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生产用原料油知识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知识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知识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

1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

目前我国炭黑生产用原料油主要有二类。

1.1 乙烯焦油

乙烯焦油是乙烯裂解装置产品中C10以上的渣油(Ethylene Tar 简称ET,在国内乙烯工厂中被称为裂解燃料油或乙烯渣油),ET的质量随裂解所用原料而变,裂解原料包括柴油、石脑油和轻烃等,裂解原料密度越大则收率越高,芳烃含量也越高。乙烯焦油的芳烃含量较高,但沥青质也较高。

1.2 煤焦油及其馏出油

煤焦油是煤经高温干馏的产品之一,是炼焦厂的副产品。煤焦油的馏出油(Coal Tar 简称CT)主要有蒽油(包括一蒽油和二蒽油)、防腐油(杂酚油)等,其芳烃含量高于ET。

我们通常提到及目前使用的煤焦油是炼焦厂经过深加工后剩余的产品,属于粗煤焦油。蒽油和防腐油是煤焦油经蒸馏后制得的,芳烃含量高,是优质的炭黑原料油。

在国内,炭黑原料油以煤焦油为主(包括蒽油和防腐油)。

2 对原料油的质量要求

炭黑原料油基本上是由烷烃、芳烃和沥青等组成,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炭黑的质量和收率。炭黑生产对原料油的主要要求是芳烃含量要高,沥青质和杂质要少。对原料油的评价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2.1 芳烃含量

芳烃含量是衡量炭黑原料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通常用相关指数和氢碳比来表征评价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的高低。一般要求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要高,理想的是在70%以上为好。

芳烃原料油是由一个至多个苯环组成的环状烃,在受热反应时不易分解,但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脱氢和缩聚反应,因而生成炭黑经历的过程最短,时间也最短。而烷烃、烯烃等烃类在生成炭黑前,必须经历一个芳烃化的过程,因而转化为炭黑的过程(与芳烃)较长。所以

可以说芳烃是生成炭黑的主要成分。

一般乙烯焦油的芳烃含量随所用原料的不同,约为45~70%。煤焦油、蒽油和防腐油除了沥青质以外,基本都是芳烃;现在质量较好的煤焦油的芳烃含量约为50%左右,蒽油的芳烃含量约为70%左右,防腐油芳烃含量约为80%左右。

2.2 沥青质和胶质

沥青质不易气化,当加热到高于300℃时会分解成焦炭性物质,导致原料油在反应炉、管道中产生结焦。乙烯焦油中的沥青质通常为25%左右,煤焦油中的沥青质也比较高。因此,生产用原料油(经处理的)中的沥青质最好在8%以内。

胶质是低缩合不饱和的含氧、含氮、含硫的环烷--芳烃化合物,经长时间氧化和加热后会变为沥青质及不溶于溶剂油的焦粒。炭黑原料油中一般会有1%~10%的胶质。

沥青质和胶质是炭黑生产过程中不希望含有的,沥青质和胶质在高温反应条件下易生成微细(50~150 μm)的焦粒,混杂在炭黑产品中,降低炭黑对硫化胶的补强性能。因此,要求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要尽可能地低。

2.3 游离碳含量

原料油中的游离碳是煤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其粒度较细(一般为50~100 μm)不易在焦化过程中清除干净,以致在煤焦油中形成悬浮物。在炭黑生产中基本不起变化,混入炭黑制品中将使橡胶的机械物理性能显著降低。一般要求不大于10%。

2.4 硫含量

硫在油品中以有机硫化物形式存在,在炭黑反应过程中可生成SO2、SO3和H2S等硫化物,硫含量偏高时,一是使加快生产设备腐蚀和损坏,二是会导致炭黑产量下降,三是会导致炭黑中游离硫含量高,引起胶料早期硫化,降低胶料的使用性能。再就是硫化物排放超标破坏环境。从炭黑生产应用角度考虑,一般要求不大于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大不应超过0.5%。

2.5 碱金属含量

主要是钠、钾离子。碱金属含量偏高时,一是会导致炭黑产品的

灰份增加,二是会降低炭黑产品的结构。钾降低炭黑结构的作用是钠的10倍。一般要求钠离子含量不大于10.0 ppm,钾离子含量不大于

1.0 ppm。

2.6 水分

水分高会使反应炉温降低,燃烧和反应不正常,从而影响炭黑生产装置和工艺的正常运行,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同时会增加油的处理成本。一般要求不大于2.0%,按现代生产的工艺要求,最好是低于0.5%。

2.7 密度

密度是炭黑原料中最简单但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理性质指标。由密度可以判断油的品种,还可以大致了解油的质量。依品种的不同,一般要求在1.0~1.2 g/ cm3之间。一般说来,油品的密度愈高,则芳烃含量愈高,但热值较低,燃烧、裂解时需要的工艺热量愈多;如果油品的密度过高,则沥青质含量会偏高,粘度也高。

