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沪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 一、认识加减符号 2 + 3 = 5 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 5 -- 3 = 2 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 二、加减法的应用: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 少,用加法计算。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 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 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 10 2 5 3 2 10 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 10 3 1 2 10 1 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 + 8 — 6 = 5 11 5 5、区分箭头和等号: 9+6 (15 )+3 (18)--8 10 9+6 = 8+7 = 10+5 = 20—5 6、计算要熟练准确,并能运用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奥数书P37 填填数字:先填只有一个未知数的那一行。P43 按规律填数一: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 以内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 数一数)

最新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新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姓名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示:(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78×(125×8)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字母表示:(a+b) ×c=a×c+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小学四年级上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8.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①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②辨认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的方法:在哪个位置观察物体,就从那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图形。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6、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时,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比较容易确定,而从上面、左面观察时则要发挥空间的想象能力,需慎重考虑哪部分被遮挡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