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香港和澳门湘教版
初中地理_香港澳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一,对话导入: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今天我们将复习第七章认识区域:差异与联系,那么让我们再次香港与澳门的魅力。
师:首先是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复习,我们先来齐读下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二,引导复习香港的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地处_____之滨,_______东侧,北与广东省_____市相连。
2.陆地组成:由_____岛、_____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地形:多_________,_____仅占陆地总面积的1/6。
4.气候:___________气候。
5.弥补城市建设用地不足所采取的措施:_________。
发达的经济1.发达的交通运输:(1)地位:是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是世界最繁忙的_______港口之一。
(2)交通运输发达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作业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
(3)与祖国内地相连的路线:___________铁路和高速公路。
先进的现代服务业(1)旅游业:亚洲最大的_________、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_____”、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香港_______乐园等。
(2)香港是享誉全球的_________________中心,是重要的___________中心,_____发达。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1)发展优势:地处_________地区的枢纽位置,背倚_________和面向_________、合理的_____和良好的_____。
(2)经济结构: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房地产业、___________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3)主导产业:_________。
(4)美称:“_________”。
(5)金融: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
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与纽约“_________”。
分析问题:1香港缺水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香港的贸易构成特点3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香港公开课导学案教学设计(带达标测评带答案)

学习目标:1、据图指知道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
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陆地面积的变化。
2、知道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理解交通运输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特点。
理解港澳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是互补双赢。
学习重难点: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特点;理解港澳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是互补双赢。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任务二、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快速阅读44页的内容,完成:(1)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1998年建的是国际航空港。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便利: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地相连。
(3)境内交通运输非常便捷:高速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任务三:师生共同处理课本活动题:43页活动1、2 47页活动1、2 50页活动1、2 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接壤C.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D.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2.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主导产业是()A.博彩业B对外贸易C重工业D建筑业3.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 A.英国B.美国C.中国大陆D.澳门4.通往香港的南北铁路大动脉是()A广九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二).综合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地名填写在图中相应位置上: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珠江。
(2)香港地处西太平洋的的位置,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中心之一和__________港。
(3)与大陆相连的铁路①是__________线,目前已建成的到达香港地区的铁路是__________线(4)香港旅游业发达,是亚太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是享誉世界的的美称。
合作探究1.查阅资料,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哪些?2.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香港的历史,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训练案拓展训练题目:限时训练(共10分):1 .中国内地直通香港的南北铁路干线是()A .京九线B.京广线C.京沪线D.焦柳线2.下列有关香港地理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处南海之滨B.位于珠江口东侧C.位于北回归线以南D.时区属于东七区3.香港发展经济贸易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地处西太平洋地区枢纽位置B.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C.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D.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4香港每年要从大陆输入大量淡水,其淡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稀少B.蒸发强烈C.用水量大D.水资源污染严重5.下列旅游资源,不属于香港的是()A.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B.青铜坐佛C.大三巴牌坊D.“宋城”6有关香港的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五代中位于北温带,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在五代中位于北温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在五代中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高温多雨D.在五代中位于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7、香港人多地狭,往往采用“上天”和“下海”等方式扩大建筑用地,以下各项中,对这两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①建筑高层建筑②居住在船上③向月球移民④填海造陆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8 .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有()A加工制造业B.对外贸易C.旅游业D建筑业9 .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A.中国地区B.日本C.美国D.中国台湾10、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把图中各数码号和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①________(经济特区);③________(铁路);⑤________(铁路)。
湘教版2020年地理中考总复习 认识区域—联系和差异: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学案

湘教版2020年地理中考总复习联系与差异—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区域(一)考点解读1.理解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3.理解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作用。
4.理解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
(二)图文梳理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1.位置:地处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市相接。
2.范围:由、九龙和“”三部分组成。
3.地形:为主,平原占六分之一,为了弥补城市建设用地不足,香港大规模。
4.气候:季风气候。
5.发达的交通运输: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与内地相连。
境内有高速公路、大桥和隧道。
6.经济:香港以、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为经济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规律链接】香港与内地优势互补:香港的优势:有丰富的、、、,自由贸易港。
内地的优势:。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1.位置: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三角洲。
2.范围:由澳门半岛、和路环岛组成。
3.陆地面积扩大原因:(1),(2)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
4.气候:气候。
5.经济支柱:博彩旅游业为主。
三、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是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是中国的先行区。
2.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外向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广州:别称“”,为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3)深圳:毗邻,是中国第一批之一。
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1)区位因素:;(2)人文因素:;(3)政策因素:。
【归纳点拨】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关联点拨】“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三)知识整合(四)实战演练【基础达标】读下图,回答1~4题。
湘教版地理教案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认真阅读地图,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范围并了解其交通运输特点。
认真阅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文字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
阅读、分析文字资料,培养阅读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二段和教材54页正文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板书)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新课学习:
(承转)人们通常把珠江三角洲区域称作祖国的“南大门”,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位置
(课件展示)多媒体投影“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图、“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2、说出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发展特色并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1、了解广州、深圳、珠海等日新月异的城市,学会分析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培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澳门与香港在发展中面临哪些相似的问题?澳门将如何发展?
读图、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第49页正文,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第50页正文部分,思考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澳门和香港一样属于地狭人稠的地区,澳门应同香港一样,与内地共繁荣,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教材
学情
分析
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湘教版初中地理澳门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澳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
2. 掌握澳门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3. 了解澳门的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4. 认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2. 澳门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
3.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澳门的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澳门》的相关内容。
2.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3. 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香港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澳门的地理位置和与香港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对澳门有什么了解?澳门是什么地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澳门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讲解澳门的历史背景,包括葡萄牙殖民统治和回归祖国的过程。
3. 讲解澳门的经济特点,重点介绍旅游业、娱乐业和博彩业等主要经济支柱。
4. 讲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特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澳门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经济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特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讲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时,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制度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香港、澳门》说课稿

