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Q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11月7日,广州恒大足球队在迪拜以0:0的比分战平阿联酋阿赫利队,为回到主场捧得第二座亚洲杯开了个好头。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能够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C.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她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D.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真正喜欢阅读中外名著的中学生并不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显得十分至关重要。
【答案解析】AB,搭配不当,“制定措施”应为“采取措施”,“降低……流通环节”搭配不当,应为“减少……流通环节”;C,不合逻辑,“成绩……得到回报”不通,去掉即可;D,成分赘余,去掉“十分”或“至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专家认为当前西方势如骑虎,或许将对伊朗发动袭击;当然,不但伊朗权衡利弊,见机而作,作出妥协,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也是有可能的。
B.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德国拉开帷幕,中国电影在柏林引起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热捧,特别是影片《金陵十三钗》。
C.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以超高压变质带经典构造闻名世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典型,去年9月被正式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D.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答案解析】DA,不合逻辑,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将“不但……而且……”换成“假若……从而……”;B,句式杂糅,“引起……关注”和“受到……热捧”只保留一个;C,句式杂糅,去掉“被”,或将“荣膺”改为“授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河北医生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去援疆,不仅为400多名产妇提供服务,让近百个新生命平安降临,更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维吾尔族群众的信任和赞美。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1. 本试卷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1-13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客观试题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3. 主观试题用黑色或蓝黑色的钢笔或中性笔誊写在主观试题答题纸上,超出答题区域的内容不给分,在右下角处写座位号。
3. 考试结束后客观试题、主观试题卡分开上交。
第Ⅰ部分(选择题)(22分)一、语法知识试题。
(10分)1.下列词语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分)()A.名词:拖拉机白居易南面动作B.动词:能够审查上来范畴C.形容词:学习死板奢侈胆小D.代词:我们这样什么通过2.下列词语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分)()A. 副词:十分曾经重新作为B. 介词:把从为了只是C. 连词:或者既因为如果D. 助词:轰隆的着啊3.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1分)()A. 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B. 异彩纷呈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C. 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D. 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4.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1分)()A. 并列:听说读写思想感情光荣而艰巨轻松愉快B. 偏正:新的语法大操场跟我们学非常激动C. 动宾:复习短语洗热水澡擦干净送我一首小诗D. 补充:热起来做下去红得发紫读两遍5.对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宾语)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谓语)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主语)D.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
(状语)6.选出“对”的宾语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某些厂领导对销售人员的意见完全听从,工人对销售人员意见却很大。
A.两处“对”的宾语都是“意见”。
B.两处“对”的宾语都是“销售人员”。
C.前一个“对”的宾语是“意见”,后一个“对”的宾语是“销售人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出题人:张超 审题人:王风娟 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与“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同的? A.B.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C.D.晋军函陵,秦军南 . A.B. C.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一组 A.夜缒而出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D. 4.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厌”)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除”表被动) D.以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即“以其于晋无礼”)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为之奈何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卒起不意D. 失其所与,不知 7.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群臣怪之B.既东封郑C.使使以闻大王D. 烛之武退秦师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使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文章对环境污染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胃溃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杭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C. 人们之所以对波切利另眼相看,不仅因为他俊朗潇洒的外表,更因为他在歌剧舞台上能够完美演绎出那种纯粹而真诚的情感。
D. 人类的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动物的生存,工业化的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大自然生灵涂炭,很多物种都濒临灭绝。
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确定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1—9题)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
....,右下方务必书写考生的座位号...上;作文纸学号栏填写考号第Ⅰ卷(选择题27 分)一、(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A.寥.落(liáo)颓圮.(pǐ)惩创.(chuàng)不假.思索(jiǎ)B.长歌当.哭(dàng)弄.堂(lòng)搽.粉(chá)匪我愆.期(qiān)C.簿.册(bù)桀骜.(ào)谣诼.(zhuō)不遑.启居(huáng)D.靡靡..之音(mǐ)菲.薄(fēi)芰.荷(jì)雨.雪霏霏(yù)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我们针对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东弄和中弄遭整体拆除的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是谁批准将历史保护建筑成片拆除的呢?带着公众的质疑,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查。
B.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C.对于这本书的出版,周有光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一得之愚....,一孔之见;为了节省笔墨,多半写成超短篇,过于简略,不成章法。
”D.睡意朦胧中,我听到妈妈在收拾东西。
脚步很轻,如履薄冰....;关门的声音也是轻的。
一切声响都是轻轻的,可我心里却有浓浓的不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使朝韩关系走向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长春市十一高中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1. 本试卷分第Ⅰ局部(选择题)和第Ⅱ局部(非选择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1-13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客观试题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3. 主观试题用黑色或蓝黑色的钢笔或中性笔誊写在主观试题答题纸上,超出答题区域的内容不给分,在右下角处写座位号。
3. 考试完毕后客观试题、主观试题卡分开上交。
第Ⅰ部分(选择题)(22分)一、语法知识试题。
(10分)1.以下词语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名词:拖拉机白居易南面动作B.动词:能够审查上来范畴C.形容词:学习死板奢侈胆小D.代词:我们这样什么通过2.以下词语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 副词:十分曾经重新作为B. 介词:把从为了只是C. 连词:或者既因为如果D. 助词:轰隆的着啊3.构造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1分)()A. 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B. 异彩纷呈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辉C. 分析成分稳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D. 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4.以下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 并列:听说读写思想感情荣耀而艰巨轻松愉快B. 偏正:新的语法大操场跟我们学非常冲动C. 动宾:复习短语洗热水澡擦干净送我一首小诗D. 补充:热起来做下去红得发紫读两遍5.对以下各句中划线局部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判断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宾语)B.沙漠地区空气枯燥。
(谓语)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主语)D.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似舒展开来。
(状语)6.选出“对”的宾语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某些厂领导对销售人员的意见完全听从,工人对销售人员意见却很大。
A.两处“对”的宾语都是“意见”。
