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明清科技落后原因

明清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原因浅析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当时的欧洲已经产生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笛卡尔奠定了解析几何学等。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是对前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总结。
所以和西方相比相对处于落后状态,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明清政府不重视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轻视科技,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故这方面的成就不大,和同时代的西方相比落后甚远。
二、思想统治、文化控制、尊孔崇儒、汉学兴起。
为了巩固思想统治,笼络知识界,大力尊孔崇儒,清朝时给孔子加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尊号,儒家思想讲求理政、治学、处世、待人。
程朱理学又被视为孔子的真传,儒学的正统,四书五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大兴文字狱,惩治极重,株连极广,所以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思维。
由于汉学的兴起,文化政策的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既不满足于作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又不敢评论政事,研究实际,只得把智慧和精力专注于整理、注释古籍。
从而缺乏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观念落后、重农抑商、西资中封文化对立。
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而且尤其重视农业,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下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开垦荒地。
到永乐元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两千三百余万石。
《明史•食货志》载:“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清政府在各地发展屯田。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倡导自由、民主、开放,而中国却是封闭与保守,缺乏创造和竞争意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看不清国际环境,赶不上时代步伐。
明代中后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明代中后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公元1492年,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以基督教文明为信仰的西方国家逐渐走上了快车道,而中华文明渐渐落后于世界,取整数为公元1500年,中国当时处于明孝宗时期。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一直众说纷纭、语焉不详,直至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后,笔者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原因之一是守势内敛的心态。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开国之初,太祖立下“皇明祖训”,严嘱子孙不得轻易改变他订立的典章制度。
固然后世皇帝破坏“祖训”之处不少,这一保守的基调是一锤定音,以致明代政治难有改革。
”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虽然难能可贵,但只是矫治了堵塞瘫痪的痼疾,而非大开大合的开创,张居正甫一去世,立即遭到保守势力的反扑,改革成果有限。
原因之二是实行锁国政策。
原因二是原因一落实在治国实践中产生的必然结果。
当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诸国先后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络逐渐形成,而明朝的中国脱离于世界大势之外,对正在进行着巨变茫然无知,丧失了突破封建桎梏、进一步发展进步的机遇。
原因之三是人才活力耗尽。
明初废除宰相,破坏了政治平衡,造成中后期宦官专权。
以朱子学说为正统的教育体系培养的只能是四平八稳的官僚,形成的的只能是僵化的体系,而王阳明心学是对朱子学说的反弹,压制的力量与反弹的力量互相冲突博弈,以致消耗殆尽,无余力面对世界新局。
原因之四是士人匠人脱离。
书中谈到:“介绍西方工业技术的徐光启诸人,都是儒生士大夫,平日与一般工匠并无直接的接触,以致外来的新知未能传递于实际从事生产的产业界。
简言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与生产事业脱节,以致学术与工艺之间,缺少彼此刺激的机制;也许,这是明代以后中国终于在工业化方面脱队的原因了。
”总之,高压的君权窒息了寻求调适的可能性,中国文化与社会只有在不变中一步一步走向僵化和沉沦。
留下了后人深深的遗憾和沉重的思考。
许先生是大学问家,他以深厚的学养,高屋建瓴,将重大而复杂的事情,抽丝剥茧,分析得透彻而准确,读后让人信服!他身患残疾,但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坚持写作,传播文化,不负其名字中蕴含的“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美意。
试论明中后期科技的落后

明朝中后期,科技落后之我见根据英国之汉学家李约瑟之见,认为中国之科技落后于西方始于1620年。
时值明朝。
封建社会的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前沿无论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却陷入了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停顿期,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
落后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一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 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没有上升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
比如中国古代众多的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 它们对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起了某种指导作用, 但其内容都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其水平没能超出直接生产经验的范围。
另外, 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九章算术》以解各类应用题为基本内容, 这部奠基性著作所开创的中国古代数学传统以数算为中心, 注重实际问题计算, 但缺少逻辑, 未能形成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
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度不够。
就以四大发明来说。
中国人很早就制造出航海用的罗盘, 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闭关政策和保守习惯以及严厉的海禁结果, 罗盘在其发源地反而起不了多大作用, 其最大用途就是算命先生拿来看“风水”, 可传到欧洲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二长期封建制度对科技发展的阻碍科学技术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 它与别的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联系, 它依赖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恩格斯曾经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封建制度对科技的阻碍, 有深刻的历史根源:首先, 中国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制度缺乏改进和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动力。
例如:重农抑商政策。
其次, 因循守旧的治学精神和封建文化专制主义, 扼杀了创造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的,也有文化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从明中叶后我国自然科学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从明中叶后我国自然科学落后于其他国家?
