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二轮复习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 课件(全国通用)

解析:(1)设正项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2 a1+a1+4d= a1+2d2, 7 则由题意得 7a1+21d=63, 1 a1+2d= a1+2d2, 7 则 a1+3d=9,
a1+2d=7, 又∵an>0,∴a3=a1+2d>0,∴ a1+3d=9, a1=3, ∴ d=2,
第1讲 数列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高考中常从以下角度设计考题: 命 (1)等差(比)数列中a1,n,d(q),an,Sn量 题 的计算. 规 (2)等差、等比数列的交汇运算. 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考查,难 度中等. 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一般
1.(1)已知{an}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Sn 为{an}的前 n 项和,若 S8=4S4,则 a10 =( B ) 17 A. 2 C.10 19 B. 2 D.12
1 1 2n+3 1 1 3 =21+2-n+1-n+2=4- 2 . 2 n + 3 n + 2
• 数列中的方程思想 • 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一共 包含a1,d(或q),n,an与Sn这五个量,如果 已知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其余的两个.其 中a1和d(或q)是两个基本量,所以等差数列与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先设出这两个 基本量,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构建 这两者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其值,这 也是方程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体现.
22 2. 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满足 a1+a5=7a3,S7=6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2)若数列{bn}满足 b1=a1,bn+1-bn=an+1,求数列b 的前 n 项和 Tn. n
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课件《等差与等比数列》

4.(2014· 安徽高考)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a1+1,a3+ 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________.
答案:1
解析:解法一: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所以a1+1,a3 +3,a5+5也成等差数列,又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所以a1+1,a3+3,a5+5是常数列,故q=1. 解法二: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所以可设a1=t-d,a3=t,a5=t+d, 故由已知得(t+3)2=(t-d+1)(t+d+5),得d2+4d+4=0, 即d=-2, 所以a3+3=a1+1,即q=1.
等差与等比数列
该类小题一般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运算及性质 的灵活运用.有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相交汇考查.该类小题具有 “新”“巧”“活”的特点.在备考中,一要重视与两种数列基 本量有关的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二要重视两种数列基本性质的 应用,三要重视方程组思想或整体思想在求解数列问题中的应 用.
(2)已知等差数列某两项的和(或等比数列某两项的积)求数 列中的某一项或求数列和(或积)的问题,运用等差数列(或等比 数列)的性质或整体代入的思想较为快捷.该类题目在平时的练 习中要学会使用性质,在短时间内准确求解.
[回访名题] (1)(2014· 福建高考)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2, S3=12,则a6等于( )
基础记忆
试做真题
基础要记牢,真题须做熟
基础知识不“背死”,就不能“用活”! 1.把握两个定义 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项与前一项的差(比)为同一个常 数,则这个数列为等差(比)数列. 2.等差、等比中项 (1)若x,A,y成等差数列⇔A为x,y的等差中项⇔2A=x+y. (2)若x,G,y成等比数列⇔G为x,y的等比中项⇒G2= xy(G≠0).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二轮)数列.ppt

2)
(3)求递推数列的通项
1。通过适当化归,转换成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 an+1 3an + 2an1 0
an+1 an 2(an an1)
→ an
an1 3an1 +
1
,
a1
1
ana1n0a, a1n21
1
3
4
2。通过选择适当的形式,引入待定的参数,再确定参数的值
→ cn bcn1 + m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
Sn
n(a1 + an ) 2
2.
