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药方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展开全文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炎验方】作者:中医可爱的理想的博客【鼻炎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外用使用方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技巧:这个药的安全而且迅速起效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球蘸上药粉,然后用纱布包起来系好,塞鼻子里。
这样用没有刺激,大部分能够塞进去一两分钟鼻子就通气了。
【主治】:此方是针对鼻炎、鼻窦炎而制的,对过敏性鼻炎无效【方解】:方中以瓜(即甜瓜蒂,甜瓜把)为君药,此药可以排出鼻窍内久郁之湿浊之毒,皂角臣药加强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银花外,其余诸药开窍止疼消肿排脓皆为佐药,金银花为使药,因为以上诸药排毒力量强大,用了以后会排出大量的或黄或绿或脓液等液体,排完以后鼻子会发热甚至红肿干涩,金银花专为此而设。
故以金银花为使,以调诸药燥烈之性。
希望有缘人看了以后能够运用到临床,造福更多的鼻炎患者。
鼻炎根治秘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根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和鼻子瘙痒。
过去认为这是一个虚症,是受寒了,就用补的办法或者说温阳散寒的办法,可是收效者不过十之二三。
这个病的核心机制,根本不是受寒,那它的机制是什么呢?它的机制就是肝火偏旺,下面我就给大家出一个小方子,到药店里买以下几味中药:芍药10克甘草5克钩藤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海浮石10克黄芩6克白芷6克蝉衣6克蜂房6克乌梅10克加水1000毫升,也就是两个矿泉水瓶的剂量,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开锅以后再煎20分钟左右,把药汤滤出来,大约400毫升左右。
能够缓解鼻炎症状的中药推荐

能够缓解鼻炎症状的中药推荐中药在治疗鼻炎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能够缓解鼻炎症状的中药推荐:1.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药配方,用于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它主要由藿香、苍术、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祛湿、理气、解表的作用。
藿香正气水可通过口服或鼻腔冲洗的方式使用,能够有效缓解鼻炎症状,并具有抗菌作用。
2.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是一种具有很高药效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治疗过敏性、慢性鼻炎等炎症引起的鼻塞、鼻涕等症状。
该方剂主要由防风、葛根、芍药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防风通圣散通过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鼻炎症状,并改善鼻腔通畅。
3. 辛夷合剂辛夷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由辛夷、桔梗、荆芥等多种草药组成。
辛夷合剂可通过口服或鼻腔滴剂的方式使用,能够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它具有舒散风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对改善鼻腔通畅、促进炎症恢复有良好的疗效。
4. 苍耳子茶苍耳子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制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鼻炎。
苍耳子具有辛散、开窍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鼻腔内炎症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制作苍耳子茶时,将苍耳子煮沸后喝下,也可用苍耳子冲泡成茶饮。
5. 黄连羌活汤黄连羌活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羌活、秦艽等多种草药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等症状。
黄连羌活汤不仅可以缓解鼻腔炎症,还具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助于预防鼻炎的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虽然疗效显著,但仍需遵循医生建议使用,并注意合理用药。
同时,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鼻炎时,最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中药和西药的结合使用也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使用方法请咨询医生。
古代治疗鼻炎的古医药方

古代治疗鼻炎的古医药方鼻炎,这个让人头疼的小毛病,古代人可是有一套治疗方法的哦。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药物和科技,大家就靠着一些古老的偏方来对付它。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古医药方,听起来就让人有种穿越回去的感觉。
说到鼻炎,很多人会觉得鼻子堵得慌,打喷嚏、流鼻涕简直像被感冒缠上了,真让人烦。
要是回到古代,咱们就得找一些智慧的老中医问个究竟。
比如说,有一种叫做“紫苏叶”的草药,这个在古代可是个宝贝。
紫苏叶不仅能提神醒脑,还能疏风散寒,尤其适合那些鼻子不通气的小伙伴们。
古人常常用它来泡水喝,喝上一口,立马感觉舒服了许多。
哦,对了,紫苏叶还有个好处,它的香味儿可让人心情大好,真是药到病除,效果杠杠的。
还有一种方子,听起来就像是“魔法药水”。
这药水的配方是:用姜、葱、蒜、还有点盐,先把姜葱蒜剁碎,然后放在水里煮。
然后呢,趁热喝下去,嘿,味道虽然有点辣,但这可真是驱寒的好办法,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顿时浑身暖和。
古人可是知道,寒气重了就容易让鼻子不舒服,来一碗热乎乎的姜汤,立马就能赶走那些讨厌的鼻炎症状。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偏方,就是用蜂蜜。
想象一下,天冷了,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甜滋滋的,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古人说蜂蜜可以润喉止咳,清热解毒,对于那些鼻炎引发的咳嗽也有很好的效果。
更有趣的是,古代的医书里还说,蜂蜜能和其他药材一起调配,变成各种好喝的药饮,既好喝又治病,真是让人想要一试。
不过,咱们聊了这么多偏方,别忘了还有一种传统的疗法——艾灸。
古人用艾草制作的艾条,点燃后靠近鼻子,有种温暖的感觉,特别舒服。
艾灸不仅能通鼻,还能调理身体,强身健体。
要是你觉得鼻子堵得厉害,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效果真不错。
别担心,艾灸可没有那么神秘,找个懂得人教你一下,操作起来也不难。
再说说这个“黄连”,它可是古代常用的药材,虽然味道有点苦,但是在古医书中它可是个好帮手。
黄连能清热解毒,特别适合那些因上火导致的鼻炎。
只需稍微煮一些,再加点糖,就能调和它的苦味。
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子

