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期末复习

酶工程期末复习
酶工程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1、

1 DNA重排技术体外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将基因与载体DNA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 的过程

2超临界萃取利用组分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SCF中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3等电点结晶酶蛋白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可通过改变酶溶液的PH,是溶液接近或达到其等电点,煤业酶液即缓缓地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4 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产物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速率的影响规律的学科。发酵动力学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产酶动力学)和基质消耗动力学

5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6 抗体酶催化酯水解反应的单克隆抗体

7 酶非水相催化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作用称为酶

8酶分子定向进化从一个或多个已经存在的亲本酶(天然的或者人为获得的)出发,经过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构建一个人工突变酶库,通过筛选最终获得预先期望的具有某些特性的进化酶

9 酶工程就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包括酶的生产、改造与应用

10 酶转换数又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简答

1 固定化细胞发酵有哪些优点?

1)使用固定化细胞省去了酶的分离过程,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2)固定化细胞为多酶系统,无需辅因子再生。3)固定化细胞对不利环境的耐受性增加,细胞可重复利用,简化了细胞培养过程。4)增加了酶的稳定性。

3 简述酶非水相催化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一、有机介质的酶催化适用范围:底物或产物或其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会作用。特性: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热稳定性等有所改变;二、气相介质的酶催化特性:气体介质密度低,扩散容易;与在水相中明显不同;;三、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酶催化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要求:超临界流体对酶结构无破坏;具良好化学稳定性;温度不可太高太低;压力不可太高;易获得等。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 SO2 C2H4, C2H6 C3H8 C4H10 等。;

四、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离子液是有机阳离子、有机阴离子在室温下呈液态低熔点盐类,挥发性好,稳定性好;特性:酶在其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

4简述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因素主要有酶(1酶具不同结构和特性,同一种酶由于来源、处理法不同特性亦有差别;2、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3、另注意酶的稳定性、底物专一性,对映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等)、底物、(1、有机剂与水中酶的底物专一性不同;2、底物浓度对酶催化速度有明显的影响;3、有机介质中要考虑底物在有机溶剂和必需水层中的分配情况;

4、有些底物高浓度会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有机溶剂种类(有机剂的极性要选择恰当:极性过强,夺取较多酶表面水分子,使疏水性底物溶解度降低;

极性过弱,底物难以进入必需水层;)、水含量(1、最适水含量随溶剂极性增大(lgP减小)而增大;2、水活度变化不大,故更确切反应水的影响,一般在0.5-0.6。)温度(1、微水有机介质中含水量低,酶的热稳定性增强,其最适温度高于水溶液中催化的最适温度;

2、温度低,酶的立体选择性高。)、pH值和离子强度等(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最适PH值通常与在水溶液中催化的最适pH相同或接近;加有机相缓冲液可对有机介质中酶反应的pH调节5酶在非水相中有哪些特点?

答;1酶的热稳定性提高。2酶的催化活性有所降低。3水解酶可以在非水介质中催化水解反应的逆反应。4非极性底物或者产物的溶解度增加。5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选择性有所改变。6酶在有机介质中与在水溶液中的特性有何改变?

答1 底物专一性:酶在水溶液中进行催化反应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或底物特异性。在有机介质中,由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之间的结合状态发生了变化,使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改变。(2)对映体选择性由于介质的特异性改变引起酶的对映体选择性发生改变,酶在水溶液中催化的立体选择性强,而在疏水性强的有机介质中,酶的立体选择性差。(3)区域选择性:酶能够选择底物分子中某一区域的基因优先进行反应。(4)健的选择性:在有机介质中,当同一底物分子中有两种以上的化学键都可以与酶反应时,酶对其中一种化学键优先进行反应(5)热稳定性:在有机介质中热稳定性比在水溶液中好,因为含水量低的有机介质缺少引起酶分子。

7 为什么SDS凝胶电泳会不受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及分子形状的干扰?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带有大量负电荷,与蛋白质结合后使蛋白质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了天然蛋白质原有的负电荷,因而消除或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电荷的差异。

SDS破坏蛋白质氢键、疏水键,巯基乙醇使二硫键打开,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使蛋白质-SDS复合物形状近似椭圆形,短轴相同(1.8nm),长轴与蛋白质分子量成正比。

因此,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只与椭圆棒长度(蛋白质分子量)有关

8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原因: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易提取,特别是胞外酶。3来源广泛,价格便宜4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课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6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9选择酶反应器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酶的应用形式2酶的反应动力学性质3底物和产物的理化性质

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和清洗、可适用于多种酶的催化反应、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

一何为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特性与游离酶的比较有哪些改变?

