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读书报告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2篇)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训诂学是作为学习汉字读音规律的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我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训诂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首先,训诂学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训诂学之前,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规律和汉字的基本读音。
只有对汉字的结构和发音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训诂学的知识。
因此,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温习和巩固汉字的构造和读音知识,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基本知识。
其次,训诂学的学习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训诂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训诂学的知识。
因此,我经常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训诂分析和读音推测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训诂学的魅力。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具有特殊读音的字词,让他们通过分析字形和音韵规律来推测字词的正确读音。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训诂学的知识。
另外,训诂学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训诂学的知识往往隐藏在汉字的形状和构造中,需要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
因此,在训诂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看似相似,但实际上意义和读音却完全不同的字词,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找出其中的区别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训诂学的知识。
此外,训诂学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训诂学的知识繁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的困难。
在训诂学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让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训诂学的知识。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范文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范文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古代文献学的重要分支,训诂学一直是我学习中最有挑战性和有趣的领域之一。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解释和校订方法的学科,因此掌握汉字的演变历史、古代文献的基本知识是学好训诂学的基础。
在学习训诂学之前,我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的书籍,系统地学习了古代文字和文献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
古代文献往往使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方言书写,语言风格更为高深复杂,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献的含义。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语言学习班,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语意,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
同时,我还学习了古代方言和古代文献中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涵。
此外,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耐心。
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对古代文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文献的真实含义和文本的准确性。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通过细心地研究文献中的每个字词和句子,仔细倾听导师的讲解,不断推敲和反思,以确保对文献的理解正确无误。
同时,我还养成了反复阅读和勤思考的习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另外,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训诂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结合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广泛阅读了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和专著,积累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学术素养,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最后,学习训诂学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训诂学虽然有着严谨的学术规范和方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时期的学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角和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解读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鼓励自己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
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doc

学习训诂学的心得体会.doc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
训诂学是一门很有挑战性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
首先,学习训诂学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因为训诂学是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一些经典的篇章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才能够掌握其中的要义。
对于我来说,我通过多次阅读才渐渐领悟到其中的深层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的了解非常重要。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每个字的解释,尤其是对于易错字和多义字的理解,在大量的阅读中,我逐渐提高了对汉字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学习训诂学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读经典内容并不仅仅是对于字面的理解,更需要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殊性。
在读经文时,需要我们对于内容进行分析,并将经典内容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力放在逻辑思维的构建上,通过分析和总结,我逐渐提高了对经典内容的理解能力。
最后,学习训诂学需要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耐心。
经典篇章不但文字繁琐,而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看懂其中的深层含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坚信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学习,才能够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因此,我时常保持耐心和坚持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乐于享受其中的乐趣。
学习训诂学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获得很多的收益。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不仅仅学习到了古代文字和文化,还培养了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人生和未来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

谈训诂学的学习心得训诂学是研究文字的解读和书写规范的学科,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好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书写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训诂学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解读古代文献中的文字。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明确了古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了正确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这使得我在阅读古代文献时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思,避免了误解和曲解。
训诂学帮助我提高了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度,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
其次,训诂学对于书写规范的要求也很重要。
学习训诂学使我明确了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和字形的变化规律,了解了字体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能够正确地书写古代文字,遵循规范的要求,保持文字的美感和准确性。
训诂学的学习让我对字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的书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训诂学还强调了文字的规范和规则。
学习训诂学要求我们遵循文字的规范和规则,正确使用文字,不随意改变和篡改文字的形式和含义。
在我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字是一个有规律和有秩序的系统,不能随意改变和随意使用。
训诂学教会我尊重文字和尊重规则,不滥用文字和不歪曲文字的含义。
训诂学的学习让我树立了正确的用字观念和文字观念,提高了我的文字修养和文字素养。
训诂学的学习还使我了解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和思想。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了解到古代文字的发展与演变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文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思想。
通过学习训诂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献背后的思想脉络和文化内涵。
训诂学的学习使我对古代文化和古代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训诂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点和挑战。
首先,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多义性,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耐心钻研和深入理解。
读《训诂学》的体会

