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高等有机10-羰基的加成反应

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给电子基团有助于 OR-负离子离去
羧酸苯酯比烷基酯的水解快得多 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给电子基团有助于 OR-负离子离去
酯在一些亲核性强的试剂作用下也能发 生置换反应,这些试剂包括氨、羧酸基、 生置换反应,这些试剂包括氨、羧酸基、 烷氧基等,催化剂量的水溶液, 烷氧基等,催化剂量的水溶液,碱性咪 唑把羧酸苯酯在水溶液中水解: 唑把羧酸苯酯在水溶液中水解:
OH R C OH O
R' H
R C O O H + R 'O H + H
RO - 比ROH 不易离去
当R’为: 为 碱催化: 碱催化: O
*C
R1 R3 R2
时,由于发生酰氧键断裂, 由于发生酰氧键断裂, 所以,得到构型保留产物。 所以,得到构型保留产物。
O 慢 R C OR' OH RC OR' OH 羧酸根离子的生成,使碱催化下 羧酸根离子的生成, 的酯水解反应不可逆 不可逆; 的酯水解反应不可逆;但酸催化 的酯水解反应可逆 可逆。 的酯水解反应可逆。
NO2
, 二 O2N (2,4-二硝基苯肼)
O2N (2,4-二硝基苯腙) , 二
H2N-NH-C-NH2(氨基脲) O
>C=N-NH-C-NH2(缩氨脲) O
C O + H H2N-Y + H
+
+
C OH (活化羰基)
+
+
H3N-Y (丧 失亲核性)
H+
R C=N-Y + H2O (R')H
R C=O + H2N-Y (R')H
O
酸催化: 酸催化:
亲核加成反应

π电子易于极化, 利于亲电试剂的进攻, 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CC
Y
Y:强吸电子 基团,如:NO2、 CF3、CN等,则 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叁键可以发生 亲电加成反应, 但更易发生亲 核加成反应。
12.1 碳碳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反应机理:
CC EN u
CC E
引入吸电子基团,降低电子云密度
O + H C N
C O N HK = 1 0 0 0
这里,角张力得到缓解,但程度不大。
水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
a)决定于羰基碳上的正电性
δ + ,则反应
b)决定于空间效应 空间位阻 ,反应
> > 如:H C=O H
R C=O
H
R δ+ δ C=O
R
R C=O
H
>
Cl
C=O H
亲核试剂
+-
A Nu H CN Na HSO3 H NH-Y H OR XMg R Li R
N u E
CC E
CC
Nu
Nu
Y:
C H O C O R C O O R C O N H 2
C NN O 2 SO 2R
H C
Ph C
CN
Ph
CN
H
HH
Ph C
Ph C
HCN
Ph C C Ph
CN CN
CN
CN CN
苯环分散了负电荷,而且CN的吸电子诱导 效应和共轭效应稳定了碳负离子
A
D
B
E
Z
A
E
在 取 代 基 多 的 一 侧 取 代
O
第五章羰基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历程
碱催化历程
至少要有两个α-氢才可失水,失水后形成共轭 体系α,β-不饱和酮稳定
亲核试剂:
含氧试剂:H2O、ROH、RO 含碳试剂:RC≡C-,C≡N-,R 含氮试剂:NH3,NH2,NH2NH2及NH2OH等
醛与酮:
醛与酮是较强的亲电试剂,易进行亲核加成,醛可与弱亲核 试剂反应(如NH3,CN-)
羧酸及其衍生物:
较弱的亲电试剂(+C) 只与强亲核试剂反应(如:R-,RO-等) 不与弱亲核试剂(如氨)反应
基本上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CH3 120o C CH3
O
HCN
CH3 C
CN CH3OH, H2SO4
71%~80% CH3109.5oOH
90%
CH3 CH2=C COOCH3
试剂的亲核性越强越易反应
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比其共轭酸亲核性强: OH->H2O
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亲核性强: HCN> H2O (pH)