2.8 馏程和平均沸点

当油料蒸馏时,流出第一滴油的气相温度为“初馏点”,蒸馏最后达到的气相温度为“干点”。初馏点到干点之间的温度范围为油料的馏程。理想的馏程范围应该较窄,我国煤焦油系油料和乙烯焦油的馏程范围约为200~400℃,一般要求在180~500℃之间。馏程这项指标在评价原料油时有很大的意义。通过分析不但可以知道馏程的宽窄,还可以算出油品的体积平均沸点,用于计算相关指数。

所谓平均沸点就是油品馏出10%、30%、50%、70%、90%等5个馏出温度的平均值,在馏出体积小于90%时,则采用全馏程各馏分温度的平均值。

2.9 相关指数及氢碳比

相关指数是评价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高低的指标。当油品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不太高时,相关指数与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成正比。相关指数在120~155之间为宜。如果相关指数过低,则生产时的产品收率和结构会降低;若相关指数过高,则油品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偏多,在反应过程中容易产生结焦,从而导致产品中筛余物偏高。

氢碳比是油品中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烷烃的H/C为

2.1~4,环烷烃的H/C为1.6~2.0,芳烃的H/C为0.7~1.5,因此油品中的氢碳比愈低时,芳烃含量愈高,氢碳比较低时适于做炭黑原料。

2.10 粘度

粘度也是衡量炭黑原料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油品在管道输送和燃烧时的重要性能。如果粘度高,则油料的流动性差,难以输送,会增加能量消耗;而且雾化性较差。一般要求在4.0(E804)。

3 原料油与炭黑质量的关系

原料油的质量与炭黑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不仅对炭黑的生产影响显著,更是决定炭黑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3.1 原料油质量对炭黑基本性能的影响

由于我们所用于炭黑生产的原料油是由种种不同的、各种原料油所构成的。各种原料油的烃类组成不同,裂解的过程和生成炭黑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原料油中混合烃种类越多,炭黑生成反应过程也越复杂,对炭黑质量(性质)影响也越大,特别是对炭黑粒径大小的均匀性、炭黑的结构性都是没有益处的,很难达到炭黑粒子和结构的均一性。

混合烃原料油对炭黑粒径大小的均匀性影响很大,混合烃种类越多,炭黑粒径的均匀性越差。可见,使用单一烃类原料油和馏程较窄的原料油是炭黑生产的最佳选择。

如前所述,原料油中的芳烃是生成炭黑的主要成分,芳烃含量高的原料油生成炭黑的速度快,时间短,生成的炭黑粒径均匀、结构高,炭黑的收率也随之提高;相反,当原料油中的烷烃含量增加时,炭黑的结构性下降,炭黑的收率也随之降低;而且,当原料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时,也会引起炭黑的结构性下降。

3.2 原料油质量对炭黑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炭黑对硫化胶的补强作用取决于炭黑的基本性能,即炭黑的粒径大小和结构性。炭黑粒径分布均匀适度,则硫化胶的补强性好,如用混合烃原料油和馏程分布宽的原料油生产炭黑是很难达到提高硫化胶补强性能的目的的。

无论是选用哪一种原料油,生产什么品种,都希望原料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越少越好。沥青质和胶质在反应过程中易生成微小

(50~150 μm)的焦粒。实践证明,这些微小的焦粒混杂在炭黑中每增加1%时,炭黑对硫化胶的补强性能可降低5%,炭黑的DBP吸收值下降1个单位数值。

经考证,用100%的粗煤焦油生产N330和N660炭黑,尽管通过工艺调节使产品质量达到了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但在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应用性能非常差,主要表现为:生热高、焦烧快、强伸性能低、耐磨性差等。

4 炭黑原料油的选择

目前,我国炭黑行业的原料油供给还没有向美国那样形成专门的炭黑原料油生产厂家,炭黑原料油来源比较杂,并且市场供应量也不足,所以原料油的质量复杂,以“粗”代“精”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我们所购进的原料油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产厂及加工工艺,以及由不同的原料所制得,我们所用于炭黑生产的原料油就是由这些种种不同的、各种原料油所构成的。

由于我国生产炭黑用原料油是以煤焦油及其加工油为主的,煤焦油系原料油占炭黑原料油总量的85%以上,特别是随着焦化工艺的进步,煤焦油深加工后剩余的重馏份,所谓的“粗”煤焦油的质量已不同于早先的煤焦油,其密度基本上都接近1.2甚至达到1.2以上,所含的组分很大部分是沥青油和软沥青,严格地说,这种油是不适合作为炭黑生产用原料油的。

理想的炭黑原料油是芳烃(C10~C14),特别是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是比较理想的炭黑原料。因此,在选择煤焦油系原料油作为炭黑原料油时,为保证炭黑质量的可靠性,尤其是应用性能,应尽量选用煤焦油的加工油如防腐油、蒽油和二蒽油,尽量少用“粗”煤焦油,尤其是密度基本上接近或大于1.2的“粗”煤焦油最好不用。

