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新创业教育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容错机制;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营
业化特点,具体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识课,围绕学生职业兴趣,启发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学科课程,围绕不同学科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三是活动课程,即教室之外的论坛、沙龙、比赛等,比如创业大赛能够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移民国家,其开放包容的文化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创新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了条件保障,社会普遍支持大学生创业。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高校学生创业,创办企业手续简单,各类非盈利和盈利的创业辅导机构能够解决资金、法律、商务等创业相关的问题。
家庭和高校都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党巍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8期【摘要】我们以美国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介绍美国高校在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管理、师资等方面的特点,期望能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启示一、美国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分析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是探索阶段。
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开设了关于创业教育的 MBA 研究生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1968 年,百森商学院首先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也是历史第一次。
70 年代之后,硅谷的崛起以及比尔盖茨掀起的创业高风潮使得创业教育的需求增多,大学陆续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
20 世纪 80-90 年代是逐步完善的阶段。
到1999年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达到 1000 所,高校设立创业中心作为主要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资讯、商业计划大赛、创业方面的课程等。
90 年代开始繁荣发展。
高校将课程推广到全校范围,并开始关注科技成果转化。
2005 年初在本科生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达 1600 所,2200多门创业课程,100 多个创业中心。
课程内容完善,注重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以培养不同学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实施更加强调体验性和实践性。
(一)百森商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百森商学院在创业学领域是世界公认的创业管理学的领导者。
“管理与创业基础”被美国小企业与创业协会誉为美国最具创新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学院最具特色的课程。
学院首先在本科设立创业方向、首创研究生创业课程和“创业计划大赛”,创立了创业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学院时至今日,依旧将“创新创业”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全球高校都应该看齐的标杆。
1.渐进性的课程体系学院设计的课程是符合学生认知的,从大一到大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知识掌握能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形势下,有效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十分重要。
尽管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就业环境与我国不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经验,对于更好地开展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美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模式在美国联邦政府的组成部门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主管全美毕业生就业工作。
美国各级政府的就业主管部门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不进行直接干预和限制,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做好宏观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通过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及成立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其专业并调整其自身知识技能结构,以期顺利实现就业,走上社会,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有机结合。
1.注重德育教育。
美国在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认为做人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公民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目的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让人满意的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成为积极进取的一员”。
这种人格教育不是从很抽象的理论原则或大道理、大口号入手,而是从最基本的作为国家公民必需的常识入手,从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好公民开始,注重德育引导。
“[1]可见,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实效的国家。
意识指导行动,当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时,一直困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美国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人的道德不是在通过书本学习得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美国的教育观念中十分注重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将学生习得的社会的价值观贯彻到行动当中并加以内化,因此,正是由于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和从小养成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美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才能非常适应市场的社会需求,美国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才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3T15:30:56.06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作者:杨子旭马怡明牛景琦[导读] 