亲核试剂可从醛(酮)所在平面的上面或下面进攻,新形 成一个手性中心,产物为外消旋体(对映异构体各占 50%)。
亲核试剂从空阻小的一边进攻羰基
换用仲丁基硼氢化锂,内侧进攻产物99.6%, 外侧产物0.4%
醛酮的简单亲核加成
强酸强碱
仅限醛、脂肪甲基酮及<8个碳原子的环酮
可极化性及亲核性:
Wittig试剂(磷叶立德):
内鎓(Onium)正盐(中性分子)R3P+
CHR'
(碳的电负性大于磷),具有相反的电荷在
相邻两个原子上。
硫叶立德:
磷酸 膦酸 氨 胺(C-N) 铵 磷 膦(C-P) 鏻
硫( )锍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 与魏悌希(Wittig)试剂的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与魏悌希(Wittig)试剂的反应
与魏悌希(Wittig)试剂的反应。
由卤代烷与三苯基膦作用,生成季鏻盐:
磷原子α位的氢被带正电荷的磷活化,能与强碱(如苯基锂或乙醇钠等)结合,生成魏悌希试剂:
魏悌希试剂又称磷叶里德(Phosphous Ylid),其结构式可用下式表示:
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表明,磷叶里德主要是左边的极性结构,而烯式的双键即使有也是微量的,它的分子内含有负碳离子,和负碳离子相邻的磷原子带正电荷。
除磷外,杂原子还可以是硫、氮、砷和锑。
对磷叶里德的研
究比较多,合成上常用的典型例子就是亚甲基三苯基膦,即Ph P CH或Ph P=CH或取代亚甲基三苯膦Ph P=
CR。
磷叶里德的χ射线结晶结构研究表明,碳原子为平面结构,即为sp杂化。
而磷为sp杂化,有四个σ键,已满足八电子体系,但磷是第三周期元素,外层除3s、3p轨道外,还有3d空轨道可以与负碳离子的一对p电子发生重叠,便形成p-dπ键,此π键具有很强的极性。
所以魏悌希试剂是良好的亲核试剂,可与醛、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魏悌希试剂与醛、酮作用,首先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形成一个四元环中间体,随后在温和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三苯基膦和烯烃,这一反应过程称为魏悌希反应:
如用魏悌希试剂与环己酮反应可合成亚甲基环己烷:
反应结果是醛、酮分子中羰基上的氧原子被亚甲基取代。
此反应可在某些“困难的”位置引进双键。
魏悌希反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产率比较高,双键位置肯定。
因此广泛用于烯烃的合成,特别是在用来合成天然产物上受到重视。
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反应

Nu E
2) 羰基氧被N取代 C O
H2NY
C OE Nu
Y CN
3) 羰基氧被C取代
CO
4) 亲核取代反应
CO Y
Ph3P CR1R2
R1 CC
R2
Nu
CO + Y
Nu
一、羰基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4、亲核反应活性 烷基给电子作用和体积位阻效应
一、羰基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4、 亲核反应活性
空间位阻影响
一、羰基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MO 位阻较小
Nu
E
L
S
R
OE
M
S
+
R
Nu
L
主要产物
OE
M
S
Nu
R
L
次要产物
二、羰基的亲核加成
2. 含O, S亲核试剂
包括H2O, ROH, RSH, 和NaHSO3 (1) H2O
水合物
酸或碱催化,加快平衡的达到,但不影响平衡移动。
二、羰基的亲核加成
(1) H2O
O +
H3C CH3 99.8%
Et
CH3
1,4-加成 100%
O CH CH C
1.
MgBr
2.H3O
O CH CH2 C
1,4-加成 92%
O
1.
MgBr
CH CH C CH3
2.H3O
O CH CH2 C CH3 +
OH CH CH C H
1,4-加成 12%
1,2-加成 80%
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4、亲核反应活性
O C RX
亲核加成机理

肟
(3).