第一,中国等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不一样,主要都是中庸,不注重物理等科学技术,科学家一般没有很高地位,而西方的教会里面的教士都是食利阶级,平常不工作,很多教士主要时间都搞科技,比如孟德尔之类的,到了近代更是靠专利技术让发明家都能获得利益,极大推动了科学发展。
第二,中国在五代之后就没有经历过大的分裂时期,所以军事技术更新较慢,中国的侵略性也不强,这就更不注重作战方式和装备的更新,以至于火药一直没有好好开发;而西方(欧洲)则相反各个国家不停在打仗,还经历过几次蛮族(匈奴,蒙古等)的入侵,更别说他们自己还组织十字军东征侵略中东。
以下是明朝特有的原因
第三,这样东西方差别出现后,如果中国感觉敏锐在明朝开始就学习西方,这些不利还是有机会改进的,但由于明朝中后期开始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又远晚于西方,当然就落后了。
第四,统一的国家危机心不高,所以连满族入侵都抵抗不了,而西方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定中,进步就更快了。
第五,想象下如果中国一直百家争鸣,中国的进步会很快的,但到汉朝独尊儒术之后,思想就开始禁锢了,到了明朝,就更厉害了,八股文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开创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六:科技也要依靠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强调高度的中央集权,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中央集权(主要是皇帝,有时候是宦官和权臣)的清明,而西方国家,国王权力从来就没那么大,很多事情还是要大家商量。
而此时的中国正是中央集权达到登峰造极的时期,这久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近数百年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读后感

近数百年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一、历史原因1. 封建统治下的思想禁锢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长期实行科举制度,士族阶层掌握着知识和权力,思想上形成了儒家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宗法制度和仁义道德为主,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西方。
2.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与西方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状态,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受到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导致我国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二、社会体制的原因1. 封建社会阶级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阶级制度导致了知识和财富的集中,士大夫阶层拥有了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力,其他阶层的人们很难接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也限制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
2. 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农业社会为主导的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这也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教育体制的原因1. 教育制度的僵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科举制度,这种择一标准的教育制度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得科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2. 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传统教育更多地注重人文和道德教育,而忽视了科学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我国科学发展的滞后。
四、其他因素1. 社会认知观念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推崇仁义道德,而对科学和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成为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2. 历史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例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使得我国在科技和军事方面落后于西方世界,这也影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
总结回顾:近数百年来,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主要有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认知观念的因素。
经过对近数百年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我国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个人观点:要解决我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制度角度去看,探析明代科技发展为何滞缓?