炭黑原料油(煤焦油)2009年总体情况、发展趋势及对行业间合作建议

炭黑原料油(煤焦油)2009年总体情况、发展趋势及对行业间合作的建议 一、2009年煤焦油生产情况 背景——焦炭:2009年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效果显著,下半年起经济显著增长。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达到5.68亿吨和5.44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并相应拉动了焦炭产能产量的发展。2009年我国机焦产能41575万吨,焦炭产量34502万吨,比2008年焦炭产量31214万吨增加10.5%,约占世界焦炭产量三分之二。 1.煤焦油产能、产量 煤焦油资源量应是焦炭产量的~5%,由焦炭的产量大致可推算煤焦油的产生量(资源量),即09年理论上限可达到1725万吨。 煤焦油产量 炼焦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108家重点焦化企业产煤焦油615.7万吨。此数低于去2008年的664万吨,一个原因是统计还未完全。(2008年行业协会统计到125家),从焦炭增长看,煤焦油产量应相应增加。 煤焦油加工量 炼焦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22家企业加工量320.5万吨,加工率52%。(2008年统计32家,392.9万吨,加工率~60%)

煤焦油加工厂的加工能力:据炼焦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焦油加工厂已有106家,总加工能力1452万吨,较2005年增长1.64倍以上,已大大超过了全国焦油总产量。详见下表(按能力大小) 我国煤焦油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统计

煤焦油进出口情况: 出口焦油连年下降,2009年出口量9,318吨,同比下降93%。进口煤焦油34,402吨,我国已成为煤焦油的净进口国。因进出口绝对量都很小,对焦化行业和炭黑行业影响都不大。进出口详细情况如下表: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1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6#抽提溶剂油 英文名称:soybean extracting solvent No.6 2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为正已烷(C6H14)74%和环已烷(C6H12)16% 3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甲类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列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注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声所处置。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摄氏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最新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资料

乙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醋酸钠分子量:136.08 分子式:C2H3NaO2.3H2O 有害物成分:醋酸钠浓度:100%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10分钟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若感觉不舒服时,应通知医生并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 火灾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燃烧性气体或蒸气。 2. 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密闭空间内。 泄漏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进入该污染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在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 4、询问供应商,清除改外泄污染源的适当吸收剂或除污液

5、避免产生粉尘及吸入此物的粉尘 6、避免此外泄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管理责任人:庄锐直接责任人:李增超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的通知 中石化〔1998〕建字162号 各直属公司、总厂、厂、院: 现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总公司工程部。 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投料试车工作制度》(试行)(中石化〔1990〕建字34号)同时废止。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 第一章总则

炭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炭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炭黑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炭黑油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CB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black oil 企业名称:辽宁东颢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本溪市平山区北台街道办事处中兴路 邮编:117017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号:ZXJL-49:№8 生效日期:2012年12月31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该化学品是混合物。 有害成分:蒽油45%(其中:蒽25%;咔唑%;芴及同系物%;酚及同系物%;喹啉及同系物%;奈及同系物%;α甲基萘%;β甲基萘%,吲哚%;呃 %;嵌二萘%;硫化物%;其余高沸点物%),沥青55%。 CAS号:无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其它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如吸入高浓度的蒸汽,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头晕、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燃爆危险:遇高热、明火可引起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可用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灭火。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炭黑的基本常识