与肼、苯肼、2,4- 与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
NH2
H 2N R C O (R')H
R C N NH2 (R')H
R (R')H
腙
H2N NH R C O (R')H
O2N
C N NH
苯腙
NO2
R C O (R')H
H2N NH
O2N R C N NH (R')H NO2
2,4-二二二苯腙
COOH CH3 C CH3 OH
5 -H2O
CH2=C-COOH CH3
α-羟基酸 羟基酸
α,β-不饱和酸 不饱和酸
反应机理
CH3 CH3
-
C=O
CN
可逆
CHC OH O- 不可逆 CH3
反应条件 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实例
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
R H
(1). 与胺作用生成希夫碱(Schiff base)
(Ar)R
H2O (Ar)R H2N R'' (Ar)R OH C C O C (R')H NHR'' (R')H (R')H
NR''
只有伯胺可发生此反应
希夫碱
(2).
与羟胺(H2N-OH)作用生成肟 OH) 与羟胺(
R R H2N OH C O C N (R')H (R')H OH 白
甲醛 > 乙醛 > 脂肪醛 > 苯甲醛 > 丙酮 > 环戊酮 > 脂肪族甲基酮 > 苯乙酮 > 芳基烷基酮 > 二苯甲酮
(完整版)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羧酸及衍生物和5.1 羰基的结构CO2。
CO亲电中心羰基碳的活性较大,易被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
5.2 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5.2.1 HCN 的加成 反应为碱催化。
v k [ CO ][ CN ]快OH - + HCN CN -+ H 2O- 慢OH 2OOHCN -+ C O C 快 C + OH -CN CN 反应的平衡位置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
酮正向反应的趋势较小(空阻大)二、亲核加成反应的一般特点 1.反应可以被酸或碱催化 酸催化可提高羰基的亲电活性。
碱催化提高亲核试剂的亲核性。
活性:Nu -> Nu H2.多数醛酮的亲核加成为可逆反应,用于分离与提纯。
5.2.2 影响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 一、羰基化合物的结构1.电子效应 羰基碳的正电性越大,亲核加成速度越大,反应活性越大。
羰基碳所连的吸电基( 加成反应的活性增加,而供电基( +I , +C )则使其活性降低。
活泼顺序:H +C OH C + OHNu H + OHNu -+ H 2O-I ,-C )使其亲核50%(1) - 共轭效应(增加其稳定性) ;( 2)+C 效应(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 ;(3)加成产物失去共轭 能,反应活化能高; ( 4)产物的张力大幅增加。
2.立体效应、试剂的亲核性 对同一羰基化合物,试剂的亲核性越大,平衡常数越大,亲核加成越容易。
1.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比起共轭酸(中性分子)的亲核性强。
OH ->H 2O, RO ->ROH 。
2.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亲核性强。
HCN>H 2O (极性与电负性 )。
3.同周期元素的负离子的亲核性与碱性大小一致; R 3C ->R 2N ->RO ->F - 4.同一主族元素的负离子的亲核性与可极化度大小一致。
I ->Br ->Cl ->F -5.2.3 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一、非手性的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前(潜)手性分子 结果得外消旋化产物-I >+C(+C) (+C, 空阻) ( +C > -I) (+C) 活性极低OH> CH 3 C HO >CH 3 C CH 3 >OOO >CH 3CH 2 C CH 2CH 3> Ph C PhR Nu C R' O -R Nu RC Nu R' OH50% dlR R'OCNuH +R R'OHCNu张力增加OH +、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方向遵守Cram 规则,得立体选择性的非对称异构体产物。
亲核加成

6 羰基的烯醇化及烯胺的烷基化 (1)烯醇化 (2)烯醇的碳烷基化与氧烷基化 烯醇中的氧烷基化较少,而一般是碳烷基化 (3)烯胺的烷基化 选用胺时一般以环状的仲胺较好
可以用合成增碳的酮与二酮.