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子
中医中药在治疗鼻炎方面也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在很多人都被鼻炎困扰,流鼻涕或者是打喷嚏,鼻塞,鼻部不适,头疼等等都是鼻炎的典型症状,如果可以对症治疗,坚持服用中药,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子
方1
葱须20克,蔓荆子15克,薄荷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2
鱼腥草30克,麻黄3克,杏仁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3
苍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麦冬各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4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火证
方5
连翘、南沙参各12克,桔梗、荆芥、诃子肉各6克,麻黄、细辛各3克,辛夷9克,银花(又叫金银花藤)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寒证
上面提到的五种中医治疗鼻炎的药方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但是需要提醒患者的是,鼻炎也是有分类的,比如有慢性鼻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炎等等,想要用药治疗还是应先做好检查,弄清楚自己的病情。
鼻炎饮食注意
1、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2、多吃维生素丰硕的食品,如椰菜和柑橘等。
3、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多吃。
4、要多喝水。
急性鼻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禁食辛辣、烟、酒、水族鱼腥食物。
2、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品等。
【绝版秘方】公开鼻炎经验方

【绝版秘方】公开鼻炎经验方1、过敏性鼻炎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的中、西医都没有什么好方法。
而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進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切切大意不得。
本病中医称为“鼻渊”,爷爷在世时,常用下方治愈了无数患者。
并让我要抄录了药方及治疗方法,现我公开出来,让更多的鼻炎患者早离病痛。
方药:辛夷15克,藏红花2克,牛黄1克,蛇胆1枚(阴干),川芎15克,叶下珠20克,龙胆花10克、白芷10克。
将上八味药共研成细面待用,将7根6厘米左右长,带须葱白捣烂除去杂质,以10克药面加入伴匀,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下滴为度,不宜过稀,每天3-4次滴鼻,每次3-5滴。
一般4次后鼻塞立通,5、6次会伴有粘稠、色黄白相兼鼻涕流出。
多数用药10来天左右便痊愈,少数严重用药个把月也可断根。
2、过敏性鼻炎干祖望教授:“脱敏汤”治“过敏性鼻炎”下面这则“脱敏汤”,用药简洁,方便易取。
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
疗效可靠,确实。
深受此病之苦的朋友,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功效:凉血疏风脱敏止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作者:刘晓华)3、经方治愈二十年顽固鼻炎作者:释仁慧男,农民,40岁,上初中时患上鼻炎,反复发作,发作时流眼泪打喷嚏,开始时流清鼻涕,之后流黄鼻涕、绿鼻涕、粉鼻涕,每次都要靠抗生素才能结束。
几十年来鼻子总是有一个孔不通气,睡觉时侧身下面的鼻孔不通气,翻过身来还是下面的鼻孔不通气。
治鼻炎的药吃了无数,千百鼻炎片守方10瓶也没管用。
2004年接诊,当时没有大发作,与麻黄9,杏仁12,桂枝6,炙甘草3,黄芩9,6剂。
服一剂鼻孔即全通气,自诉感觉头目清爽,呼吸特别顺畅,6剂服完,观察至今没有复发。
中医专家治疗鼻炎秘方精选10则

