析和交流的普通的媒介,以及使决策更理性化的有⼒⼯具,那么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有哪些呢?我们⼀起来了解⼀下! 1. 发展 GIS 技术作为⼀门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在暂短的时间⾥产⽣了巨⼤的进步,主要有如下5 个⽅⾯的原因: (1) 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运⾏速度的不断提⾼;存储能⼒的不断增加以及PC机与⼯作站的进步。

(2) 软件技术的发展。

操作系统图形界⾯的出现,使得操作界⾯更直接,更友好; (3) 各国家及其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美国,花费了巨⼤的⼈⼒、物⼒和财⼒,不仅成⽴了相关的信息机构(PLSS 、USGS 、NSDC 、NCGIA ),建⽴起了庞⼤的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廉价的信息数据,⽽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标准、法令法规 (SDTS) 。

(4) ⽹络对社会⽣活的强⼒渗透,使资源共享成为真正可能。

(5)GIS本⾝提供了⼀个将地理相关的或以地理⽅式描述表达的信息进⾏综合汇总,分析处理等⼀系列复杂问题的⽅法。

2 GIS与景观规划理论 主图及图层的拆分重叠,不仅是GIS产⽣及展⽰技术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美国许多环境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GIS技术的发展与某些领域尤其是环境规划设计领域的实践是相互促进的。

2.1 适应性分析模型与GIS 适应性分析模型是⼟地景观规划及场地设计中应⽤⼗分⼴泛的⼀种理论及⽅法。

它是由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地及景观规划⼤师之⼀、著名景观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

图层重叠系统分析⽅法——千层饼模式与GIS通过空间数据建⽴主题图层,并利⽤空间分析功能得出相关结论的理念⼏乎完全⼀致: (1) 搜集信息建⽴图层G IS可以就搜集到的有关⾃然、政治、经济、⽂化等空间数据信息,建⽴与项⽬相关的(植被、⽔体、地形、⼟壤、所属权、⾏政区域划分、规划分区),以点、线、⾯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

GIS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综述

GIS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综述

GIS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综述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规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GI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社区规划中,但现在,其应用也扩展到了景观规划领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好的分析工具来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文景观。

景观规划的核心是通过设计能够保护、维护或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以提供最合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条件。

GIS通过空间和时态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准确地了解景观中各种要素的分布、特点、关系以及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为其设计和规划服务。

GIS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分析现有环境:GIS可以实现对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包括地形、土地利用、植被、水资源、水质等数据,以及文化、历史、社会等人文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设计师最准确的环境信息来评估、规划和设计。

2.评估影响:GIS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规划的影响,特别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利用GIS,设计师可以比较在不同位置和时间的情况下所需项目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案。

3.支持协调、协作:GIS可以为各相关方在设计、规划和实施中提供准确、动态和一致的信息。

设计师和规划师可以使用GIS来协调他们的工作和合作,也可以通过 GIS系统共享信息和数据。

4.模拟规划:GIS可以模拟规划,通过模拟未来的环境变化,预测景观、自然、土地用途等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这些信息可以为长远的规划和估算提供参考。

5.规划实施:GIS可以提供各种景观规划方案可行性的评估。

它可以帮助规划师和设计(或实施)团队确定要开展的项目,并确定目标和时间表。

6.执行监控:GIS可以以空间和时间为基础,实时跟踪和监控规划的实施,并及时提供有关执行效果的反馈。

7.决策支持:GIS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所需项目的空间和时间建议。

设计师可以在做出决策时使用GIS,确定最佳方案。

GIS技术为景观规划师和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决策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更完善的规划和设计,以保护、维护和改善自然和人工环境,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条件。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该领域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GIS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首先,将探讨GIS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潜力和优势,然后介绍如何利用GIS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接着阐述如何使用GIS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可视化呈现,最后总结GIS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GIS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潜力和优势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系统。

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GIS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城市环境和资源分布非常重要。

其次,GIS可以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机遇。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利用GIS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地理数据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包括地理测量、卫星遥感、地理数据库等。

地理测量可以通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调查,获取有关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数据。

卫星遥感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更广泛和细致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库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整合数据,例如城市规划部门、气象部门等。

一旦获取了地理数据,接下来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例如清理无效数据、纠正误差等。

然后,可以利用GIS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模式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可以获得有关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详细信息。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可视化呈现利用GIS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可视化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创建数字地图、三维模型、数字模拟等方式实现。

GIS在景观中的运用

GIS在景观中的运用

GIS在景观中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中的应用是一种专业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和管理景观的开发和保护。

以下是GIS在景观中运用的几个主要方面:1.景观分析:GIS可以收集、整合和分析地理数据,以评估景观的特征和潜在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GIS来分析地形、土壤、植被和水文数据,以了解景观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敏感性。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设计师、规划师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景观保护策略和规划措施。