伴随国际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展开,全球呈现出竞争加剧的现象,创新创业俨然已经变成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华北理工大学杨子旭马怡明牛景琦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伴随国际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展开,全球呈现出竞争加剧的现象,创新创业俨然已经变成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要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改变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者,高校为主要承担者,企业为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国内外大学生;研究分析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外研究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源头便是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创业型企业家对于美国及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美国百森商学院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几位优秀的经济学家预测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革命,自此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日趋成熟,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双向推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2001年出版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标准》不仅规定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而且对其课程单元和每单元的能力标准也进行了明确阐述。
” 德国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在澳大利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多年,印度政府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美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学生创 业所建 立起 来的服务 体 系也较 为 完善 。研 究 美国的创业服 务 体 系建设 的特 点 , 对我 国起 步不 久的创 业服 务体 系建 设 会有积 极的影 响。
关 键 词 : 国 ; 业 服 务 ; 验 美 创 经
中图分类号 : 9 C
文献标识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0 —2 70 1 7— 1 8 2 1 ) 50 2 —2
2 1 年 第 5期 01
选 修课程 。一些 实践 课 程也 被 纳 入到 课 程体 系 中, 生 在 重 的 担 保 。美 国 的 风 险 基 金 遍 及 全 国 50多 个 “ 企 业 投 学 0 小 学 习 完 理 论 课 程 后 , 被 分 成 若 干 小 组 , 验 企 业 的 创 办 、 资 公 司 ” 美 国 8 的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是 由 风 险 投 资 扶 植 发 展 就 体 , O 0 6年获得 风 险投 资 的公 司提供 了 1 4 0 0万 个 拓展 、 管理 和 清算 过程 , 每个 团 队拥 有 3 0 元 的起 动资 起 来的 。在 2 0 0 0美 金 ,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创 办 公 司 , 得 的 利 润 都 捐 给 社 区 服 务 就业机会 , 在 获 销售额达 2 3万亿 美元 , . 占美 国民 间企 业 雇佣 总 项 目。 另 外 还 设 有 辅 助 课 程 计 划 。 包 括 学 生 社 团 、 化 器 人数 的 9 1 及美 国国内生产 总值 1 . 。同时 , 孵 . 76 为解决 中 和 支 持 组 织 , 学 生 提 供 了 接 触 和 实 际 操 作 课 堂 所 学 知 识 小 企 业 的 直 接 融 资 问题 , 国 还 在 股 票 市 场 上 开 辟 了“ 板 为 美 二 , S Q 纳 。此 外 , 业 创 的机 会 。学 生社 团有 百 森 商 会 、 创业 交 流会 、 创业 俱 乐 部 、 市 场 ” 即 NA DA 股 票 市 场 ( 斯 达 克 市 场 ) 创业 集 团财 务 、 创业教学联 盟等 多个 组织 , 为学生 提供 课 程 教育还得 到了社会各界 的广 泛支 持 , 自从 15 9 1年成 立 了第 补充 , 助学生 在 校 园 内为 国 家制 定商 业 计划 , 创业 家 、 协 与 个 主 要 赞 助 创 业 教 育 的 基 金 会 — — 科 尔 曼 基 金 会 ( oe C l- 风险投资 家交流 , 发学 生的创业热 情 。 激 ma o n ain 以 来 , 国 出 现 了许 多 支 持 创 业 的 基 金 会 nF u d t ) o 美 ( 考 夫 曼 创 业 流 动 基 金 中 心 、 家 独 立 企 业 联 合 会 、 墨 如 国 新 2 培 养 力量 雄厚 的创 业师 资 队伍 西 哥 企 业 发 展 中心 等 ) 这 些 基 金 会 每 年 都 会 以商 业 计 划 大 , 教师 的素质 是创 业 教 育 的关 键 , 了保 障 创 业教 育 的 为 论 有效开 展 , 国高校大 多配备 了雄厚 的创 业 教育 师资 力量 。 赛 奖 金 、 文 奖 学 金 等 多 项 奖 金 和 捐 赠 教 席 的 形 式 向 高 校 美 提供 大量的创 业教 育 基金 。尤 其 是 9 O年代 后期 股 票市 场 百森学 院有 3 5名 专 职 从 事 创 业 教 育 和 研 究 的 教 师 , 计 开 共 的 繁 荣 使 创 业 教 育 获 得 了大 量 的 捐 赠 基 金 。 1 9 弗 兰 克 9 5年 设 3 3门课 程 。仁 斯 里 尔 理 工 大 学 有 2 2名 教 师 , 设 了 2 开 O 林 一欧林基金 会赠 予 百森 商 学 院 30 0 0万 美 元 创 业 教 育 基 门 课 程 。伯 克 利 学 院 从 事 创 业 教 育 的 教 师 有 2 O人 , 计 开 共 这 设了 2 3门课 程 。美 国高校不 仅重 视教 师 的创业 理 论水 平 , 金 , 是 迄今 为 止 美 国 商 学 院 收 到 的 最 大 额 捐 赠 基 金 。 目 前 , 国创业 教育学科 的资金 已经超过 了 4 美 4亿美元 。 而且 非常关 注教 师 的创 业 实践 经 验 。美 国百 森 商 学 院在
美国青年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2 1世 纪 是 ” 创新 、 创业教育的时代 ” , 青 年 是 创 新 和 创 业 的 主力 军 , 如 何 更 好 的培 养 青 年 的创 业 意 识 与创 业 能 力 是 全 社 会 共 同关 注 的核 心 问题 。 而美 国 作 为 创 业 教 育 的先 驱 , 在 创 业 教 育 各 个 方 面都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进 步 , 其 经 验 对 于 我 国 的 创 业 教 育 发 展 具 有 重要 借 鉴 意 义 。
要 求。美国创业教育起步早 , 发展 程度 高 , 创 业教 育 形 成 了较 为 完 善 的 体 系 。通 过 了 解 和 分 析 美 国 青 年 创 业 教 育 , 适 当学 习
和借 鉴 美 国青 年 创 业 教 育 的成 功 经验 , 对 于我 国青 年 创 业教 育 的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 中 国 ;美 国 ;青年 ; 创业教 育
2 美 国青 年 创 业教 育 带 来 的 启 示
上 的成 功 , 移 民文 化 使 美 国 人 们 具 有 敢 于 挑 战 、 敢 于 冒 险 的 创业精 神传承 , 整个社 会都 支持创 业 、 宽 容 失 败 。美 国考 夫
曼创业领 导中心报告显示 , 在美 国有 9 1 的 人认 为 创 业 是 一
动 的 创 业 。 目前 在 国家 宏 观 大 政 策 的 引 导 下 , 各 地 方 政 府 已 经 逐 步 开 始 对 青 年 大 学 生 自主创 业 提 供 政 策 支 持 , 但 是 青 年 大 学 生 在 创 业 的起 步 阶 段 仍 旧 遇 到 了不 小 的 阻 力 。这 就 需
配合学校 、 家族和社会 从市 场经 济发 展的 实际需 要着 眼 , 设
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特点及启示[摘要]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完善的课程体系、稳定雄厚的师资队伍、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为创业教育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鉴于此,我国应在五个“一”上做好工作,为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斯(Myles Mace)教授被认为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