炭黑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炭黑? 产品分册:“碳黑是碳(主要为石油衍生物)经过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精细粉末状的准石墨结构物质,表观呈纯黑色粉或者粒状。碳黑(无机颜料)不溶于水;有酸碱性之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碳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包含微量氢,氧,硫(含硫量),灰份(灰分),焦油(甲苯透光率)和水份(加热减量)。” 为了准确把握这一概念,可参看下图和所附电镜照片: 碳元素——→准石墨结构——→聚集体——→附聚体——→粒状炭黑 (原粉)生 (一次结构)(二次结构) ←(纳米 nm )∣(微米μm )→ 依靠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一次结构的炭黑聚集体会附聚成附聚体(又称二次结构)。在涂料、油墨或塑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炭黑的二次结构变成一次结构,分布在体系中。 而粒状炭黑是为了满足储存、运输、防止污染的需要,经过湿法或干法造粒而生成的粒径更大的炭黑颗粒。 二.什么是颜料碳黑? 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碳黑的全球年产量接近800万吨,其中90%以上为橡胶碳黑,用于橡胶补强用途和汽车轮胎;只有大约10%作为色素用于油墨,塑胶和涂料,称为颜料碳黑(pigment carbon black),色素碳黑(coloring carbon black)或者特种碳黑(special carbon black)。最稳定的颜料:有很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光性。 三.碳黑的用途 炭黑具有优良的着色(coloring)、导电(conductive)或抗静电(antistatic)以及紫外线吸收(UV absorption)的功能,因此炭黑可以作为橡胶(rubber) ,轮胎(tyre)等工业中的填充剂,涂料、油墨、塑料、化纤、皮革等工业的着色剂,以及导电剂、抗静电剂、紫外光屏蔽剂等被广泛应用。 四,碳黑技术工艺(生产方法) 全球碳黑生产工艺一般为炉法、接触法(主要为槽法和无槽气法)和热解法。我们正在使用的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生产工艺--炉法和气法。 所谓炉法(油炉法和气炉法)就是在密闭的反应炉中,将液烃原料(一般是煤焦油)喷射到燃烧的热空气和天然气中,在高温下经热氧化而分解,所生成碳黑的性能可以通过猝熄火焰来控制。然后,使用过滤系统把产成的颜料碳黑从气烟中分离出来。炉法的特点是原材料的选择范围很广,且生产出的碳黑的性能多种多样。产品一般为碱性。得率高,一般均是万吨级。举例著名的炭黑生产商(国际,国内) 而气法即无槽气法,是从槽法改进而来的生产工艺。槽法是将固态烃(粗蒽)或液态烃(蒽油)经气化釜气化后,和可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导轨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中文名称特级导轨油 物品英文名称SAGAWA SL IDEWAY OIL T SERIES 供应商 制造商 紧急联络电话 紧急传真号码 二:成分辨别资料 组成部份由矿物油及极压剂、防锈剂、粘附剂、抗泡剂等组成 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极压性和粘附性。广泛用于机械设备之多用途导轨及其它各部位润滑。 危害物质成份(成成份百分比)无 三、危害辨识资料 主要危害效应:危害之程度取决于接触时间之长短、接触量及急救速度与彻底的处理措施吸入:无显著危害效应资料 皮肤接触:皮肤不适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食入:呼吸危害、肠胃不适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高热产生有害油雾蒸气之危害效应的报告 物品危害分类:无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停止操作,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皮肤接触: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即可。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消炎药水清洗,并马上送去医院 吞食:清洗肠胃。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无此有效资料 对医师之提示:无此有效资料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ABC或BC)、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大型火灾用泡沫或使用大量微细水雾减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完全燃烧产生CO2、H2O、未完全燃烧会产生CO。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可能引起火灾。

特殊灭火程序: 1、救火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呼吸器,在上风处救火。 2、停止油料的外泄与流动并使用减火剂,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 3、如果没有发生危害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开储存容量。 4、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直至火扑灭减。 5、请注意此油料易与氧化剂反应。 6、避免吸入高温燃烧产生之有害气体。 7、注意不得以高压水柱直接喷射泄露之油料 8、尽量使用自动或固定式减火设备减火,人员避免进入灾区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清理方法: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不可与易燃、易爆化学品摆在一起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舞滴及蒸气量 3、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派气系统抽出的空气。 4、可能需要处理发散的废气以免污染环境 控制参数:容许浓度八小时日时量平均5mg/m3 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10 mg/m3 个人防护:1、呼吸防护:工作时若有油雾产生,须戴棉布口罩 2、手部防护:操作完毕,清洗即可或戴防油手套 3、眼部防护:若有飞溅情况下戴眼镜 4、皮肤防护:戴PVC或人造橡胶制成的不透水围裙 卫生措施: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方可穿戴或丢弃。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液态外观颜色:黄至棕色比重:0.87—0.89g/cm3 60℉

日处理300吨精炼大豆油技术数据

一. 日处理300T/d 大豆油精炼工艺流程图 废水 废白土 BG1535-2003) 300吨/日大豆油精炼工艺流程简述 毛豆油符合GB1535-2003原油标准,经过滤后的毛豆油含杂量≤0.2%,然后进入碱炼工序:分别加入磷酸(浓度35%)和10Be °的烧碱液混合。混合后进入碱炼离心机进行油皂分离,分离后的油脚泵入皂脚池。碱炼后的中性油进入水浇工序,加水量为8%。油水混合后进入水洗离心机分离,分离后的水洗废水经过翻水池隔栏后进入废水处理车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排放。水洗后的油进入真空干燥塔干燥(干燥温度90℃-110℃),干燥后的水洗油进入脱色塔,加入10公斤/吨油白土进行脱色,再过滤。过滤的废白土入池,脱色油进入脱臭塔真空脱臭,脱臭温度125℃左右。脱臭的馏出物一般为脂肪酸类,装桶后销售。脱臭油经冷却至50℃以下,入成品油罐,成品油罐为一级大豆油,质量符合GB1535-2003一级大豆油标准。

皂脚21.18t 废水24t 成品油N4=287.6t 原料油,成品油标准:均按(GB1535-2003)执行 酸值设定小于等于2 毛豆油用N1表示,中性油用N2表示,脱色油用N3表示,成品油用N4表示 设定水洗中性油无损失