《 诂 学 》 章 节 内容是 相 对全 面 的 , 我通 读 后 , 训 的 但 感 觉 全 篇 多 理 论 , 括 较 抽 象 , 例 较 生 疏 , 习 起 来 未 免 概 举 学
有感 陌生 和 难懂 。因此 , 遂 生 以下 添补 意 见 。 我
章 ( 诂 学 发 展 简 史 )第 十 一 章 ( 统 训 诂 学 的 继 承 与 发 训 、 传
显 得 紧凑 、 理 。 合
诂 学相 关 著作 的阅 读 , 为 U i 学 》 章 节 编 排 、 容充 认 J诂 l 在 内 实 、 版 编辑 等 方 面有 些 许 瑕疵 , 此 , 了使 书 本 U I 排 为 为 J -诂 I
学 》 以上方 面 更加 合 理 、 实 、 观 , 提 出 以下建 议 和 在 充 美 我
产生 以上想 法 其 实 也是 受 到 了马 克 思哲 学 原 理与 方
法论 范 畴 的一 些 启 发 , 要求 先 原 理 后 方法 , 先 前学 到 其 用
的原 理 来指 导 方 法论 的具 体实 行 。 诂 及 训 诂学 的含义 、 训
看 法 , 望 能 够 对 著 书 (-诂 学 》 编 者 或 教 师 的 教 学 , 希 (i  ̄l J 的 或
展 )第 三 章 ( 训 ) 第 四 章 ( 训 ) 第 五 章 ( 训 ) 第 二 、 形 、 声 、 义 、
( ) “ 故 训 诂 ” 一 定 的 阐 释 和 举 例 。 可 编 排 在 一 对 何 作
“ 习 和 研 究 训 诂 学 的 意 义 ” 节 之 前 。 然 ,训 诂 学 》 学 小 虽 《 第 4 也 稍 有 涉及 “ 诂 ” 原 因 , 不 是 通俗 和全 面 的 。这 页 训 的 但
排 版 编 辑
训诂课堂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训诂学,作为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基石,研究的是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以及古文辞的诠释。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训诂学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训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训诂课堂的总结报告。
二、课程概述本次训诂学课程由我国著名训诂学专家主讲,课程内容涵盖了训诂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经典案例。
课程共分为12周,每周2学时,共计24学时。
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训诂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2. 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研究3. 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4. 训诂学的应用与研究方法5. 训诂学经典案例解析三、课程内容总结1. 训诂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在课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训诂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训诂学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训诂”一词的出现。
训诂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研究汉字是训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本义、古音、古形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能力。
3. 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古文辞的诠释与翻译是训诂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对古文辞进行诠释与翻译。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古文辞诠释与翻译的基本技巧。
4. 训诂学的应用与研究方法训诂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训诂学在古籍整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如文献考证、版本比较、音韵学等。
5. 训诂学经典案例解析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学习了训诂学的经典案例,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四、学习心得1. 训诂学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训诂学的重要性。
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科,对于古籍整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
训诂学

《训诂学》修后感本学期我们有幸学习了训诂学,我们知道,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训诂学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语言发展变化了,后人在读前人的作品的的时候会产生语言上的障碍,这时候就需要疏通解释,训诂学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即旧称为“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
训诂不同于训诂学,训诂学是对训诂知识的理性认识和系统把握,用以指导训诂实践,使训诂实践更加规范,更有条例,更加科学。
训诂则是对古今语言的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进行解释,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工作;而进行训诂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即词义的解释,古人也称为“训诂”,这里的训诂即训诂材料。
一般所说的“训诂”,指的就是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
从汉代开始就出现了“训诂”一词。
在《说文解字》中训诂中的“训”是解释的意思;“诂”是解释古代的语词的意思,因此,诂“也”也可以写成“故”字。
由于“训诂”两个词都有解释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经常的连用,意义不再区分,合成为训诂,同时,训诂一词的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诗诂训传》中,“训诂”等术语起源于汉代,但是训诂实践本身的起源则要早得多。
语言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当中,一门学科的兴起,必然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训诂的产生发展也不例外。
并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法规则等,上古语言不同于中古,中古不同于近代,年代相差越久,差别肯定就会越大。
此外,外界环境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就像近代不同地区的方言受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训诂的功用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我们阅读古典文献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语言的差异,语言不通就没有办法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训诂学这门课的学习极大的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是我们能够较好的掌握正确的词义训释原则,了解古代训诂著作的体例术语及其古书的常见文例,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
训诂学的作用除了能通过课堂学习来增强我们的古书阅读能力外,训诂学和辞书的编纂关系也十分密切,学习训诂学可以指导辞书的编纂,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此外,对于古籍的整理也有莫大的作用,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已经整理出来的古籍水平良莠不齐,有相当数量的著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失误是可以通过学习训诂学来避免的,掌握训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知道古文献校理,为古文献工作服务。
训诂学学习心得范文