答;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功能,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具有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增强稳定性,可反复或连续使用以及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等显著优点。

1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般比游离酶的稳定性好,主要表现在,对热稳定性提高,可以耐受较高的温度,保存稳定性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对蛋白酶的抵抗性增强,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对变性剂耐受性提高,在尿素、有机溶剂和盐酸胍等蛋白质变性剂的作用下,仍可以保留较高的酶活性等。2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活化

能也变化不大,但也有些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与游离酶比较会有较明显的变化。3酶经过固定化后,其作用的最适PH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4固定化酶的第五特异性与游离酶比较可能有些不同,其变化余底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对于那些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固定化前后的第五特异性没有明显改变。而对于那些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小分子底物的酶而言,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往往会发生变化。

二酶生物合成的模式有哪些?阐述理想的酶合成模式。

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的一种酶生物合成模式。该类型酶的生物合成速度与细胞生长速度紧密联系,又称为生长偶联型 .

延续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一段较长时间

中期合成型该类型的酶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着停止

滞后合成型此类型酶是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者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其生物合成并大量积累。又称为非生长偶联型。

理想的合成模式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因为属于延续合成型的酶,在发酵过程中没有生长期和产酶期的明显差别。细胞一开始生长就有酶产生,直至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还可以继续合成一段较长的时间。

三在酶发酵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酶的产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一 1.添加诱导物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个适宜的时机,添加适宜的诱导物,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诱导物一般可以分为3类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催化反应产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 2.控制阻遏物浓度阻遏作用根据机理不同,可分为: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两种为了减少或者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应当控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等容易利用的碳源的浓度。对于受代谢途径末端产物阻遏的酶,可以通过控制末端产物的浓度的方法使阻遏解除。 3.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的透过性,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酶的产量。4.添加产酶促进剂在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添加适宜的产酶促进剂,往往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答案二答:在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要使酶的产率提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的有:(1)使用优良的产酶细胞:通过筛选、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基因重组、定向进化等手段,获得生长快、产率高、稳定性好的产酶细胞。(2)使用优良的发酵生产设备:通过精心设计或者选择使用高产、低耗的发酵罐等发酵生产设备。

(3)采用先进的跟李纯化技术和设备:采用操作简便、收得率高的分离化技术设备,以达到高产丰收的效果。(4)控制好工艺条件:在发酵过程中,要根据菌种特性,确定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工艺优化,并根据需要和变化的情况及时加以调节控制。(5)此外还可以采取某些行之有效地措施,诸如添加诱导物、控制阻遏物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等。

计算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

体积(ml)活力单位(u/ml)蛋白氮(mg/ml)初提取液120 200 2.5

硫酸铵沉淀 5 810 1.5

(1)起始总活力:200120=24000(单位)

(2)起始比活力:200÷2.5=80(单位/毫克蛋白氮)

(3)纯化后总活力810×5=4050(单位)

(4)纯化后比活力810÷1.5=540(单位/毫克蛋白氮)(5)产率(百分产量):4050÷24000=17%

(6)纯化倍数:540÷80=6.75

简答2发酵罐简图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2010.01 一、填空题 1. 在研究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时,为使问题简化,对材料的性质作了三个简化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2. 任意形状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个物体被称为(3)。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工程力学的要求,对变形固体作了三种假设,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压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其轴力的正号规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塑性材料在拉伸试验的过程中,其σ—ε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扭转是轴的主要变形形式,轴上的扭矩可以用截面法来求得,扭矩的符号规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力学将两分为两大类: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约束情况的不同静定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常见形式。 T=,若其横截面为实心圆,直径为d,则最9.图所示的受扭圆轴横截面上最大扭矩 max τ=。 大切应力 max q 10. 图中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梁的最大弯矩为。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旋转为负 B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C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D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无关 2.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提高: A比例极限、屈服极限 B塑性 C强度极限 D脆性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有关。 B.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无关。 C. 主矢与简化中心有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D.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 4.图所示阶梯形杆AD受三个集中力F作用,设AB、BC、CD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3A、A,则三段杆的横截面上。

