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第一册第第6课 网络基础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件

路由器
中继器
调制解调器
网线的制作(以双绞线为例(选学 )
T568B标准连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1-橙白、2-橙、3-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
上网方式有哪些?
• 拨号上网 • 宽带上网 • 专线上网等
网络的功能(上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 资源共享 • 网络通讯 • 分布处理
网络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问题引入:
• 李方家里原来有一台计算机采用拨号方式进行上网,后来又买 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请你设计如何将三台计算机实现 同时上网和共用一台打印机。
ISP(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
打印机
PC
PC
PC
PC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 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按照 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讯,并能够实现资源(软件、硬件 )共享的系统。
广域网(WAN )
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
可覆盖国家,甚至全世界
中国教育科研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的分类
拓扑结构:将网络中的计算机抽象为点,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而形 成的网 络几何形状。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可以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 树型等
总线型
星型
环型
树形型
网状型
思考与练习题 P110—P111
一、选择题(1-8) 二、判断题(1-8)
传输介质:网络 网络传输介质 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 通信协议 网络 介质 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

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

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4 计算机互联网络5 访问因特网第二单元(6—11课)多媒体世界6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7 图形图像8 声音9 动态图像10 图文处理11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第三单元(12—16课) 电子表格-——Excel12 数据的计算13 数据的排序14 数据筛选15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16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第四单元(17—22课) 图像处理——Photoshop17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18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19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20 认识通道21 绘制图画22 制作公益广告画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

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本课建议1课时。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任务
驱动
探索
新知
任务一、安全设置
[阅读思考]:你听说过计算机病毒吗,病毒对计算机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参阅课本P79]
布置任务1:设置安全级别
完成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并操作
2.教师指导点拨
3.师生总结
在IE6.0中,打开“工具”→“Internet选项”→“隐私”对话框,这里设定了“阻止所有Cookie”、“高”、“中高”、“中”、“低”、“接受所有Cookie”六个级别(默认为“中”),你只要拖动滑块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设定,而点击下方的“编辑”按钮,在“网站地址”中输入特定的网址,就可以将其设定为允许或拒绝它们使用Cooki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网络安全设置,掌握常用的杀毒方法,懂得文明使用网络。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任务——探究学习——教师点拨演示——强化练习”,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切合实际的展示,激发学生对病毒防护学习的兴趣,能理解和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安全意识。
新课
导入
[幻灯片展示]:“计算机病毒”漫画。
师:这个漫画故事反映了网络活动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其中一方,你会怎么做?在实际网络聊天中,你会相信对方的话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会更好地处理上述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本节课主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观察与思考
创设情境,展示图文并茂的趣味漫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示:参阅课本P82页]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
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问题讨论与交流,培养良好的网络信息活动习惯,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黑龙江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三年级)第6课

黑龙江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三年级)第6课

第六课用电脑听音乐一、教材分析知识点:掌握CD播放器,媒体播放机的操作方法,了解录音机的使用。

知识结构:启动CD播放器基本操作基本操作媒体播放器播放VCD操作步骤录音机录音按钮、保存文件重点:掌握CD播放器,媒体播放机。

难点:录音机的操作方法。

二、学生分析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多媒体世界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已有的知识结构:WINDOWS98窗口基本操作,对日常生活中播放音乐的了解。

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影音文件的欣赏上而忽略了知识点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CD播放器、媒体播放机的使用,了解录音机的使用方法。

能利用CD 播放器和媒体播放机播放影音文件,能利用录音机录制声音。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多媒体计算机带来的乐趣,培养自学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通过声像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声像资料,学生机没有光驱的学生可在学生机设虚拟光驱,麦克风。

软件环境:装有CD播放器、录音机、媒体播放器的WINDOWS98系统。

素材资源:共享一些声音或视频文件,辅助教学的课件或网站。

五、教学流程本课知识点实践性强,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声像资料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Windows的窗口操作已很熟练,录音机的使用因为涉及到外接麦克风,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设置,保证录音机可以正常使用。

建议本课1课时,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可先播放一首同学们喜欢听的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我们平时都用什么听音乐啊?生:录音机、VCD机、CD机今天我就给同学介绍一位用来听音乐的新朋友,它就是电脑,其实它不光能听音乐,还能看电影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二)确定问题,学习新知师:电脑里有一位叫CD播放器的好朋友,它能让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需要在电脑里找到这位朋友,看看谁最先在自己的电脑里放出刚才听到的歌曲。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六课初步使用计算机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第六课初步使用计算机教案
1.针对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我将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鼠标的各种操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对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将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在讨论前,我会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的思考。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促进课堂互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同时,通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学生能够发展计算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提升数字化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知识产权,增强信息隐私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开关机的正确操作流程。
(2)鼠标和键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3)文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复制、粘贴、删除等。
(4)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知识。
2.教学难点:
(1)鼠标的精准操作:学生可能对鼠标的精准操作感到困难,如精确点击、拖拽等。
5.思维发展: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学生的计算思维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将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教材名称: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创建文件夹、复制、删除、格式化磁盘等。