训诂学学习心得范文
话说上课几周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首先是关于训诂学的学习内容。
在我的观念中,我以为训诂学就是把古代那些常用的字列举出来,然后一条一条的讲它的意思。
这样多没意思呀!后来上过课才知道,训诂学是根据情境和语境,来推敲那些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不是硬生生的讲字的意思,而是有情境有思考,同时也容易记住字的意思。
第二个体会是老师讲课的方式。
我记得老师在上节课说过:“要是中学语文讲文言文的时候,多项选择一些有趣的有意思的小故事,可能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效果也会更好。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正如老师所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去学习一篇纯粹静物描写的《核舟记》远远没有去了解一个《聊斋》的鬼怪故事来得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对初接触文言文的中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寓教于乐。
我感觉到,老师每节课讲一些历史故事,其中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可能最后还能告诉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时,或而引经据典,或而信手涂鸦,将那些需要训诂的字意讲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这让我学起来更加轻松。
另外,老师会抽同学起来标点,这一点我也觉得很大的考验了同学们的文言文能力。
说句实话,上课半学期了,上课根本上没走过神,但是扪心自问,老师讲过的也没记住多少,主要是课前没有预习,课后也没有复习。
不过还是有认真记笔记,知道了训诂方式的一些术语:有一般形式的义训、义界,还有特殊形式的互训、形训、声训,推原。
而训诂的方法有观境为训、因声求义、据形索义、词素分析,以及其它几个不常用的方法。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很有必要来上训诂学这个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训诂学》
二、作者:韩绍正
三、页数:120页
四、出版社:儒珍堂
五、内容大意:
《训诂学》这部书共有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阐释了训诂学的方方面面,详细介绍了训诂学的性质、定义、内容、功能、意义,以及训诂学的原则、方术和流派。
这部书还讲述了训诂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儒经圣道的传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为本书的根本,总的概述了训诂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训诂学的缘起、真义和学习方法。
它总结道:训诂之学亦为圣人所以致太平之学也。
阐释了训诂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正精神。
并且表达了“期天下寡过而归太平”的美好愿望。
第二章【训诂之内容暨类别】讨论了训诂学的七大问题:文字训诂、章句训诂、语音训诂、版本训诂、身世训诂、典章文化训诂与方言风俗训诂等。
其核心内容是文字训诂。
训诂学的这几大方面概括了后人对前人文化知识和典籍藏书进行深入研究的范围和方向,也表明了后人对前人所留下的儒经圣道的重视和传承。
第三章【训诂之原则与方术、术语】阐述了训诂学的六大原则,分析了训诂方术即方式与术法技巧,并列举了一些训诂术语。
本章节也意在指导人们依据训诂原则,从形训、声训、义训三个方面对古代经典进行解析
阐释与理解学习。
第四章【训诂渊源流派与要籍】主要讲述了三大问题:训诂之渊源与材料、训诂之流派与要籍、训诂之理论与实践。
“人类之心灵,古圣之教化”被认为是训诂的渊源,并为训诂诸流派所探讨与研究,并编著了大量重要的典籍供后人借鉴和传颂。
六、读书心得:
宁静的夜晚,手捧韩绍正先生编著的《训诂学》一书,我陷入了沉思。
当代社会似乎变化太多,我们已经找不到它朴质纯真的面目,财欲熏心、权势横道,人的本真在哪儿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古代,它是什么模样?它是否能给人一个安静和谐的天地?
当代,儒学逐渐在民间兴起,长久以来与儒学绝缘的西化社会正在酝酿着一股古朴和煦的春风,它将带着古代圣贤的谆谆教导,轻拂每一颗向往太平安宁的至诚之心。
训诂学给我们开启了这样一道通向古代的大门。
它通过对古代汉语、文字、典籍、风俗的解析,让我们触摸到了儒学的脉搏,窥探到了圣道的秘密。
早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就致使秦以前的古书典籍消灭殆尽,华夏先民的真实面目与真正精神几近失传。
然而,随着训诂学的产生兴盛与训诂学典籍的广泛流传,炎黄子孙们寻着了根,广大人民借助训诂学与祖先通心,随祖先神游,知经典之真义,明传统之精髓,崇圣敬贤,明德修道最后以今通古,遵古化今,驱除日渐沉闷的西化社会所赋予的焦躁与无知,尊崇古人的智慧与德行,为我们开创一个开朗圣明的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现代社会,西化文明大行其道。
中国为了在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中取
得更高成就,开拓更宽的领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也吸收了许多西方文明中的糟粕。
虽然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然而,人类的心灵却越来越退化,再难寻得一片净土。
训诂学让现代人更贴近了古代的儒学圣道,了解古代的政教民心和风俗信仰,进而修养心性,承继古代先民的诚挚清明,发扬古代社会的正道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质朴纯真的儒学世界中去,在那里停靠长久以来漂泊无依的心,驶出奔向太平天下的船,倡导全社会复兴传统的儒学圣道,强大我们永垂不朽的华夏民族与炎黄文明,实现“期天下寡过而归太平”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