碱炼时皂脚带走的油量为毛油的2.5% 脱色时白土带走的油量为中性油的1.1% 真空脱臭挥发损失为脱色油的0.6% 毛豆油N1=300吨/日 中性油N2=毛豆油N1×(1-2.5%)=292.5吨/日 脱色油N3=中兴油N2×(1-1.1%)=292.5×98.9%=289.3吨/日 成品油N4=脱色油N3×(1-0.6%)=289.3×99.4%=287.6吨/日 产一级豆油287.6吨/日 总精炼率:287.6/300=95.87% 总油损失:12.4 主要原辅料日消耗量 1.饱和蒸汽(1.00mpa)220公斤/吨油 220×300t/d=66吨汽/日 2.煤耗:(发热量21MJ/kg)吨油14公斤/吨油×300吨/日=4.2吨煤/日 3.电耗:20度/吨油20×300=6000度/日 4.碱耗:(据计算)每吨油约3公斤固体碱,采用10Be°浓度的碱液约4 5.6公斤/吨油,每天需10Be°液碱45.6×300t/d=13.68吨/日 5.磷酸:浓度5% 每吨油消耗1.0公斤 1.0×300吨=0.3吨/日 6.白土:每吨油消耗10公斤10×300吨=3吨/日白土 7.水洗水:毛油量的8% 300×8%=24吨废水 8.循环冷却水消耗1% 300×1%=3吨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周知卡) 1、乙酸 2、盐酸 3、乙醇 4、甲醇 5、甲苯 6、纯苯 7、液氨 8、三乙胺 9、甲醛 10、氯乙醛 11、氯化亚砜 12、二甲基甲酰胺 13、水杨醛 14、氢氧化钠 15、碳酸钠 16、碳酸钾 17、三氯化铝 18、乙酸酐 19、对甲苯磺酰氯 20、对甲氧基苯甲酸 21、碘 22、焦亚硫酸钠 23、乙酸钠 24、双氧水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标识中文名乙酸(醋酸)英文名acetic acid分子式C2H4O2CAS号64-19-7UN编号278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熔点(℃) 16、7沸点(℃)1

18、1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7稳定性稳定闪点(℃)39爆炸极限[%(V/V)] 4、0 19、0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 44、0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避免接触条件—禁配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

火锅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火锅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锅油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油、菜籽油、猪油为主要原料,辅以牛油、豆瓣酱、香辛调味料、干辣椒,高温混合熬制、沉淀、过滤、分装等工序制成的火锅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35 大豆油 GB/T 1536 菜籽油 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 GB 2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5009.2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01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8 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动设备单机试车方案

XXXXXXXX有限公司 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动设备单机试车方案 2014年11月10日

目录 一、概述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参加人员 (1) 四、主要机械设备表(见附表) (1) 五、试车前准备 (1) 六、单机试车步骤 (2) (一)离心泵 (4) (二)屏蔽泵 (5) (三)放空槽液下泵 (6) (四)液环真空泵 (7) (五)罗茨鼓风机 (8) (六)超级离心机 (10) (七)转鼓结晶机 (10) (八)工业萘包装机 (10) (九)改质沥青冷却成型运输机 (10) 七、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机试车方案 一、概述 此方案为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动设备单机试运转方案,其中包括泵类115台,真空机组5套,凉水塔风机3台,罗茨风机2台,鼓风机3台,引风机3台,空压机组2套,空压制氮机组2套,搅拌器7套,转鼓结晶机3台,链板机2套,脉冲布袋除尘器1套,自动包装机1套,三向离心机1套。其中泵类等动设备试车介质为清水。设备试车为验证工艺及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能。 二、编制依据 1、产品说明书及随机资料。 、三、参加人员 试车人员为甲方相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以及设备制造厂家相关技术人员。 四、主要机械设备表(见附表) 五、试车前准备 1、设备的精平和几何精度经检验合格,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等附属 装置均应按系统检验完毕,并应符合试运转的要求。 (1)各润滑部位按车间统一规定加注合格的润滑剂 (2)润滑脂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型号加注(初定为3#锂基脂),注油量按说明书要求加注。

炭黑知识

什么是xx的体积密度? 根据炭黑的结构和其物理形态,炭黑的体积密度在各种级别的炭黑中差别很大。由于存在封闭空气,炭黑 的体积密度低于xx的真密度(比重)。 什么是xx的保质期? 储存于环境条件下时,炭黑不易受分解的影响,其保质期不受限制。随着时间推移,炭黑会吸收湿气,直 至达到一个均衡值。如果湿气影响很重要,则应将炭黑储存于干燥环境下,并尽可能密封。 DBPA: 什么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率(DBPA)?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率是一种用于定量炭黑等级的结构特性数量的技术。较高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 率数值对应较高的xx结构。 为什么黑墨在不同表面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能? 由于油墨是一种非常薄的膜,炭黑和载色剂往往会渗入多孔表面,从而允许更多的基体突出此薄膜。与浆 状油墨相比,这种效应在液体油墨中更为明显。高结构炭黑往往比低结构炭黑渗入较少。 什么使xx具有导电性? 炭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类石墨碳层组成。与石墨类似,炭黑显示出导电能力,并具有相对较低的电阻(即 ,它是一种半导体)。