从制度角度去看,探析明代科技发展为何滞缓?明代农耕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都超过前代,商品经济也极其发展。
这时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很缓慢,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其缓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落后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很多人把科技发展滞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实则不然,明代的专制制度是对前面朝代的继承和加强,到了清代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劳动者。
科技作为一种生产力受到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影响,而劳动力的提供者是劳动者。
统治者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方面、政治方面及经济方面的社会制度。
这些制度严重压制了人们的自由创造力和先进的思想。
教育上,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进一步限制了人才的创新思想,从而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一、明代科技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科技的发展的比较明朝政权前后存在了两百余年,这这期间,中国的科技也在、有着发展。
如李时珍编写的医学书籍《本草纲目》,里面记载1800多种药物和1000多个方剂,可以说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医药巨典”。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在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工具做出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则是一部关于中国地理知识方面的著作,其中对中国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做出详细的观察和记述。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对明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做出论述。
还有天文学、算数学及武器制造方面的研究和成就。
这一系列的著作表明明代的科技的发展没有停止。
明代时期欧洲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13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在西方的其他国家扩展。
期间涌现一大批促进科技发展的伟大人物,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的伽利略、发现“光折射定律”的斯涅尔以及艺术方面的佼佼者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医学方面的哈维等等。
这些伟大的人物在各个方面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明清科技落后原因

明清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原因浅析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当时的欧洲已经产生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笛卡尔奠定了解析几何学等。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是对前一时期的作品进行总结。
所以和西方相比相对处于落后状态,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明清政府不重视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轻视科技,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故这方面的成就不大,和同时代的西方相比落后甚远。
二、思想统治、文化控制、尊孔崇儒、汉学兴起。
为了巩固思想统治,笼络知识界,大力尊孔崇儒,清朝时给孔子加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尊号,儒家思想讲求理政、治学、处世、待人。
程朱理学又被视为孔子的真传,儒学的正统,四书五经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再加上大兴文字狱,惩治极重,株连极广,所以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思维。
由于汉学的兴起,文化政策的严格控制,知识分子既不满足于作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又不敢评论政事,研究实际,只得把智慧和精力专注于整理、注释古籍。
从而缺乏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观念落后、重农抑商、西资中封文化对立。
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而且尤其重视农业,如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下令鼓励农民复业归耕,开垦荒地。
到永乐元年,包括军民屯田在内的屯田子粒已达两千三百余万石。
《明史•食货志》载:“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清政府在各地发展屯田。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倡导自由、民主、开放,而中国却是封闭与保守,缺乏创造和竞争意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看不清国际环境,赶不上时代步伐。
黯然的灯塔——中国明清以来科技落后西方原因初探

黯然的灯塔——中国明清以来科技落后西方原因初探发布时间:2023-04-17T18:18:25.338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3月下作者:包宇岚[导读] 本文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因素和时代因素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包宇岚吉林油田高中吉林松原 138006【摘要】本文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因素和时代因素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
【关键词】封建经济、科学技术、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3-161-01记得有一首歌曾经唱到:“过去我们有过许多世界之最,四大发明有口皆碑,长城运河把世界点缀,还有昆明湖畔的石舫,默默地忍受着雨打风吹”。
综观人类的历史长河,古代的中国在辉煌灿烂的文明世界中是指引世界前进的灯塔,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的先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历史学等诸多的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明清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如一艘搁浅的航船,被西方国家赶上并超过,光明的灯塔颜色逐渐暗淡下去。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呢?第一,经济原因,中国的封建经济模式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模式在经济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主要呈现方式就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的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小农经济。
但是,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却遭到了小农经济的阻碍。
小农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明清之后的科技缺少足够的先前发展的动力。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明朝中后期后中国科学发展落后西方的原因内容摘要:封建社会的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的前沿无论是经济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然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却陷入了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停顿期,中国的科学发展逐渐落后,这种对比除了分析西方崛起的因素外,我们更应该更多的关注明朝中国本身的发展因素。
这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但根本是中国长期专制统治,儒家伦理熏陶决定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较为全面的分析明朝中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往前发展的因素,看清中国近代落后的肇始所在,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①。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科学技术发展西方落后原因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ing dynast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hind the west in the lateC hina in feudal society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for a very long time, no matter in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However after the mid of Ming dynast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standstill perio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ell behind the west. In addition to investigating therise of the west, we should also analysis China’s own fatal weaknes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a long period of authoritarian rule,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purpose is to analysis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see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backwardn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before we understand the now.Key words: late M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ward; reas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3)二、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4)1、发展情况概述 (4)2、医学、天文学、机械制造、地理学、农学概述 (4)三、明朝后期科技落后因子分析 (5)1、根本因素 (5)2、其他原因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9)关于明亡清兴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研究的学者和深度都已经十分成熟。