2.用地规划:GIS可以支持景观用地规划决策。

通过整合不同的地理和空间数据层,可以分析和评估不同用途对景观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GIS来评估新建建筑或基础设施对景观的视觉影响、生态影响以及交通和水资源的需求。

3.生物多样性保护:GIS可以提供有效的工具来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整合各种生态、地质和气候数据,可以制定保护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的策略。

GIS还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濒危物种分布范围和栖息地,以便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4.水资源管理:GIS可以帮助管理和保护景观中的水资源。

通过收集和分析水文数据、地形和土壤信息,可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灌溉计划、洪水预警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

5.城市规划:在城市景观中,GIS被广泛用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

通过整合地理、人口和经济数据,可以评估城市空间的利用和需求,并为城市规划者提供数据支持。

GIS还可以帮助制定交通规划、绿化计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

6.可视化展示:GIS可以生成三维模型和可视化结果,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景观的特征和潜力。

通过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像、动画或虚拟现实场景,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景观的变化和可能性。

GIS在景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还可以促进公众的参与和理解。

通过将地理数据和可视化结果共享给公众,可以增强公众对景观保护的参与和支持,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景观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GIS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能够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现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它通过整合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功能,为景观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工具。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而GIS正是在这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GIS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集成和整合。

景观规划需要大量的地理数据,例如地形图、土壤类型、气候数据等。

传统上,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单位中,获取和整合起来非常困难。

而有了GIS,相关的地理数据可以轻松地存储于同一个系统中,并且可以相互关联和共享。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GIS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功能。

景观规划需要进行大量的空间分析和模拟,在这方面,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GIS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算法,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空间分析,例如地形剖面分析、视觉分析、路径分析等。

这些功能能够帮助规划师更好地评估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决策和优化。

除了强大的分析功能,GIS还提供了直观的可视化展示效果。

很多时候,景观规划需要向各个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沟通和展示规划方案。

传统的平面图和文字描述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地理空间现象和规划效果。

而GIS可以通过地图、立体模型等形式将规划方案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规划方案。

另外,GIS还提供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景观规划需要长期保存和管理大量的地理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包括不同年份和不同来源的信息。

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往往效率低下且易出错,而GIS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管理方式。

规划师可以将地理数据存储在GIS系统中,建立清晰的数据结构和关系,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和更新。

此外,GIS还能够进行景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

景观规划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地理空间数据的学科,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提供有关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的可视化和空间决策支持。

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地理信息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发展和美化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科学首先涉及地理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我们需要获取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土地利用、道路网络、建筑物分布等信息。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理测量工具和空间数据库等手段,可以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管理。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参考,用于分析城市空间特征和评估城市规划的可行性。

2. 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空间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地理信息科学工具和技术,可以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以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

例如,可以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创建三维模型,模拟城市景观的外观和布局,帮助规划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展示规划方案。

此外,还可以进行空间交通分析、环境评估和土地利用优化等工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规划模型地理信息科学可以提供基于数据的城市规划模型,用于预测和评估城市规划的效果。

通过建立空间模型和规划模拟,可以模拟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行性。

例如,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科学工具分析人口流动和居住模式,预测未来的城市扩展方向和规模。

同时,还可以评估不同规划选项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规划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4. 地理信息可视化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科学还能够通过地图、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相关信息,帮助公众了解和参与规划过程。

通过交互式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平台,公众可以了解不同规划选项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规划过程的民主和透明。

探析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析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析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 GIS作为一个能有效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工具,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中期方案设计、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三个方面。

本文分别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对场地进行空间分析与人流分析;在方案设计中通过3D可视化分析,进行方案优化与调整;在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中,其提供项目信息查询与虚拟浏览的等应用功能。

关键词:GIS;景观规划;场地分析;方案设计;后期评价管理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基于科学与艺术的工程实践活动。

其探究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所进行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活动均是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1]。

现代景观规划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高新技术与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GIS,以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为景观规划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增强了设计师对规划成果的视觉感知,理性的诠释场地的属性特征,从而使规划设计人员能更准确地认知自然景观状态,为景观规划及设计提供新思路[2]。

1.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1.1应用背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20世纪60年代,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罗杰·汤姆林森(Roger Tomlinson)首先提出了GIS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1.2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3]2.GIS在前期场地分析中的应用2.1 GIS的场地分析能力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4]。

且可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其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以通过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GIS在景观中的应用——以潭獐峡项目为例

GIS在景观中的应用——以潭獐峡项目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第12期GIS在景观中的应用———以潭獐峡项目为例王怡憬(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叙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景观中的应用,包括在景观格局、高度、坡度、地形、水流方向的分析;以潭獐峡为例,依据当地地形图、遥感影像图以及各类基础调查资料,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空间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通过建立数字模型并叠加遥感影像图形成研究区的虚拟三维环境,对现场地形、高差、空间、视域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使景观规划、设计建立在直观、精确的空间模型之上。