什么是乙炔xx? 乙炔炭黑是通过乙炔的放热分解反应制成。因此,它是非常纯的炭黑。它是所有炭黑中最接近石墨的,通 常用于提供导电性。 什么是xx的热导率? 关于炭黑热导率的现有数据很少。关于含炭黑的橡胶化合物与不含炭黑的橡胶化合物的热导率研究表明, xx提高了橡胶产品的热导率。 什么是xx聚集体的粒径? 炭黑聚集体的粒径取决于炭黑的等级,每个等级的炭黑具有其自身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平均聚集体粒径通 常在 0."01到 1."0微米的范围内。 什么是着色强度? 着色强度以油料中的炭黑和氧化锌组成的浆料的反射比测量为依据。其用于度量炭黑降低反射光数量的能 力。通过减小初次颗粒的粒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着色强度。 什么是表面氧化的xx? 某些牌号的炭黑经过了后处理(化学氧化),以增加其表面氧的化学吸附量。在某些最终应用中,这改进 了炭黑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并降低了产品的粘度。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安全技术说明书 润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硬脂酸或12—羟基硬脂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制成,而合成润滑脂是由合成脂肪酸锂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制成。 润滑脂的特点如下: (1)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只有两个相交温度,第一个相交温度(即从伪凝胶态到凝胶态)一般在170℃以上,第二个相变温度(即从凝胶态到溶胶态)一般在200℃以上,因此,当选用适宜的矿油时,可以长期使用在120℃或短期使用到150℃。(2)润滑脂,特别是12—经基硬脂酸锂稠化的润滑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见其皂纤维形成双股的、缠结在一起的扭带状,因此,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 (3)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12—经基硬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烷烃的吸附热,发现12—羧基顶脂酸锂和硬脂酸锂,对皂纤维表面液相的结合强度,及对晶格内液相结合强度都是较大的,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胶体安定性。 (4)碱金属中的程对水的镕解度较小,因此,润滑脂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以便用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机械部位。 锂皂,特别是12—轻基硬脂酸锂皂,对矿油或合成油的稠化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润滑脂与钙钠基润滑脂相比,稠化剂量可以降低约1/3,而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以上。 润滑脂,特别是以12—疑基硬脂酸锂皂稠化的调滑脂,在加有抗氧

化剂、防锈剂和极压剂之后,就成为多效长寿命通用润滑脂,可以代替钙基消滑脂和钠基润滑脂,用于飞机、汽车、坦克、机床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润滑。 润滑脂使用说明 一、概述 1.产品特点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分散于润滑剂中所组成的稳定的固体,主要由稠化剂、基础油以及添加剂和填料组成。 2.主要用途 适用于-20~120℃温度范围内各种机械设备滚动和滑动摩擦部位的润滑。 二、技术特性 1.主要性能 外观为黄色至褐色油膏,它具有较高的滴点。良好的黏附性,热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润滑性和耐磨性。 2.本产品执行GB7324—87 的国家标准。 1 外观均匀光滑油膏 2 锥入度25℃150g/10mm 220—250 3 滴点℃不低于180 4 腐蚀(T3铜片,100℃,24h)合格 5 分油量(100℃,24h)% 不大于5 6 延长工作锥入度(10万次)1/10mm 不大于330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知识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 1 炭黑生产用原料油 目前我国炭黑生产用原料油主要有二类。 1.1 乙烯焦油 乙烯焦油是乙烯裂解装置产品中C10以上的渣油(Ethylene Tar 简称ET,在国内乙烯工厂中被称为裂解燃料油或乙烯渣油),ET的质量随裂解所用原料而变,裂解原料包括柴油、石脑油和轻烃等,裂解原料密度越大则收率越高,芳烃含量也越高。乙烯焦油的芳烃含量较高,但沥青质也较高。 1.2 煤焦油及其馏出油 煤焦油是煤经高温干馏的产品之一,是炼焦厂的副产品。煤焦油的馏出油(Coal Tar 简称CT)主要有蒽油(包括一蒽油和二蒽油)、防腐油(杂酚油)等,其芳烃含量高于ET。 我们通常提到及目前使用的煤焦油是炼焦厂经过深加工后剩余的产品,属于粗煤焦油。蒽油和防腐油是煤焦油经蒸馏后制得的,芳烃含量高,是优质的炭黑原料油。 在国内,炭黑原料油以煤焦油为主(包括蒽油和防腐油)。 2 对原料油的质量要求 炭黑原料油基本上是由烷烃、芳烃和沥青等组成,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炭黑的质量和收率。炭黑生产对原料油的主要要求是芳烃含量要高,沥青质和杂质要少。对原料油的评价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2.1 芳烃含量 芳烃含量是衡量炭黑原料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通常用相关指数和氢碳比来表征评价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的高低。一般要求炭黑原料油的芳烃含量要高,理想的是在70%以上为好。 芳烃原料油是由一个至多个苯环组成的环状烃,在受热反应时不易分解,但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脱氢和缩聚反应,因而生成炭黑经历的过程最短,时间也最短。而烷烃、烯烃等烃类在生成炭黑前,必须经历一个芳烃化的过程,因而转化为炭黑的过程(与芳烃)较长。所以