基础工程答案.doc

基础工程答案: 1.基础: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地基: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2.答:基础工程是研究基础以及包括基础的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一门科学,也称为基础工程学。其设计必须满足四个个基本条件:1)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2)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3)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4)基础本身的强度满足要求。 3.答: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的基础,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也较简单。按构造可分为:1)刚性扩大基础;2)条形基础;3)筏板基础;4)箱形基础。 4.答:筏板基础:当立柱或承重墙传来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采用单独或条形基础均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沉降的要求时,可采用筏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这样既扩大了基底面积乂增加了基础的整体性,并避免建筑物局部发生不均匀沉降。 5.答:在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时,必须考虑把基础设置在变形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持力层上,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旦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此外还要使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基础的安全。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的作用:(一)地基的地质条件;(二)当地的地形条件;(三)上部结构型式;(四)当地的冻结深度;(五)河流等的冲刷深度;(六)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1.答:桩穿过较松软土层,桩底支承在坚实土层(砂、砾石、卵石、坚硬老粘土等)或岩层中,且桩的长径比不太大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桩底土层的抵抗力为主时,称为端承桩或柱桩。桩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性土层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阻力为主时,统称为摩擦桩。 2.答: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按设计要求在地面良好条件下制作(长桩可在桩端设置钢板、法兰盘等接桩构造,分节制作),桩体质量高,可大量工厂化生产,加速施工进度。 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桩是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都快学习完了。这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和计算的新方法,老师讲了很多例题的解法,特别是学习的方式更是让我的受益匪浅。 在半年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以为力学不一定很难,因为很多内容是大学物理里的,所以我应该很容易掌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首先,学习内容多,而且有部分特别难。除此之外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学会画图,学会受力分析。 从老师刚开始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于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阐明了学习的目标和宗旨到现在将近一年,有时感觉力学容易有时有感觉难。上学期力学考的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有阶段没好好听课,导致材料力学里弯曲变形没学懂,考试前没好好复习,这学期刚开始还是有些吃力,但是后来就慢慢赶上老师的进度,感觉老师应该每次

上课时应该穿插讲一点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巩固我们以前的知识。 老师也很负责,先把新知识仔细地将一遍,然后再将例题一一讲解一遍,然后挑一两道相似的习题给我们同学现场做,有时还会随意抽同学上黑板做。放学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定的作业,到每周力学实验课连同上次力学实验一起交上去。,每次上课都让同学把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上课的时候每次做题他都会看看学生的步骤。到考试之前,他还会让我们找个时间来答疑。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其实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学基本上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而且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旦松懈,就得花更长的时间来“补课”。有句话说:“学如逆水行,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散马,易放难收。” 上学期力学只考了七十几分,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学期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在期末能得到理想的成绩。给自己即将结束的力学之旅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知识分享

一、判断题: 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3.公式d u = c v d t 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4.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5.在T —S 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 6.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 7.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最为省功。 8.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 T q d d c ,可知理想气体的p c 为一过程量; 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 11.在管道内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滞止参数都相同。 12.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13.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 14.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5.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 16.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 17.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19.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 20.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 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 21.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内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功。 22.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Δh=c p ΔT=0。 23.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 p =∫c p dT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 24.在p -v 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重点