地理信息系统;景观规划;空间尺度表现在规划资料需求、功能分析、格局规划方面应用上。

在规划方面,表现在对地形数据的需求为场地测量1︰10000等高线,或者10m间距等高线;对水文数据的需求为主要流经和大型水体;对土壤数据的需求为现场土壤资料、人口方面为人口普查等。

由于尺度不同,对规划资料的需求也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2.1细部和空间尺度细部和空间尺度主要集中于小型广场和花园处理。

在这个尺度中GIS用处并不大,主要是帮助设计师细部处理、施工评估、成本预算等。

例如通过GIS叠加分析改变土方量更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率。

2.2社区和区域尺度景观规划项目对于概念性项目而言,这种项目主要关注自身景观结构和与周围环境的整合。

俞孔坚等[3,4]借助于GIS方法对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分析和可达性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例如社区公园项目与整体环境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提取一个城市相关绿地,通过Arcmap对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最后转换为栅格数据用于景观格局分析和指数。

并通过指数的比较对方案本身格局、破碎度、面积、斑块数量进行优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GIS叠加法、缓冲区分析法、最短距离分析法对项目可达性进行分析来优化方案。

3潭獐峡项目中GIS的应用3.1技术操作在地形分析中,首先将CAD文件polyline转换为shp文件进行操作,通过3D Analyst创建TIN,通过属性符号系统得到相应的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涉及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问题,探索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促进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协调,需要现代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渐相互融合。

本文基于国内外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的发展现状,对20世纪9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后,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方式的变化,从单一的GIS到“3S”与研究模型的结合,总结了其实际应用的优缺点,并对GIS,或者是“3S”技术在景观格局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

标签:景观格局;GIS ;景观生态学
1、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的空间格局,即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包括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不同斑块在空间上的组合分布以及景观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共同作用结果。

景观格局研究起源于欧洲,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 年代。

“景观和景观生态”的名词最早在1939 年由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 提出,他侧重于研究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协调统一生态学和地理学这两个研究领域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2、GIS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丹麦的Kristensen S P.采用GIS手段,分析了上世纪1973年以后20多年间农业上活动对Rostrup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变化;Syphard等在分析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基础上,运用CA模型预测了该地区2005年-2050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情况;Jerry等以美国堪萨斯州为例,运用Fragstats软件包并结合RS和GI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其景观结构进行分析;Burnside、Croissant、Gautam 等通过调查和利用GIS、RS 技术从不同尺度上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定量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等的编制和制定提供依据。

Mallick 等基于RS 和GIS,对沙地阿拉伯山区的景观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土地管理、建设和人口压力)的影响,而非自然因素。

景观生态学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起才开始介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階段是80 年代,为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90 年代以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景观生态学被介绍到国内之后,一系列文献介绍了国外景观生态学概念和方法,景观格
局作为其基础内容同时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国景观格局研究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为主。

我国景观格局的研究和应用真正起步于1990年。

国内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结构、景观格局及异质性、景观格局和过程的相互作用、景观动态分析的模拟模型、景观动态的尺度分析及尺度推绎、3S 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等方而进行景观规划和管理。

1990年,肖笃宁等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1958-1988年间沈阳西郊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加以研究,由此拉开了国内开展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的序幕。

进入21世纪,田光进等以三期卫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数据,探讨1986-2000年间的海口市景观要素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王库等以兴国县1958-1996年间的土壤侵蚀强度图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规律展开了研究;王玉洁等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指数法和梯度分析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张培等以犍为县玉津镇为例,以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数据,对该区域1997-2008年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潘竟虎等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深入研究1976-2010年间玉门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宁秀红和赵敏以上海市合庆镇为例,通过土地利用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区域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3、总结
综合上述内容,发现景观格局变化是自然、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建立精确的、综合的景观格局动态模型,必须充分考虑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

GIS 在景观分析中的应用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1)强大的综合、贮存功能,将零散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加以结合并储存在一起,可长期有效的使用,将各类地图以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模块完善地融为一体。

(2)为空间景观格局分析和空间模型提供技术框架,简化数学方法的应用。

在于“3S”技术的结合中,RS(遥感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土地和景观的数据来源、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分析处理的平台,再结合统计分析。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在GIS 中实现将CA 模型和其他模型相结合,例如多智能体模型在建立人类交互模型中有独特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将可能实现对景观格局变化更准确的预测。

再者,目前为主基于“3S”的景观格局研究数据的使用大多是多光谱数据,并且是数据精度不高,但是基于RS 和GIS 来进行景观动态变化研究对数据的精度要求较高,如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的精度是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的需要。

因此,未来景观格局动态研究的数据选择可以由多光谱扩展到高光谱数据。

杨茜(1993-),女,藏族,四川省遂宁市人,在读硕士,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