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
关于生物菌中毒及中毒后如何恢复调试

关于生物菌中毒及中毒后如何恢复调试
在污水处理厂进水系统中,由于企业处理水不达标或偷排而进入有毒废水,会导致活性污泥中毒,使工艺出现异常,最后导致瘫痪,现以企业排放化工污水中的乙腈为例解析中毒及中毒后的调试:
此有毒废水进入系统中会造成出水NH3-N、SS等严重超标,其原因就是在系统中生物菌群严重中毒,好氧池硝化细菌受到破坏。
含氮有机物被氧化,生成氨,该过程也称为氨化作用或氨矿化。
氨最终被硝化杆菌氧化为硝化产物,完成了N03-N(硝态菌)的转化,此为生物脱氮的关键,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好氧区后段。
在缺氧区内,微生物(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将回流液中的硝态氮(在好氧池中已生成)反硝化生成氮气(N2)或(N2O)的形式逸至大气中,达到脱氮目的。
在中毒后有以下几点确保尽快调试成功:
一、查明有毒水源,杜绝有毒废水再次进入,防止二次中毒;
二、适当控制总进水量,减轻活性污泥负荷,并根据出水NH3-N 值的变化作适宜调整,循序渐进,直至满负荷运转;
三、适当加大好氧池曝气量,控制好溶解氧在3~4mg/l间;
四、在调节池中投加聚铝铁,按3ppm的量投加,抑制二沉池活性污泥的膨胀和上浮,防止活性污泥随水流失;
五、在系统中投加片碱,维持好氧池PH在7.5~8.5之间,给硝化细菌以最佳碱性环境,投加要均匀,按少量多次的原则投加;
六、在进水中加淀粉,按25kg/h的量以少量多次原则投加,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增强生物菌群活性;
七、适当加大排泥量和脱泥量,循序渐进地将中毒污泥排除系统。
其次,增加化验次数,主要是NH3-N,生物镜检和沉降比的检查次数,根据情况调整工艺。
厌氧颗粒污泥中毒3大特点及处理方法

厌氧颗粒污泥中毒3大特点及处理方法厌氧颗粒污泥中毒、失去活性,其后果是严峻的。
假如长时间不能恢复,废水无法处理,将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停产;即使准时外购厌氧颗粒污泥,其运输时间加上厌氧启动时间至少也需要15-20天,另外厌氧颗粒污泥价格昂贵,运费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将现有的中毒时间不久的厌氧颗粒污泥,尽快恢复活性才是最佳方案。
今日我们介绍初步推断厌氧颗粒污泥中毒及恢复其活性的方法。
1. 厌氧颗粒污泥中毒的特点(1)厌氧反应器去除率下降发觉厌氧反应过程COD去除率下降,甲烷产量明显削减时,要留意厌氧颗粒污泥是否已经开头中毒,假如厌氧反应过程COD去除率几乎为零(进出水COD比较接近),几乎不产甲烷时,可初步推断厌氧颗粒污泥中毒。
(2) 挥发性脂肪酸VFA上升厌氧反应器排出的废水中,假如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超出正常值并持续上升,甚至升至8-17 mmol/L(正常时VFA浓度小于5 mmol/L),即有厌氧颗粒污泥中毒趋势。
(3) 厌氧反应器出水pH值发生变化假如厌氧颗粒污泥pH值特别,即其pH值消失大于厌氧反应器出水pH值的状况(一般状况下,正常运行时厌氧颗粒污泥值与厌氧反应器出水pH值相同或略小),有大量厌氧颗粒污泥外观不呈颗粒状并伴有破裂糜烂现象,出水颗粒污泥流失严峻,颗粒污泥开头大量失去活性甚至全部失去活性。
综合以上几种现象,可推断厌氧颗粒污泥已中毒,并已失去活性。
2. 处理方法(1) 发觉并确定厌氧颗粒污泥中毒时,必需准时关闭厌氧反应器进水阀门,并关停废水供料泵,停止进水。
(2) 准时通过进水泵打入清水,对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最大限度地清洗,每2小时取样分析VFA的变化状况,恢复期间进行连续跟踪测定。
(3) 当VFA开头向低值方向变化时,可开头小量进入废水,并准时跟踪VFA、甲烷产量的变化,该步骤可连续进行1-2天。
(4) 提高进水量至200m3/h,并按比例投加养分盐,同样准时跟踪VFA、甲烷产量的变化。
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污泥中毒后如何恢复?