《香港、澳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香港、澳门》,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二节和第十三节两节内容。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分别介绍了我国34个省级单位。
香港和澳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香港和澳门同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两地在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把这两节内容整合在一块,这样也利于比较分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图表、资料等,能够说明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了解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理解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港澳城市建设的了解,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港澳的回归及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3、教学重点:港澳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4、教学难点:理解港澳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是密不可分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运用电教手段,采用启发引导,分散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2、学法:自学为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图表、资料,比较总结等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附件一:自学提纲:2、读课本P56第二、三段及阅读材料,分析香港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
3、思考:(1)香港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香港和澳门为解决“人多地少”而采取的措施。
(结合P62阅读材料《不断扩大的澳门》及P63图2-51、2-52、2-53)4、阅读课本P57、P58及P62,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征。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精选篇1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了解香港的地形特点及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式。
3、知道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理解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资料分析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学习过程:学习主题一:人多地狭1.香港和位于珠江口,毗邻市;澳门位于珠江口,毗邻市。
2.香港由、和三部分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政策,祖国内地实行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4.香港“人多地狭”而且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方式有“上天”和“下海”。
学习主题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地区发达。
香港是中心、中心、中心、中心和中心。
澳门的经济支柱是。
2.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经济优势:。
香港的优势。
3.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香港出口额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达80%左右。
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A.建筑水平高B.资金充足C.人多地少D.眼光远大2、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的铁路干线是:A、京沪线B、京哈线C、京九线D、京包线3.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B.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C.重工业发达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B.面积约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C.经济以业和旅游业为主 D .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5.关于香港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西侧B.北面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接壤C.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D.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大陆D.澳门二、读图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特别行政区)②(岛屿)③(海域)④(省级政区)⑤(铁路)__________经济特区A ____ B(2)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3)香港和祖国内地发展经济的优势分别是什么?怎样合作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精选篇2【教学目标】1、了解西部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附说课相关知识】湘教版初中地理说课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说课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二、三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本教材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范围、地形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特征。
后从国际经济贸易,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旅游等方面分析港澳的人文地理特征。
针对本节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港、澳的概况能利用香港和澳门的相关地图,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总结香港和澳门地理特点。
2、利用相关的地理信息资料学会分析港、澳的经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合作探究的方法。
对比较港、澳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港澳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我这样设置是突出“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去学习。
三重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及地形特点。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记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而港澳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需要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取知识,总结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把它作为重点。
难点:港澳的经济特点及经济发展。
之所以列为难点,是因为这部分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实际离的较远,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我设置突破重难点的措施:(1)、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科学设置问题,突出问题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当中,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问题认识。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为主,分组讨论为辅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然后,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先在小组内研讨解决。
小组仍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共同研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港澳地区地理特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此类国家或地区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在思想上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借助香港和澳门政区图来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2、理解香港和澳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及该类区域地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教师:1、中国政区图投影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区旗图案投影片、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经济方面的录像资料
2、提供以下资料供学生阅读:①祖国内地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及矿产资源的统计数字表与相关图像;②香港有哪些生活、生产资料来自祖国内地;③祖国内地和香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④祖国内地和香港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比较表;⑤香港有哪些工业门类转移到内地;香港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分布图。
学生: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投影: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
提问:两地区区旗图案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一大组学生讨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寓意,另一大组学生讨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寓意,并选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概括:(略)
教师承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有关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人多地狭
1、地理位置及其意义
投影:中国政区图
提问:①观察“中国政区图”和课本P28“香港和澳门图”简要说明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②想一想香港和澳门海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③香港和澳门以中国内地为腹地的相对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讨论:学生分两大组讨论,一大组学生讨论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问题,另一大组学生讨论有关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略)师生共同小结:(略)
板书:2.人多地狭
(1)组成、面积和人口
提问:请根据课本P27第二段课文内容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组成、面积和人口。
学生看书回答(略)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本P29“活动”中的第1题。
小结:(略)
板书:(2)人多地狭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本P29“活动”中的第2—4题。
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小组发言人,到讲台前阐述本组的认识和看法。
师生共同小结:(略)
阅读:课本P28课文及阅读材料“香港和澳门的‘身世’”
板书:3.港澳历史与“一国两制”
思考:①从港澳的历史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的原因;
②为什么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略)
总结(略)
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册P10 (1、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①简要说明香港和澳门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
讲授新课: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板书:1、香港和澳门的产业构成
播放:香港有关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简介的录像
讨论:香港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等产业?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略)
师生共同小结:(略)
讲述: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
板书: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香港商人,另外几名学生扮演某县县委书记和县长等政府官员。
表演短剧:“表现香港商人到祖国内地某县与内地相关领导就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投资办厂事宜洽谈的过程。
”
活动:分小组讨论祖国内地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看法(略)
师生共同小结(略)
阅读:课本P31的“阅读材料”内容并观察“图6.21”理解“转口贸易”的含义,思考香港的转口贸易给香港和祖国内地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略)
师生小结(略)
读图:课本P31图6.20“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讨论并总结两地优势互补的基本模式。
分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看法(略)
师生共同小结(略)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课本P32“活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略)
师生共同小结(略)
课堂总结:港澳地区尤其是香港地区与祖国内地有着多方面密切的联系。
“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是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巩固练习:地理填充图册P10 (3、4、5)
课后作业:
1、分组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中收集有关新加坡的图文资料;
2、依据图文资料归纳总结新加坡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对比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条件有何差异、环境保护措施有何共性;
4、办一期新加坡简介的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