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4
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公元前132年), 黄河说在说下两游汉(时今期是河怎南样濮对阳黄附河近进)行 治 决理口的,?泛在滥当1时6个有郡何意,义20?多年都没 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 ①修西,汉黄武河帝又亲泛临滥治成河灾工. 地,有八十 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冶铁业
①汉代时兵
器有什么变 化?
②长安出土
的兵器是用 什么制成的? 哪国发明的?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3、特点(繁荣表现)
①规模宏大长安城 ②人东口市 众多 ③设施完备
2)东汉 明帝 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以后
八百多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 犁壁 ,提高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 一千多年 .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大大 加速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北方种植 小麦 南方种植( 水稻 ) 黄河中下游大规模经营“千亩桑麻”。
2、手工业的发展
3
1)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 染色 的 技术也提高.
1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2、知道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16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程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程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 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 态半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 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因冶炼中不断搅拌,像炒菜一样,因 而得名。欧洲18世纪中叶才出现炒钢技术。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两汉经济的发展
-
西汉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丝织业:已使用——。
冶铁业:杜诗发明了——,
利用——鼓风冶铁。 ——兵器取代了——兵器。 ——制作方法诗中国发明的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 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 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 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 政治统一、 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2、两汉经济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三大板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两汉经济的发展
-
西汉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丝织业:已使用——。
冶铁业:杜诗发明了——,
利用——鼓风冶铁。 ——兵器取代了——兵器。 ——制作方法诗中国发明的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 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 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 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 政治统一、 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2、两汉经济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三大板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黄河一的、治农业生产的发展 理
2、•• 农汉东武汉业帝明的治帝进理治理 ——王景主持
步
汉 明
帝
• 耕犁: 安装犁刘庄壁
画
• 耧车: 播种工像具
二牛抬杠耕作
• 南水稻、北小麦
• 桑麻广泛种植 东汉人王景
1、丝织二、手工业的兴盛 业
• 提花机的使用
2、• 染冶色铁技术 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2、•• 铸钱城币币市权:的与五盐铢繁铁钱经营权收归中央 荣
•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丝织品(战国、汉代)
长安城 问
题
东市
见
P75
西市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黄河一的、治农业生产的发展 理
2、•• 农汉东武汉业帝明的治帝进理治理 ——王景主持
步
汉 明
帝
• 耕犁: 安装犁刘庄壁
画
• 耧车: 播种工像具
二牛抬杠耕作
• 南水稻、北小麦
• 桑麻广泛种植 东汉人王景
1、丝织二、手工业的兴盛 业
• 提花机的使用
2、• 染冶色铁技术 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2、•• 铸钱城币币市权:的与五盐铢繁铁钱经营权收归中央 荣
•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丝织品(战国、汉代)
长安城 问
题
东市
见
P75
西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千里黄河大堤。 意义: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 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 改道。
2.农业的进步 • 、农具的进步:
•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比欧洲 早一千多年。
• 西汉时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繁华的东西二 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3、重农抑商的政策:
• 原因:
• 为防止农业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内容:
• 禁止商人穿用丝织品,携带武器和乘车 骑马; • 加倍征收商人的人头税; • 商人及其子女不准入仕做官等。
小结:
• 本课主要从经济角度讲述两汉的历史。 • 注意对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丝织和冶 铁技术的提高。
大 大 加 快 了 播 种 的 速 度
耧Hale Waihona Puke 车、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牛抬杠
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
、农作物的种植:
• 汉朝时,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 桑麻广泛种植。
二、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
•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 • 丝织技术: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 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中原地区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 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仅重49克)
长 沙 马 王 堆1 号 汉 墓 女 主 人 辛 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千里黄河大堤。 意义: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 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 改道。
2.农业的进步 • 、农具的进步:
•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比欧洲 早一千多年。
• 西汉时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繁华的东西二 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3、重农抑商的政策:
• 原因:
• 为防止农业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内容:
• 禁止商人穿用丝织品,携带武器和乘车 骑马; • 加倍征收商人的人头税; • 商人及其子女不准入仕做官等。
小结:
• 本课主要从经济角度讲述两汉的历史。 • 注意对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丝织和冶 铁技术的提高。
大 大 加 快 了 播 种 的 速 度
耧Hale Waihona Puke 车、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牛抬杠
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
、农作物的种植:
• 汉朝时,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 桑麻广泛种植。
二、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
•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 • 丝织技术: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 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中原地区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 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仅重49克)
长 沙 马 王 堆1 号 汉 墓 女 主 人 辛 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2、城市的繁荣 长安与洛阳 农业 商业 手工业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罗地“信期绣”丝绵 袍
绒圈锦
丝织品(战国、汉代)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出土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二牛抬杠耕作
汉武帝治理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耕犁:安装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南水稻、北小麦
汉
画 像
明 帝 刘
庄
桑麻广泛种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汉人王景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工具先进 提花机的使用 染技非凡 织技高超 2、冶铁业 水排的发明: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出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 的考虑,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 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也受到压抑。而且 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 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 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重商抑 农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 展,但它导致了中国被远远的甩在世界工业 文明潮流的后面。
• 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 用,为深耕细作创造了条件。当时 的深耕就是要耕到有底墒(种庄稼 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水分)的地方, 这样才能做到既可消灭杂草,又能 防治害虫,从而达到连年丰收的目 的。战国时期牛耕图,反映这时期 的农业耕作技术已向精细化的方向 发展。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 治理黄河 ①西汉:_______ 王景 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_______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 稳定,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 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 千多年。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请你欣赏:黄河岸边农村的田园风光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 汉盛世奠定基础。 2、对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有所了 解。
知识点、一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