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污泥中毒后如何恢复?污水处理设备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但是,由于排放量较大,因此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近年来,污水处理设备污泥的中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乡镇地区,由于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不及时,导致污泥产生和处理不当,从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那么,在污泥中毒后,如何进行恢复呢?首先,应该采取灭菌处理措施,以杀死污泥中含有的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
常用的灭菌手段有高温处理和化学灭菌处理。
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汽消毒。
将污泥放入特定的容器中进行蒸汽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污泥的不同种类和用途而定。
化学灭菌处理是采用化学试剂对污泥进行灭菌处理,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一些含有大量有机物或重金属的污泥。
其次,应该进行污泥的物理处理,将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出可再利用的部分,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
物理处理方式有振动筛分、压滤、离心等多种方法。
其中离心最为常见,它可以将污泥中的水分和固体物质分离,将固体物质进行收集和处理。
最后,可以对污泥进行土壤堆肥处理,产生有机肥料。
将灭菌后的污泥和其他有机物混合,用堆肥技术进行发酵,产生有机肥料。
这种方法既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还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设备污泥中毒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环境质量。
因此,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泥中毒的控制

工业给排水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泥中毒的控制周雪飞 任南琪 赵 丹 陈漫漫 王爱杰 提要 从工程实践角度介绍了有机废水好氧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污泥中毒现象,分析其原因及控制对策,并对污泥中毒时恢复的详细操作加以论述。
关键词 有机废水 好氧生物处理 污泥中毒 污泥恢复 控制0 概述有机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由于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环境因素的变化、工艺控制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危及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
其中污泥中毒即是危害较大的事故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活性污泥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有机物的功能,若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失败。
笔者曾参加过多项工程的运行调试工作,每个工程的运行过程中都发生过不同程度和原因的污泥中毒现象,本文将选择其中两个实例,对污泥中毒时的特征和控制对策逐一论述。
1 污泥中毒及其对策111 污泥中毒原因污泥中毒原因是系统进水水质突然改变,某些物质如重金属、Na、K无机盐等浓度远远超过微生物所能承受的极限,或者进水负荷突然变化超出活性污泥所能承受的范围等等,活性污泥难以适应新环境条件,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生物群体大量死亡导致污泥活性降低,发生膨胀,影响出水水质。
112 污泥中毒特征好氧生物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往往是污泥中毒的特征。
(1)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坏,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2)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如轮虫、钟虫、累枝虫等数量大减,即使有几个也已死亡或失去活性。
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3)二沉池内污泥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出水跑泥严重。
(4)最终出水水质浑浊,其COD值远远高于正常波动范围。
113 污泥中毒控制对策污泥中毒以后应尽快查清原因,首先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判断进水中是否含有毒性物质及其浓度。
一旦发现有毒物质存在,则应弄明其来源,防止有毒物质继续排入水中,从而改善进水水质;同时应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进水负荷、污泥回流比、曝气强度、排泥频率等。
建筑知识-活性污泥中毒及后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毒及后处理方法摘要:在运行一体化设备的实际运行中,偶尔会遇到明显的活性污泥中毒现象。
中毒的活性污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通常活性污泥中毒和人、动物一样,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对综合设备的操作并不困难.在运行一体化设备的实际运行中,偶尔会遇到明显的活性污泥中毒现象。
中毒的活性污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通常活性污泥中毒和人、动物一样,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对综合设备的操作是困难的。
但对于慢性中毒,活性污泥有多种形式。
一体化设备的运维人员就像医生一样,解决慢性中毒活性污泥的方法还有很多。