二,羧酸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羧酸衍生物的酯化与水解是可逆的,酯化与水解有酰氧断裂与
烷氧断裂历程
O 18
R C O H+
HR
如果用两种不同的具有α-H的醛缩合时为混合物,其产物复杂, 合成上意义不大。但无α-H的醛可以与有α-H 的醛发生羟醛缩合。 如:甲醛和乙醛缩合,再通过歧化反应可以生成季戊四醇。
(1)Claisen-Schmidt reaction
其过程是将酮滴加到无α-H的醛中。
_
C6H5 CHO + CH3CH2CHO OH o 10 C
EtONa EtOH
COOC2H5 CH3
O
O
EtONa
4
CH2(COOEt)2 + CH2 CH2
O
O
EtOH
COOEt
合成: 应用庚二酸二乙酯与某种原料合成时可以得到下列产物
O
COOEt
O
O
写出下列反应历程
合成
R L
M HNu
R L
M
Nu
OHSLR3 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 (1)羰基与水形成水合物
H3C C = O + H2O
H
H3C O H C
H OH
A 对于多数醛酮平衡偏向左边,故醛的水合物多不稳定,
它们容易脱水而生成醛酮。
B 甲醛在水中可以完全变成水合物,但不易分离。
C 含吸电子基的羰基化合物其水合物比较稳定.如:三氯乙
Michael加成反应 (1)定义 活泼次甲基的阴碳离子向α,β不饱和羰基或不饱和羧 酸衍生物等共轭体系进行的共轭加成称为Michael加 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 相关反应
1
羰基的结构与极化:
❖ 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及二氧化碳都含有羰基 ❖ 羰基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由于氧的电负性(3.5)比碳
(2.5)大,所以羰基产生极化
2
羰基的结构与极化:
❖ 羰基碳带有部分电荷为亲电中心,容纳正电荷能力差很 不稳定,易受攻击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羰基氧为亲核中心具有容纳负电荷能力比较稳定
❖ 换用仲丁基硼氢化锂,内侧进攻产物99.6%, 外侧产物0.4%
13
醛酮的简单亲核加成
强酸强碱
❖ 仅限醛、脂肪甲基酮及<8个碳原子的环酮
14
可极化性及亲核性:
❖ 硫大于氧 两可试剂 生成碳一硫键
15
醛酮与醇的加成:
❖ 生成半缩醛(酮)或缩醛(酮) ❖ 历程:酸催化
16
17
醛酮与醇的加成:
❖ 反应物的结构影响
❖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小 (-C,-I)利于亲核试剂进攻,亲核反应易于进行。
8
芳香醛:
❖ 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大(+C)的化合物趋稳 定
❖ 亲核加成造成共轭体系的破坏也不易加成 ❖ 芳基上的推电子基(+I)及拉电子基(-I)也改变
羰基活性。
9
空间位阻降低羰基亲核加成活性
3
亲核试剂:
❖ 含氧试剂:H2O、ROH、RO❖ 含碳试剂:RC≡C-,C≡N-,R❖ 含氮试剂:NH3,NH2,NH2NH2及NH2OH等
4
醛与酮:
❖ 醛与酮是较强的亲电试剂,易进行亲核加成,醛可与弱亲核 试剂反应(如NH3,CN-)
羧酸及其衍生物:
❖ 较弱的亲电试剂(+C) ❖ 只与强亲核试剂反应(如:R-,RO-等) ❖ 不与弱亲核试剂(如氨)反应
R
R
Nu-
(a)
CO
R'
Nu H+ R
C
O-
R'
Nu C
OH
R'
Nu-
(b)
R
O- H+RC源自OH CR'
Nu
R'
Nu
❖ 透视式:任意两个基团交换位置后为对映异构体
❖ 亲核试剂可从醛(酮)所在平面的上面或下面进攻,新形 成一个手性中心,产物为外消旋体(对映异构体各占 50%)。
12
亲核试剂从空阻小的一边进攻羰基
5
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
❖ 碱催化羰基的亲核加成:碱夺取亲核试剂(H-Nu)中的H+, 生成亲核性更强的Nu-
❖ 酸催化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被质子化
❖ 许多亲核加成反应是可逆的
6
与氨基衍生物的亲核加成
❖ Y:H,R′,OH(羟氨),NHR(肼),NHCONH2(氨 基脲)
7
影响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
24
Wittig试剂(磷叶立德):