3. 掌握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方法,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发送电子邮件等操作。

4.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功能,如打开、新建、编辑、保存、复制、粘贴等。

5. 了解数字音乐和图片的基本概念,掌握MP3播放器的使用方法,使用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处理图片。

6. 强化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安全知识,建立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第一课:计算机的概念和分类1. 讲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分类。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

3.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第二课:计算机的操作基础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重启、登陆、退出等。

2. 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使用鼠标、键盘进行操作、创建文件夹、复制、删除、格式化磁盘等。

第三课:网络基础知识1. 讲解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方法。

2. 通过视频、图片、网站等形式,展示互联网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发送电子邮件等基本操作方法。

第四课:Word的基础知识1.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础知识,包括打开、新建、编辑、保存、复制和粘贴等。

2. 通过案例展示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实际用途。

第五课:MP3音乐的基础知识1. 讲解数字音乐的基础知识。

2. 教师让学生了解MP3播放器的使用方法,如开机、关机、播放、暂停、设置音量等。

第六课:基础图片处理1. 介绍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使用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处理图片,如裁剪、调整大小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6课 网络基础【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6课 网络基础【教案】
重点、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知道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如果我们回到没有网络的时候,大家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那大家想没想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计算机网络呢?那网络的出现又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呢?
生:回答
师: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发展的必然产物,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
【出示图片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
1.自主学习
课本31页网络发展4个阶段的特点。
生: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并补充说明。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加以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及其特征、。】
三、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最佳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生:
3.师:这么多的传输介质,我们在实际使用中该如何选择呢?大家试着去总结一些传输介质的特性,完成PPT上的填空。
生:踊跃发言
【教师将零碎的知识点用表格和演示图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知识点并且体会内在的联系,快速的掌握内容。】
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包含这么多的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为了方便利用网络、部署网络,我们要对网络进行分类。
师: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网络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生:星型、树型、网状型、总线型
师:总结计算机的网络的分类标准。

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课程纲要

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课程纲要

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课程纲要编制:尹玉刚滨湖镇望重中学2020年9月青岛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学校名称:滕州市滨湖镇望重中学2.科目名称:信息技术3.设计教师:尹玉刚4.课程类型:必修课程5.教学教材:青岛出版社初中第一册6.适用年级:七年级7.授课时间:19周8.日期:2020年9月二、课程元素1、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5、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6、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课程内容:教学进度表3、课程实施: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时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活动一 探究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
▪ 第1阶段:以主机为中心的网络。 优点: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都是主机来完成。 便于维护和管理 缺点:数据传输速率低,网络规模小
活动一 探究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
▪ 第2阶段:多台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优点: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的互联、通信 以及资源共享。
▪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 1、计算系统 ▪ 2、网络节点: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主
要担负信息的发送、接收和转发 ▪ 3、通信链路:主要负责连接两个节点之
间的通信信道。
活动三 探究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 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设备通常可以分为 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互联设备、传输介质
▪ 1、网络接入设备。 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设备。 如:网卡 调制解调器
缺点:网络规模小,应用少
活动一 探究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
▪ 第3阶段:形成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优点:制定了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形成 了以TCP/IP为基础协议的互联网。
活动一 探究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
▪ 第4阶段: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 优点:高速率、高质量、高可靠性。
活动二 探究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 2、网络互联设备。 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 如:集线器 交换机 路由器
▪ 3、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
生活中常见的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电信 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
活动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根据地理范围划分: 局域网(LAN):覆盖范围几百米—十几千 米。如一所学校、一幢楼房 城域网(MAN):覆盖一座城市。十几千米到 100千米 广域网(WAN):可达几千千米,可跨国界、 洲界、可以包括全世界的范围。
第2单元 网络基础知识
第6课 网络基础 第7课 互联网的奥秘 第8课 互联网的基本服务 第9课 无线网络基础 第10课 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 第11课 网络安全基础
第6课 网络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计算 机常用的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掌握计算机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
▪ 1、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 星型 树型 总线型 环型 网状型
▪ 1、根据使用的通信传输媒介不同: 有线网和无线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