﹒物体平衡: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其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即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或几何和)矢量式表示:Fr=F1+F2….+Fn=∑Fi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多变形封闭。 ﹒力F对O点之距,简称力矩。用符号M0(F)=+-Fh 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称为力臂。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取正号;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取负号。平面内力对点之矩,只取决于力矩的大小及旋转方向,因此平面内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 ﹒力学上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两个力叫做力偶。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叫力偶作用面。两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叫力偶臂 ﹒为保证机器或结构正常运行,要求每个构件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要求构件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有足够的刚度。 ﹒要求他们工作时能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即要求其有足够的稳定性。 ﹒将构成构件的材料皆视为可变形固体 ﹒切应力大小随截面方位变化,当α=0时,正应力最大,σmax=σ0.即拉压杆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其值为σ0。当α=45°,切应力最大,Tmax=σ0/2.其中σ0=F/A ﹒△l/l=1/E*Fn/A ε=σ/E ﹒作用在构件两侧面上的横向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在这样的外力作用下,其变形特点是:两力间的横截面发生相对错动,这种变形形式叫做剪切。 ﹒{M}n.m=9550*{P}kw/{n}r/min ﹒他们都可简化为一根直杆:在通过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垂直于杆轴线的外力或外力偶作用。在这样的外力作用下,杆的轴线将弯曲成一条曲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 ﹒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外力的代数和。 ﹒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计算剪力时:截面左侧梁上的外力向上取正值,向下取负:截面右侧,向下取正,向上取负。计算弯矩时,截面左侧梁上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顺时针转向取正,逆时针取负:截面右侧外力逆时针取正,顺时针取负。 ﹒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Fs为0而弯矩M为常量这种弯曲为纯弯曲。 ﹒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于梁变形前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该点的挠度 ﹒梁任一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称为该截面的转角。

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地区的标准冻结深度为 0 =1.8m 2)按式 2-30求设计冻结深度,即 d = 0 zs zw ze 第二层土: d>0.5mm 占 40%<50%, d>0.25mm 占 55%>50%,为中砂, zs =1.30 查表 2-12 求 zw 第一层土: 按表 2-10查粉土, 19%< =20%<22%,底面距地下水位 0.8m<1.5m ,冻胀 等级为Ⅲ级 冻胀类别为冻胀 zw =0.90 第二层土:按表 2-10 查中砂,地下水位离标准冻结面距离为 0.2m<0.5m 冻胀等级为 Ⅳ级 冻胀类别为强冻胀 zw =0.85 查表 2-13 求 ze 城市人口为 30 万,按城市的近郊取值 ze =0.95(注意表格下面的注释) 按第一层土计算: d1 =1.8*1.2*0.90*0.95=1.85m 按第二层土计算: d2 =1.8*1.3*0.85*0.95=1.89m 表明:冻结深度进入了第二层土内,故残留冻土层主要存在于第二层土。可近似取冻深 最大的土层,即第二层土的冻深 1.89m 来作为场地冻深。 如果考虑两层土对冻深的影响,可通过折算来计算实际的场地冻深。 折算冻结深度: Z d ' =1.2 +(1.85 - 1.2)* 1.89 =1.864m 1.85 (3)求基础最小埋深 按照正方形单独基础,基底平均压力为 120kp a ,强冻胀、采暖条件,查表 2-14 得允许 残留冻土层厚度 h max =0.675m 由式 2-31求得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 d min = d - h max =1.89-0.675=1.215m 或者:最小埋置深度 d min = 'd - h max =1.864-0.675=1.189m 综合可取 d min =1.2m 查表 2-11 求 zs 第一层土: I p = L - P =8<10 且 d>0.075mm 占土重 10%<50% ,为粉土, zs =1.20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粉末冶金》和《高分子材料》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门课程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主要的,形成一条线,让它贯穿整个知识结构,然后拖住一些细节知识。学习工程力学的基础是基本假设,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在用简单高等数学分析,推理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公式。而我一直喜欢的就是对一些简单的公式自己根据已知条件,再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公式,这样得出的公式就一般很容易记住,并且对其推理过程也有所掌握,不会乱套。但是力学不象数学那样有要求严格的数学公式,它要求的是满足工程要求,适当的简化公式,简化计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容易出错。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明白了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力学的内容好比一条有机结合的知识链,知识点多,前后内容联系强,一环套一环,因此在学习中一旦疏漏了某个环节,就势必要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觉的工程力学这门功课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比如说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就看那一种比较简便。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要学好结构力学,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是指遇到不懂的要问,碰到不会的要问。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接触新知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提高大家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