Sn
na1 +
n(n 1) d 2
[说明]对于公式2整理后an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
差中项。即:2A=a+b 或 A a + b 2
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数列{an}:a1 1, a2 3, a3 2, an+2 an+1 an ,求S2005
七、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 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 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 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项和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二轮) 第2讲 数列
一、基本知识归纳
1、一般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S n
S1(n Sn1 (n
1)
2)
[数列的前n项和] Sn a1 + a2 + a3 + … + an
【高考】二轮复习数列中与子数列有关的问题ppt课件

(2)分析: 已知数列性质求参数的问题通常采用特殊项+检验
点评: 是数列{an}的第 项,也是子数列
的第n项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去掉一部分后形成的子数列
子数列和原数列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以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 子数列是从一个数列中抽取几个数,按照它们在原数列中的顺序所组成的新数列。 数列解答题是高考中的压轴题,其中与子数列相关的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问题.子数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子数列是从一个数列中抽取几个数,按照它们在原数列中的顺序所组成的新数列。 点评:数列的最值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最值 点评: 是数列{an}的第 项,也是子数列 的第n项 数列中与子数列有关的问题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加上一些项形成的,原数列是新数列的子数列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去掉一部分后形成的子数列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性质求参数的问题通常采用特殊项+检验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子数列和原数列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以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数列解答题是高考中的压轴题,其中与子数列相关的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问题.子数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3)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9.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30、最后也只是自己受折磨,这点痛又算什么。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58、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措施:通过问题探究形式,分析史料、学生解答、师生讨论来认识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点评: 是数列{an}的第 项,也是子数列
的第n项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去掉一部分后形成的子数列
子数列和原数列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以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 子数列是从一个数列中抽取几个数,按照它们在原数列中的顺序所组成的新数列。 数列解答题是高考中的压轴题,其中与子数列相关的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问题.子数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子数列是从一个数列中抽取几个数,按照它们在原数列中的顺序所组成的新数列。 点评:数列的最值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最值 点评: 是数列{an}的第 项,也是子数列 的第n项 数列中与子数列有关的问题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加上一些项形成的,原数列是新数列的子数列 点评:新数列是原数列去掉一部分后形成的子数列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性质求参数的问题通常采用特殊项+检验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子数列和原数列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以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 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数列解答题是高考中的压轴题,其中与子数列相关的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问题.子数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分:奇、偶项分别求通项公式
点评: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分成奇数项和偶数项两个子数列分别求通项公式
(3)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9.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30、最后也只是自己受折磨,这点痛又算什么。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58、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措施:通过问题探究形式,分析史料、学生解答、师生讨论来认识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1篇核心专题提升多维突破专题2数列第2讲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课件

真题研究·悟高考
1. (2023·全国新高考Ⅰ卷)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且 d>1.令 bn =n2a+n n,记 Sn,Tn 分别为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
(1)若3a2=3a1+a3,S3+T3=2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bn}为等差数列,且S99-T99=99,求d.
考点突破·提能力
核心考点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核 心 知 识·精 归 纳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Sn 与 an 的关系: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通项公式为 an,则 an=SS1n,-nS=n-11,,n≥2. (2)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①构造法;②累加法;③累乘法.
角度1:由Sn与a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方 法 技 巧·精 提 炼
根据所求的结果的不同要求,将问题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化 (1)利用an=Sn-Sn-1(n≥2)转化为只含Sn,Sn-1的关系式,再求解. (2)利用an=Sn-Sn-1(n≥2)转化为只含an,an-1的关系式,再求解.
加 固 训 练·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 高
1.数列{an}满足:a1+2a2+3a3+…+nan=2+(n-1)·2n+1,n∈N*.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2023·全国新高考Ⅱ卷){an}为等差数列,bn=a2na-n,6, n为n为 偶奇 数数 ,, 记 Sn,Tn 分别为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S4=32,T3=16.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当n>5时,Tn>Sn.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而 bn=a2na-n,6,n=n=2k,2k-1, k∈N*, 则b1=a1-6,b2=2a2=2a1+2d,b3=a3-6=a1+2d-6, 于是ST43==44aa11++64dd=-3122,=16, 解得 a1=5,d=2,an=a1+(n-1)d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52
完整版ppt
53
完整版ppt
54
完整版ppt
55
完整版ppt
56
完整版ppt
57
完整版ppt
58
完整版ppt
59
完整版ppt
60
完整版ppt
61
完整版ppt
62
完整版ppt
63
完整版ppt
64
完整版ppt
65
完整版ppt
66
完整版ppt
1
完整版ppt
2
完整版ppt
3
完整版ppt
4
完整版ppt
5
完整版ppt
6
完整版ppt
7
完整版ppt
8
完整版ppt
9
完整版ppt
10
完整版ppt
11
完整版ppt
12
完整版ppt
13
完整版ppt
14
完整版ppt
15
完整版ppt
16
完整版ppt
17
完整版ppt
18
完整版ppt
19
完整版ppt
20
完整版ppt
21
完整版ppt
22
完整版ppt
23
完整版ppt
24
完整版ppt
25
完整版ppt
26
完整版ppt
27
完整版ppt
28
完整版ppt
29
完整版ppt
30
完整版ppt
31
完整版ppt
32
完整版ppt
33
完整版ppt
34
完整版ppt
35
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子数列与增减项问题培优课件

1234
∴an-an-1=2(n≥2), ∴数列{an}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n=2n+1,n∈N*.