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中西方之对比,以及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鉴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而且史学家多称之为最后的盛世,史称“远迈汉唐②”,在前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但是后世学者追溯中国近代落后根源大都从洪武说起,这种反差吸引了大批学者考究明代在制度和政策上的明显弊病来分析清楚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的根源。
大都学者都认识到,明朝加强专制皇权和实质上的海禁政策使得中国丧失了转型的机会。
但明代落后的原因式多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全面的、客观的看待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和政策的利弊。
营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可以预见,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争论将会继续下去。
新的成果和论断将层出不穷。
明朝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尚且走在世界的前端,在农学、医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及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从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科学发展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与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思想文化状况、政治制度及外交政策息息相关。
一、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明朝初期至中期中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1医学。
在医学方面,有朱棣主持收集编成的《普济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及《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等多部医学著作,对我国医学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和大胆的创新。
并且,明初我国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
这种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
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已推广到全国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2天文气象学。
明朝初期我国变出现了《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而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且明初时期朝廷还在北京设置了天文台和浑天仪,并于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3机械制造业。
在机械制造方面,明朝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火炮和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远洋船。
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③,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个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还有空地建一个立定跳远的沙坑。
而八十年后,越过好望角来到印度的达·伽马拥有的却是由四艘长不过二十米的单桅单帆帆船组成的舰队,而就这已经是在葡萄牙国王大力支持下欧洲最好的船队了。
不光如此,明初的火器也是位于世界领先行列的。
4地理学。
明初时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并于1425年编成《郑和航海图》。
除此之外,还有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及1565年胡宗宪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的《筹海图编》,1589年明朝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5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二、明朝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制约。
落后的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谓封建制度,就是皇帝一人决定天下大事,无论愚贤不肖。
基本上是皇帝的个人品格和习性就决定了国家命运。
皇帝和其他的大小地主的统治权力建立在对广大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上。
封建统治者要维护他们赖以统治的基础,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封建制度,就必须要限制人民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会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新兴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动摇专制统治,给封建皇权制造不稳定的基础。
不然,这皇帝手下的百姓一个个都思想开放,动不动就来个起义,要求平等,或者闲着没事搞点科学实验。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会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滋生流民,不利于统治稳定。
总之,我国的封建统治者需要的是乖乖听话、好忽悠的百姓,而不是天天跟他作对的思想先锋,统治者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农民的人身和思想。
科技发展必然会造成生产力进步,促使生产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替代封建制度,这是封建皇帝所不允许的。
再者,明朝的皇帝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是奇葩,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正经上朝理事的,哪里会在乎科学技术发展得如何,只由得它自生自灭罢了,而且时不时还会打压一下。
2、生产力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是一门精密严谨的学科,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持久的耐心、强大的精力。
而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封建时期,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平生追求大多是吃饱饭或中举做官。
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和条件。
试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怎么会允许一个大好青年不种地不放羊,天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科学上呢?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成天研究些在当时看来不可理解的事物。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古代人民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时间去研究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卖钱的科学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的经济虽说较其他朝代好些,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这经济基础也仅仅是个萌芽而已,还不能承受科学技术这根枝条。
3、思想禁锢。
封建的科举制度的限制。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高考制度,是莘莘学子步入官场的敲门砖。
而明朝自朱元璋而起的八股取士更是为这种严格的高考制度又加了一重枷锁。
当时的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靠时务策论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不过当时的考生不用像我们这样复习很多内容,他们只用背好四书五经就好了,因为考试内容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可是考试写文章时却是有规定的格式和字数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行,格式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让我十分佩服丘浚、于慎行等明朝中举的文学大家,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实在是厉害。
再者,对于考官和考生来说,考题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存在。
科举时考题既要出自四书五经,又不能和往年的考题重复,是以考官往往从书中断章取义挑些自己也看不懂的字句出题。
连考官都不懂的题目,考生又怎么会明白呢?只好一通乱写。
当然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人都不会写跑题,因为考官也不知道出的题是什么意思。
而这样选拔出来的考生,大多是一副书呆子模样,这样的“人才”,如何能发展科学技术?4海禁的制约。
明初的航海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为中国带来了不少西方的工艺和思想,但这种情况在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后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的地理环境很特别,周边的小国大都贫困,臣服于中国的附属国,而要接触到其他先进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海上通道了。
海禁无疑是把中国冰封在了一个小天地里,与世隔绝,但要发展科学技术,还需要广阔的见识和相互交流,这就严重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结论:明朝中后期,封建的统治制度、落后的经济和思想禁锢,无疑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座大山,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发展,使我国的科技发展一步步落后于西方。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半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耕经济为封建王权提供了极大便利,在结合儒家传统伦理后民主思想的土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