复合调味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油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油、芝麻油、精炼猪油中的一种或数种为原料,以郫县豆瓣、辣椒酱、胡萝卜、香辛料(葱、姜、蒜、花椒、八角、小茴香、桂皮、白胡椒、黑胡椒、肉豆蔻)中的一种或数种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维生素E、辣椒红),经配制、油炸、调配、包装而成的复合调味油(非即食)。 注:其他食品原料可根据风味需要加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535大豆油 GB1886.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GB1886.2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 GB27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 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233芝麻油 GB/T10004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101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 GB/T13508聚乙烯吹塑容器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15691香辛料调味通用技术条件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醋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alt 别名乙酸钠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NO.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醋酸钠100% 6131-90-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为轻微水污染物质。 爆炸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脱除被污染衣物。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 眼睛接触 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除污染源并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误食者漱口,饮足量温水,若感不适,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燃烧分解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确定清理工作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在 污染区清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 应急处理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 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收集好盛放于制定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于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 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储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 储存注意事项 的地方,并远离一般作业场所及不相容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无资料 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苏联 MAC(mg/m3) 无资料 TLVTN 无资料 TLVWN 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阴凉通风处 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轻微醋酸味固体 熔点58℃沸点>400℃ 分子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闪点>250℃蒸汽压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 =1) 1.42g/cm3 ( 20℃)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乙醚。 测定铅、锌、铝、铁、钴、锑、镍和锡。络合稳定剂,酯化 主要用途剂,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ph 值调节剂及防焦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完整版

质量知识竞赛题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7年公司质量月质量竞赛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灵魂是() A、建设质量强国 B、确保质量安全 C、提高企业效益 D、促进外贸发展 答案:A 2.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受理公众对质量违法行为和产品质量投诉的电话为() A、12315 B、12365 C、12385 D、12369 答案:B 3.世界标准日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之日,具体为每年的() A、3月14日 B、8月14日 C、10月14日 D、12月14日 答案:C 4.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A、5月20日 B、7月9日 C、9月11日 D、11月14日 答案:A 5.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三部曲”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 A、质量保证 B、质量检验 C、质量改进 D、质量监督 答案:C 6.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应当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A、地方标准 B、企业标准 C、合同约定 D、工艺标准 答案:B

7.国务院2012年下发的关于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划年限为() A、2012-2020年 B、2011-2020年 C、2000-2013年 D、2013-2015年 答案:B 8.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 A、监督抽查 B、夯实基础 C、诚信守法 D、以质取胜 答案:C 9.质量发展是() A、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B、治国之道、立国之策 C、立国之道、强国之策 D、兴国之道、立国之策 答案:A 10指导2011-2020年我国质量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A、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 B、以质取胜,诚信为本,安全为先,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 C、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至上,夯实基础,创新驱动,又好又快 D、以人为本,诚信为本,安全为先,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 答案:B 11.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 A、质量认证 B、质量考核 C、质量追溯 D、质量管理 答案:B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润滑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润滑油化学品英文名称:lubricating oil 中文名称2:机油英文名称2:Lube oil 技术说明书编码:1279 CAS No.: 分子式:分子量:230-5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普通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原料油钾钠含量对生产高结构炭黑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已解密)