最新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最新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给理想气体加热,其热力学能总是增加的。 错。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如果理想气体是定温吸热,那么其热力学能不变。 1.测量容器中气体压力的压力表读数发生变化一定是气体热力状态发生了变 化。 错。压力表读数等于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加上大气压力。所以压力表读数发生变化可以是气体的发生了变化,也可以是大气压力发生了变化。 2.在开口系统中,当进、出口截面状态参数不变时,而单位时间内流入与流出 的质量相等,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与功量不变,则该系统处在平衡状态。 错。系统处在稳定状态,而平衡状态要求在没有外界影响的前提下,系统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 3.热力系统经过任意可逆过程后,终态B的比容为v B大于初态A的比容v A,外 界一定获得了技术功。 错。外界获得的技术功可以是正,、零或负。 4.在朗肯循环基础上实行再热,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错。在郎肯循环基础上实行再热的主要好处是可以提高乏汽的干度,如果中间压力选的过低,会使热效率降低。 6.水蒸汽的定温过程中,加入的热量等于膨胀功。 错。因为水蒸汽的热力学能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水蒸汽的定温过程中,加入的热量并不是全部用与膨胀做功,还使水蒸汽的热力学能增加。 7.余隙容积是必需的但又是有害的,设计压气机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余隙比。 对。余隙容积的存在降低了容积效率,避免了活塞和气门缸头的碰撞,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设计压气机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余容比。 8.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高。 错。在循环增压比相同吸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高;但是在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低。 9.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错。熵是状态参数,工质熵的变化量仅与初始和终了状态相关,而与过程可逆不可逆无关。 10.已知湿空气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页眉内容 A 断口平齐、与轴线垂直; 断口平齐、与轴线近似成 45 根据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断口可以推断,铸铁的扭转破坏和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A A 最大拉应力; B 最小拉应力; C 最大剪应力; D 最小剪应力。 (6) 电阻应变片(简称电阻片或应变片)应用广泛,它是利用什么原理实现电测的? A 压电; B 光的衍射; C 金属丝的电阻随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 D 当轴向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压杆失稳。 (7) 冲击韧性的物理意义是 A 。 A 试样断裂过程中断面单位面积吸收的能量; B 试样断裂过程中断面吸收的能量; C 试样在冲击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冲击力; D 试样在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变形。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题 (1) 下面哪一选项是材料的刚度指标? A A 弹性模量E ; B 屈服极限b s ; C 强度极限b b ; D 断后伸长率(延伸率)3。 ⑵ 下面哪一选项是材料的塑性指标? D A 弹性模量E ; B 屈服极限b s ; C 强度极限b b ; D 断后伸长率(延伸率)3。 1 选择题: (3)在铸铁压缩试验中,破坏后的铸铁试样断口平滑呈韧性,与轴线近似成 45 破坏前, 该断口所在斜截面的应力有何特点? C A 拉应力最大; 拉应力最小; C 剪应力最大; 剪应力最 小。 在铸铁扭转试验中,铸铁断口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C 断口呈螺旋面、与轴线垂直; 断口呈螺旋面、与轴线近似成 45°。

页眉内容 A 压杆约束愈强,压杆的临界载荷 F pcr 愈高,其稳定性愈好; (8) 矩形截面梁在截面 B 处沿铅垂对称轴和水平对称轴方向上分别作用有 F P ,如图所示。 关于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发生在危险截面 D 是正确的。 A 的哪些点上,有 4种答案,请判断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

2-1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处,饱和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粘土隔离层,厚2.0m ,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 .0m (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问地基开挖深达1m 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若基础埋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 【解】(1)地基开挖深1m 时持力层为中砂层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 X 1 + 19 x 2=5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X(2+2+2)=60kPa 因为58<60 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2)基础埋深为1.5m 时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X 0.5+19X 2=4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8m ; 故,还应将承压水位降低6-4.8=1.2m。 2-2 某条形基础底宽b=1.8m,埋深d=1.2m,地基土为粘土,内摩擦角标准值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20。,粘聚力标准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基底以上土的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 。 【解】根据题给条件可以采用规范推荐理论公式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查表2-3,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基底与地下水位平齐,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取有效重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 M b b M d m d M c c k 0.51 10 1.8 3.06 18.3 1.2 5.66 12 144.29kPa 2-3 某基础宽度为2m ,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 3,标准贯入试验锤 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答案.doc

全国考研专业课高分资料 中北大学 《工程热力学》 期末题 笔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生笔记或者辅导班笔记 讲义: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期末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期末测试题2-3 套 模拟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测试题 2 套 复习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导师复习题 真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历年考试真题,本项为赠送项,未公布的不送!