他早在1947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课程,被学界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大工业化时代,经济空前繁荣,创办企业不为人们所重视,创业教育缺乏成长的社会基础。
部分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也因为担心该领域在学术界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转而改变了研究方向。
截至1968年,美国仅四所高校设置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
20世纪60年代末,在经历了“繁荣的十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经济结构逐渐转型,企业提供的招聘数量越来越少,创业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
特别是硅谷地区诞生了一大批创业者,使得对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
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改革内容提出来。
据所罗门(Solomon)和弗耐尔德(Fernald)统计,截止到1979年,美国已有127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在这一阶段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比较传统。
教学内容主要以传授专门的技术知识为主,教学的实施主要在课堂上。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美国失业率逐渐上升的状况,政府以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大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就业。
随着电子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大简化,这就为美国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已开设了创业课程,有的大学甚至还将其设置为全校的必修课程。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校转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加坡、英国、美国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英国、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一)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
在往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教育制度质量”方面,新加坡居于世界前列,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新加坡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1.创业教育课程立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针对不同的创业需求开设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
国立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科技企业家辅修课、面向外国学生举办“创业暑期学校”、面向在职技术人员开办“新视野研讨会”等形式。
南洋理工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硕士分别开成果,有过创业经历。
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海外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估专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保证学术研究和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标准,长期以来对课程采用一种校外评审制度,由海外大学资深学者担任评审,定期来新加坡进行考察。
1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的产业,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
(二)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教育得到繁荣发展。
1.分层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目前为止,英国高校已经建立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层次的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有的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面对特殊群体的创业课程,如关注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创新问题的社会创业课程、女性创业以及少数民族创业课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作者简介:朱峰博(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也尤为蓬勃,围绕大学生创业所建立起来的服务体系也较为完善。
研究美国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对我国起步不久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会有积极的影响。
标签:美国;创业服务;经验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转变就业观念,构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作为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美国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整合、系统化创业课程体系,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
过去20多年来,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目前,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
由于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有所差异。
以百森商学院为例,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把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特质、创业核心能力等“创业遗传代码”,和有关创业的社会知识进行了整合。
其开设的创业课程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等5个部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观念,避免传统的将创业课程分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等分散课程带来的创业知识零散、割裂的后果。
而且提供了数目众多的选修课程。
一些实践课程也被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就被分成若干小组,体验企业的创办、拓展、管理和清算过程,每个团队拥有3000美元的起动资金,在教师的指导下创办公司,获得的利润都捐给社区服务项目。
另外还设有辅助课程计划。
包括学生社团、孵化器和支持组织,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实际操作课堂所学知识的机会。
学生社团有百森商会、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创业集团财务、创业教学联盟等多个组织,为学生提供课程补充,协助学生在校园内为国家制定商业计划,与创业家、风险投资家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 培养力量雄厚的创业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关键,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美国高校大多
