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13.2内能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足球、弹簧、冰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

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3.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一、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 情景下比较升高的温度。若升高的温度小,则吸热能力强。二、在质量 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吸收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能 力强。
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煤油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 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小明使用相 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比___较__物__体__吸__收___热__量__的__多___少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 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___量____有关;分析第 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 度时,质__量___相__同__的__不___同__物__质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
A.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 B.盛放煤油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 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 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煤__油___温度升高的 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__A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小 丽 用 规 格 相 同 的 酒 精 灯 代 替 电 热 器 也 能 完 成 该 实 验 , 则 用 __电__热__器_ 给 水 和 煤 油 加 热 效 果 好 一 些 , 理 由 是 _使__水__和__煤__油___在__相__同__时___间__吸__热__相__等___,__实__验__误___差__更__小__;__操___作__方__便__,___热_。损失少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2 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合作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学生实验器材:铁丝、砂纸等。
时间
安排
1课时
课后
小结
备注
教 案 内 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演示法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课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寻找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制作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
学生实验器材:铁丝、砂纸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演示 气体对外做功
对实验现象分析
结论:(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和做功这两种方法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四.知识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学习的方法、以及获得的知识
一.内能
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作业布置
课时训练内能)
讨论得出:内能不同于机械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物体的内能和它的温度有关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讨论得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
提出问题:物体温度的变化告诉我们物体内能改变了,改变物体内能有哪些方法呢?
分类得出: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 热传递改变内能
PPT总结热传递现象中的有关知识。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J),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具有(或含有)热量。
提出问题;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的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的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
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
学生讨论,举例。
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神舟九号火箭载着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
设疑;神舟九号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火箭利用哪种能量做升空的动力呢?
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
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小结: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时本学期第2 课时
日期本单元第2 课时
课型复习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13.2 内能
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复备标

感知目标学



知识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
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
三年以来,内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的考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性质及内能改变的途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与填空题.
器材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课前
感悟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
些?
3、什么是机械能?
学生回忆复习旧知
创造
情境
引入新课:展示火箭和导弹图片,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引入课题。

学生思考;激发
学习兴趣,陶冶
探索科学的美
好情操。

引入课题:“内能”
引导: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
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明确学习内容。

思考提问:
分子动能大小
与什么因素有
关?什么情况
下有分子势
能?等等。

教师活动
自学导航预



问题预设
1、为什么说物体具有内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
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什么现象可以看出来?
铁水和冰山谁具有的内能多?总结影响内能的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5、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7、什么叫热量?热量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
例?
9、观察P129图16.2-5两个实验并回答实验中提出的
问题:(1)把活塞迅速压下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0、(2)图乙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什么变化?
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1、在上述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来改变物体能能的?
12、 2009年12月7日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
会引起全球关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
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将因海水的上涨彻
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
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
大坝……阅读P129“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为
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
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课前学生阅
读课本,
学生思考,讨
论,交流.
个别学生会
有自己的理
解方式
就小组内不
能解决的问
题,进行班内
讨论。

难点精讲
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状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拿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
将学生提供的方法分类。

2、做功:
演示1:压燃仪实验p129
演示2:白雾实验p129
小结:由学生来总结。

让学生带着
问题去思考
阅读
让学生体
验物理学
的对称
美。

开阔学生
对科技的
认识和了

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归纳重点、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技能迁移1.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热,_______升高,_______能增加;高温物体放
热,_______降低,_______能减少.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_______物体传
递给_______物体或者从同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传给_______部
分的过程.
2.如图15-3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
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
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
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3.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
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题型三)
4.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填序号)
(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
(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
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
片,它的温度升高
(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小组订正答案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学习方法指导
用等效法学习内能改变
我们的这种研究方法为“等效法”,利用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根
据不同的情况、条件,将问题等效地转化成容易解决的形式.
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以什么形式来改变的,因为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反之,我们也可以利用等效法来处理
问题,当物体的内能要改变时,如果根据身边的条件用热传递的方法不易实现,
则我们就可以等效地用做功的方法去实现相同的目的.
等效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货币之间的等效兑换等.你
再想一想,在学习物理及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问题上曾经运用过这种方法?
转化法:扩散现象能宏观的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
实际中的问题,提
高学生动手能力,
作业
图15-3 内能
内能的概念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
热传递
做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