1234
(2)将数列{an}和数列{2n}中所有的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a列2n 得到一 个新数列{bn},求{bn}的前100项和.
1234
由(1)得,a100=201, 又27<201<28,同时a93=187>27, ∴b100=a93, ∴b1+b2+…+b100=(a1+a2+…+a93)+(21+22+…+27) =93×a21+a93+211--227=9 089. 所以{bn}的前100项和为9 089.
(2)当{bn}为等差数列时,对每个正整数k,在ak与ak+1之间插入bk个2,得 到一个新数列{cn}.设Tn是数列{cn}的前n项和,试求T100.
因为b1=2,所以a1与a2之间插入2个2, b2=4,所以a2与a3之间插入4个2, b3=6,所以a3与a4之间插入6个2, …
则{cn}的前100项,由90个2,a1,a2,a3,…,a9,a10构成, 所以T100=(a1+a2+…+a10)+2×90 =211--2210+180=2 226.
③含有{a2n},{a2n-1}的类型; ④已知条件明确的奇偶项问题.
(2)对于通项公式分奇、偶不同的数列{an}求Sn时,我们可以分别 求出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也可以把a2k-1+a2k看作一项, 求出S2k,再求S2k-1=S2k-a2k.
跟踪演练1 (2023·郑州模拟)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an-1+2n-1(n≥2,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234
(2)记bm为{an}在区间(0,m](m∈N*)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bm}的前100 项和S100.
∴an-an-1=2(n≥2), ∴数列{an}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n=2n+1,n∈N*.
1234
(2)将数列{an}和数列{2n}中所有的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a列2n 得到一 个新数列{bn},求{bn}的前100项和.
1234
由(1)得,a100=201, 又27<201<28,同时a93=187>27, ∴b100=a93, ∴b1+b2+…+b100=(a1+a2+…+a93)+(21+22+…+27) =93×a21+a93+211--227=9 089. 所以{bn}的前100项和为9 089.
(2)当{bn}为等差数列时,对每个正整数k,在ak与ak+1之间插入bk个2,得 到一个新数列{cn}.设Tn是数列{cn}的前n项和,试求T100.
因为b1=2,所以a1与a2之间插入2个2, b2=4,所以a2与a3之间插入4个2, b3=6,所以a3与a4之间插入6个2, …
则{cn}的前100项,由90个2,a1,a2,a3,…,a9,a10构成, 所以T100=(a1+a2+…+a10)+2×90 =211--2210+180=2 226.
③含有{a2n},{a2n-1}的类型; ④已知条件明确的奇偶项问题.
(2)对于通项公式分奇、偶不同的数列{an}求Sn时,我们可以分别 求出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也可以把a2k-1+a2k看作一项, 求出S2k,再求S2k-1=S2k-a2k.
跟踪演练1 (2023·郑州模拟)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an-1+2n-1(n≥2,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234
(2)记bm为{an}在区间(0,m](m∈N*)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bm}的前100 项和S100.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三数列第2讲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

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高考定位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 难度中档偏下;2.在考查数列运算的同时,将数列与不等式、 函数交汇渗透.
真题感悟 1.(2017·全国Ⅲ卷)设数列{an}满足 a1+3a(2n+1)(b21+b2n+1)=(2n+1)bn+1, 又 S2n+1=bnbn+1,bn+1≠0,所以 bn=2n+1. 令 cn=bann,则 cn=2n2+n 1, 因此 Tn=c1+c2+…+cn=32+252+273+…+22nn--11+2n2+n 1, 又12Tn=232+253+274+…+2n2-n 1+22nn++11, 两式相减得12Tn=32+12+212+…+2n1-1-22nn++11, 所以 Tn=5-2n2+n 5.