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共计开设33门课程。
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有22名教师,开设了20门课程。
伯克利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人,共计开设了23门课程。
美国高校不仅重视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非常关注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
美国百森商学院在1980年第一个设立创业学讲席教授席位,并且要求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
3 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的创业活动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
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
英特尔的摩尔、葛鲁夫、微软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息顿、帕卡德,戴尔的戴尔,雅虎的杨致远等等都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
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不仅高校高度重视,整个社会都给予了广泛支持。
其中创业计划竞赛影响最大。
创业计划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制作的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意在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从而取得投资创办公司。
美国许多大学每年都要召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年也会有几家新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并有相当数量的计划以高价转让给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美国的“合作计划”项目影响也颇为广泛。
“合作计划”又称“卡迪拉克计划”,是指高校与公司、非赢利机构、政府机关合作,让在读的大学生定期到他们中的机构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
这一计划已经在美国700多所院校展开,约有25万大学生参加。
“合作计划”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
此外,美国各大高校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活动。
4 保持多样化、畅通的投资融资渠道来源
创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得益于雄厚的资金支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
例如,小企业的创办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5万美元的拨款作为开办经费,继而可发行几百万美元的公共股票,联邦政府以资助和贷款方式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此外,州政府还以风险资本计划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以支持小企业的开办。
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担保方式诱使银行向小企业提供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
美国的风险基金遍及全国500多个“小企业投资公司”,美国8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风险投资扶植发展起来的。
在2006年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提供了1040万个就业机会,销售额达2.3万亿美元,占美国民间企业雇佣总人数的9.1%及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7.6%。
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美国还在股票市场上开辟了“二板市场”,即NASDAQ股票市场(纳斯达克市场)。
此外,创业教育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自从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主要赞助创业教育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Coleman Foundation)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项奖金和捐赠教席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创业教育基金。
尤其是90年代后期股票市场的
繁荣使创业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捐赠基金。
1995年弗兰克林-欧林基金会赠予百森商学院3000万美元创业教育基金,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商学院收到的最大额捐赠基金。
目前,美国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
5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美国,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泛的社会援助,包括简化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申请手续,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等。
另外,美国成立了多种创业组织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SBA)、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协会(Youth Entrepreneurs of Kansas)以及柯夫曼创业中心等。
这些机构致力于宣传创业意识,改善创业环境,提供广泛的创业知识和专业训练支持大学生创业,筹措创业资金,鼓励创业。
并与高校联手创立高校创业中心,组织开展创业学术及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美国的公司、网站也十分关注大学生创业活动,纷纷为活动提供项目、经费、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
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的不同,开展创业服务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得到诸多社会力量的资助与支持。
但我们可以依靠政府的强大力量,扎根学校教育,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有利因素来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毕业生服务体系建设。
打破校内校外壁垒,争取政府、学校和社会团各阶层的重视,建立纵向领导协调机制和横向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团组织、工商团体、基金会等机构的密切联系,广泛合作,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金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3).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4,(5).
[3]马奇柯.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4]邓汉慈,刘帆.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5]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new American revolution: The role and impact of small firms. Washington, DC: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Economic Research,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