B.两处“对”的宾语都是“销售人员”。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第Ⅰ卷34分,第Ⅱ卷86分。
客观试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选择题34分)(1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百舸(ɡē)戮没(lù)彳亍(chù)偏袒扼腕(tǎn)B. 青荇(xìnɡ)须臾(yú)瞋目(chēn)夜缒而出(chuí)C. 颓圮(pǐ)拜谒(yè)忤视(wǔ)挥斥方遒(qiú)D. 遏制(yè)自刎(wěn)目眩(xuàn)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菲红绿草如茵黯然笙箫目眦尽裂B.谍血叱咤风云苍茫玉玦不胜杯勺C.峥嵘手舞足蹈停舶桀骜陨身不恤D.浸渍迥乎不同斑斓寂寥短小精悍文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我向来是( )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惨象,( )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使我耳不忍闻。
A.竟然不惮然而已更B.居然不惮然而已尤C.竟然不怕可是已尤D.居然不怕可是已更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B.安徽电视台自制大型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又创收视新高,片中主要角色的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C.在昨天下午的比赛中,我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D.中国足球水平落后,这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普及率,无论是群众的喜爱度还是联赛体制,哪怕与韩日和中亚各国相比我们都显得相形见绌。
吉林省吉林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只有答案)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 — 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学业水平监测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2分)C(总理:统领管理。
动词,古今不同义)2.(2分)B(以:已经)3.(2分)C(岁月既久,生息日繁。
其强悍者,辄出剽掠。
)4.(3分)D(①官宦人家,但非原因;②朝廷之举;⑥是朝廷尊重他年事已高)5.(3分)D(“他的儿子可以世袭封号”不完全准确,“拜他喇布勒哈番”爵号没有世袭)6.(1)(5分)与左都御史朱轼一起担任顺天乡试考官,皇帝赞许他公正谨慎,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偕”“充”“嘉”各1分,句意2分)(2)(5分)自此内阁权力转移到军机处,大学士一定充任军机大臣,才能够参与政事。
(“自是”“移”“预”各1分,句意2分)7.(5分)意象有:红花(桃花)、宿雨、绿柳、朝烟。
(2分)意境是:在春雨过后,山中的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雾气中,更袅娜迷人。
展现出一幅山中雨后春景图(或:田园风光图、自然风光图),景色怡人。
(3分)8.(5分)山客,是指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乐享大自然的静美的作者(隐居者)。
(2分)“山客”(作者)所居之处春景宜人,而此时花落满地,家童未清扫落花;莺啼清脆,“山客”犹自酣睡。
(1分)表达了“山客”对宁静、闲适、安逸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9.(8分。
多字、少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0.(4分)(1)A、B(C批评,不当;D因果关系不成立;E内容扩大化,仅是同济大学的章程)(2)(6分)因为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常常习惯于得到,很少去给予(主观上);同时较早地接触网络虚拟世界,对他们的思维模式及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客观上),所以当下年轻人的责任感意识较为淡薄。
因此,裴校长特别想谈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文默写。
(10分)【小题1】塞下秋来风景异,。
【小题2】因思杜陵梦,。
【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小题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
【小题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们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默写(18分)【小题1】道狭草木长,;(《归园田居》)【小题2】__________,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小题3】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小题4】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小题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小题6】__________,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1.课内阅读(12分)皇帝的新装(节选)①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②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③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
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
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④“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⑥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
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意说出什么也没看到。
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⑦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⑧“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⑨“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⑩“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小题1】请用“既不……也不……也不……除非……”写一句话。
(2分)答:。
【小题2】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答:。
【小题3】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小题4】下面说法有误的是()(2分)A.第②段独句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小题5】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答:。
【小题6】一个孩子讲出真话,给了我们什么启迪?(2分)答:。
2.课外阅读(10分)最温暖的墙马国福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
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
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
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
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
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
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
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
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
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
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
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
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
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
转过身,书写。
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
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
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
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小题1】请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2分)答:【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有一种期待”,请设想学生们“期待”什么?(2分)答:【小题3】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2分) 答:【小题4】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温暖的墙”的?(2分)答:【小题5】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学习中无处不在,春节将到,请你写出几句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2分)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0分)张元传(节选)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
元固不肯从。
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
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
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元所得者,送还其主。
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是以收而养之。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
②微:稍微,稍稍。
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
释典,佛教的典籍。
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4分)(1)元固不肯从() (2) 祖谓其贪戏()(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4)遂许焉()【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以也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2分)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2分)1.过故人庄(2分)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朋友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诗人做客。
B.颔联写出了农村优美、恬静的风光特色,“绿树村边合”是远景,“青山郭外斜”写近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C.颈联写山村生活情趣。
朋友间畅谈农事十分亲切自然。
D.尾联表明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急切地约定下次相聚之时。
1.题目:这样做,值得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炼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全文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