中医专家治疗鼻炎秘方精选10则【辨证】卫阳不固,肺气不宣。
【治法】扶正祛邪,宣肺通窍。
【方名】辛黄汤。
【组成】薄荷(后下)3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辛荑黄芪9克,白术9克,牛蒡子9克,百合9克,南沙参9克,北沙皮根9克,前胡6克,石菖蒲2.5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干祖望方【辨证】气虚。
【治法】益气解表,抗过敏止涕。
【方名】劫敏汤。
【组成】黄芪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黄10克,乌梅10 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蜂蜜(兑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浙江中医杂志》载方【辨证】脾肺气虚。
【治法】温肺宣窍。
【方名】劫敏汤。
【组成】黄芪10克,乌梅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龙10克,防风6克,豨莶草6克,蜂蜜(和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谭敬书载方【辨证】肺肾虚寒。
【治法】温补肺肾,祛风散寒。
【方名】温阳散风汤。
【组成】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乌梅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12克,白芍12克,蛇床子10克克,淫羊藿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五)《安徽中医学院学报》载方【辨证】肺脾肾气虚。
【治法】温肺补肾,散寒通窍。
【方名】升陷塞流汤。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克,山萸肉15克,生苡仁12克,辛荑花6克,炙甘草4.5【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六)陈培方一【辨证】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健脾利湿。
【方名】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淮山10克,泽仁15克,苍耳子10克,黄芪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七)陈培方二【辨证】肾阳虚损。
【治法】祛风,补肾。
【方名】附苍汤。
【组成】耳子10克,辛荑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克,杞子10克,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附子6克,防风6克克。
各种鼻炎经验方

各种鼻炎经验方-过敏性鼻炎经验方处方一:甘草20g炮干姜10g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疗效:用上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服药4剂即愈!处方二:麻黄5克赤豆15 防风8 黄芪12 甘草6生姜5片祛风,利水,固表。
适于风寒型者,症见季节转变(秋冬)诱发,因风冷加重,喷嚏不止清涕如水不绝。
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伴有急性鼻咽炎。
后者是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俗称"伤风"或"感冒"。
症状:(1)鼻内有干燥及痒感,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涕、嗅觉减退,说话带鼻音。
(2)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发热、食欲减退。
小儿可有高热、惊厥,并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
如何治疗:板蓝根冲剂1-2包,一天三次金刚烷胺片2片,一天三次康泰克一粒,一天两次如为风热型感冒,可服用菊花饮:菊花5克,洗净,用开水泡,代茶饮;或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每日3-4次,大量热饮。
慢性鼻炎处方:桂枝、苍耳子、白芷、防风、川芎各10g,鱼腥草、连翘各20g,辛夷、桔梗、细辛各6g,生甘草5g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一剂。
10剂为一个疗程。
鼻窦炎处方一:苍耳子、芙蓉叶、辛夷、白芷各30g,细辛6g,冰片2g制用法:将上药分别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先将鼻腔内涕液拭干,再将药末吹入或吸入鼻腔内,每次吹或吸1—2下,每日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处方二:金银花、鱼腥草、夏枯草、苍耳子各15g,黄芩、野菊花、大蓟、辛夷各10g,白芷、灸甘草各6g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一周为一个疗程鼻窦炎用以上两法合用,经用药1-4个疗程。
萎缩性鼻炎处方一:1、盐水洗鼻2、补充维生素A、B2、C、E处方二:桃树嫩尖叶1—2只制法:将桃树叶用手揉成棉球状,塞入患鼻(直达病灶)10—20分钟,待鼻内分泌大量清涕不能忍受时,弃掉塞药,每日四次,一般连用一周鼻息肉处方:麝香100mg,铜绿400mg,枯矾800mg,胆矾600mg将上药研为极细末,裹入棉球中塞鼻,每日一次,连用两周用本方治疗鼻息肉患者,效果很好,其息肉可自喷嚏中脱出,无不良反应!儿童鼻窦炎处方:黄芪9g党参6g半夏6g白芍3g羌活3g独活3g防风3g 陈皮3g白术6g茯苓6g泽泻3g灸甘草3g柴胡6g黄连3g生姜3片大枣6枚将上药水煎,一日一剂,分三次服,7天为一疗程药物性鼻炎1、盐水洗鼻疗法2、停止鼻腔血管收缩及药物使用,如必须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0天,在服药期间口服维生素C鼻炎治疗中医思考一鼻炎即常见,也难治。
治鼻炎中医药配方小集