但在实践中,操作人员发现慢性中毒迹象后,未能及时调整工艺,导致活性污泥死亡。
农村地区活性污泥中毒事件主要来自农民将大量农药冲入污水处理系统,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工业废水溢出进入一体化设备。
可以理解为一体化设备本身在可降解时浓度不足,活性污泥生长状态不好,有毒污水流入而发生中毒现象。
活性污泥中毒的判断要点有哪些?1、通过显微镜观察。
首先要观察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死亡情况。
原生动物以金鱼藻属为代表。
如果蛀虫全部消失,就可以判断有毒污水是否流入一体化设备。
死亡后6小时,尸体会水解消失。
所以活性污泥是否中毒,可以通过原生动物的消失来判断。
2.从活性污泥的沉降比来看。
中毒活性污泥的第一个现象是活性污泥沉降率降低,原生动物死亡。
为了保存细菌胶束的活性,活性污泥会牺牲细菌胶束外围的细菌,所以外围的死菌会被释放出来,分布到设备的污水中。
同时,活性污泥的粗胶束会崩解,变得越来越细。
这时,我们会发现水中有许多无法沉降的细颗粒。
活性污泥絮凝变得更差,絮凝需要很长时间。
3、从液面浮渣判断。
活性污泥中毒后,死菌胶团会在曝气作用下在液面形成浮渣。
操作人员需要观察液面浮渣的特性来判断活性污泥的中毒情况。
比如液体表面的浮渣很薄很松散,颜色比较深。
被活性菌中毒后,活性污泥不会有鲜艳的颜色,死的活性污泥彼此之间没有吸附能力,所以浮渣也很松散。
污泥中毒的现象、原因与解决措施

污泥中毒的现象、原因与解决措施2020.2.71、污泥中毒的现象污泥中毒以后,大致是以下四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原因情况略微有差异。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坏,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如,轮虫、钟虫、累枝虫等数量大减,即使有几个也已死亡或失去活性。
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二沉池内污泥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出水跑泥严重。
▪最终出水水质浑浊,其COD 值远远高于正常波动范围。
2、中毒原因pH 值冲击当活性污泥所处环境的pH 值<6 或pH 值>9 时,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此时就会发生污泥松散和上浮现象。
中毒表现:▪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变淡,沉降性能变差,上清液混浊且含有大量不易沉降的细小颗粒。
▪镜检仍可发现一定量的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及后生动物(如轮虫),但活性不足。
▪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上升,部分死亡的菌胶团细菌在曝气作用下成为液面浮渣,浮渣色泽晦暗,稀薄松散。
▪生物系统受到冲击后,二沉池内悬浮物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出水跑泥严重。
解决措施:由于企业偷排只是短期行为,生物系统受到 pH值的冲击后,通过镜检仍然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只是活性受到抑制或部分死亡。
因此,恢复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并加快残存微生物的繁殖是恢复生物系统的关键。
主要采取的措施:▪在生物池的进口处投加废碱液,尽量提高曝气池内混合液的 pH 值。
▪加大外回流量,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在生物池内连续投加营养盐(工业葡萄糖),以补充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和繁殖。
盐含量增高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 2 000mg/L 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制,COD 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8 000 mg/L 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相继死亡。
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异常现象1.活性污泥颜色:污水中色度不大时,为黄褐色.有些受污水色度而变化.Eg:印染废水常是黑褐色.若颜色有变异,如变成灰色说明运转不正常.2.污泥絮体若生物氧化正常情况下,测定SV时,混合液体在量桶内两分钟(甚至数秒钟)就凝聚成絮体下沉.3.DO良好的活性污泥需氧量大,取样后混合夜的溶解氧很快消失.即使充氧饱和数分钟也就消耗了,而失去活性的污泥经过数分钟也不会消耗,此时用显微镜检测生物相,原生动物有萎缩变异.4.污泥膨胀污泥结构松散,污泥体积指数SVI上升,颜色变异,混合夜在量桶浑浊而不下沉,含水率上升,往往排泥也降低不了污泥体积等现象,说明污泥已经膨胀.膨胀的原因:一般丝状菌繁殖所引起的.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若供氧量不足,则分解产物是有机酸和有机醇,利于丝状菌繁殖,丝状菌的含N量比菌胶团低,表面积大,在N不足的情况下,丝状菌可以繁殖.另外夏季温度高,PH值较低,溶解氧不足或曝气池内循环不好,部分缺氧或者有过多的短流,以及超负荷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解决的方法:除因水质发生变异和活性污泥中毒外,可从充氧量和含N量着手.如充氧量不足,则可以加大或使一部分污水从安全出口排出,以减轻负荷.夏季需氧量较大,可以适当降低污泥浓度:必要时还可以停止进水,将沉淀池的污泥抽回曝气池闷曝一段时间.若PH较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菌胶团生长,或投加漂白粉,抑制丝状菌生长繁殖.总之,运行中要根据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5.污泥解体混合液浑浊而污泥松散,絮凝体微细化,泥水界面不清出水浑浊,处理效果坏等.原因:a.过氧化(充氧量过大,负荷低,污泥氧化超过合成,一部分被氧化成灰分,使活性污泥微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SVI 降低.b.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造成污泥活性下降或丧失.解决的方法: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产生的原因,当认为是曝气量过量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加以调整,根据SV,MLSS,DO等多项指标决定调节量.