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二:(夸张、排比)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复习比喻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分析比喻句的构成。

2. 排比修辞:复习排比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分析排比句的构成。

3. 夸张修辞:复习夸张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分析夸张句的构成。

4.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举例、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手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感悟。

3.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比喻修辞:回顾比喻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分析比喻句的构成。

2. 复习排比修辞:回顾排比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分析排比句的构成。

3. 复习夸张修辞:回顾夸张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分析夸张句的构成。

4. 分析实例: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分析讨论。

5. 练习写作: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写作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概念、作用及运用是否掌握。

2. 学生能否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

3.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开场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排比或夸张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体会和感悟。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运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4.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引导学生回顾比喻的定义、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及作用。

2. 排比修辞:回顾排比的定义、结构(句式、语气)及作用。

3. 夸张修辞:回顾夸张的定义、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及作用。

4.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实例。

5. 进行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难点:如何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实例。

3. 实践练习法:进行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写作练习。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比喻修辞的定义、种类及作用。

2. 第二课时:回顾排比修辞的定义、结构及作用。

3. 第三课时:回顾夸张修辞的定义、种类及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实例。

5. 第五课时:进行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写作练习,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文学作品实例,用于分析和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

2. 准备写作练习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3. 准备评估标准,用于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知识:详细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意义。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

2. 排比修辞: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几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效果。

3. 夸张修辞: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突出其某种特点或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否准确。

3.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在课后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对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课文和练习题目。

运用修辞手法的演讲稿

运用修辞手法的演讲稿

运用修辞手法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

修辞手法是演讲中的一把利剑,可以让我们的演讲更加生动、有力,更能打动人心。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应用。

首先,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和拟人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手法。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观点。

例如,我们可以说:“知识就像是一座庞大的图书馆,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读者。

”这样的比喻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知识的重要性。

而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我们可以说:“时间像一位无情的老师,不会等待任何人。

”这样的拟人手法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其次,排比和反问也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加强语气和节奏感。

比如,“奋斗,拼搏,努力,成功”这样的排比句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动力和决心。

而反问则是通过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回答,以引起听众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我们难道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这样的反问可以激发听众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行动。

最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和对比也是我们常用的手法。

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突出观点的重要性或引起听众的注意。

比如,“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刻!”这样的夸张可以让听众感受到重要事件的卓越性。

而对比则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明,犹如希望中的一丝曙光。

”这样的对比手法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希望的珍贵。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更能打动人心。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适度运用,不要过度夸张或滥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演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听众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结束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演讲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以提升演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文档第一章:比喻修辞1.1 复习比喻的定义: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表达某种意义或形象。

1.2 举例说明比喻的用法:如“时间是金钱”、“知识是力量”。

1.3 分析比喻的效果: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二章:排比修辞2.1 复习排比的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结构,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2 举例说明排比的用法:如“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奋进取”。

2.3 分析排比的效果:排比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提高语言的韵律美。

第三章:夸张修辞3.1 复习夸张的定义: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或情况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突出其某种特点或效果。

3.2 举例说明夸张的用法:如“他高兴得跳到天上去”,“她累得像骨头散了架”。

3.3 分析夸张的效果:夸张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第四章:比喻、排比、夸张的综合运用4.1 分析比喻、排比、夸张在语言中的综合运用:通过举例说明这三种修辞手法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如“他像一只勇敢的狮子一样,排山倒海般地冲向敌人,夸张得让人仿佛看到了他那威武的形象”。

4.2 引导学生理解综合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高表达的艺术性。

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手法,编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句子。

5.2 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5.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观察其中比喻、排比、夸张的运用,提升文学素养。

第六章:比喻修辞的深入探讨6.1 复习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6.2 讲解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6.3 分析比喻的创意运用:如何巧妙地选择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的运用。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修辞手法:夸张》教学课件

改写成夸张句:
3、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
4、教室里真安静。
改写成夸张句:
3、这座楼真高。 这座楼高耸入云。
4、教室里真安静。 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
上都听得见。
改写成夸张句: 5、学校的操场真小。
改写成夸张句:
5、学校的操场真小。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改写成夸张句:
5、学校的操场真小。 学校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7、他的心眼儿很小。 他的心眼儿只有针眼那么大。 8、这个面包太小了。 这个面包小得连塞牙缝都不够。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太想吃了。
改写成夸张句: 9、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10、看到这个蛋糕,我太想吃了。 看到这个蛋糕,我垂涎三尺。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③提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 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 流血,心内成灰。
带有夸张的成语:
一步登天 寸步难行 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顶天立地 胆大包天
垂涎三尺 震耳欲聋 气吞山河 十万火急 一毛不拔 一日三秋
火冒三丈 度日如年 人山人海 一手遮天 高耸入云 一落千丈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广场上人山人海。
改写成夸张句: 1、广场上人很多。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

复习《比喻、排比、夸张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让学生复习比喻的定义、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及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比喻修辞的手法。

2. 排比修辞:让学生复习排比的定义、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及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排比修辞的手法。

3. 夸张修辞:让学生复习夸张的定义、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及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夸张修辞的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手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比喻修辞,分析比喻的种类和用法。

2. 第二课时:复习排比修辞,分析排比的特点和用法。

3. 第三课时:复习夸张修辞,分析夸张的种类和用法。

4. 第四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进行写作。

5. 第五课时: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分析学生课堂练习作品,评估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能力。

3. 作品欣赏:通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写一段描述自然风光的文字。

2. 请学生找一篇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修辞的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

修辞手法之夸张、排比

修辞手法之夸张、排比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这不就是燕子吗? 这不就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燕子吗? 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02 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 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作文直通车
如何修改?才能更加有气势,朗朗上口呢?
话题——心灵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湖水,偶尔也会泛起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映出一个缤纷世界。
怎么修改才能更加极致表达人物状态呢?
他听了之后更急了,在屋里里边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小张终于饿了无力再走了,他太饿了,饿极了。
PART 02
考点分析
--赏析修辞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表达效果。 判读句子修辞方式并进行赏析。
思路整理: 1.判断修辞类型 2.应用修辞特点进行分析效果 3.找到句子中主体及呈现的特点 4.结合中心主旨分析其情感表达
理论清理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李白的脑洞大开?!靠的是什么?!
.
.
.
.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
.
.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的碎碎念为何如何朗朗上口?
PART 01
定义了解
01 排比
1.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2.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 3.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思 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二:(夸张、
排比)
修辞手法二:(夸张、排比)
一、夸张
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增强语言的力量。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启发读者或听着的想象力。

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
(1)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
(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
农民都说:“看到这样鲜绿苗,就嗅出白面包的想未来了。


二、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如: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作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地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感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排比句运用技巧:
(1)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成都轻重,加以合理安排。

(2)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会。

轻松演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他的两只耳朵出奇的大,像两把小蒲扇。

()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
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5、他长得是胸阔膀又宽,论劲,气死一头牛。

()
6、他的肚子膨胀得像一个气打得过足的大气球。

()
7、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
课后作业: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
3、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
4、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5、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8、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9、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10、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