❖ 内鎓(Onium)正盐(中性分子)R3P+
CHR'
(碳的电负性大于磷),具有相反的电荷在
相邻两个原子上。
25
硫叶立德:
26
磷酸 膦酸 氨
❖ 胺(C-N) 铵
❖ 磷 膦(C-P) 鏻
硫( )锍
❖
季鏻盐R
4
+
P
C
l与季铵盐R
4
+
N
C
l相似
27
磷叶立德:
❖ 由强碱夺取季鏻盐中质子制备
( C 6 H 5 ) 3 P + C H 3 C H 2 B rC 6 H 6 ( C 6 H 5 ) 3 P + C H 2 C H 3 B r 季 鏻 盐
(C 6 H 5 )3 P + C H 2 C H 3 B r-+C 6 H 5 L i
(C 6 H 5 )3 P = C H C H 3+ C 6 H 6 + L iB r W ittig 试 剂
❖ 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 CHCOR,CHCO2R, CHCO2H,CHCN,CHNO2, RC≡CH,ROH,RSH及苯酚羟基邻、对位的H
23
醛、酮羰基的烯化——Wittig(维荻 许)反应
❖ 1954年 G.Wittig发现该反应 ❖ 1979年 获 Nobel Price ❖ 醛与酮与磷叶立德(ylide)反应生成烯
31
羟醛缩合反应
❖ 一些含活泼亚甲基(酸性α-氢)的化合物(β-二 羰基化合物 OO OO OO
R O C C H 2 C R ',R O C C H 2 C O R ',R C C H 2 C O R '
生 成 C - Z n 键 , 与 G r i g n a r d 试 剂 相 似
21
醛酮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消去反应
❖ 加成产物发生β-消去形成新的双键醛酮与氨 衍生物的反应
❖ 烯胺(enamine)为中间体可用于合成,酸 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胺及酮
O
+
N
H
N
1)CH2=CHCH2Br 2)H3+O
基本上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C 1 C H 2 H 0 3 3 oCO7 1 H % C ~ 8 N 0 % C C H H 3 3 1 0 C 9 .5 o O C H N C H 3 O 9 H 0 ,% H 2 S O 4 C H 2 = C C H 3C O O C H 3
10
试剂的亲核性越强越易反应
O CH2-CH=CH2
66%
22
曼尼希(Mannich)反应
具有α-氢的醛酮或其它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 甲醛及胺(或氨)反应生成含胺甲基的化合 物
C O C H 3 + C H 2 O + N H 3
C O C H 2 C H 2 N H 2
酸 组 分 醛 组 分 碱 组 分 曼 尼 希 碱
❖ 活泼氢被胺甲基化后,加热失去氨,生成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PhCOCH=CH2)
❖ 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比其共轭酸亲核性强: OH->H2O
❖ 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亲核性强: HCN> H2O (pH)
❖ 同一周期元素负离子碱性越强亲核性越强: R3C->R2N->RO->F-
❖ 同一主族元素负离子亲核性与其可极化度一 致:I->Br->Cl->F-
11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烃 代 亚 甲 基 三 苯 基 膦
❖ 季鏻盐酸性较弱,要强碱(C6H6Li)才能夺取其中的 质子
28
❖ 季鏻盐的α-位有强吸电子基,则酸性 增强,用普通碱可制备磷叶立德:
29
叶立德与羰基反应:引入碳-碳双键
❖ 反应历程:四元环过渡态
30
含碳亲核试剂的反应
❖ 羟醛缩合(生成β- 羟基醛酮或αβ-不饱和醛酮)
❖ 酮反应较为困难 空间位阻效应 ❖ ·反应可逆,生成缩醛不与碱、氧化剂和碱金属
反应可保护羰基(用乙二醇)
18
醛酮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
❖ 金属有机化合物含碳-金属键 为极性共价键。 ❖ 烷基锂或格氏试剂都是强亲核试剂
(失去MgXCl生成酮)
19
失 去 M g (O R ')X 生 成 酮
20
Reformasky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