中北大学工程热力学试题(A)卷(闭卷)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 1 分,共15分) 1、压力为 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 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 截去一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A. 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 2 、某制冷机在热源T1= 300K,及冷源消耗功为 250 KJ ,此制冷机是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T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 【】 1000 KJ, A. 可逆的 B. 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 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A. U B. U pV C. U mc2f / 2 mgz D. U pV mc2f / 2 mgz 4、熵变计算式s c p In (T2 / T1) R g In ( p2 / p1) 只适用于【】 A. 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 一个【】过程。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2]

2-1 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 ,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 处,饱和重度 ;(2)粘土隔离层,厚2.0m ,重度;(3)粗砂,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 (取)。问地基开挖深达 1m 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 若基础埋深,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几米才行? 【解】 (1)地基开挖深1m 时 持力层为中砂层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1+19×2=5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2+2+2)=60kPa 因为 58<60 故坑底有隆起的危险! (2)基础埋深为1.5m 时 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的总覆盖压力:20×0.5+19×2=48kPa ≥承压含水层顶部净水压力=10× 得: ≤4.8m ; 故,还应将承压水位降低 6-4.8=1.2m 。 2-2 某条形基础底宽 b=1.8m ,埋深 d=1.2m ,地基土为粘土,摩擦角标准值 =20°,粘聚力标准值 =12kPa ,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 ,基底以上土的重度。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 【解】 根据题给条件可以采用规推荐理论公式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由=20°查表2-3,得因基底与地下水位平齐,故取有效重度,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29.14412 66.52.13.1806.38.11051.0=?+??+??=++=γγ 2-3 某基础宽度为2m ,埋深为1m 。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 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解】 由题目知,地基持力层为中砂,根据标贯锤击数N=21查表2-5,得: kPa f ak 286)250340(15 301521250=---+ =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A卷).

2010-2011学年一学期工程力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A 卷 一、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 [1] 不平行的三力平衡条件是( 。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若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D 、若三力作用在同一平面内,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 如图所示的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反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倾斜面的倾角应为( 。 A 、 0° B 、 30° C 、 45° D 、60° 第(2题第(4题 [3] 平面力系向点1简化时,主矢F R ′=0,主矩M 1≠0,如将该力系向另一点2简化,则( 。 A 、F R ′=0,M 2≠M 1 B 、F R ′=0,M 2≠M 1 C 、F R ′≠0,M 2=M 1

D 、F R ′=0,M 2=M 1 [4] 若将图(a 中段内均分布的外力用其合力代替,并作用于C 截面处,如图(b 所示,则轴力发生改变的为( 。 A 、A B 段 B 、B C 段 C 、C D 段 D 、三段均发生改变 [5] 如图所示,一重物重为G,置于粗糙斜面上,物块上作用一力F,且F=G。已知斜面 与物块间的摩擦角为φ=25o 。物块能平衡的情况是( 。 A 、都能平衡 B 、(a、(c可以平衡 C 、(b可以平衡 D 、都不能平衡

[6] 阶梯杆ABC 受拉力P 作用,如图所示。AB 段的横截面积为A 1,BC 段的横截面积为A 2, 各段杆长均为L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此杆的最大线应变εmax 为( 。 A 、12P P EA EA + B 、1222P P EA EA + C 、2P EA D 、1 P EA 第(7题第(6题 [7] 图示等直圆轴,若截面B 、A 的相对扭转角φAB =0,则外力偶M 1和M 2的关系为( 。 A 、M 1= M 2 B 、M 1= 2M 2 C 、M 2= 2M 1 D 、M 1= 3M 2 [8] 剪力图如图所示,作用于截面B 处的集中力( 。 A 、大小为3KN ,方向向上 B 、大小为3KN ,方向向下 C 、大小为6KN ,方向向上 D 、大小为6KN ,方向向下 Fs