温馨提醒 (1)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 致错误. (2)an=SS1n,-nS=n-11,,n≥2,忽略 n≥2 的限定,忘记第一项单独求解 与检验.
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 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n的表达式,还有以曲 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 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 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 立问题.
热点一 数列的求和问题 命题角度1 分组转化求和 【例 1-1】 (2017·郑州质检)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n2+2 n,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 bn=2an+(-1)nan,求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解 (1)当 n=1 时,a1=S1=1; 当 n≥2 时,an=Sn-Sn-1=n2+2 n-(n-1)2+2 (n-1)=n. 而 a1 也满足 an=n,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 (2)由(1)知 an=n,故 bn=2n+(-1)nn. 记数列{bn}的前 2n 项和为 T2n, 则 T2n=(21+22+…+22n)+(-1+2-3+4-…+2n). 记 A=21+22+…+22n,B=-1+2-3+4-…+2n, 则 A=2(11--222n)=22n+1-2, B=(-1+2)+(-3+4)+…+[-(2n-1)+2n]=n. 故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T2n=A+B=22n+1+n-2.
高考定位 1.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数列的和, 难度中档偏下;2.在考查数列运算的同时,将数列与不等式、 函数交汇渗透.
真题感悟 1.(2017·全国Ⅲ卷)设数列{an}满足 a1+3a(2n+1)(b21+b2n+1)=(2n+1)bn+1, 又 S2n+1=bnbn+1,bn+1≠0,所以 bn=2n+1. 令 cn=bann,则 cn=2n2+n 1, 因此 Tn=c1+c2+…+cn=32+252+273+…+22nn--11+2n2+n 1, 又12Tn=232+253+274+…+2n2-n 1+22nn++11, 两式相减得12Tn=32+12+212+…+2n1-1-22nn++11, 所以 Tn=5-2n2+n 5.
温馨提醒 (1)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 致错误. (2)an=SS1n,-nS=n-11,,n≥2,忽略 n≥2 的限定,忘记第一项单独求解 与检验.
2.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 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n的表达式,还有以曲 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 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 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最值问题、不等关系或恒成 立问题.
热点一 数列的求和问题 命题角度1 分组转化求和 【例 1-1】 (2017·郑州质检)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n2+2 n,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 bn=2an+(-1)nan,求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解 (1)当 n=1 时,a1=S1=1; 当 n≥2 时,an=Sn-Sn-1=n2+2 n-(n-1)2+2 (n-1)=n. 而 a1 也满足 an=n,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 (2)由(1)知 an=n,故 bn=2n+(-1)nn. 记数列{bn}的前 2n 项和为 T2n, 则 T2n=(21+22+…+22n)+(-1+2-3+4-…+2n). 记 A=21+22+…+22n,B=-1+2-3+4-…+2n, 则 A=2(11--222n)=22n+1-2, B=(-1+2)+(-3+4)+…+[-(2n-1)+2n]=n. 故数列{bn}的前 2n 项和 T2n=A+B=22n+1+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S解 1n=2n(1n1+)由2=题14知 1n-nS+51=2,70
5a1+10d=70 ,即
,
则
1 Tn=4(
1-13+12-14+a13-72=15+a…2·+a2n2-1 1-n+1 1+a1n1-+n6+1d2)2=a1+da1+21d
解 所=得 以14数 1a+1列 =21-{6na, +1n}1d-的=n通+41 2项 或 公a1式=为14,an= d=4n0+ (舍2去. ),
3Tn
32 32 2 33 3 34 n 2 3n1 n 13n
两式相减得:
- 2Tn
3 32
33
34
3n1 .
n 13n
9
2Tn
6
3
1 3n1 13
n 13n
Tn
3 3 3n 4
n 13n
2
2n 33n
4
15 4
经检验n 1时,T1 3成立
3 3n n 13n 2n 33n 15
-S n-1
1 2
3n 3
-1 2
3n-1 3
3n-1 n 2
而 a1
3
311,则 an
3, n . 3n1, n
1, 1.
8
2 .