精品文档
.
治鼻炎中医药配方小集
方法1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
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2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
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
适应:急,慢性鼻炎。
方法3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
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4配方:葱适量。
制法:将葱捣烂取汁。
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
适应:鼻炎。
方剂5配方:丝瓜根、瘦猪肉各适量。
制用法:取晒干的丝瓜根研成粉,与瘦猪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
连服半个月见效。
偏方6: 辛夷8g、防风10g、白芷10g、升麻10g、木通10g、黄芩12g、菊花10g、苍耳子10g、薄荷10g、川芎10g、麻黄4g、甘草4g,水煎三付有奇效
处方7: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
处方8:取辛夷花50克,碾碎后,用酒精浸泡3日,然后过滤,滤液再加热蒸发浓缩成粘稠状的浸膏。
其用法是,每次少许,纳入鼻中,每日2次。
还可以取辛夷花9克、鸡蛋3个,加入清水500
毫升(约2碗半水量),煎煮至
200毫升(约1碗水量)后,取出鸡蛋,剥去蛋壳后放回再煎片刻便可。
每日1次,饮汤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夷、荆芥、薄荷、桔梗、柴胡、苍耳子、白芷、川芎、黄芩、栀子、茯苓、川木通、黄芪、龙胆草等。
(次重点)
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等13味。
(重点)
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15克,辛荑15克,白芷10克,薄荷6克,桔梗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银花15克,芥穗10克。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9克,青防风9克,苍耳子9克,辛荑花9克,香白芷9克,薏苡仁30克,制附子9克,败酱草15克,生甘草3克。
方用苍龙通鼻饮(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12克,地龙15克,白芷10克,辛荑12克,薄荷12克,川芎9克,丝瓜络10克,桂枝6克。
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白芷、细辛、麻黄、桔梗、野菊花、黄柏等14味。
(重点)
苍耳子(炒)120g 防风 90g 黄芪 150g 白芷 90g辛夷90g 白术(炒)90g 薄荷 30g
当归白术赤芍茯苓泽泻黄芩辛夷花白菊花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
苍耳子10克,辛夷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10克,芦根10克,白芷6克。
药方如下:紫草10克,茜草10克,徐长卿10克,旱莲草10克,蝉脱3克。
症状严重者,加地龙10克,乌梅12克。
鼻涕多者,加石榴皮10克,益智仁10克,诃子肉10克。
体虚者,加黄芪30克,百合15克。
(此方系名医干祖望提供的脱敏汤)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苍耳子散:方药组成 :苍耳子 10克 ,辛夷 10克 ,白芷 10克 ,川芎 10克 ,黄芩 10克 ,薄荷 10克 ,川贝母 (或浙贝母 ) 10克 ,淡豆豉 10克 ,菊花 10克 ,甘草 10克
药方:黄芩汤合苍耳子散加味。
黄芩30克,白术、淡豆豉、桔梗、薄荷各10克,桑白皮、栀子、赤芍、辛夷、白芷、地骨皮各15克,连翘、荆芥各12克,甘草3克。
药方: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当归、陈皮、薄荷各12克,柴胡、升麻、桂枝、苍耳子、辛夷、桔梗各10克,茯苓、白芷各20克,甘草6克。
桔梗元参汤: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偏过敏性鼻炎、风寒型)
五味石膏汤: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
用法:煎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
成分: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用法:煎半杯,热服。
成分:黄芩(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贝母(三钱,去心)。
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用法:煎半杯,热服。
成分: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橘皮(三钱)、柴苏叶(三钱)。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1.鼻甲肥大导致的鼻塞,干氏认为“微循失畅,鼻甲留瘀”。
取用化瘀法治疗,岂非与刘氏的“鼻塞治心”中西医结合得很好吗?
方中升麻、柴胡升清化瘀。
菖蒲、路路通开窍通络。
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笼葱。
丹参、茺蔚子养血活血。
方选玉屏风散,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固表,配防风以升阳达表。
乌药行气,山药健脾,
均能助肾气化水。
另用肉桂、诃子、鱼啮石,意在加强温肾敛涕。
太子参补脾。
白芷引诸药上行鼻窍。
唯百合一味,乍看费解,实则为从阴中求阳,取其养阴以助益气也。
苍耳子10克、辛夷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6克、芦根30克、白芷6克。
如鼻塞不通及嗅觉障碍(须以滞涕排空后为准)者,加菖蒲、路路通。
用桑叶以清肝胆风热,更引药入经。
蝉衣疏风,地龙镇静,俱有良好的脱敏作用。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毒堪凭。
166.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
173.茅根味甘,通关逐瘀,止吐衄血,客热可去。
154.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161.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145.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147.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志能安。
110.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21.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122.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131.红花辛苦,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106.莪术温苦,关善破痃,止痛消瘀,通经最宜。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140.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141.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133.兜铃苦寒,能薰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