基础工程(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 题 【2-1】如图2-31所示地质土性和独立基础尺寸的资料,使用承载力公式计算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地下水位稳定由0.7m 下降1m ,降至1.7m 处,问承载力有何变化? 图2-31 习题2-1图 解:由图2-31可知: 基底处取土的浮重度 3/2.88.90.18'm kN w sat =-=-=γγγ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0.133 .16.02.8)6.03.1(2.17m kN m =?+-?=γ 由020=k ?,查表2-6可得 66.5,06.3,51.0===c d b M M M 所以,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9.64166.53.10.1306.38.12.851.0=?+??+??=++=γγ 若地下水下降1m 至1.7m ,则 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 3/2.17m kN m =γ 基底处土的重度为 3/0.18m kN m =γ 此时,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0.86166.53.12.1706.38.10.1851.0=?+??+??=++=γγ

【2-2】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素混凝土(C10)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0b =490mm ,传到设计地面的荷载F k =220kN/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144kPa ,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 。 (1)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假定基础埋深为d=1.2m ,不考虑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即f a =f ak =144kPa m d f F b G a k 83.12 .120144220=?-=-≥γ,取b=1.9m 初步选定条形基础的宽度为1.9m 。 地基承载力验算: kPa f kPa b G F p a k k k 1448.1399 .12.19.120220=<=??+=+= 满足 无筋扩展基础尚需对基础的宽高比进行验算(其具体验算方法详见第三章),最后还需进行基础剖面设计。 (2)按台阶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 初步选定基础的高度为H=300mm 基础采用C10素混凝土砌筑,基础的平均压力为kPa p k 8.139= 查表3-2,得允许宽高比0.12==H b tg α,则 m Htg b b 09.10.13.0249.020=???+=+≤α 不满足要求 m tg b b H 705.00 .1249.09.120=?-=-≥α 取H=0.8m m Htg b b 09.20.18.0249.020=??+=+≤α 此时地面离基础顶面为 1.2-0.8=0.4m>0.1m ,满足要求。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技能考试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1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提纲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30分,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和判断题三种) 1、了解工程静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线? 2、掌握力、力对点之矩、力偶的概念及区别。力在任一轴的投影及分力的区别。 3、掌握几种常见约束模型的约束力,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4、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的最终结果和平衡条件(基本式、两矩式和三矩式),正确判断给定力系的平衡方程组是否必要和充分。 5、掌握平面力系平衡的静定和静不定的判别条件,会判别各结构的静定性及静不定次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6、掌握变形体静力学基本假设,截面法求内力及内力分量的正向规定,杆件的基本变形。掌握轴向拉压的应力应变计算,正确绘制轴力图。掌握轴向拉压斜截面上和正应力和切应力。 7、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指标及塑(延)性指标,不同材料的拉伸的σ-ε曲线。 8、掌握强度与刚度概念以及强度条件。拉压杆的强度设计,剪切的强度条件及剪断条件,挤压的强度条件,掌握连接件的强度设计。9、掌握圆轴扭转的扭矩及扭矩图画法,掌握扭转的切应力分布,切应力互等定理。常见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系数的计算,圆轴扭转的强度及刚度条件。

10、掌握梁的平面弯曲的内力及截面法作内力图。掌握用平衡微分方程作梁的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简捷画法,正确判断梁上载荷与剪图、弯矩图之关系。梁的应力与强度条件,横截面上正应力与切应力的分布。了解梁的变形(挠度和转角)。 二、基本计算与设计(70分) 1、刚体静力学平衡(10分) 解题要点: (1)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注意运用二力杆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2)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约束力。(注意选取适当的座标系和矩心)(3)检查、验算。 2、轴向拉压求轴力及相对伸缩量(10分) 解题要点: (1)求约束力 (2)求内力,画轴力图 (3)求各段应力及总伸长量。 3、圆轴扭转计算(10分) 解题要点: (1)计算外力偶矩(如果给定则本步取消) (2)截面法求扭矩,画扭矩图。 (3)强度校核

(本)《基础工程学A》模拟题2及参考(附答案)