由(1)知an
3,n1 3n1 ,n2
可得:bn
an
log
an 3
3,n1
n13n1 ,n2
Tn b1 b2 b3 bn n 2
Tn 3 3 2 32 3 33 n 13n1,n 2
3 - 1 1 1 3 4 2 n1 n 2 4
.
7
例3:设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 Sn ,已知2Sn 3n 3
1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 满足 bn
an
log
an 3
,
求数列bn
的前
n项和
Tn
.
解:(Ⅰ)由
2Sn
3n
3 可得 a1
S1
1 2
(3
3)
3,
an
Sn
Tn 3 4
2
4
4
.
10
[方法归纳] 数列求和的四种常用方法 (1)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注意对等比数列中 q≠1 的讨论.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所得数列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3)裂项相消求和法:把数列每一项分裂成两项的和,通过正、负项 相消求和.
仁寿一中北校区 苗强
.
1
1.高考导航
考点扫描
数列的求和
数列与函 数、方 程、不等式 的交汇
数列的要求
考情统计 2017 2016 2015 2014
T9T14 T17 T17
T17
T9T14 T17 T17
T17
C
C
C
C
20
2018考向预测
13
从近年高考中对数列求和及其综
T16 合应用的考查推断,主、客观题
(1)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a3
an
1
nn
2
2
( ) ( ) 2
设bn
= 1? 2
1-
log
an 2
, 令cn
=
1 bnbn+2
,记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 ,
证明:Tn
<
3. 4
.
5
解
:
1n
1时,a1
1 2
3
n 2时,a1 a2 a3
an1
1
n1n1
2
又 a1 a2 a3
31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 n+1 n+2
),
.
13
针对训练 2
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1=1,an+1=2Sn+1(n∈N*),等差 数列{bn}中,公差 d=2,且 b1+b2+b3=15.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 Tn.
(4)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 等比数列再求解.
.
11
.
12
针对训练 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其前 n 项和为 Sn,若 S5=70,且 a2,a7,
a22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2)证明:由(1)得 Sn=2n2+4n,
(2)设数列S1n的前 n 项和为 Tn,求 Tn.
(2)设bn 2an (1)n an , 求数列bn的前2n项的和T2n .
解:(1)当n 2时,n 1an nan1即
an n ,an1 n 1 ,an2 n 2 a2 2
an1 n 1 an2 n 2 an3 n 3
a1 1
以上各个等式相乘得:an a1
n, 解得an
2.数列的基本知识网
(1) 等差,等比的通项及性质,求和.
( 2)
累加法 累乘法 构造法 转化法
数 列 的 通 项
数 列 求 和
公式法 倒序相加法 分组求和法 裂项相消法 错位相减法
.
3
例1:已知数列 an满足(n 1)an nan1(n 2, n N *),a1 1
(1)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不会同时出现,两小或一大,难
度中等.数列主观题常与函数、
T16
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交汇,综 合考查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
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考查内容
主要是: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
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利用递推
C
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而 该部分的难点是数列与其他知识
.
2
点的交汇问题,如:数列中的给定
解:(1)∵a1=1,an+1=2Sn+1(n∈N*), ∴an=2Sn-1+1(n∈N*,n>1),
∴an+1-an=2(Sn-Sn-1)=2an, ∴an+1=3an(n∈N*,n>1).
又 a2=2a1+1=3,a2=3a1,
.
14
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交汇
例 3、[2015·四川高考]设数列{an}(n=1,2,3,…)的前 n 项和 Sn 满足 Sn=2an-a1,且 a1,a2+1,a3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n,对n
1亦成立
an n
.
4
(2)由(1) 可知,bn = 2n +( - 1) n n
( ) \ T2n = 21 + 22 + 23 +L 22n + - 1+ 2 - 3 + 4 - L + 2n
2 1- 22n n 22n1 n 2 1- 2
例2:在数列an中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1 a2
an
1
nn2
2
两式相除得an
1
n n 2 n 1 n 1
2
1 2n1 2
经检验对n
1成立,an .
=2 12n+1
6
2由1可知: bn
n cn
1
nn
2
1 1 2n
1 n2
Tn
1 2
1
1 3
1 2
1 4
1 3
1 n 1
1 n 1
1 n
1 n
2
1 1 1 - 1 - 1 2 2 n1 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