如果污泥解体是水质问题,应该考虑这是工业污水混入的结果,需查明来源,按国家排放标准,责成其加以局部处理.6.污泥上浮发生在二沉池,一般有三种现象:a.污泥脱N(反硝化)或者是污泥腐化,成块上浮.原因a1: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污水在曝气池氧化进入硝化阶段.污泥在沉淀池中耗尽溶解氧后,就向氧的化合物硝酸盐夺氧,转化的气态氮使3污泥减轻,而上浮.其产生的原因是溶解氧<0.5mg/l,或静沉时间过长SLOVE1: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出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原因a2:污泥腐化造成的污泥呈块上浮是由于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因厌氧而产生沼气CH4和H2S气体而使污泥呈块上浮.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呈黑色糊状,产生恶臭.这种现象一般只是发生在池子构造上的四角地区.SLOVE2:消除二沉池的四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及时排泥.成块上浮的污泥可以用高压水冲碎,气体飘逸出后可下沉.b.污泥颗粒细小分散上浮,然后在池面成片凝聚.原因:可能是受水质影响,气泡不能在中心除尽,使气泡附着在沉淀区泥上,造成污泥上浮.这种现象在印染废水中常见,一般在PH>12时发生.严重时污泥覆满池面,但镜检原生动物还很活跃,可能是污水中表面活性剂所引起,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更多更细的气泡浸入水中.可用高压水冲碎池面及成片聚集的上浮污泥,使污泥下沉.c.污泥大量上翻流失.原因:此种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如沉淀区上升流速过大,进水温差较大,发生异重流和对流等.跑泥严重时可暂停进水若系上升流带大而引起,可适当降低浓度,或扩建沉淀池解决.。
活性污泥中毒的处理措施

活性污泥中毒的处理措施
在生物处理系统出现中毒症状后,首先应通过现象观察,借助理化分析手段,判明中毒的原因是由进水重金属超标导致,应对症下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污水处理厂一般采取外部和内部两项措施予以应对,具体如下。
1.外部措施
1)向上级报告水质异常情况
污水处理厂发现进水异常后,启动水质异常应急预案,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辖区环保部门。
2)辖区污染源调查
污水处理厂向上级报告水质异常情况后,应立即安排人员对厂外泵站的进水和厂内进、出水进行24h留样。
组织管线人员对厂外管网的污水进行多次采样,并根据进水异常的特点对辖区污染源尤其是排污大户企业的污水进行重点排查、采样,以确定具体的污染源,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厂内生产调控提供依据。
3)配合环保局督查
污水处理厂应积极争取辖区环保局的支持,并提供力量配合其开展督查工作,制止企业超标排污行为,尽快在最短时间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恢复正常,符合相关标准,为污水处理厂内部工艺调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内部措施
污水处理厂在采取外部措施的同时,应根据进水水质异常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控制,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1)进水量调整
在进水异常事件发生后,控制进水泵房的进水,根据异常程度采用少进水或间歇进水,在保证管道污水不溢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进水量,以防止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一步毒害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加长生物系统恢复进程。
2)增加水质化验频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8
活性污泥中毒现象及中毒后处理方法!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特别是在工业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均可
能出现由于进水有毒物质超标而引起的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情况,并会造成活性污泥微生物中毒,整个生物处理论系统受冲击。
污水处理厂应从感官观察、理化分析和专项分析三种手段快速判断活性污泥中毒,启动应急预案。
尽快使生化系统恢复了正常,确保了出水达标排放,防止因超标带来的环保处罚。
以下是污泥中毒之后的正确的处置方式,仅供参考!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毒事件发生后,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我们在确定生物系统是否中毒时,可以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从感官、理化、专项三种方法,观察其“临床表现”,进而分析和判断其“病因”。
1、感官指标分析
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性状好与坏,可从污水处理厂处理构筑物——曝气池和终沉池的运行状况中显示出来。
在曝气池内,悬浮着大量肉眼可观察到的絮状污泥颗物,叫做活性污泥絮体。
每个絮体内包含着成千上万个活性微生物。
操作巡查人员在现场巡查时,可定时从活性污泥的“脸色”进行观察。
与中医看病人同理,从“望、闻”二字入手。
首先从颜色、气味,泡沫、流态、透明度等主要项目对曝气池进行查看分析,即由此可快速判断生化系统是否中毒,耗时最短,有利于管理和技术人员快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1)正常状态
曝气池运行正常时,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略带有泥土味。
在充氧过程中,正常的曝气泡沫是少量细小地散布在曝气池,总面积约占1/10,能听到曝气池的沙沙声,泡沫是乳白色。
终沉池的液面状态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否也有密切关系,应注意观察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