(专升本)基础工程学A 模拟题2 1.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什么? 2.工程勘察时的勘探工作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3.粘性土、粉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时,应主要进行确定哪几项指标的试验? 4.确定一般中、小型建(构)筑物浅基础的埋深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说明地基土产生冻胀的原因及其危害。 6.北方某城市近郊的一采暖建筑采用方形基础,对应于永久荷载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标准值p k =144.5kPa,该地区标准冻深Z0 =2.0m,地基土为粉土,冻前天然含水量w =24%,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距离h w =1.6m,地基土平均冻胀率η =4%,试确定该建筑物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 7.概括说明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8. 础? 9. =160kPa 图) 10. 基础,墙体厚度 f y =210N/mm2

11.按筏形基础上部不同承重构件及筏形基础竖直剖面形状对筏形基础进行分类。 12. 简述筏形基础的特点。

(专升本)基础工程学A 模拟题2 参考答案 1.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以各种勘察手段、方法,调查、研究、评价建筑场地及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 2.工程勘察时的勘探工作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坑探,钻探,触探,物探等。 3.对粘性土、粉土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时,应主要进行确定哪几项指标的试验? 应测试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土粒比重、液限、塑限、压缩系数、抗剪强度等。 4.确定一般中、小型建(构)筑物浅基础的埋深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应分别考虑:⑴建筑物类型及用途;⑵基础或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及性质;⑶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⑷相邻建(构)筑物的基础埋深;⑸地基土的冻胀性。 5. 说明地基土产生冻胀的原因及其危害。 冻土分为多年冻土(连续3年以上保持冻结状态)及季节性冻土(每年冻融交替一次) 两大类,在我国北方及高海拔地区应考虑地基土的冻胀问题。 当地温降至0℃以下,土中上部所含重力水及毛细水先后冻结时,土体中的结合水不一定冻结(如土颗粒的外层结合水在-1℃左右才冻结,内层结合水-10℃以下才冻结),它会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薄处移动,当土体中既存在结合水又有毛细水不断补给时,土中水分会从土体下部向冻结峰面聚集(称为水分迁移)而冻结,使上部土层的含水量增大,在冻结面上形成冰夹层及冰透镜体。可见水分迁移并再冻结是引起地基土冻胀的主要原因。 土中水结冰胶结土粒形成冻土的过程中,地基土强度大增,压缩性降低。当基础埋深处于地基土冻深范围内时,在基础的侧面及底面分别产生切向冻胀力及法向冻胀力,若基础上的荷载及基础自重不足以平衡切向及法向冻胀力时,基础会被抬起;当地温升至0℃以上,土体因冰融化使强度大幅度降低,压缩性大增,地基产生融陷。由于地基土层厚度及性状分布不均、各处冻深发展不均衡、以及受房屋采暖的影响等,地基土的冻融变化会引起基础抬升或沉陷,造成建筑物墙体开裂而破坏。 6.北方某城市近郊的一采暖建筑采用方形基础,对应于永久荷载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标准值p k =144.5kPa,该地区标准冻深Z0 =2.0m,地基土为粉土,冻前天然含水量w =24%,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距离h w =1.6m,地基土平均冻胀率η =4%,试确定该建筑物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 解: ⑴确定地基土冻胀性类别。 由粉土地基w = 24% h w = 1.6m η = 4%,查表3 -1,判定地基土为冻胀土。 ⑵确定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查表3-2得ψzs = 1.2,查表3-3得ψzw = 0.90,查表3-4得ψze = 0.95 ⑶计算地基土的设计冻深Z d。 由式(3-2)Z d = Z0·ψzs·ψzw·ψze = 2.0×1.2×0.9×0.95 = 2.05(m) ⑷确定基底允许残留的冻土层最大厚度h max。 确定表3-5所对应的基底平均压力:p = 144.5×0.9=130(kPa) 查表3-5得h max=0.7m。 ⑸计算基础最小埋深d min。 由式(3-1)d min = Z d - h max=2.05-0.70=1.35(m) 基础最小埋深不应小于1.35m。 7.概括说明地基基础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对应于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原则是:基础底面的压力不应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p k≤f a);当建(构)筑物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时,建(构)筑物的地基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