炭黑原料油中钾钠含量对生产高结构炭黑的影响 及其检测方法 刘江红徐刚(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介绍了炭黑原料油中钾钠离子的含量多少对生产高结构炭黑如N234的DBP吸收值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生产高结构炭黑的原料控制方法,同时重点介绍了炭黑原料油中钾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炭黑原料油钾钠含量 DBP吸收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众所周知,炭黑是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的,而炭黑聚集体的形状是非常复杂的,这些就是炭黑的所谓结构。通常用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来表示炭黑结构的高低,结构越高,通常DBP吸收值也越高。在炭黑生成过程中,工艺上普遍采用碱金属盐如碳酸钾来控制DBP吸收值,增加碳酸钾用量可以降低炭黑的DBP吸收值,反之降低碳酸钾用量可以提高炭黑的DBP吸收值。理论上认为,在炭黑生成过程中,这些碱金属离子能够提高炭黑微粒的电正性,由于同性相斥的作用,使炭黑初级粒子等微粒之间的碰撞频率降低,导致聚结体和聚集体的结构简单化,即DBP吸收值降低。 1. 碱金属盐控制炭黑DBP吸收值的原理 为什么人们选择碱金属离子来抑制炭黑的结构呢? 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周期表左下角的元素具有最低的电离能,综合价格因素,钾是最好的选择,也有实验采用铯离子来抑制炭黑结构,但从未工业化生产。根据原子的电离能数据我们知道,钾原子的电离能力大约是碳原子的100万倍,也就是说,在一百万个碳原子中加入一个钾原子将使炭黑粒子的带正电荷数量翻倍,由于粒子间斥力与带电数量呈平方的关系,所以炭黑微粒的聚集明显受到抑制。表1是碱金属和碳原子的电离能比较。 表1 不同化学元素的第一电子电离能 元素原子的电离能KJ/mol Na K Rb 498 418 402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大豆油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性质量措施大豆油简称豆油,为半干性油,是从大豆油料中提取后精炼制得的。大豆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1分子甘油三酸酯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高级脂肪酸形成的中性酯。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是亚麻酸51%~57%、油酸32%~35.6%、亚麻酸2%~10%及饱和脂肪酸7%~14%,其中亚麻酸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大豆油属于亚麻酸型油脂。大豆油是食用植物油一种,可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等的原料油脂。 质量合格的大豆油是澄清透明,无不良气睐,其颜色呈淡黄色,而大豆油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大豆油浑浊不清、颜色深黄、氧化酸败等,其具体表现为理化指标不合格。 大豆油浑浊是由于大豆油不够纯净,其中仍含有很多悬浮杂质,这些杂质主要包括物理杂质、胶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蜡质及在精炼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杂质。其中物理杂质是由于大豆油的过滤澄清工艺过程进行的不彻底,或是在大豆油生产或贮备过程中,由于设备不够密封,而使物理污染物混入所致,因此,对大豆油的过滤澄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还要保证大豆油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不被二次污染。而胶溶性杂质和脂溶性杂质是由于大豆油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工艺过程 中处理不彻底造成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其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的工艺过程。大豆油中含有少量不能被皂化去除的蜡,这些蜡可使油脂浑浊、透明度下降,而且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有时还要对大豆油进行脱蜡处理。另一个引起大豆油浑浊的因素是精炼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杂质,如油脚、皂脚、白土等,对这些物质的去除主要是利用物理分离方法,如过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等,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确保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离。 第 2 页共 6 页

炭黑生产基本工艺

炭黑生产工艺过程:(部分) 工艺技术方案 4.1 炭黑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4.1.1 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首先是原料油质量能满足拟建装置的工艺要求,生产的炭黑质量好,收率高;其次是来源渠道多,能保证长期供应;三是价格便宜;四是贮运和加工方便。 炭黑行业对原料油的质量要求是:芳烃含量要高于70%或相关指数(BMCI)≥120),杂质、沥青类和胶质要少。一般来说,蒽油,防腐油,沥青含量较少的煤焦油和乙烯焦油是较理想的油品。 根据工厂提供的原、燃料供应情况,拟建装置生产用燃料、原料主要采用煤焦油以及蒽油或两者的混合油,因此,本项目工艺技术方案采用油-油路线。 4.1.2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 国内炭黑生产技术概况 目前,我国炭黑工业的炭黑生产装置,大多采用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于80~90年代开发的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单台生产能力为0.5~2.0万吨/年,在线空气预热器的预热温度为300~650℃;一部分厂家流程中没有微米粉碎机等精制设备和废(次)品回收加工设备;多数小企业均采用干法造粒,袋装运输,贮运过程中破损大;

炭黑成品包装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自控方面,国内除万吨级装置采用微机控制生产外,大多数企业仍是采用常规仪表或人工控制。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国内部分炭黑骨干企业为了实现炭黑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和市场需求,陆续进行了技术改造。本装置的特点是:扩大单炉生产能力,采用DCS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其技术来源均采用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近年来开发的第四代3.0~4.0万吨级新工艺硬质炭黑生产技术,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国外炭黑生产技术概况 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间,技术开发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国外各大公司相继完成新工艺硬质炭黑反应炉的开发工作,推出经济规模为1.5~3万吨/年的反应炉用于工业化装置,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空气预热温度达到650~800℃;流程中设有微米粉碎机等精制设备和废(次)品回收加工设备;采用湿法造粒技术;炭黑成品包装实行集中化、自动化和机械化;以散装和集装运输为主,兼有袋装运输;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自动调节,产品质量稳定。目前,新工艺硬质炭黑生产技术相当成熟,单炉生产能力已达4万吨以上。除了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以稳定炭黑产品质量外。当前,美国炭黑工业正在推行计算机辅助操作参数最佳化—统计调优法(SPC)。即规定橡胶用炭黑吸碘值和吸油值的目标值,制定相应标准,规定这种方法的全过程,通过预定的计算程序,定量地表现出一条生产线产品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或者比较两条生产线产品质量的差异,达到长周期、满负荷、高效率、低消耗、质量合格、成本合理的目标。 4.1.3 推荐工艺技术方案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